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教案
3、經歷三角形內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數學研究方法。
基本教學過程:
一、 一、創設問題情境
大三角形說:“我的個頭大,所以我的內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說:“是這樣的嗎?”我們來做一回裁判。
二、自主探究,創建數學模型
1、分小組測量,比較。尋找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填在書上。
2、你發現了什么?
3、那如果把三個角撕下來,拼在一起,應該很接近平角了?
這是三角形的一個很隱秘的特征,你記得了嗎?
三、鞏固與應用
1、那如果知道三角形三個角中的兩個角,就應該可以知道另一個角的大小了。第31頁試一試。
2、第32頁練一練1。
3、第2題。
4、實踐活動。
四、總結與拓展。
這節課你了解到了什么?
等腰三角形是對稱圖形嗎?如果知道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個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兩個角的大小嗎?
教學反思:一開始上課 創設問題情境,提出疑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組測量三角形內角和的度數,在測量的過程中學生發現每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接近180度。提醒學生注意測量時有誤差。接下來通過撕拼、折疊等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這樣學生記憶深刻。
“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案
簡要提示:
本課教學內容是國家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23頁“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本課是在對三角形直觀和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比較、歸納來研究三角形三條邊長度之間的關系,主要讓學生掌握三角形兩邊長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特征,并能用這一特性解釋簡單生活現象或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在探索三角形圖形特征和相關結論的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鍛煉思維能力,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流程:
流程1:由路線圖抽象出三角形,揭示課題
流程2:組織小組活動
流程3:研究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情況
流程4:研究能圍成三角形的情況
流程5:揭示結論
流程6: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流程7:挑戰三星級題
流程8:挑戰五星級題
流程9:應用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流程10:全課總結
第一段:呈現生活情境,提出數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