《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精選16篇)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
課題
22、在金色的海灘上
課時計劃
2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
《在金色的海灘上》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閱讀課文。文章通過記敘一位小姑娘在海灘上為一位畫家看守衣服和畫夾而謝絕回報的事,贊揚了小姑娘守信負責、樂于助人的純樸的美好心靈。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是本文寫法的一個特點,而領會課題尤其是“金色”一詞的含義,是本文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難點?以讀代講,即對重點句段進行感情朗讀訓練,不失為好辦法。換言之,讓學生找出描寫海景美和小姑娘外貌美的句子,細細品味,逐層想想:作者為何要這樣寫?小姑娘究竟美在何處?這“金色”單單是指海灘嗎?然后,教師邊啟發邊引導學生朗讀。如此“以讀代講”,會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內心世界,盡情感受甚于“景美”的“心美”。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課文,能夠積累一些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
2、 啟發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 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使學生能夠發現在金色的沙灘上,小姑娘那顆誠實守信的金子般的心。
教學重難點
1、 抓住小姑娘和畫家叔叔之間發生的三個小故事,感受小姑娘的高尚品質。
2、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思路(含教法設計、學法指
深入挖掘文本,讓學生深刻理解人物的品質。第一步,讓學生初讀課文之后,抓住關鍵句子,感知人物品質。第二步,引導學生閱讀相關句子、段落,全面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品質——哪怕是烈日炙烤,別人勸說,海水來襲,時間很久,她仍然信守諾言,毫不動搖。小姑娘不要畫家的貝殼,不是貝殼不美麗,也不是她不喜歡貝殼,而是她確實牢記老師的教導,并把它變成了行動。這樣,由感性到理性,使認識得以深化。最后引導學生從畫家的角度,展開想象,傾訴自己的感受和感動,再把理性認識轉化為具有個性色彩的情感,使小姑娘的形象像一尊富有立體感的塑像矗立在孩子們的心中。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出示課題,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二、讀課文,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三、布置作業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抓住重點,理解內容。
三、總結全文
四、指導朗讀
第一課時
1.齊讀課題。
2.學生自己出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序號。
3.出示幻燈。
讀準下列加粗字的音:
qúnjiā jiāo
衣裙 畫夾礁石
qìn jiāo gē
沁出 焦急 擱在
sù kàn lòu
塑料 看著 漏出
4.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
(1)事情發生在什么地方?
(2)課文講了哪三件事?
5.填空練習。
(1)為看衣服。
(2)畫家送貝殼給小姑娘,小姑娘。
(3)畫家故意把貝殼丟在地上要小姑娘撿,小姑娘。
6.讓學生找出以上三件事分別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7、齊讀課文
作業:讀書,想一想,課文一共寫了幾件事
第二課時
導言:
你到過海邊嗎?你喜歡海灘上那些奇形怪狀、五光十色的貝殼嗎?但是在海灘上還有比貝殼更美好的東西,是什么呢?讀讀課文你就知道了。
1、讀全文:請同學們邊讀邊想:發生在金色的海灘上的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指名三人各讀一大段。
2、深入理解內容
(1)讀第一大段,說一說主要內容。
(2)當小姑娘捧著貝殼讓畫家看時,畫家“笑了笑”,畫家心里可能想什么?
(3)畫家游向礁石,是給誰拾貝殼去了?小姑娘知道嗎?她怎樣做的?
(4)找出描寫海灘美麗的句子,這是一個什么句子?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總結學法。(出示投影片。)
1.讀文知內容。
2.抓重點詞句。
3.分析與概括。
(6)用上述方法學習第2、3大段。
1.第二大段主要講什么?要抓的詞語是“焦急”、“緊緊地”。
小姑娘為什么不聽老伯伯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
課文通過天熱,時間長,老伯伯的勸說,體現了小姑娘的什么品質?小姑娘開始是焦急,當海水輕輕地漫上海灘時,她為什么要緊緊地抱?
2.第3大段主要內容是什么?引導學生找出兩件事來。畫家撿來的貝殼怎么樣?為什么小姑娘不要?抓詞語“燦爛奪目”什么意思?畫家感動之極,他怎樣做的?為什么這么做?結果怎樣?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為什么紅了?
總結全文說說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創設情境,配樂朗誦
(一)文中有幾個角色?
(二)分角色朗讀。
(三)讀出感情。
本文抒情意味很濃,使學生在一種美好的情境中去領會那美好的心靈。
齊讀課題
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認讀詞語
讀課文
回答
填空練習
評議
第一件事:1~12自然段。
第二件事:13~17自然段。
第三件事:18~21自然段。
讀課文
第一件事是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
畫家看到小姑娘喜歡貝殼,又發現小姑娘在海灘上撿的貝殼不是很好看。心里想我去給她撿點漂亮的貝殼。
畫家是給小姑娘拾貝殼去了,小姑娘并不知道。她給畫家看著衣服。
比喻句
聯系上下文理解“一望無際”的意思。
主要講小姑娘給畫家看衣服的經過。
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
樂于助人,認真負責的好品質。
分成兩層。
她給畫家看衣服,幫助別人不圖回報。
故意丟殼,回報姑娘。
被小姑娘淳樸、誠實的行為所感動。
各種形式的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用填空的方式將對文本的感悟和語言的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起到了以說促悟的效果,體現了閱讀教學積累運用,讀寫結合的要求。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教學手段,也是理解課文、培養語感的有效途徑。采用什么形式朗讀,如何組織朗讀,這都將直接影響到朗讀作用的發揮。在本篇課文的教學中我主要抓了兩處非常形象的語言點進行品讀。讓學生在品讀中品出語言之美、語言之妙,品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內涵。
作
業
設
計(可附頁)
第一課時:
繼續讀課文。找出文中四字詞語,加以積累。
第二課時: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
書
設
計
在金色的海灘上
看著 信守諾言
小姑娘
不要 不圖回報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2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提高默讀課文的能力,學習能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去學會讀書。
2、感受小姑娘誠實守信,誠實的美德,并能發現身邊的美,宣揚美。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欣賞,談話揭題
1、送于禮物,出示美麗的貝殼
2、喜歡嗎?
3、引入故事,你們知道在什么地方能撿到這么美麗的貝殼嗎?(海邊)
4、今天我們一起去金色的海灘看看,出示課題,齊讀。
5、當我們第一次踏上那片金色的海灘時,你能讀懂在那海灘邊發生了什么故事嗎?(課前有學案指導)
三、初讀感知,初知“美”
1.今天我們一起踏上那金色的海灘,去看一看,去讀一讀,你在金色的海灘上。一路上,你發現了哪些美麗的東西呢?
美麗的大海美麗的貝殼美麗的小姑娘
2.大海真美,讓我們先去欣賞美麗的大海,自由讀1到6自然段。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大海?
3、交流:課件出示句子:“碧藍的海水一望無際,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極了!”指一生讀。海水美在哪里?(出示圖片)
四、品讀重點,體會“美”
(一)小姑娘的美
1.伴著美妙的音樂,我們再一次來到了美麗的海灘上,我的目光卻被一位美麗的姑娘所吸引。
請同學們默讀讀課文第7到13自然段,看看小姑娘究竟美在哪里呀?把你覺得小姑娘美的句子劃下來吧。然后輕輕地讀一讀,好嗎?
2.全班交流
哪個地方先打動了你?
隨機★小姑娘搖了搖頭,說:“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
(1)老師讀一讀這話,你發現有什么不同?(去掉一定)自由讀,比較一下,你體會到了什么?是啊,讓我們也一起堅定地讀一讀!
(2)是啊,小姑娘是在什么情況下等他的呢?你們能聯系上文去讀一讀嗎?
交流:太陽越升越高,小姑娘的額頭上沁出了細細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
(3)天氣越來越熱了,小姑娘會想找一個地方去休息一下嗎?如果你就是那個小姑娘,這個時候,你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4)可是那個小姑娘怎么想呢?再讀句子:小姑娘搖了搖頭,說:“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
我們看到了一個守信的女孩,感動了你,小姑娘還有哪些地方也打動了你?
隨機★小姑娘多么喜歡貝殼呀,畫家希望她能悄悄地撿起來。沒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你的貝殼掉了!”她彎下腰,把一顆顆貝殼撿了起來,還給了畫家。
(1)是啊,小姑娘很喜歡,但她還是還給了畫家。默默地去讀一讀,去聯系上下文讀,你從哪兒讀懂了小姑娘對這些貝殼特別喜歡?交流
(2)但是,小姑娘沒那么做,他出示句子讀:
(3)怪不得畫家驚訝了,(出示句子:他驚訝地看著小姑娘,他的眼圈紅了,心潮像海浪一樣翻騰。)
此時此刻,畫家的胸中涌動著千言萬語,他心里默默地念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寫的時候,能用上不僅…還…或雖然…但是…等一些關聯詞,那就更棒了!)
五、總結升華,體驗“美”
1.今天,我們不僅在金色的海灘上看到了美麗的大海和貝殼,還和一位美麗的小姑娘交上了朋友。
2.再讀一讀課題,孩子們,你們還看到了什么?難道你僅僅看到了金色的海灘嗎?(孩子金子般的心。)
六、布置作業,發現“美”
1.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美就無處不在,說說你身邊的美吧!
2、最后,老師看你們這么棒,想送給你們一份禮物:
出示:
最能直接打動心靈的還是美。——愛迪生
如果漂亮的臉蛋是份推薦書的話,那么圣潔的心就是份信用卡。
讀書的臉不僅僅是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了解人生懂得如何做人。
老師贈言:出示
讀一讀,這份特殊的禮物記在心中吧!
3、請你們也寫一句,作為禮物,贈給你身邊的朋友或自己吧!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3
一、揭題導入,想像“美”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優美的樂曲,不過呀,我想讓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這段動人的旋律。大家準備好了嗎? 播放音樂
2、孩子們,展現在你們腦海中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3、你們喜歡美麗的大海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一起踏上那片金色的海灘吧!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22課《在金色的海灘上》。
二、初讀感知,發現“美”
1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老師也在金色的海灘上走了一圈,發現了一些美麗的貝殼,誰愿意帶領大家一起來拾貝殼?(指生領讀、齊讀)
2、一顆顆貝殼拾回家了,我們再去海灘走走,來接讀課文,看能不能讀通順。
3、我們又去海灘上走了一圈,孩子們,能不能告訴我,你在金色的海灘上發現了什么?(美麗的大海,美麗的貝殼,美麗的小姑娘)
(板書:大海美 貝殼美 小姑娘)
三、品讀句段,感受“美”
(一)海水美
1.到了海邊,怎么可能不欣賞美麗的大海呢?哪些句子能讓我們感受到海水美?
2.課件出示句子:“碧藍的海水一望無際,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極了!”
指一生讀。海水美在哪里?
(出示圖片)
(播放海浪音樂)誰愿意來讀讀這句話,讓海浪來為我們伴奏吧!
(二)小姑娘美和貝殼美
1.在這么美的海灘上,我的目光卻被一位小姑娘所吸引。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這是一位什么樣的小姑娘?(樂于助人、守信、不隨便要別人的東西、誠實、負責等)
2、小姑娘有這么美好的心靈呀!把你認為表現小姑娘美好品質的句子劃下來,然后前后位四個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找的和你的一樣嗎?互相說說找的理由,聽聽說得有沒有道理。
3、全班交流,指導朗讀,體會小姑娘樂于助人、守信用、不隨便要別人的東西、誠實等品質。
(1)樂于助人
當畫家委托她看衣服時,“小姑娘點點頭,把衣服和畫夾放在身旁。”
(2)守信用
①你從哪里看出她非常守信用?
出示7至13節。
②一位好心腸的老伯伯走過來問小姑娘:“孩子,你在等誰呀?”
小姑娘說:“一個畫畫兒的叔叔,我給他看衣服呢!”
老伯伯說:“傻孩子,火辣辣太陽會把你曬壞的。你回家吧,東西擱在這兒,我替你看著。”
小姑娘搖了搖頭,說:“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
小姑娘說這話時,會是一種什么樣的語氣呀?(堅定)誰想讀?
③我們除了可以從小姑娘說的話中體會出小姑娘的守信用,你還能從別的地方體會出來嗎?可以抓住一個句子,甚至一個詞語來體會一下。
④“陽越升越高,小姑娘的額頭上沁出了細細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
(天氣越來越熱了,小姑娘想過找一個地方去休息一下嗎?如果你就是那個小姑娘,這個時候,你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⑤“水輕輕地漫上沙灘。小姑娘站起來,把畫家的衣服和畫夾緊緊地摟在胸前,一步步往后退,眼睛直望著礁石那邊。”
(小姑娘開始是焦急,當海水輕輕地漫上海灘時,她為什么緊緊地摟在胸前?)
⑥“小姑娘盼哪,盼哪——(時間長)
隨時指導讀、評價。
師總結:課文通過天熱,時間長,老伯伯的勸說,體現了小姑娘樂于助人,守信負責的好品質。
(3)不隨便要別人的東西
①這個東西是指什么呀?
②畫家撿到的貝殼美嗎?你從哪里看出來?
“美麗的貝殼映著陽光,更加燦爛奪目。”
課件:出示美麗的貝殼,看到這么美的貝殼,你們想說什么?
③畫家撿到的貝殼可美啦!什么沙蜊子,大貓眼,小螺螄,金海螺,有些名字我連聽都沒聽到過。小姑娘喜歡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課件:(小姑娘羨慕極了,情不自禁地說:“啊,真好看!”)(指導讀)
④這么美的貝殼,也不是花錢買來的,小姑娘既然那么喜歡,為什么不挑幾個呢?(小姑娘搖搖頭,對畫家說:“我不要,老師說過,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我要回家吃飯了!”)(指導讀:語氣堅定)
⑤多善良的小姑娘呀,讓我們分角色把這部分讀一讀(14—16段)。
(4)誠實
你還從哪里看出小姑娘誠實?(生讀)
畫家感動之極故意丟貝殼,回報小姑娘,可小姑娘呢:
課件出示:
①“小姑娘是多么喜歡貝殼呀,畫家希望她能悄悄地撿起來。沒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您的貝殼掉了!”她彎下腰,把一顆顆貝殼撿起來,還給了畫家。”誰再來讀一讀。
③“畫家望著小姑娘遠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此時此刻,畫家的胸中涌動著千言萬語,誰來幫他說一說?
四、總結升華,體驗“美”
1.此時此刻,你們也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小姑娘說吧?
2.課文學到這兒,你們對題目中的“金色”是不是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這金色不單指海灘,而且指小姑娘金子般純潔善良的心)
3、真是景美人更美。今天,我們不僅在金色的海灘上看到了美麗的大海和貝殼,還和一位美麗的小姑娘交上了朋友。這位小姑娘樂于助人、誠實守信,不隨便要別人的東西,她有著一顆金子般純潔善良的心。
五、課外拓展,內化“美”
1、小姑娘堅決不要畫家匱送的貝殼,如果她現在就站在我們面前,你想送她什么禮物呢?
2、老師也想送給同學們一件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
那就是藍天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生美德書》。這本書中薈萃了在全世界廣泛流傳的美德故事,通過寓言、童話、生活故事以及名家思想等向我們傳遞著人類最美好的品質,希望大家都能讀讀這本書。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生字和詞,能區分并運用多音字。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姑娘助人為樂,誠實淳樸的美好品質。
3.運用學過的方法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初步了解寓情于事,寓人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了解海灘上發生的事,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體會“金色”的除了指美麗的海灘外,還代表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教學準備
1.自學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錄音機、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海上日出圖(課件:美麗大海沙灘的風景),這近處的沙灘、海水,遠處的礁石、泡沫,天上的海鳥、朝霞……誰能將這美麗的景色有順序地描述一下嗎?
師:在這么美的海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課題:在金色的海灘上
2.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說是金色的海灘?
海灘上發生了什么事?……
師: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自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再讀課文,想:課文中主要寫的是誰?
看圖說話(在金色的海灘上,畫家遇到了一位拾貝殼的小姑娘。)
3.帶著問題三讀課文:(1.小姑娘為什么不聽老伯伯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2.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為什么紅了?)
4. 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哪三件事?小姑娘給你留了什么印象?
5.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指名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二、品讀課文 體會感情
師:這位天真、可愛、善良的小姑娘有著樂于助人和對人對事認真負責的精神。她淳樸而誠實的心靈深深打動了我們的心,同時她也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1. 抓重點句。
將表現小姑娘美好心靈的對話畫下來,說說為什么這幾句對話令人感動。
“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負責守信)
“……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高尚純潔)
“叔叔,你的貝殼掉了!”(誠實美好)
師:海灘上發生了這么一件美麗感人的事,讓我們覺得大海的一切可真美啊!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什么也美嗎?
2.找找課文中描寫大海、海灘、貝殼美的句子并說說感受。
板書:大海美 海灘美 貝殼美
3.課題“金色的海灘上”有其他更深的意思嗎?
三、鞏固拓展課文
1 .師:大海美 沙灘美,貝殼又多又美,而小姑娘的心靈更美,讓我們帶著敬佩的心情齊讀課文。
2.創設情境,指導朗誦
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
四、深化延伸課文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同學們也應該像課文中的小姑娘一樣,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為祖國這個美麗的大家庭奉獻自己的愛,祖國才會更美好!
板書設計:
在金色的海灘上
海灘 貝殼 小姑娘
美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5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世界。
2.體會小姑娘信守諾言和不圖回報的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朗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欣賞海灘景色。
師:同學們,去過海邊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到海邊。(出示幻燈)你看到了什么?還仿佛聽到了什么?
生:看到大海,天空,海灘,聽見濤聲……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大海真美,海灘也美。今天,我們就來到這美麗的海灘上,感受一段動人的故事。
(二)了解內容
師:同學們,請默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生:課文主要講了小姑娘。小姑娘給畫家看著東西,不要畫家送給她的貝殼。(三)理解人物
1.理解小姑娘信守諾言的品質。
師:現在請同學們找到描寫小姑娘給畫家看著東西的段落,自己讀一讀完
后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自讀,交流。
師:現在,誰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生:天氣很熱、小姑娘仍然不要老伯伯幫助……
生:小姑娘很守信。
師: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學生讀課文。
師:(出示幻燈)把這句話勾下來,按照你的理解讀一讀。誰來讀讀?
學生讀。
師:答應了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這叫什么?
生:說話算話,說到做到,守信用。
師:同學們說得有道理。答應別人的話叫諾言,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這叫信守諾言,請齊讀:“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
師:“太陽越升越高——”請齊讀第7段。
生讀,教師引讀:
師:小姑娘在心里告訴自己,讀——
生齊: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
師:哪怕是好心腸的老伯伯說——
生讀“傻孩子……我給你看著。”
師:小姑娘還是堅定地說——
生齊: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
師:哪怕是海水漫上沙灘,畫家還沒有回來,小姑娘把畫家的畫夾和衣服——
生:“緊緊地……礁石那邊。”
師:她的心里仍在不停地告訴自己——
生齊: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
師:這,這就是一諾千金,千金一諾。哪怕是非常辛苦,時間漫長,也要堅持下去。小姑娘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們齊讀7-12自然段,把小姑娘信守諾言的好品質印在心里。
生齊讀。
2.理解小姑娘不圖回報的品質:
師:從小姑娘信守諾言,為畫家看管東西這件事兒,我們感受到她美好的心靈。畫家回到了海灘上,如數家珍地向小姑娘介紹他拾到的貝殼(出示幻燈):“你看,這是沙蜊子,這是大貓眼,這是小螺螄,這是金海螺……你要哪個?隨你挑!”小姑娘卻——
生:不要(拒絕)
師:小姑娘拒絕了幾次,是怎樣拒絕的?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
生默讀課文17-23段。
師:誰來說說?
生:小姑娘拒絕了兩次。第一次是畫家給她,她不要;第二次是畫家把塑料口袋捅了一個洞,讓貝殼漏出來,小姑娘撿起來還給了畫家。
師:她不要,是這些貝殼不漂亮嗎?
生:不是。
師:你怎么知道的?找句子來讀一讀。
抽2-3生品讀“美麗的貝殼映著陽光,更加燦爛奪目。”
師:那么,是她不喜歡?
生:不是。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生:小姑娘一大早就到海灘上拾貝殼,她很喜歡貝殼。
生:小姑娘羨慕極了……真好看!
師:這些貝殼燦爛奪目,小姑娘是那么的喜歡,她為什么不要呢?
生:因為“老師說了,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所以,她不要。
(出示幻燈)
師:請把這句話勾下來。老師說得真好啊,學生記得多牢呀!小姑娘幫助畫家看東西,并不是想要他的貝殼,這叫不圖回報。
師:誰來讀一讀這段話?
學生品讀。
3、激發想象,升華人物形象:
師:畫家直接把貝殼給小姑娘,她不要,畫家很感動;然后改變方式給她
她也不要。這讓畫家很驚訝。此時此刻,畫家心里會想些什么?或者,他會對小姑娘說些什么?請你想一想,然后寫在課文的后面。
生寫,展示交流。
(四)總結談話
(出示幻燈)
師:是啊,我們和畫家一樣,將永遠難忘這片金色的海灘,永遠記住金色的海灘上那個可愛的小姑娘。海灘是金色的,她美好的心靈也是金色的。我相信同學們的心靈也像金子一樣燦爛奪目。所以課文題目:---
學生: 在金色的海灘上。
板書: 在金色的海灘上
看著 信守諾言
小姑娘
不要 不圖回報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6
一、教材依據
《在金色的海灘上》選自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語文第十二冊第20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設計思路
《在金色的海灘上》是一篇文質量優美的閱讀課文,抒情意味很濃的。文章通過記敘一位小姑娘在海灘上為一位畫家看守衣服和畫夾而謝絕回報的事,贊揚了小姑娘誠實守信、樂于助人的金子般的美好心靈。《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智慧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因此,教學中針對課文特點及聾生實際,我抓住課文的題目“金色”中和課文的重點句段,創設情境,緊扣“美”這一情感主線開展教學,以“強化誦讀,注重感悟”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讀代講,啟發想象、引起體驗,讓學生感悟美,內化語言,受到美的熏陶,并在師生的平等對話中使聾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通過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悟和交流,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學習課文中小姑娘助人為樂,誠實守信的美好品質。
創新目標:結合具體情境進行想象,培養學生創造想象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中所敘述的具體事情,領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五、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敘述重點事情的重點詞句,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六、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課文彩色插圖)
教學課件(海邊美景圖、各種各樣的貝殼圖)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讀題想象美
1、首先讓學生齊讀課題,讓學生想象課題給我們展示的畫面,
2、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金色沙灘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沙灘的美,進而告訴學生:金色的沙灘多美呀,一幅海上日出圖,近處的沙灘、海水,遠處的礁石、泡沫,天上的海鳥、朝霞……可抓住這幅圖來營造一個美的情境。誰來給大家簡單地描述一下自己所見到的海邊的美景呢?(讓學生在欣賞與練說中感受到了美,愉快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過程。)
3、課文還寫了什么美呢,趕快讀讀課文吧!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讀課文,在讀中發現海水美、貝殼美、小姑娘的心靈更美,
(二)、以讀代講,感受美。
1、通讀,總體把握課文。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并思考:在這么美的海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借助課文插圖讓學生總體把握課文。)
2、研讀,給課文分段
再讀課文,分組研討課文有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主要講什么內容。(由于本文較長,應首先理請課文的思路,便于有重點的學習。)
第一段(1~6)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
第二段(7~12)主要講小姑娘給畫家看衣服的經過。
第三段(13~21)小姑娘堅決不收畫家送給她的貝殼。
3、精讀,抓住重點句品味美
(1)海水美;課件二出示句子:“碧藍的海水一望無際,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極了!”
學生讀句子,思考:海水美在哪里?
(2)貝殼美:美麗的貝殼映著陽光,更加燦爛奪目。美麗的貝殼從塑料袋里漏出來,一棵棵落在金色的海灘上。(看課件三,欣賞各式各樣的貝殼)
(3)小姑娘美:
“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負責守信)
“……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不計報酬)
“叔叔,你的貝殼掉了!”(誠實美好)
課文是通過小姑娘的一言一行來表現她的金子般的心靈的,因此讓學生畫下表現小姑娘美好心靈的對話,說說為什么這幾句對話令人感動。
小姑娘的三句對話可將全文分為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層層遞進,展現了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圍繞這三句對話,以重點詞設問,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句、段中尋找依據,并展開討論,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4、分角色表演朗讀,表現美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老爺爺和小姑娘的對話:老爺爺走過來,對小姑娘說的話,要讀出關心的語氣;小姑娘的回答要讀出很認真的語氣;老爺爺幫助小女孩,要讀得親切、熱情;
小女孩搖了搖頭,表示不接受老爺爺的幫助,她的回答語氣要堅決,突出:“一定”“得”。
5、補白想象,創造美
讀課文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畫家驚訝地看著小姑娘,他的眼圈紅了,心潮像海浪一樣翻騰。”,
思考:畫家為什么會感動?此時,畫家的心中涌動著千言萬語,誰來幫他說一說?這其實是一個“空白”,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訓練點。(抓住這一句話,讓學生進行“補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人物內心,進一步體會小姑娘的心靈美。)
(三)、再次讀題,升華美
1、先總結:我們不僅在金色的海灘上看到了美麗的大海和貝殼,還認識了一位美麗的小姑娘交上了朋友。這個小姑娘誠實守信,不隨便要別人的東西,還拾金不昧,她有著一顆金子般純潔善良的心。
2、最后,讓我們帶著對小姑娘的喜愛和贊美,再一次讀一讀這個課題吧。
(四)、布置作業,內化“美”
1.抄寫課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寫下你想對小姑娘說的話,同桌交流。
板書設計:
20、在金色的海灘上
大 海
美
貝 殼
守信負責
小姑娘不計報酬 心靈美
誠實美好
八、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很長,有23 個自然段,講的是發生在金色的沙灘上的故事,表現了一個小姑娘誠實善良、純潔美好的心靈。教學時如果面面俱到,逐段進行講解分析,既費時費力,我采用長文短教的方法,緊扣“美”這一情感主線開展教學,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最能表現“美”的重點句子,通過讀題、讀重點句、分角色表演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反復朗讀,啟發想象、引起體驗,讓學生感悟美,內化語言,受到美的熏陶。體現“強化誦讀,注重感悟”的教學理念。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7
教學內容提示: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六冊26課。課文講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海灘上為一位素不相識的畫家叔叔看衣服卻拒絕畫家送給她的貝殼。
教學目的:讓學生在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掌握記人的文章真正地做到在敘述時“人中有事,事中有人”,又通過情美和景美來襯托小姑娘這位當代少年兒童的精神風貌和誠實守信的高尚品格。
教學準備:
1·一張教學掛圖。2·讓學生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師:揭示課題:《在金色的海灘上》,是間接地點明了故事發生的地點。“金色的”來修飾“海灘的上”,表現了海灘的美麗,更主要地襯托小姑娘的心靈像金子那樣閃光和珍貴。
師:課文中所記敘的人物是誰?其中誰是主要人物?
生:人物有三個。一個是畫家,一個是小姑娘。一個是老伯伯。小姑娘是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
師:這位同學答得很對。現在我要問: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舉手,教師點學生回答。)
生甲:小姑娘為畫家叔叔照衣服和鞋子。
生乙:畫家叔叔久不見歸,小姑娘自始至終地看衣服。
生丙:畫家叔叔回到小姑娘身邊,送給小姑娘的貝殼,小姑娘卻拒絕了。
生丁:當畫家叔叔送給她貝殼沒收下時,畫家叔叔假裝丟貝殼,讓小姑娘撿起,達到他“送”貝殼的目的。
生戊:小姑娘拾起遺落的貝殼,還給了畫家叔叔。
師:同學們答得很正確,文章的主要內容你們基本上掌握了。
【點評】:
這個故事構思奇特、新穎,故事的線條是非常清楚,合情、合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找到生活的原型。事中的人活靈活現,有血有肉。人中的事典型突出,避免了陳式化。
師:這篇課文有人情味,“情”在哪里?
(學生繼續舉手,教師點學生回答。)
生甲:這位小姑娘與那位畫家素不相識,她可以拒絕看守這位畫家叔叔的衣服,但小姑娘沒有拒絕,一直看守衣服。
生乙:事實上,這位小姑娘認真地履行著別人的囑托,當一位老伯伯看到小姑娘這樣有誠信,勸她一走了之,小姑娘并沒有像這樣做。
生丙:畫家從海灘上出現時,為了彌補他對小姑娘的缺憾,直接地提出送給她美麗的貝殼,小姑娘回絕了,畫家叔叔以假裝丟貝殼達到送小姑娘貝殼的目的,小姑娘拾起貝殼送還了他。
【點評】:海灘是美的,情味是濃的。情到深處,達到了感人的目的。情味升華后,讓我們認識了小姑娘的“誠信”,海灘上是金色的,“金色的”結晶是小姑娘的“誠信”。
師:課文中寫了哪些景?請找出來讀一讀。
生:(讀)“碧藍的海水一望無際,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極了!”
生:(讀)“海水輕輕地漫上了沙灘。”
生:(讀)“美麗的貝殼從塑料口袋里漏出來,一顆顆落在金色的沙灘上。”
師:同學們找得很準,那么這些景物的描寫,對突出人物起了什么作用呢?
生:為小姑娘純真,誠實起了烘托作用。
【點評】:敘事夾以寫景,以景襯人,以景襯事,借景抒情,全文構成了事美、人美、景美、情美的和諧統一境界。
師: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表現小姑娘的語言、行為、神態的詞和句子來讀一讀。
生甲:(找出小姑娘的語言):1·“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2·“我不要(貝殼),老師說了,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
生乙:(找出表示小姑娘的行為神態的詞句):1·“小姑娘點點頭,把衣服……”2·小姑娘的額頭上沁出了細細的汗珠,眼睛里露出了焦急的神情。3·(她)把畫家的畫夾和衣服緊緊地摟在胸前。4·小姑娘歡呼起來。5·她彎下腰,把一顆顆貝殼拾起來,還給了畫家。
【點評】:寫人要抓住人物的特點,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為等的描寫,把人物寫活。從而使小姑娘的美好形象躍然紙上,達到記人有血有肉的目的。
【總評】課文是作者描寫的一件平凡的小事。而小事不小。我們通過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不受畫家送的貝殼的事,贊揚了小姑娘天真純樸,守信誠實的美好心靈。全文寓情于景,以景襯人,寓情于事,讓人讀后深受感動。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8
教學目標:
1、 學習課文會認生字,讀準新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 學習小姑娘樂于助人、誠實淳樸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不要回報,體會小姑娘的美好的心靈。
教學難點:
領會文章是如何通過小姑娘神態、動作和語言的描寫,表現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學生閉著眼睛想象)師:晴朗的天空中漂浮著朵朵白云,碧藍的大海一望無際,浪花拍打著岸邊的礁石,激起白雪似的泡沫,幾只海鷗遠遠飛來。在這樣美麗的沙灘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讀課文。
回憶課文講了哪三件小事?(板書:看衣服 等畫家 還貝殼 )
(三)學習“小姑娘幫畫家看衣服”這部分內容。
1、自由讀課文的第一部分,找一找哪些地方描寫了海灘?(學生找句子,指導讀)
2、指名讀1-6段,思考:從哪里看出小姑娘答應畫家,幫他看衣服呢?
這一部分重點寫了海邊美麗的景色,語言生動,宛如海邊一幅風景畫。以此襯托了人美。描寫小姑娘的語言不多,但是點睛之筆,耐人尋味,適合朗讀。
(四)學習“小姑娘等畫家”這部分內容。
1、輕聲讀7--12段,思考:好心的老伯伯叫小姑娘回家,她為什么不肯?
2、用“------”畫出描寫小姑娘語言的句子,用“﹏”畫出描寫她的動作、神態的句子。多讀一讀畫出的句子,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出示重點句,教師引讀)
3、分角色指導朗讀。
通過學習具體事例,找出描寫小姑娘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領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片段時學會捕捉信息,抓重點的主干內容。用符號標示出來是學法指導,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五)學習“小姑娘還貝殼”這部分內容。
1、默讀13—20段,思考:畫家為小姑娘帶來了什么驚喜?
2、美麗的貝殼用哪些詞來形容更恰當?從哪句話看出來小姑娘喜歡貝殼?(理解:羨慕 情不自禁)
3、出示重點句,指導讀。
4、望著小姑娘遠去的背景,為什么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你覺得他會想些什么?請用幾句話寫下來。(交流)
3、指導朗讀,讀出小姑娘不要畫家送的貝殼的堅定信心。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 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資源,隨時進行寫的訓練。畫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用的是省略號,這個空白讓學生來豐富,既鍛煉了他們的想象力,有把寫擠進課堂,一舉多得。
(六)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在這“金色”的海灘上,不僅海水美、沙灘美、貝殼美,而且人更美。 深入淺出地學習了課文,結尾歸納總結,點明主題。再次回扣課題,深刻理解“金色”的含義,學習小姑娘信守諾言的優秀品質。
板書設計:
在
金 看衣服 樂于助人 景
色 美
的 等畫家 誠實守信 人
海 更
灘 還貝殼 不求回報 美
上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9
《在金色的海灘上》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閱讀課文。文章通過記敘一位小姑娘在海灘上為一位畫家看守衣服和畫夾而謝絕回報的事,贊揚了小姑娘守信負責、樂于助人的純樸的美好心靈。針對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我抓住課文中的重點段,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達到多方位訓練的目的。
一、由圖導入 ,創設情境。
課文有一幅太陽剛剛冒出海面的海上美景插圖,可抓住這幅圖來營造一個美的情境。上課伊始,教師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海邊嗎?誰來給大家描述一下自己所見到的海邊景色呢?沒去過的同學也別嘆氣,今天,老師特意給大家帶來了一幅海上日出圖,你們看——(出示幻燈圖片)這近處的沙灘、海水,遠處的礁石、泡沫,天上的海鳥、朝霞……你們能將這幅圖有順序地描述給老師聽嗎?
這樣,學生在欣賞與練說中感受到了美,愉快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過程。
二、由境入文,抓重點句。
1.揭題并思考:在這么美的海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總體把握課文。
2.抓重點句。課文是通過小姑娘的一言一行來表現她的美好心靈的,因此可讓學生將表現小姑娘美好心靈的對話畫下來,說說為什么這幾句對話令人感動。這是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因為根據小姑娘的三句對話可將全文分為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層層遞進,展現了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負責守信)
“……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高尚純潔)
“叔叔,你的貝殼掉了!”(誠實美好)
教師圍繞這三句對話,以重點詞設問,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句、段中尋找依據,并展開討論,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以讀代講,突破難點。
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是本文寫法的一個特點,而領會課題尤其是“金色”一詞的含義,是本文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難點?以讀代講,即對重點句段進行感情朗讀訓練,不失為好辦法。換言之,讓學生找出描寫海景美和小姑娘外貌美的句子,細細品味,逐層想想:作者為何要這樣寫?小姑娘究竟美在何處?這“金色”單單是指海灘嗎?然后,教師邊啟發邊引導學生朗讀。如此“以讀代講”,會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內心世界,盡情感受甚于“景美”的“心美”。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0
一、說教材
《在金色的海灘上》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第六冊中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通過記敘一位小姑娘在海灘頂著烈日為一位畫家看守衣服和畫夾,而謝絕畫家送給她貝殼的故事,贊揚了小姑娘誠實、守信、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課文很長,文質兼美,教學時我采用長文短教的方法,緊扣“美”這一情感主線開展教學,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讀中發現海水美、貝殼美、小姑娘的心靈更美,再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朗讀,讀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學生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積累詞句、內化語言,受到情感的熏陶與感染。
題目中的“金色”一詞的含義是本文的一個難點。培養審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學習小姑娘的美好品質是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說教法
根據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這篇課文應放手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讀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這篇文章無論是大海和沙灘,還是沙灘上的小姑娘和畫家,都沒有離開一個字“美”,本文贊揚的是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靈美。應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多讀多思,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自主學司中受到美的感染。
三、說教學流程
(一)由圖導入,初讀課文。
課文有一幅海上美景插圖,可抓住這幅圖來營造一個美的情境。上課伊始,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海邊嗎?今天,老師特意給大家帶來了一幅海上日出圖,你們看(出示幻燈圖片)一一這近處的沙灘、海水,遠處的礁石、泡沫,天上的海鳥··…·你們能將這幅圖有順序地描述給老師聽嗎?在這么美的海邊,這位畫家和小姑娘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帶著這幾個問題讓學生自讀課文,去思考。
(二)抓重點句,悟讀課文。
1、提問:在這么美的海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2、抓重點句,感受美。
(1)海水美
①哪些句子能讓我們感受到海水美?
②指導朗讀“碧藍的海,水一望無際,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
(2)貝殼美
①你是從哪些句子感受貝殼美的?
②指導朗讀美麗的貝殼映著陽光,更加燦爛奪目。小姑娘羨慕極了,情不自禁地說:“啊,真好看!”
(3)小姑娘美
課文是通過小姑娘的一言一行來表現她的美好心靈的,因此讓學生找出表現小姑娘美好心靈的句子,說說為什么這幾句話令人感動。
小姑娘搖了搖頭,說:“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負責守信)
小姑娘搖搖頭,對畫家說:“我不要,老師說了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我要回家吃飯了。”(高尚純潔)
小姑娘多么喜歡貝殼呀,畫家希望她能悄悄地撿起來,沒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你的.貝殼掉了!”她彎下腰,把一顆顆貝殼撿了起來,還給了畫家。(誠實美好)
圍繞這幾個句子,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句、段中尋找依據,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突破難點,美讀課文。
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是本文寫法的一個特點。而領會課題,尤其是“金色”一詞的含義,是本文的難點,如何突破難點,以讀代講,即對重點句段進行情感朗讀訓練,讓學生再讀描寫海景美和小姑娘外貌美的句子。邊讀邊品味這幾句話,想:作者為何要這樣寫,小姑娘究竟美在何處?這“金色”單單是指海灘嗎? 課文結尾處:“畫家驚訝地看著小姑娘,他的眼圈紅了,心潮像海浪一樣翻騰。”讓學生讀這句話,思考:此時畫家的胸中涌動著千言萬語,誰來幫他說一說?教師邊啟發邊引導學生朗讀。
如此“以讀代講”,會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內心世界,盡情感受甚于“景美”的“心美”。從而揭示課題:在瑰麗無比的海灘上,太陽灑下點點金光,這正如小姑娘純真、美好的心靈在閃光,真是景美,人美,心靈更美!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1
《在金色的海灘上》教學反思
課文《在金色的海灘上》寫的是一位畫家和一個小姑娘之間發生的事。這篇課文很長,有21個自然段,講的是發生在金色的沙灘上的故事,表現了一個小姑娘誠實善良、純潔美好的心靈,并通過小姑娘的行為和話語,使我們對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教學時,我采用長文短教的方法,由大海美和貝殼美引出小女孩心靈美,以“美”這一情感主線開展教學。這篇課文很長,如果面面俱到,逐段進行講解分析,既費時費力,又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抓住主線,長文短教,通過個朗讀和感悟小姑娘的三次語言描寫,感受她的心靈美。
一、激發學生的情感。
教師首先做到情感的融入,從而去渲染學生情感的融入。對教師而言,用教師自身的情感,如:通過教師示范讀和過渡語,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產生共鳴。這對學生而言,是情感的輻射,是一種交往的藝術。
二、朗讀指導方法的學習和實踐
掌握如何指導學生朗讀是解決學生體驗文本、感悟文本、內化情感的前提。通過有效的朗讀指導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層次的。比如,課文中:小姑娘搖了搖頭,說:“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我讓學生在感悟了小姑娘守信用的品質后,追問學生:你從這段話的哪個詞中最能體會到小姑娘的這種品質。學生找了“搖了搖”、“答應”、“一定”,多數學生都感悟到了。然后我引讀,學生讀小姑娘的話,再提問:你們剛才朗讀中的哪個詞突出了小姑娘的這種品質?二用比較朗讀法,培養學生語感。比較朗讀法,是指將課文中一些精妙的語句作適當的調整,然后引導學生將調整后的語句與原型進行比較朗讀。教師不作多講,只讓學生在朗讀中意會,在比較中感受,通過比較朗讀,訓練和培養學生語感。“小姑娘搖了搖頭,說:‘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與“小姑娘搖了搖頭,說:‘我答應了叔叔,得等他回來。’”進行比較,讓學生去比較著讀這兩句話,通過讀,學生們感受到“一定”突出了小姑娘說到做到,誠實守信的高尚品質,在學生理解、感悟出添字后的變化后,引導學生分角色,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到了文字的內容,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從而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
教學反思:《在金色的海灘上》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的一篇文質兼美的選讀課文,這篇課文很長,有23個自然段,講的是發生在金色的沙灘上的故事,表現了一個小姑娘誠實善良、純潔美好的心靈。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主要講了三個情節:小姑娘為青年畫家看守衣服;畫家送給小姑娘貝殼,小姑娘不收;畫家故意捅破塑料袋,使貝殼掉在地上,小姑娘撿起來還給畫家。通過小姑娘的行為和話語,使我們對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教學時,我采用長文短教的方法,緊扣“美”這一情感主線開展教學,體現“強化誦讀,注重感悟”的教學理念。
1、抓住主線,長文短教。
這篇課文很長,如果面面俱到,逐段進行講解分析,既費時費力,又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提煉課堂目標,精簡課堂內容,對目標和內容大膽取舍,做到“長文短教”,不僅避免煩瑣的情節分析,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教學這堂課時,我抓住“美”這一情感主線,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最能表現“美”的句子,通過個性化的朗讀讀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內化語言,受到美的熏陶。
2、朗讀,讀中感悟。
人們的語文能力是習得的,而語文能力的習得無一不是從感悟開始。通過對語言材料的反復感悟,學生才會從中總結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并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語感經驗,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讀為主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讀出一方新天地。
(1)引導讀題,啟發想象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聽一段錄音,把學生帶到美麗的海灘上,讓學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海邊,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金色沙灘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沙灘的美,進而告訴學生:金色的沙灘多美呀,課文還寫了什么美呢,趕快讀讀課文吧!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讀課文,在讀中發現海水美、貝殼美、小姑娘的心靈更美,
(2)反復讀文,引起體驗
在此環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出最能表現“海水美”“貝殼美”“小姑娘美”的句子進行多種形式的品讀與交流,并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學“貝殼美”時,我展示課件中五光十色的貝殼圖,讓學生感受貝殼的絢麗奪目,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這么美的貝殼想說些什么,此時學生真切體會到了自己的喜歡與羨慕,讀起來就能入情入境,也為下面理解小姑娘誠實善良的品質作好鋪墊。理解“小姑娘美”時,我讓學生劃出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再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此時,學生通過自己的讀與說,已經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并深深被小姑娘崇高的品德所打動。
(3)再次讀題,強化體驗
當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悟已經強烈感受到小姑娘誠實守信、認真負責、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時,我問學生:課文學到這兒,你們對課題中的“金色”是不是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呢?引導學生理解著“金色”不光是指沙灘,更是指小姑娘那純潔善良、像金子一般美好的心靈。接著,我讓學生帶著新的感受再讀課題, 前后兩次讀題,學生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3、補白想象,升華情感。課文中有一句“畫家驚訝地看著小姑娘,他的眼圈紅了,心潮像海浪一樣翻騰。”,這其實是一個“空白”,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訓練點。我抓住這一句話,讓學生進行“補白”:此時,畫家的心中涌動著千言萬語,誰來幫他說一說?這樣的訓練,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人物內心,進一步體會小姑娘的心靈美。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2
《在金色的海灘上》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閱讀課文。文章通過記敘一位小姑娘在海灘上為一位畫家看守衣服和畫夾而謝絕回報的事,贊揚了小姑娘守信負責、樂于助人的純樸的美好心靈。針對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我抓住課文中的重點段,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達到多方位訓練的目的。
一、由圖導入 ,創設情境。
課文有一幅太陽剛剛冒出海面的海上美景插圖,可抓住這幅圖來營造一個美的情境。上課伊始,教師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海邊嗎誰來給大家描述一下自己所見到的海邊景色呢沒去過的同學也別嘆氣,今天,老師特意給大家帶來了一幅海上日出圖,你們看——(出示幻燈圖片)這近處的沙灘、海水,遠處的礁石、泡沫,天上的海鳥、朝霞……你們能將這幅圖有順序地描述給老師聽嗎
這樣,學生在欣賞與練說中感受到了美,愉快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過程。
二、由境入文,抓重點句。
1.揭題并思考:在這么美的海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總體把握課文。
2.抓重點句。課文是通過小姑娘的一言一行來表現她的美好心靈的,因此可讓學生將表現小姑娘美好心靈的對話畫下來,說說為什么這幾句對話令人感動。這是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因為根據小姑娘的三句對話可將全文分為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層層遞進,展現了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負責守信)
“……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高尚純潔)
“叔叔,你的貝殼掉了!”(誠實美好)
教師圍繞這三句對話,以重點詞設問,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句、段中尋找依據,并展開討論,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以讀代講,突破難點。
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是本文寫法的一個特點,而領會課題尤其是“金色”一詞的含義,是本文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難點以讀代講,即對重點句段進行感情朗讀訓練,不失為好辦法。換言之,讓學生找出描寫海景美和小姑娘外貌美的句子,細細品味,逐層想想:作者為何要這樣寫小姑娘究竟美在何處這“金色”單單是指海灘嗎然后,教師邊啟發邊引導學生朗讀。如此“以讀代講”,會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內心世界,盡情感受甚于“景美”的“心美”。
摘自《小學語文教師》2000年第4期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3
一、教材分析
《在金色的海灘上》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體會課文中那些可敬可愛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他們的好思想、好品質。
這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故事發生在海邊的沙灘上,一位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卻不肯收畫家送給她的貝殼,并把畫家故意丟在海灘上讓她撿的貝殼還給了畫家。贊揚了小姑娘誠實,守信,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本文共二十個自然段。先講了小姑娘答應為畫家看衣服和畫夾,接著講小姑娘認真負責地為畫家看東西,最后將小姑娘不肯要畫家送給她的貝殼。
這篇文章語言寫得很美,宛如海邊的一幅風景畫。景是美的——太陽、碧藍的海水,海浪激起的白雪般的泡沫,各色貝殼……人更美——好心腸的老伯伯,一心想對小姑娘表示感謝的畫家,特別是淳樸誠實的小姑娘,更是讓人感到可敬可愛。課文寓情于景,語言簡潔,用詞準確,人物的動作、語言、心靈描寫生動的表現了不同人的個性和心情。
本文重點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驗文中的“美”。
本文難點是學習課文體會“畫家的心情為什么久久不能平靜”的含義。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分析能力,掌握了一些讀書方法,運用各種方法理解了文中的詞語,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孩子和課文中的夏姑娘一樣擁有純真善良的心靈,天真活潑的性情,課文中的事情容易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在讀中悟,悟后體驗,逐步受到美的熏陶。
三、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著,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但教師的有效引導還是很重要。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讓他們學習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質。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中感悟文中景美人美及語言的美。
四、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
知識點 媒體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媒體教學作用 使用方法
1 多媒體課件 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提供示范 設疑—播放—講評
2 多媒體課件 圖片展示 創設情境,發現美 播放—導入
3 多媒體課件 課文語段及圖片 創設情境,感悟美 播放—朗讀—概括
4 多媒體課件 課后練習 積累語言 播放—講評
5 多媒體課件 音樂、圖片 渲染氣氛,體驗美 播放—朗讀
四、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復習導入新課 1、播放課件,板書
2、小結,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3、導語:讓我再一次回到那金色海灘上!
1、 填空2、 朗讀 復習課文內容,小結小姑娘在海灘上做的三件事情。
二、創設情境,發現美 1、播放課件,設疑,激發學生興趣,去發現課文中的美;
2、指導朗讀;
3、引導用“情不自禁”說話 1、默讀課文
2、反饋:發現了什么美?
3、畫出表現小姑娘美的句子;
4、同桌談談感受
5、反饋
6、感情朗讀
7、聯系生活實際,用“情不自禁”說話 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美;
通過朗讀讓學生發現美;
三、指導朗讀,感悟美 1、引導,深化主題
2、引導發現語言美,播放課件,句型對比;
3、啟迪:給句子用上好詞,會使我們的語言更美。 1、發現“金色”一詞的含義;
2、自主進行語言對比;
3、積累好詞佳句,學習運用 深化主題,讓學生感悟景美人更美。
啟迪學生運用好詞佳句,會使語言更美。
四、感情朗讀,體驗美 1、播放音樂;
2、抽生感情朗讀;
3、課后拓展:把這篇文章讀給你喜歡的人聽; 1、聽音樂,感受美;
2、學生伴隨音樂朗讀;
3、摘抄課文中的好詞; 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美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4
教材分析:
《在金色的海灘上》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故事發生在海邊的沙灘上,一位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卻不肯收畫家送給她的貝殼,并把畫家故意丟在海灘上的貝殼撿起來還給了畫家。贊揚了小姑娘誠實,守信,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這篇文章語言寫得很美,宛如海邊的一幅風景畫。景是美的——太陽、碧藍的海水,海浪激起的白雪般的泡沫,各色貝殼……人更美——好心腸的老伯伯,一心想對小姑娘表示感謝的畫家,特別是淳樸誠實的小姑娘,更是讓人感到可敬可愛。課文寓情于景,語言簡潔,用詞準確,人物的動作、語言、心靈描寫生動的表現了不同人的個性和心情。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能抓住表現人物品質的關鍵語句,并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3、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課前談話
欣賞音樂:海浪的聲音
1、今天第一次見面就送大家一段音樂吧!聽聽音樂會把我們帶到什么地方?
2、請大家閉上眼睛欣賞,(放音樂)
3、猜猜:音樂把我們帶到了什么地方?(大海邊)為什么?
4、看美妙的音樂把我們帶到了海邊,(示海灘圖)
一、看圖說話 積累語句 導入課文
1、誰能說說你看見了什么?(注意說話的完整性)
2、 品讀、積累句子“碧藍的海水一望無際,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極了!”
(1)教師深情誦讀、媒體引出——學生齊讀(配樂)
(2)每位小朋友再讀讀這個句子,你讀到了什么呢?
(3)交流預設:
生:一望無際說明了海的大,海水的多,師:好!讓我們讀出海的大。
生:海浪像一堆堆白雪,很美! 師:讓我們讀出海浪的美!
(4)句式積累
a、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配樂朗讀)
b、真美,讓我們再一次的來贊美它!(隱去字詞背誦)
3、海灘很美,你們的朗讀更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的海灘,去欣賞一個動人的故事。題目就是:在金色的海灘上 板書課題,齊讀
過渡:在金色的海灘上究竟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掃除朗讀障礙,梳理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讓我們自由地讀讀這個故事,讀之前先看看老師的小要求)
媒體示朗讀小要求:1、想辦法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
2、喜歡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2、生字、詞語檢查:
礁石 額頭 沁出
小姑娘的額頭沁出了細細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
看著衣服 畫夾 (第一聲的“看”還可以看什么?)
沙蜊子 小螺螄 (這2個都是貝殼的名字)
擱在這兒 摟在胸前 捅了一個洞
3、指導標小節號。
(1)媒體示: “叔叔——”
“叔叔——”
小姑娘歡呼起來。
(2)誰能讀?仔細想想,誰能讀得不一樣?這里的“——”號是什么意思呢?
(3)叔叔、叔叔是小姑娘說的話,在這里是1句話,所以這3行合并起來為一個自然段。
(4)現在請快速地、正確地標上自然段序號。
4、梳理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現在請大家再次快速默讀課文,完成下表。
媒體出示:快速默讀課文,并填一填:
先寫:( 小姑娘 )幫(畫家看衣物 )。
再寫:畫家讓小姑娘( 挑貝殼 ),可小姑娘( 沒有收 )。
最后寫:(畫家)故意(掉下貝殼),小姑娘卻(把貝殼撿起來,還給了畫家 )。
5、課文的主人公是:(小姑娘、畫家)
6、那課文除了小姑娘和畫家這兩位主人公外,還寫了什么?
根據回答形成板書: 太陽 小姑娘
海水 貝殼 老伯伯
海浪 畫 家
(我們學習課文啊,要能找準主要人物,但也不能錯過相關的其他景物的描寫。以為他們跟文章也是緊密相關的。)
三、由景入手,感受小姑娘等得久——引出守信
1、我們就從太陽讀起,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劃出描寫太陽的句子,
2、交流媒體出示:
太陽剛冒出海面,金色的沙灘上,有個身穿天藍色連衣裙的小姑娘在拾貝殼。
太陽越升越高了,小姑娘的額頭上沁出了細細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
3、第一句:自由讀,從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1)抓“冒”,點明時間是早晨。 哪個詞告訴你是早晨?請你來讀一讀。
(2)一大早就在撿貝殼了,可見小姑娘對貝殼的喜愛!指名讀——齊讀
(小結:小朋友真會讀句子,一個句子竟能能讀出那么多的內容來。真厲害)
第二句:你又能讀出什么來?
(1)太陽越升越高了:說明時間接近中午了。
(2)小姑娘很焦急,讀出焦急的“語氣”。指名讀——齊讀
(3)那小姑娘你為什么這么焦急呢?(從時間長、太陽熱,引讀)
4、小姑娘等了很久、很久,汗都流出來了,太陽也越升越高了,可小姑娘卻還在老地方等著畫家叔叔,她為什么不回家呢?那是因為小姑娘她(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
媒體示:小姑娘搖了搖頭,說:“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
(1)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
(2)誰還能來說說:小姑娘不回家的原因?(根據交流板書:言而有信、守信)
(3)誰還愿意來做這個說到做到的小姑娘?指名讀。
(4)讓我們一起來學做一個言而有信的小姑娘,齊讀:
過渡:好一個言而有信的小姑娘,怪不得連好心腸的老伯伯也勸不動她。
5、分角色朗讀:8、9、10、11(媒體出示)
四、由貝殼入手,感受小姑娘的可愛、純潔——不圖回報、誠實
1、小姑娘等啊等,盼啊盼,終于等到了畫家叔叔!畫家叔叔帶來了( )。
2、(欣賞貝殼的圖片)這么美的貝殼讓我們幫畫家開心地介紹一下吧:
媒體出示:你看,這是沙蜊子,這是大貓眼,這是小螺螄,這是金海螺……
(1)齊讀,其實我們還可以讀得不一樣,(變化句式出示,再讀)
你看,
這是沙蜊子,
這是大貓眼,
這是小螺螄,
這是金海螺
……
(2)這里的“……”表示(貝殼還有很多)。那讓我們接著幫畫家來介紹一下:
你看,
大的小的,
( ),
( ),
……
你看,
有的像( ),
有的像( ),
還有的像( ),
真是( )。
3、這么美的貝殼,你喜歡嗎?那小姑娘喜歡嗎?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品讀:小姑娘羨慕極了,情不自禁地說:“啊,真好看!”
(1)羨慕、情不自禁:無法控制的脫口而出,說明小姑娘對貝殼的喜歡,讓我們讀出這種喜歡。
(2)美極了:小姑娘雖然只說了短短的4個字,卻是對貝殼最好的贊美,讓我們一起來贊美一下。 指名讀——齊讀
4、可當畫家要小姑娘自己挑的時候卻說:
(1)出示讀:我不要,老師說了,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我要回家吃飯了
(2)這里你讀出了一個( )的小姑娘。(相機板書、指名讀)
(3)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可愛、誠實、純潔的孩子說的話。
5、這位小姑娘不僅感動了我們,也感動了畫家,
出示:畫家感動極了,不知道該怎么來感謝這位可愛的姑娘……(齊讀)
畫家不知道該怎么來感謝這位可愛的姑娘,只好把貝殼裝進了塑料口袋里。忽然,畫家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辦法。什么辦法?
6、出示:沒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你的貝殼掉了!”她彎下腰,把一顆顆貝殼撿了起來,還給了畫家。
指名讀——引讀(小姑娘拿了嗎?畫家多么希望她能悄悄地撿起來。沒想到……)
這里又讓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姑娘?(誠實)
7、出示:畫家驚訝地看著小姑娘,他的眼圈紅了,心潮像海浪一樣翻滾。
(1)齊讀
(2)此時畫家再也想不出其他的辦法來感謝小姑娘,所以畫家只是……(引讀)
(3 )此時此刻,畫家的心里充滿了( )!為什么?
出示:此時此刻,畫家的心里充滿了( )!
(感動、驚訝、愧疚、高興)
五、小結、點題
1、誠實、可愛、言而有信的小姑娘,到底擁有一顆怎樣的心呢?
2、所以我們題目中的“金色”除了指海灘,還指(金子般的心靈)?師畫心
3、讓我們再一次帶著全新的感受來讀讀這個課題。
六、作業:
課外閱讀資料:
我踏著軟綿綿的沙灘,沿著海邊,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輕輕地撫摸著細軟的沙灘,發出溫柔的“刷刷”聲,晚來的海風,清新而又涼爽,我的心里,有說不出的興奮和愉快。海水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海波是平穩如春晨的西湖一樣。偶爾微風,只吹起了絕細絕細的千萬個粼粼的小皺紋,這更使金光燦爛的水面顯得溫秀可喜。我從沒見過那么美的海!天空上也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云。平貼于空中,就如一個女郎,穿上了絕美的藍色夏衣,而頸間卻圍繞了一段絕細絕輕的白紗巾。我從沒見過那么美的海天。
摘錄你喜歡的詞語或句子: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5
《在金色的海灘上》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知: 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并能理解.
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德:通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學習課文中小姑娘助人為樂,誠實淳樸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通過課文中所敘述的具體事情,領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抓住敘述重點事情的重點詞,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錄音機、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課題
二、自己出聲讀課文,想:課文中主要寫的是誰?看圖說話(在金色的沙灘上,畫家遇到了一位拾貝殼的小姑娘。)
三、讀這篇課文要帶著什么問題呢1.小姑娘為什么不聽老伯伯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2.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為什么紅了?
四、帶著問題再次讀書分段:第一段(1~6)第二段(7~12)第三段(13~21)
五、認準以下這些詞語的音(見板書。)
六、齊讀課文
七、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畫下來(詞或句子。)
八、作業:讀書,想一想,課文一共寫了幾件事
第二課時
齊讀課題:《在金色的海灘上》,在金色的海灘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板書:看衣服 不求回報
一、默讀課文:從這件事中你看出小姑娘是個怎樣的人?指名說,板書:(樂于助人 誠實守信)聯系生活說一說這兩個詞的意思。
二、深入理解內容
(一)你從課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到了小姑娘的助人為樂.?指導朗讀1-6自然段。
晴朗的天空漂浮著朵朵白云,碧藍的大海一望無際,浪花拍打著岸邊的礁石,激起白雪似的泡沫,幾只海鷗在鳴叫。一個身穿天藍色連衣裙的小姑娘,光著小腳丫站在沙灘上,望著遠處游向礁石的畫家。說一說眼前看的美景。可是老師認為小姑娘更美。
(二)同桌互讀7-12自然段,小姑娘美在哪?指導朗讀。(主要講小姑娘給畫家看衣服的經過。)
太陽越升越高,小姑娘的額上沁出了細細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眼神。(越、越、沁出、焦急)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課文通過天熱,時間長,老伯伯的勸說,體現了小姑娘的什么品質?(樂于助人,認真負責的好品質。)小姑娘美在誠實守信。
(三)小姑娘盼哪,盼哪(師生接讀13段)終于盼回了叔叔,故事講到這里結束了嗎?從接下來的故事中你又體會到小姑娘的什么品質呢?
(四)有感情的朗讀14-20自然段,你又體會到小姑娘的什么品質?
抓詞語小姑娘羨慕極了,情不自禁地說:“啊,真好看!”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喜歡這美麗的貝殼呀!(她給畫家看衣服,幫助別人不圖回報。)畫家感動之極,他怎樣做的?為什么這么做?結果怎樣?(故意丟殼,回報姑娘。)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為什么紅了?(被小姑娘淳樸、誠實的行為所感動。)
畫家望著小姑娘遠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畫家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寫一寫。
學生匯報交流。
三、回歸課題,總結板書
1.齊讀課題《在金色的海灘上》金色的光指顏色美嗎?還指的是什么?(小姑娘心靈象金子一樣美麗)
2. 總結板書。(景美人更美)
板書設計: 在
金 看衣服 樂于助人 景
色 美
的 人
海 不求回報 誠實守信 更
灘 美
上
《在金色的海灘上》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6
《在金色的海灘上》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閱讀課文。文章通過記敘一位小姑娘在海灘上為一位畫家看守衣服和畫夾而謝絕回報的事,贊揚了小姑娘守信負責、樂于助人的純樸的美好心靈。針對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我抓住課文中的重點段,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達到多方位訓練的目的。
一、由圖導入 ,創設情境。
課文有一幅太陽剛剛冒出海面的海上美景插圖,可抓住這幅圖來營造一個美的情境。上課伊始,教師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海邊嗎?誰來給大家描述一下自己所見到的海邊景色呢?沒去過的同學也別嘆氣,今天,老師特意給大家帶來了一幅海上日出圖,你們看——(出示幻燈圖片)這近處的沙灘、海水,遠處的礁石、泡沫,天上的海鳥、朝霞……你們能將這幅圖有順序地描述給老師聽嗎?
這樣,學生在欣賞與練說中感受到了美,愉快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過程。
二、由境入文,抓重點句。
1.揭題并思考:在這么美的海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總體把握課文。
2.抓重點句。課文是通過小姑娘的一言一行來表現她的美好心靈的,因此可讓學生將表現小姑娘美好心靈的對話畫下來,說說為什么這幾句對話令人感動。這是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因為根據小姑娘的三句對話可將全文分為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層層遞進,展現了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負責守信)
“……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高尚純潔)
“叔叔,你的貝殼掉了!”(誠實美好)
教師圍繞這三句對話,以重點詞設問,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句、段中尋找依據,并展開討論,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以讀代講,突破難點。
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是本文寫法的一個特點,而領會課題尤其是“金色”一詞的含義,是本文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難點?以讀代講,即對重點句段進行感情朗讀訓練,不失為好辦法。換言之,讓學生找出描寫海景美和小姑娘外貌美的句子,細細品味,逐層想想:作者為何要這樣寫?小姑娘究竟美在何處?這“金色”單單是指海灘嗎?然后,教師邊啟發邊引導學生朗讀。如此“以讀代講”,會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內心世界,盡情感受甚于“景美”的“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