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買文具》說課材料
3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找出答案。這里的給問題不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答,而是教師很巧妙的設計一個沖突,讓學生主動思考。如在教學豎式的必要性時,我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口算簡單為什么還要學習筆算呢?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首先會傾聽,注意提醒學生要傾聽他人的發言:你聽懂了嗎?能重復嗎?其次,會合作會交流。如在討論80/20為什么等于4?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合作在交流多種方法中互補、反思自己的方法。再有,學會用動手操作擺一擺來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我經常在思考: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為什么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害怕數學,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數學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了。事實上,數學學習應該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并掌握數學。這既是體現橫向數學化的思想又體現了縱向數學化的思想。
1、情境中探索算理發現方法
(1)由生活中的為希望小學買文具這一情景引出除法豎式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匯報自己的想法
2討論中理解算理概括方法(正確書寫商的位置)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我安排獨立探究、交流驗證、歸納概括三個層次進行
教學例1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豎式的書寫,嘗試探究。在試算中學生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針對重難點師生進行探究驗證
首先引導學生從試商上考慮:20*4=80他的商是40所以錯了。在從算理上去考慮:商4為什么一定要寫在個位?在從計算過程考慮第二步算什么?所以他寫8對嗎?得出正確的算式以后引導學生對這個算式進行整體的認識。和前面口算的方法比較找到聯系,理解學習豎式的必要性。在理解算理上如有困難,讓學生通過擺人民幣進行充分的感知。(因為是重點理解算理的地方,同時也是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一種思維訓練。所以我會在這個地方舍得花時間)
教學例2 時,放手讓學生獨立作,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和例1進行比較教師制造認知沖突:那我就不明白了除數都是20 被除數一個是兩位數,一個是三位數商怎么都是一位數?它應該是兩位數才對啊?在交流中概括計算方法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挑戰中升華算理掌握方法(有余數的除法)
鞏固內化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不同層次學生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安排了連個層次一個是基礎練習一個是有余數的除法練習最后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機動)
先做一道基礎的90/30,在教師挑戰性的語言中激起學生向困難挑戰的欲望:師:這么多同學都做對了是不是這道題太簡單了阿。下面來一個稍微難一點的敢挑戰嗎?理解余數:還剩8元 ,有沒有什么好的建議阿?
4、回顧中升華(知識的,情感的)
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對在獲取新知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策略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師:同學們不但學會了數學知識而且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真了不起!知道嗎?認識你們是我今天最大的收獲!能說說你的收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