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liu 減法性質
課題: | 減法的運算性質 教學內容:P106—P107 | ||
教學目標 : |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減法的性質,并能進行簡單的應用。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 4、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新知的意識。
| ||
教學重難點: |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減法性質。 難點:抽象、概括減法性質及其簡單的應用。
| ||
教學過程 |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
一、 創設情境: 1、出示課件內容: 你想幫誰計算剩下多少元錢?能用不同方法解答嗎? 生匯報:要求將思考的過程與所列的算式一起說出來。
2、引導觀察: 黑板上貼滿了你們寫的算式,顯得有些零亂,能將它們進行整理嗎,你想怎樣整理。 師問:能說說你為什么這么分嗎? 師小結:相等的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呢? 師說:仔細觀察這些算式,找一找,相等的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根據學生說的提問:為什么有括號的算式用加號連接,而沒有了括號卻變成用減號連接呢? 3、讀算式,感知算式特點: 我請同學分別讀一讀這些相等的算式。
二、 類舉算式,觀察探究: 1、 感悟算式特點: 路老師給你們同桌兩個人準備了一組算式,你能根據我們發現的這些特點,解答這道題嗎?兩人合作進行解答。想想為什么這樣連接? 生合作: 連線: 76-(16+34) 150-70-40 72-(50+8) 76-16-34 100-(10+50) 72-50-8 150-(70+40) 100-10-50 生匯報: 師問: 1、題目要求是連線,能說說你是根據什么將這兩個算式連接在一起的嗎? 2、有的同學發現還有一個算式沒有與它相等的算式,你能幫它找到它的好伙伴嗎? 3、每人寫一個算式,請你的同桌來補充另一個算式。 師板書一組同學出的題。
2、再來觀察黑板上的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話來描述等號兩邊算式的意思嗎?或用字母表示算式的意思。 3、師:你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就叫做減法的性質(板書課題:減法的性質) 4、師:請大家打開書看看科學家是怎樣敘述《減法性質》的?(書P107) 5、師:書上說的和我們說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書上歸納得要簡單、準確。我們還要象書上學習用簡單準確的語言來概括我們所發現的規律。
三、分層練習,實際應用。 1、 基本練習: 459- 47- 153=459-(□+□) 673-(□-□)=673-(173+48) 說說你是根據什么這樣填寫的? 請你計算出這兩題的結果。 師問: 1) 為什么這么快就計算出結 果來了呢? 2) 你使用了哪邊的算式計算的? 為什么選擇這個算式來計算呢? 3) 你能將自己的好的、快的這個方法教給我嗎? 我很用大家教我的方法試著計算幾道口算題好嗎?
2、口算練習: (1) 71―12―8 = (2)125―63―37 = (3)45-(15+13)= (4)137―37―18 = (5)42―(15+5)= (6)128―56―28 =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應用了哪個知識?
1、 應用練習: 1) 想生活中我們哪些地方會用到減法的運算性質呢? 2) 讓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同學們所說的那樣。 看屏幕:出示課件內容:購物活動,計算出剩余價錢。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四、 全課總結。 1、問: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師總結:今天我們運用了觀察,小組合作、交流這些方式習了減法的運算性質,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學會靈活的應用我們學習到的知識。 | 學生小組進行合作計算、列式,將算式寫在黑板紙上,完成后貼在黑板上。 生匯報解題思路:從整體中去掉兩個部分的和或依次去掉兩部分的兩種思路。 圍繞兩個算式的關系來分類 學生分類情況: 1、將有括號的分為一類,沒有括號的分為一類。 2、將算式相等的歸為一類。 (有、無括號、是否相等)
將兩個結果相等的算式用“ =”連接起來。 從結果說是相等,從意義說是表示從整體中去掉兩部分求部分,但思路不相同。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相同點: 1、 兩個算式中的的三個數都相同,結果相等,順序也相同; 2、 都是從同一個數中去減; 3、 都是求部分,所以用減法; 4、 算式所表示的意義相同。 不同點: 1、 運算順序不同; 2、 左式沒有括號,右式有括號; 3、 左式是兩個減法,右式一減一加; 4、 左式是從一個數中分別減去后兩個數,右式是從這個數中減去的是這兩個數的和。
三個數相同,都是從同一個數中減去兩個數,減的方法不同,但是結果是相同的,所以可以連接在一起。
生補充:29 -(9+1)
生互相出題
學生描述算式的意思: 一句話表達:從一個數里減去兩個數的和,可以從這個數中依次減去這兩個數; (連續) 字母表示:a-(b+c)=a-b-c ……
讀一讀這個規律。結合算式說說自己的理解。
生填寫:說填寫的根據。 減法的性質。
459-(47+153)=259 673-173-48=452
生說: 2、 能湊整。從數字上看出來的。 兩個數相減得到一個整百數,減起來好算一些了。
生小結數字特點: 能湊整十、整百或整千; 尾數相同,減出整十、整百數。
(1)先計算12+8 *(2)先計算63+37 (3)先計算45-15 (4)先計算137-37 (5)先計算15+5 *(6)先計算128-28
生得出的結論: 能夠直接進簡算的就不必再使用減法的性質了。
生思考、表達: 購物時,在同一地點購物一般用從整體里減掉幾個部分之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點購物一般用到連減的方法。
生購物: 454-154-26= 454-(26+174)= 454-154-174= 454-(154+26+174)=
| 通過對問題的解決引出兩步計算的算式為研究減法性質做準備。
通過解釋算式的意思使學生明確算理。
通過觀察發現每兩個算式間的相等關系。
合作、交流中發現算式中隱藏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并能通過相同與不同建立算式間的聯系。
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與接受他人意見的好的學習品質。
增加感性的認識,加深對性質的認識與理解。
再次加深認識。
指導學生在觀察、發現中抽象、概括出一定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鼓勵學生要有意識 地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應用減法的性質,進一步加深對性質的理解。 通過計算使學生發現要應用減法的性質,必須在數據有一定特點的前提下進行正確遙選擇、使用。
在計算中從學生原有的無意識行為入手,引導學生有意識的發現、總結簡算的要點:應放在觀察數據特點上,自主發現,自主建構。
再次突出根據數據特點來選擇是否需要應用到減法的性質。
知識的橫、縱向的延伸。
| |
課后小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