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單元:用計算器計算 第3課時
練習十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器計算,進一步熟練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體會這種方法的優點2、根據一些算式題組,發現規律,并自編題目,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3、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變化,使學生意識到事物的發展規律。
教學準備: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補充:用2、3、4、5分別組成兩個兩位數(不能重復,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要求用計算器分別算出積最小和最大是多少?
指出:最這種題,先要確定十位上的數字
最小:要考慮是二十多乘三十多,有兩種情況。24×35和25×34
分別讓學生用計算器乘一乘,比較一下,得出哪個積更小。
最大:要考慮是四十多乘五十多,也有兩種情況。42×53和43×52
分別讓學生用計算器乘出結果,比出最大的是哪一個。
二、完成書上練習:
1、第一題(題略),師生一起用計算器計算,要提醒學生不能輸入錯誤的數據。
算完后互相校對。
2、用計算器計算:
94×86÷47 (394+5477)÷57
8450÷25-249 6396÷(520-438)
提醒學生注意:用我們的科學計算器計算時,別忘了輸入“( )”
算完后校對得數,如果有錯,可對照,檢查出輸入錯誤的地方。
3、用計算器計算,并找一找各組題的規律
(1)9×9-1= 先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前三題,估計算到第四題的
98×9-2= 時候會有學生發現規律,指名說一說該規律;
987×9-3= 并用該規律,猜測后面一題的得數,并計算器驗證。
9876×9-4= 利用規律,你能繼續寫算式嗎?
直接寫出這些算式的得數。
指名板演。交流。
其他幾組也基本照這樣的方法組織教學。
4、張叔叔在購物中心買了右邊發票中所列的物品,請你用計算器算一算,張叔叔帶了3000元錢,夠不夠?
觀察該張發票,說說你覺得哪里需要填寫完整?
分別把各個服務項目的總價填寫清楚,并算出總價。
介紹發票常識:最后還要把總的價錢用大寫字寫一遍。指導學生寫一寫。
問:現在你能回答3000元夠不夠了嗎?
5、用計算器算一算,看看紅色方框中9個數的和與方框正中間的一個數有什么關系。(圖略)
要讓學生先猜一猜有什么關系,再算一算。發現:中間數也就是這9個數的平均數。
任意框9個數,都有這種關系嗎?試一試。
要使方框內9個數的和是153,該怎樣框?(先算出平均數,再框)
6、學生閱讀“你知道嗎?”,了解計算工具的演變
三、比一比:
知道1加到100,和是多少嗎?(5050)
下面我們要利用計算器來算一算,由于我們的計算器最多只能輸入95個數據,所以我們不能直接加到100,而是分成10 個數10個數;每加到一個整十數,大家就對一下得數,然后再繼續。看誰能在這10關中都算得正確。
師生共同開始計算,以鍛煉學生輸入的正確程度。
全課總結:雖然說計算器能算得又對有快,但如果輸錯了數據,得數就是錯誤,所以我們要在數據輸入的時候特別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