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無華的風采——四年級上冊《中括號》教學案例
二、適當把握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1.生成是動態發展的過程。課堂上教師之所以能夠引發出學生的創造性,是因為給了學生一定的生成時空。本課教學中教師非常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比如華老師捕捉到的學生的幾幅作品都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學生資源不是教師可以隨意利用的,是需要教師深入接觸學生,是需要教師具有捕捉典型問題的功力的。
2.生成具有雙重性。即既有知識技能目標的生成,也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生成。對于情感等育人的目標是自然而然地在課堂上進行的,是在課前備不到的,它需要教師有很強的生成能力。同時生成的東西沒有多少是轟轟烈烈的,生成就是要關注一些細節。比如本課當有個學生反應慢時,教師評價他“非常認真,但是如果能熟練些就更好了。”這樣的評價既首先肯定學生的優點,同時也指出其努力的發向,非常有針對性。
3.生成是雙主體的。有時是教師啟發學生,也有時是學生啟發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