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器(精選13篇)
計算器 篇1
的認識和簡單應用
設計者:德勝小學李一青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第九冊第二單元第42頁。
教學目標 :
1、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掌握的使用方法,并能夠用進行簡單的計算。
2、借助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體驗學有價值的數學。
3、在師生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結合解決實際問題,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準備:
1、師、生自備。
2、教師準備一些有關知識的資料。
教學過程 :
一、比賽激情
1、出示一組計算題, 師生同時進行計算比賽。(教師用,學生用筆算。)
1706-923 79.2-0.43+9.546 84÷0.03×0.83
19.2÷0.032 28.36+1.94-23.508 21.28×3.1÷7.6
通過比賽,你有什么想法?(學生認為這種比賽不公平,用當然算得快等等,然后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你已經知道了有關的哪些知識?(請同桌學生互相說一說)
3、集體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根據符號說出常用鍵的名稱以及它的功能,也可能有學生會說如何使用等。)
4、嘗試用計算:
(1)挑選比賽中的三道題題:1706-923和19.2÷0.032,3405×26÷195×37進行計算。
(2)重點講評3405×26÷195×37,指名學生在實物臺上邊演示邊說操作過程,其他學生補充、評議。
5、想一想:在使用的過程中,你還有哪些疑問?(以小組學習的方式把問題記錄下來。)
二、釋疑、操作
1、各小組匯報疑問之處。
2、同學之間互相釋疑,有困難的地方教師進行補充。
3、說說生活中你還見過什么樣的,在哪里見過?干什么用的?
(明確這些雖然大小、功能、形狀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一個最基本的功能——計算的功能。)
4、鞏固的使用方法:
(1) 計算前面比賽中的另外三道題。(教師巡視需要幫助的學生)
(2) 師生第二次競賽:(選用練一練第1題中的部分習題再補充幾道。)
第一組:4187+5492 10825-9418 1.25×8
289×108 600÷20 40584÷456
第二組: 1036-897+218-164 1350÷15×2100
21.28÷7.6×0÷21.7 20-3.816+0.903-7.05
(3)反饋結果,交流計算方法。(這時學生可能會提出象1.25×8,600÷20,21.28÷7.6×0÷21.7 不需要用,口算就行了。)
(4)進一步明確要用于復雜的計算,才能顯得方便的道理。
三、簡單應用
1. 解決實際問題
據統計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每小時大約滴0.66千克的水。
(1) 照這樣計算,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多少千克的水?
(學生用計算并匯報結果)
(2) 把這些水分別裝在飲水桶中(約重19千克),算算大約能裝多少桶?
(3) 對于計算出來的數據,你有什么想法?(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4) 如果這些水用來大家喝,你知道能解決學校幾個班多少時間的飲水量嗎?(課后可向學校事務室了解情況,并計算出結果。)
2. 用探索規律
(1) 用計算下列各題:
41×6
441×6
4441×6
44441×6
(2) 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同桌交流)
(3) 運用自己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結果。
444441×6
4444441×6
44444441×6
(4) 上面寫出的答案正確嗎?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驗證呢?
(5) 運用你認為合適的方法驗證結果的正確性。
(6) 請你運用發現的規律,自己寫出幾個算式。(小組交流)
四、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想法?
教學設計意圖:
本節課是新課程理念下的增加內容。雖然在教材中這是一個新的內容,但對于這個現代化的計算工具來說,學生并不陌生,由于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他們對有著程度不同的了解,有的學生甚至已經能熟練操作了,面對這個實際情況,我首先從尊重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讓他們說說自己已經知道了哪些有關的知識,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用的方法,在嘗試用計算中,重點解決運用進行混合運算的按鍵順序。
其次,采用師生互助式的學習方式,對于在使用的過程中,還存在的一些疑問,通過小組學習、學生互相釋疑、教師補充這樣的學習方式來進一步學習、完善已有的認知結構,培養了師生之間的互助合作精神,喚起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從而掌握如何正確操作和使用。
第三,新課標指出“能借助進行較復雜的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簡單的數學規律。”根據這個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一年浪費多少水資源”的生活情境和用探索規律這兩個環節,借助的計算,增強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同時在活動中進一步感受的優越性。
計算器 篇2
活動準備:多媒體教室,幼兒自帶。
活動過程一、出示電子計算器,說出名稱,討論功用。
1、思考:“你們帶來的這樣東西叫什么名字?”“電子計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結:電子計算器是一種計算工具,人們用它算賬,用它計算數的多少。
二、幼兒分小組討論電子計算器外形及基本構造。
1、思考:“電子計算器是什么形狀?上面有什么?下面又有什么?”鼓勵幼兒在小組內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電子計算器的外形基本構造。
2、在實物展示儀上組織幼兒進一步觀察外形。 小結:電子計算器外形及基本構造。
三、幼兒分小組活動,學習操作電子計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學習,找出自己計算器上的開關,學著用計算器做加減運算題。
2、請兩位小朋友在計算器上用電子計算器做加減數學題。 小結:操作計算器運算加減的方法。
3、幼兒出題,大家一起操作計算器。
4、 計算機出加減題,大家用計算器進行演算比賽。
四、引導幼兒說出電子計算器的優越性。 思考:電子計算器有哪些優點,為什么大家都喜歡用它? 小結:電子計算器算得快,算得準,攜帶方便。
五、回顧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的進化,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請幼兒看大屏幕:
1、人類祖先類人猿用石頭計數;
2、人類進化了,人們用繩子打結計數;
3、后來人們發明了算盤;
4、現在有了電子計算器;
5還有更先進的計算工具“計算機”,能在幾秒鐘內計算出幾億個數。
設計意圖:一天,班上小朋友帶來一塊手表,上面有計算器,引得好多孩子都圍上去議論,都想要玩玩。看到孩子們有那么大的興趣,我決定設計這個活動,讓孩子了解計算器的功用及操作方法。我利用孩子們對計算器有強烈探索意識的現象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認識電子計算器”。 在設計這個活動中,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有的知識經驗,將操作、游戲、講述溶為一體,并擴充了人類計算的發展歷程,給幼兒一個有關計算的完整印象。
首先,了解計算器的外形特征,然后孩子們與同伴一起發現操作計算器的方法,在操作中體會到計算器的優越性,最后回顧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的進化過程。 整個活動,我始終將幼兒放在第一位,盡可能將活動時間給予孩子,讓他們互相學習。讓孩子去發現、去操作、去歸納。教師以與孩子同樂的朋友身份給予隱性的指導,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中達到自己對計算器知識渴望的了解。
活動目標:
1、了解電子計算器的基本部件(顯示屏及按鍵),并初步學習操作電子計算器。
2、知道電子計算器的基本功用及優越性。
3、擴大幼兒眼界,增加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計算器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電子計算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四則運算
2、會根據題目特點,有選擇性地使用計算器;
3、讓學生經歷用計算器探究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從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推理的能力;
4、能初步體會:計算器只是一種計算工具,人腦與之相比,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5。進行數學文化的教育
重點難點:
會根據題目特點,有選擇性地使用計算器;
能用計算器探究簡單的數學規律,并初步體會計算器只是一種計算工具,人腦與之相比,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教學準備:
課件、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請看一段錄象(計算工具的發展)
師:剛才這段錄象提到了哪幾種計算工具?(示算籌圖算盤圖)
師:1945年第一臺計算機在美國誕生了,1977年第一臺微型計算機在日問世以后計算機就成為了人們計算經常用到的工具。
(課件出示各種常見的計算機)
師: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有人使用計算器?你會用嗎?
二、使用計算器
1、 計算器介紹
你知道計算器上各中按鍵的名稱和功能嗎?請同座相互說說介紹。(然后叫一人上臺用展示儀演示數字鍵、符號鍵、功能鍵。ON、OF、AC、CE、C的功能是什么?如果要進行計算怎樣按?數字——符號——等號——清除)
我們都知道了計算機的使用方法,那這節課咱們就用計算器來計算。(板書課題)
2、嘗試練習,規范操作
(電腦)銀盆嶺小學在校學生775人,如果每人每天節約用水1千克,一天可節約用水775千克,一年(365天)共可節約用水多少千克?
(1)指名口頭列式
(2)學生試算
(3)匯報結果,糾錯
(電腦)一年節約 282875千克,如果缺水地區一家三口每天用水25千克,這些水夠他們用多少天?
學生試算
(電腦)每年按365天計算, 115131天是多少年?
學生試算
師:通過我們做的題目的數字這么大,但是你感覺難不難?你認為使用計算器計算有什么好處?
3、靈活運用
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學生計算,教師巡視、輔導
219×35= 41600÷128= 24÷6= 125×8= 138976-138970= 1379+34089=
(2)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師:這些題都是用計算器算的嗎?哪些沒有用?為什么?
(3)歸納總結
師:你認為什么樣的題適合用計算器計算?
三、能力提升
師:想不想算一個又大又難算的題目?下面我們就做一個挑戰極限的游戲。
我們就用9作為乘數吧。你準備幾個九相乘?小了,8個九吧
999999999×999999999=
試算
報得數
你認為計算結果正確嗎?
在計算器上你看到了什么不一樣的?E對了,他是英文單詞錯誤的縮寫,你知道這個單詞是什么意思嗎?錯誤!
師:那老師不看這個E也可以知道這個結果上錯誤的,你知道我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嗎?
師:是的,因為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現在用我們的手中的計算器因為為數少了,看來這個題目沒有辦法做了。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不著急,這個數字大了,那如果小一些我們能不能算?那我們就從簡單的做起看能不能發現一些什么?
計算:9*9=81
99*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有很多同學舉起了手,你想說什么?
發現規律,得出結論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001
做了這道題目,你有什么想法嗎?
師、是呀!計算器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用自己聰明的頭腦解決,為自己驕傲吧!但是在剛才的計算過程中我們計算器就沒有一點作用嗎?
師:是的,他 可以幫助我們探索規律的工具。其實,我們手中的計算器因為位數少不能計算,但是還是有工具可以計算出的,比如我們教室現在就有的——電腦師演示
師、現在64位計算器已經在許多行業使用。盡管這樣,是不是計算器就能夠解決所以的問題呢?
師: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需要不斷發展。看來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智慧才是天敵下最偉大的力量。(出示培根的名言)
希望同學們做個充滿智慧的人
計算器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的方法.
2、會.
教學建議
重點、難點分析
1、本節內容的重點是,難點是準確操作計算器.
2、計算器上的標準差用 表示,和教科書中用S表示不一樣,但意義是一樣的.而計算器上的S和我們教科書上的標準差S意義不一樣.在計算器上S和 是并排在一起的,按同一鍵,都是統計計算用的.因S在前, 在后,這樣要想顯示出標準差 ,就需要發揮該鍵的統計功能中第二功能,于是就得先按 鍵,再按 鍵.
教學設計示例1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使學生會.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正確使用計算器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認真、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四)養育滲透點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滲透了用高科技產品求方差值的簡單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具有數學美的底蘊.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用計算器進行統計計算的步驟.
2.教學難點:正確輸入數據.
3.教學疑點:學生容易把計算器上的鍵S主認為是書上的標準差S,教科書中的符號S與CZ1206計算器上的符號S的意義不同,而與計算器上的符號 相同.
4.解決辦法:首先使計算器進入統計計算狀態,再將一些數據輸入,按鍵得出所要求的統計量.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已學過用科學計算器進行過哪些運算?(求數的方根、求角的
三角函數值等),那么用計算器和用查表進行這些運算在運算速度、準確性等方面有什么不
同,(計算器運算速度快、準確性高,查表慢,且準確性低).這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用計算器進行統計運算.它會使我們更能充分體會到用計算器進行運算的優越性.
這樣開門見山的引入課題,能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
進行統計運算,是科學計算器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的科學計算器,都含有統計計算功
能,教科書以用CZ1206計算器進行統計計算為例說明計算方法.用CZ1206計算器進行統計計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統計運算狀態,輸入數據,按鍵得出所要求的統計量.這些統計量除了平均數 、標準差 外,還有數據個數n,各數據的和 ,各數據的平方和 .衡量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的另一個量S.計算器上的鍵S,并不表示教科書上的標準差S.
(三)教學過程
教師首先講清解題的三個步驟,第一步建立統計運算狀態.方法:在打開計算器后,先按鍵2ndF、STAT,便使計算器進入計計算狀態.第二步輸入數據,其過程一定要用表格顯示輸入時,每次按數據后再按鍵DATA.表示已將這個數據輸入計算器.這時顯示的數,是已輸入的數據的累計個數,表中所有數據輸入后顯示的數為8,表明所有數據的個數(樣本容量)為8,如果有重復出現的數據,如有7個數據是3,那么輸入時可按3×7(前面是輸入的數據,后面是輸人數據的個數).第三步按一下有關的鍵,即可直接得出計算結果.
在教師講情操作要領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兩組)讓學生自己操作,用計算器求14.3節例1中兩組數據的平均數、標準差與方差.
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每輸入一個數據,就檢查一下計算器上的顯示是否
與教科書的表格一致,如發現剛輸入的數據有誤,可按鍵DEL將它清除,然后繼續往下輸
入.
教師還要指出教科書上的符號S與CZ1206型計算器上的符號S的意義不同,而與該計
算器上的符號 相同,在CZ1206型計算器鍵盤上,用 表示一組數據的標準差.由于這個計算器上未單設方差計算鍵,我們可以選按鍵 ,然后將它平方,即按鍵× =,就得到方差值 .
根據表5,得到
根據表6,得到
讓學生把表5、表6與前面的筆算結果相比較,結論是一致的.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計算器與筆算兩種算法,總結出計算器有哪些優越性;(省時,省力,計算簡便.)
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參與教學過程,不僅便于學生掌握用計算器進
行統計運算的步驟和要領,而且能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計算器的優越性,更有利于科學計算器
在中學的普及使用.
課堂練習:教材P177中1、2.
(四)總結、擴展
知識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用科學計算器進行統計運算.在運算中,要注意操作方
法與步驟,由于數據輸入的過程較長,操作時務必仔細,避免出錯,在用計算器進行統計計算的前提下,可通過比較兩組數據的標準差來比較它們的波動大小,而不必再轉到相應方差的比較.
方法小結:用CZ1206型計算器進行統計運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統計運算狀態,輸入數據,按鍵得出所要求的統計量.
布置作業
教材P179中A組
板書設計
隨堂練習
用計算器計算下列各組數據的平均數和方差、標準差
1.60,40,30,45,70,58
2.9,8,7,6,9,7,8
第 1 2 頁
計算器 篇5
一.教學目標
1.會用計算器求數的立方根.
2.通過,培養學生的類比思想,提高運算能力;
3.利,使學生進一步領會數學的轉化思想;
4.通過利用計算器求值體驗現代科技產品迅速、精確的功能,激發學習、探索知識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用計算器求一個數的立方根的程序
教學難點 :準確的用計算器求一個數的立方根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
四.教學手段
計算器,實物投影儀
五.教學過程
前面我們學習了用計算器求一個數的平方根,現在我們回憶一下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如何利用計算器求一個數的平方根?操作步驟?
練習:求下列各數的平方根:
(1)13; (2)23.45
在初一學習了用計算器求一個數的平方或立方的方法?(由學生回答操作過程,并對比兩者的差別與聯系)
對于用計算器求一個數的平方根的方法我們已經熟悉了,那么如何用計算器器其一個數的立方根?與求平方根有何區別和練習?
對于求立方根和平方根的操作過程基本相同,主要差別是在開方的次數上,因此要注意其立方根時開方數是3。
例1.用計算器求
分析:求解時要用到 上方的鍵 ,因此要用到“2F”功能鍵轉換。
解:用計算器求 的步驟如下:
=5
小結:從這道題刻一個觀察出和平方根十分類似,區別是在倒數第二步的按鍵將 改為改為 ,只是次數不同。
例2.用計算器求
解:用計算器求 的步驟如下:
≈12.26
小結:由于計算器的結果較精確小數的位數較多,在遇到開方開不盡的情況下,如無特殊說明,計算結果一律保留四個有效數字。
練習: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3) ; (4)
(5) (6) (7)
(8) (9) (10)
例3.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精確到0.01)
(1)
解:
用計算器求 的值:
(2)
解:
用計算器求 的值:
六.總結
今天學習了用計算器求一個數的立方根,求立方根的方法與平方根的方法類似,但要注意開方次數。做題要細心仔細,嚴格按照步驟操作。
七.作業
A組1、2、3
八.板書
計算器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6頁及練習四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的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懂得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有關計算工具,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電子計算器拿出來,今天我們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板書課題:用計算器計算)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1。
(1)出示3 86+179=________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2)引導學生按步驟按鍵計算出結果,試試CE和AC鍵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為0,也相當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計算器試試。
825-138=26×39=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數,別按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教學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計算器算出上面幾個算式的結果。
(2)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嗎?說一說。
從9999×2起,結果是一個五位數,中間是3個9,兩頭分別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結果嗎?試一試,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結果又是多少呢?誰能說一說?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師總結:碰到9999和9以內的自然數(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最高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5)第26頁“做一做“。
用計算器算出前面幾道算式的結果,找出規律,再直接寫出下面幾個算式的結果,然后用計算器進行驗證。
三、應用反饋
1.用計算器計算,練習四第1、4、9題。
組織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計算的結果。
2.練習四第3題。
教師先介紹收據上的內容,并指導學生如何計算相應的金額。
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筆算,一人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領?
五、變式練習
先用簡便方法計算,再用計算器驗算。
1.297+298+299+300+301+302+303
2.401+402+403+404+405
計算器 篇7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正確率達到90%以上。
2.體會使用計算器工具進行計算更簡單,更快捷,初步學會使用計算器探索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3.體會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二、教學重點:
用計算器正確計算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在計算器上暗處純小數的簡便方法,利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四、教學過程:
(一)口算熱身
算一組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共8題。
0.2+0.8= 0.76-0.36=
5 +4.8= 6.9-0.5=
5.4+3.6= 7.72-6.52=
3.6+2.1= 9.1-1.1=
(二)自學例3
1.明確例3中的數學信息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出示:教材例3情境圖。
導入: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圍繞導學單進行自主學習。
2.自學導學單。
1.根據所求的問題列出算式,估算結果。
2.嘗試用計算器計算。(你遇到什么問題?)
3.對照書本第52頁例3的提示,自己的方法不同在哪里?怎樣按鍵更簡便?
4.模仿練習:用計算器計算下面各題。
4.75+12.63=
7.03-0.895=
0.268+3.87=
導學要點:
在計算器上輸入小數,可以按照順序依次按鍵。
用計算器再算一遍,進行檢驗。
3.小組交流。
1.你是怎樣在計算器上輸入買鉛筆的錢數的?
2.小數部分是0的小數還可以怎樣按鍵?
4.全班交流。
分析學生在自學中出現的各種情況,給予適當點評。
(三)練習
1.第52頁試一試,用計算器計算并驗算。
點撥:
可以直接利用例3的得數來列式計算,也可以用100一次減去每種商品的金額。
2.第52頁練一練,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同桌互相核對計算結果。
提醒:
要按照運算順序連貫地進行計算。
(四)比較練習
1. 完成第53頁練習九第1題。
每桌南邊的學生用筆算或口算進行計算;
每桌北邊的學生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 完成第53頁練習九第2題。
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并填表
示范:
用上月余額減去9月2日買米、油等的金額等于9月2日的余額。
點撥:
用上次余額減去本次用去的金額就等于本次余額。將兩次收入相加等于合計收入,7次支出相加等于合計支出。
(五)探索練習
第53頁練習九第3題。
用計算器計算上面三題
思考:這三題有什么規律嗎?
用計算器完成第四題
(六)應用練習
第53頁練習九第四題
先列式,再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七)創編練習
1.小馬虎在計算1.86加上一個一位小數時,由于錯誤地把數的末尾對齊,結果得到2.19,你能幫他算出正確答案嗎?
2.用計算器計算,探索規律。
112234=
111222334=
=
=
(八)課作
完成《補充習題》第4041頁第4、5題。
提高題
下面有兩個小數。
a=0.000125 b=0.0008
19970 20xx個0
試求a+b、a-b的結果
(九)家作
1.《課課練》第45頁第一(2)、二題。
2.閱讀小數報、時代報第幾版什么內容或布置其他數學課外閱讀材料。
計算器 篇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基本按鍵名稱和功能,并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四則計算。
2、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發現數學秘密的意識,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3、通過課堂活動的開展,鍛煉學生運用計算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向學生滲透節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學會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1、學具:每個學生自備一個計算器;
2、教具:自制cai課件、計算器、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話,引出新知識
師:(實物投影一個計算器)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嗎?
生:計算器!(板書:計算器)
師:是啊!咱們地球人都知道,那么你在哪些地方看過計算器呢?
學生自由回答,列舉計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況。
師:的確,在我們的身邊計算器是無處不在的,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幫助。那么你們會使用計算器嗎?(教師隨即把板書補充完整:我會用計算器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新知識。
二、分組活動,操作計算器
1、推銷員比賽
師:課前你們都準備了一個計算器,是嗎?下面呢,我們來進行一場計算器推銷員比賽,看看誰介紹得最好,推銷得最棒!
(課件出示:假如你是一位計算器推銷員,你打算怎樣介紹你手中的這款計算器呢?)
生1:我們會介紹計算器的面板、顯示器;
生2:我覺得應該介紹鍵盤和功能;
生3:還可以說一下這款計算器的優點!
……
師:那就請大家先在小組內說說,然后推薦出一位伶牙俐齒的“推銷員”到臺上來和其他組比一比,開始吧!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重點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計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課件配樂)
小推銷員上臺介紹計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他組的同學進行補充,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鼓勵和表揚。
師:看來大家已經掌握了計算器的很多知識,我這兒也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關于計算器這個新朋友的信息,我們一塊兒來聽聽它的自述吧!
(課件播放“小知識”,由“計算器王國的小使者”自述發展歷程以及計算器工作的二進制等相關知識。)
2、復習基本按鍵
師:剛才我們班的小推銷員們把手中計算器的情況說得很清楚了,而且計算器王國的小使者也對計算器進行了介紹。下面我們一塊兒來回憶一下這個新朋友各個按鍵的名稱。
課件出示計算器面板圖,教師隨機提問,如:鍵盤里有哪些鍵?“on/off”是什么意思?小數點鍵在哪兒?“ce”的作用是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逐一出示答案。
3、計算器的簡單計算
(1)嘗試練習
師:剛才我們大家一起認識了計算器,那么現在你會用計算器嗎?(教師指向課題)
生:會。
師:那開始試試吧!準備好了嗎?請大家把計算結果記錄在草稿本上。
(課件逐一出示教材第30頁11題的部分練習)
128+284= 24×7.6= 532-178= 371÷7=
0.092÷1.15×25= 8765-32×21=
指名匯報答案,集體訂正。前五題可以讓同桌之間說說是怎樣用計算器計算的,重點說說是怎樣使用各個按鍵的。
(2)介紹“m+”、“mr”的使用方法。
師: 那8765-32×21的結果是多少?你們是怎么操作的呢?
生1:等于183393,我是直接從左往右輸入數,然后按照這個順序計算的。
生2:我計算出的結果是8093,我先算乘法32×21,然后記錄下這個答案,最后再計算減法。
師:那么究竟哪個答案是對的呢?
(學生爭論不休。)
師:我們還有沒有其他更簡便的方法嗎? 請大家看看,計算器的鍵盤上是不是有兩個鍵 “m+”、“mr”?知道它們有什么用嗎?
教師介紹“m+”、“mr”的使用方法,同時通過課件演示:
先按32×21,得數是672。然后按下“m+”,這樣就可以把這個答案保存下來,然后我們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剛才的672調出來了,最后我們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嘗試進行操作,然后讓同桌再互相說一說操作的過程。
師:同學們,做了這么多練習,你對于用計算器計算有什么話要提醒大家嗎?對于計算器的使用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1:我覺得我們計算的時候要看清楚和符號,操作要細心。
生2:我還想知道“mc”、“ms”……的使用方法。
……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回答,及時教育學生:要看清數據,仔細操作,遇到不清楚的還可以向說明書求助,從而了解其他按鍵的使用方法。
三、男女競賽,看誰算得快
1、師:掌握了這么多關于計算器的使用知識。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個男女生大比拼,看看下面的這些練習誰做得最快?請全體男同學用口算或筆算不能用計算器;女同學必須用計算器來計算。準備――開始!
課件演示:
第一組: 17+83= 62-12= 1000×5=
第二組: 7865+3497= 835×23= 1305÷45=
(比賽結果:第一組比賽男生勝,第二組比賽女生勝。)
2、師:從這次比賽,你有什么感想?想說點什么?
學生發言,師生共同揭示計算快的規律:第一組口算快;而第二組數據大,用計算器操作更快。讓學生明白:對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結果的題目如果用計算器計算浪費時間,會比較慢,而對于一些大數目計算用計算器比較好,又快又準。
師小結:在實際應用時我們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合理使用計算器,不可過分地依賴計算器來計算,要把它用到實處。
四、走進生活,解決新問題
師:現在我們來研究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課件播放一個水龍頭滴水的短片,出示具體條件和數據。)
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每天大約滴12千克的水,這些水就這樣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這樣計算,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______千克。
◆把這些水裝在飲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計算),這些水大約能裝______桶。
◆如果一個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這些水夠用______個月,約合______年。
(1)學生用計算器輸入數據。計算得數,再指名匯報結果,教師提醒學生要做到:看清數據、正確輸入。
(2)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現場將答案填入課件中。
(3)通過算這組數據,你有什么想法?想說點什么?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4)小結:節約用水要從點點滴滴開始,有這樣一句廣告詞:“當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時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淚!”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爭當一個節約的好孩子,為創建和諧節約型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
五、開展游戲,探索規律
師:(出示主持人李詠圖片)知道他是誰嗎?
生:《非常6+1》的節目主持人李詠。
師:下面我們也來玩一個砸蛋游戲,怎么樣?
(課件出示3個金蛋,由全班同學一起舉手決定先砸幾號金蛋,每個金蛋后面鏈接了不同的問題,由學生進行討論和練習。)
金蛋1:9999×1= 9999×2=
9999×3= 9999×4=
9999×5= 9999×7=
9999×9=
由學生一起用計算器計算前2個算式,然后讓學生思考: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組交流,用發現的規律算得數,再用計算器進行驗算,讓學生知道計算器有時還可以用來檢查計算是否正確,起到一個驗算的作用。
金蛋2:課件出示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學生用計算器計算,集體匯報答案。
師:請大家繼續算一下這個答案!
111111222222÷333334=
當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發現位數不夠時,引導學生探究規律,尋求新的方法。
師:你遇到什么問題了?
生:計算器已經不能把這些數顯示出來了。
問:那怎么辦?你發現規律了嗎?
引導學生利用發現的規律繼續算得數:
111…122…2÷333…34=
n個 n個 n-1個
師:通過這組練習你有什么體會?看來啊,計算器這個新朋友的作用還真不小。
金蛋3:課件出示,對計算器這個新朋友說一句最想說的話!
六:課堂總結,暢談收獲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計算器計算,你有什么體會?有什么收獲?
2、教師就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小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
計算器 篇9
一。教學目標1,增加用計算器計算是近幾年來小學數學教材改革的趨勢之一。計算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學生適時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2,使學生初步認識計算器,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計算,并通過計算探索與發現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體驗到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優點,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感受到使用計算器在人類生活和工作中的價值。
二。教學內容 教材第100~107頁。
三。教學要求1。在介紹計算器時,引導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了解計算器的基本構造和基本功能,再通過學生動手嘗試操作,明確操作步驟,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教學中通過生活中的使用計算器的場景,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計算器在人們生活和生產中的價值。
3。在介紹計算器功能,認識計算器鍵盤的作用和操作方法時,注意讓學生嘗試操作,在相應的練習中讓學生進一步探索性學習,培養數感。
4。教材安排了你知道嗎,向學生介紹計算器有關的知識,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以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計算器功能的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
四。課時安排(共計3課時)
認識計算器及計算方法 1課時
用計算器計算兩步式題材 1課時
練習十 1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計算器及其計算方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100~101頁。
【教學要求】1。通過生活中購買物品的現時情景,使學生在計算中感受到計算器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激發起學生對計算器的學習和使用興趣。
2。使學生認識電子計算器,知道電子計算器的構成,并學會使用。
【教學過程】一。 復習
1。口算:180+100 100-42 630+27 860-20 650+170
860-60 100×6 300×7 3×30 560÷80
2。 出示:5963×234 45875÷25
提問:這兩題可以口算嗎?
3。出示例題插圖。
4。揭示課題。
二。認識計算器
1。介紹電子計算器的種類和用途。
2。認識電子計算器。
(1)組織學生觀察計算器,了解外部特征和構造。
(2)認識計算器的顯示器和鍵盤。
(3)介紹鍵盤的功能。
三。電子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1。使用方法的學習。
2。實際運用。
(1)計算。38+27 30×18
(2)完成試一試。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說說運算順序,然后再練習。
四。計算中找規律
1。比賽計算“想想做做”第2題。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第4題。
(1)學生計算,填寫。
(2)組織學生尋找規律。
五。作業。
教后記
計算器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算術型計算器表面各按鍵的功能.
2.了解算術型計算器工作的基本過程.
3.掌握算術型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計算器的鍵盤結構,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投影下列題目.
57+26= 82-49= 12×27= 351÷13=
36+47= 41-18= 26×28= 544÷16=
師:哪個同學和老師比賽?看誰做的快?
師:同學們想知道老師為什么做的又對又快嗎?這節課老師就把這中間的奧妙告訴你們,相信你們知道后比老師做的還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
(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一)計算器的認識
1.師:關于計算器,同學們都知道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言)
2.師:大家說的都不錯,下面我們請計算器博士給大家介紹一下電子計算器方面的知識.(演示動畫“電子計算器”)
3.師:聽了計算器博士的介紹,我們對于電子計算器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那么如何使用呢?我們繼續研究.(學生拿出準備的計算器)
4.出示思考題
(1)計算器包括哪些按鍵?
(2)這些按鍵的功能是什么?(學生通過實驗自己驗證)
5.匯報結果
(1)哪些是數字鍵?按下數字鍵在哪里顯示?他們什么關系?
教師任意報數,學生練習輸入(教師強調輸入要從高位輸起)
(2)要完成加減乘除運算并顯示計算結果,還需要什么鍵?(四則運算鍵和等號鍵)(板書)
練習12÷4 (說出過程)
(3)A.如果發現輸入錯誤,怎么辦?(清除鍵)(板書)
例如:9-3,
按鍵 教師強調:清除鍵只清除錯誤輸入的4,前邊輸入的數據仍然保留.
B.如果一道題計算完畢,需要計算另一道題,這時應該怎么辦?
C.如果需要清除前邊的所有數據,應該怎么辦?為什么?
師:下面我們通過幾道四則運算式題,檢驗一下大家的學習效果.
(二)計算器的應用
1.出示例1:用計算器計算389+260(板書)
學生自己試做,然后匯報過程.(教師可繼續演示動畫“電子計算器”,利用其中的計算器進行演示)
教師關鍵要強調輸入數據和使用運算鍵的方法.
練習:
750+1473= 2983-627= 32×68=
1548÷43= 49×39= 17805-3976=
小結:加、減、乘、除的單項運算,只要選擇相應的四則運算符號就可以了.
2.出示例2:計算68+5×25(板書)
單數組學生用筆算,雙數組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然后匯報結果.
練習:
783+56×21 57+272÷17 94+184×3
3.出示例3:用計算器計算3024÷(167-83)
三、鞏固反饋
1.用計算器計算.
48+97 146-89 301+274 1952-764
102×63 4608÷36 27×39 1596÷38
2.用計算器計算.
591-243+207 52×34+625 3815÷35-27
32×59-1034 8004÷92+76 8027-7570-84
3.有一批貨物,用一輛載重8噸的貨車15次可以運完;如果改用一輛載重12噸的貨車,多少次可以運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知識?用計算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么?根據你所了解和掌握的關于計算器的知識,你能設想一下未來計算器的發展趨勢嗎?
五、課后作業
1.用計算器計算.
69000+135000= 352400-168000=
300760-259065= 920084+1540217=
2.用計算器計算.
203-2584÷76= 2405÷(85-48)=
35×(729÷27)= 7641-56×82=
2412÷(288÷8)= 470+21×19=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首先生動地引出計算器博士來介紹計算器知識,從而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的興趣。
隨后教師通過操作動畫中的計算器,來驗證學生的計算結果,使學生對正確的操作過程一目了然。
在課堂小結時,教師要學生設想未來計算器的發展趨勢,很好地調動了學生課后查找資料的積極性,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探究活動
辯論會
辯論題目
正方:小學生應該使用計算器.
反方:小學生不應該使用計算器.
活動目的
1.使學生自發地學習計算器的相關知識.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思維及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查找有關電子計算器的一切知識.
活動過程
1.選出若干評委,其他學生分為兩組.
2.抽簽決定正、反方.
3.辯論分兩階段進行.首先請正、反雙方各選一名代表進行論述.隨后進入自由辯論,兩組可自由舉手發言,時間為半小時(可自定).
4.由評委打分,判定優勝者.
計算器 篇11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教學的重點是會用計算器進行數的加、減、乘、除、乘方運算;難點是用交換鍵輸入數字.關鍵是掌握計算器功能鍵的用法.
二、知識結構
三、教法建議
這一小節的教學需要注意:
1.目前在國內市場上,能見到的科學計算器的型號很多,這些計算器的功能基本相同,在面板的設計與使用方法上大同小異,因此如學生已有了某種型號的科學計算器,不宜要求學生再買學校決定集體選用的某種型號的科學計算器(例如教科書上介紹的CZ1206型科學計算器).教學時宜突出這類計算器的共性,并注意對擁有不同型號計算器的學生的個別教學.
2.對計算器的介紹應隨著知識的學習逐步進行.
在本章里,只要求學生會用它進行五種代數計算,而其他計算可暫不涉及.關于計算器的使用說明書,由于涉及的知識過多,編排上與教材上的知識學習順序不同,不易讀懂,可讓學生暫時不讀.
3.教科書上的前5個例題,主要涉及數的四則運算,在安排上由簡到繁.例1是兩位數的加法,說明如何輸入一個數據:例2是三位數的減法,出現了運算結果為負數的情況;例3是帶有小數的乘法運算,說明如何輸入一個小數;例4是小數除法運算,涉及負數參與運算的情況;例5是加乘混合運算,說明計算錯也能先乘除后加減.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的:
1.了解計算器的性能,并會操作和使用;
2.會用計算器求數的平方根;
重點:用計算器進行數的加、減、乘、除、乘方和開方的計算;
難點:乘方和開方運算;
教學過程 :
1.計算器的使用介紹(科學計算器)
2.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乘方、開方運算
例1 用計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 (2)51.7×(-7.2)
解 (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說明 輸入數據時,按鍵順序與寫這個數據的順序完全相同,但輸入負數時,符號轉換鍵要放在數據之后鍵入.
例2 用計算器計算(精確到0.001)
解 (1)
∴(-0.45)5≈-0.018
(2) 按鍵/顯示
說明 不同的計算器,顯示器所能顯示的數的數位不盡相同,一般地最多能顯示10個位數,如果題目沒有給出特別要求,計算結果就保留4個有效數字.
例3 用計算器求值
(1)(-6)2 (2)-62
解
隨堂練習
用計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
答案 1.37.8 2.1.081 3.141.670; 4.-8.009 5.7.617
計算器 篇12
教學目標 :
1、 識計算器,了解計算器各鍵的名稱符號與功能。
2、 步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會正確利用計算器進行整數.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3、 端正學生對待計算器的正確態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教學重點:掌握用計算器進行簡單地四則混合運算時的按鍵順序。
教學難點 :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時的計算器的按鍵順序。
教學過程 :
課前先利用課件介紹有關計算器的發展和有關知識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課件出示題目: (1)3+5 (2)、8+12 (3)、15+25 (4)2895+14806
比賽:看誰能夠以算得又快又準。
2、師提問:你們都是怎么算出來呢?
生反饋:前面三道是口算的,最后一道是用計算器算出來的。
4、 師引: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我們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工具。
課件顯示:電子計算器
二、自主學習,了解計算器。
1、 引: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計算器,老師不教,讓你們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計算器表面的符號、名稱、功能。你們可以參考三位“老師”:老師、書本、同學。學習后,老師要請同學匯報,看哪個同學知道的最多。
2、 小組展開學習
3、 匯報成果(師引):老師發現同學學習得都很認真,討論也很激烈,那現在老師就同學來匯報你的收獲了。
課件顯示:
三、動手實踐操作
1、 課題揭示::可是光說不會做那可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所以我們一定得學 會操作。揭示課題:(板書)
2、 師引:昨天,一個老大媽就恰巧向老師請教,她說自己買了一個計算器,但就是不 知道如何用,今天老師就讓同學們做好事,幫助老大媽一下。
3、 課件顯示:79.2-0.43+9.546
4、 學會先自己嘗試操作。
5、 提問:這道題誰會操作呢?如果老大媽在你面前,你會怎么教她呢?
6、 學生上臺,將計算器放在投影儀上,邊操作邊講解。
教師板演學生操作的按鍵順序:
按鍵順序:79.2-0.43+9.546=
顯示:88.316
并且要讓學生明白以下幾點:
(1) 、始用計算器時,先按開啟鍵“ON”
(2) 、顯示結果,要按等號鍵
(3) 、果要接著計算下道題,必須按清除鍵或開啟鍵
學生展示后,教師作相應的評價。
讓全班同學齊操作,糾正錯誤操作。
7、 課件出示:84÷0.03×0.83
8、 提問:誰還愿意當小老師,上臺邊演示邊講解呢?
9、 一學生上臺邊操作邊講解
教師板演按鍵順序:
按鍵順序: 84÷0.03×0.83
顯示:2324
10、 生生互評。
(五)、練習
1、 鞏固練習:
(1)、課件出示:20-3.816+0.903-7.05
21.28÷7.6×3.1÷21.7
(2)、學生自主練習操作,然后報答案,并且說說自己的操作過程。
2、過渡: 84÷0.03×0.83
課件重現: 79.2-0.43+9.546
20-3.816+0.903-7.05
21.28÷7.6×3.1÷21.7
提問:同學們:剛才你們操作的這四道題,它們的按鍵順序有什么特點呀?
學生反饋:都是從左到右依次按鍵的。
3、提高練習:
(1)、課件出示練習:6.85-(3.08+1.94)+0.48
(2)、學生嘗試操作
(3)、學生匯報按鍵順序,教師板演
A、方法一: 先按3.08+1.94=5.02
然后按清除鍵(提問:為什么要按清除鍵?另外如果按了清楚鍵,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答案呢?
再按6.85-5.02+0.48=2.31
師提問:從這樣的按鍵順序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學生反饋:計算器的按鍵順序是遵循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
B、方法二:先把 6.85-(3.08+1.94)+0.48 變為 6.85-3.08-1.94+0.48
然后從左到右依次按鍵。
C、 請一位學生上來投影操作,全班齊嘗試。
D、 師提問:如果這樣操作,計算器的按鍵順序是不是違反了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讓學生明白第一步去括號正是遵循了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所以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不矛盾。)
(4)、師引:你們更喜歡哪一種做法呢?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按鍵。現在我們就來
按照剛才同學建議的邊記錄邊遞等式計算的方法完成以下三道題,比一比誰算最快又準。
課件出示題目:1.5768÷(0.18×1.25) ×0.15
15.6×(2.618÷0.34) ×0.14
6.75÷[7.5×(1.92÷2.4)
(5)、學生練習操作后,請學生說說它的按鍵順序。
A、 1.5768÷(0.18×1.25) ×0.15 (提問:你的操作順序是如何呢?為什么?)
方法一、 1.5768÷(0.18×1.25) ×0.15 (再次強調操作完第一步要先把數據記錄下
(1) 然后按清楚鍵)
=1.5768÷0.225×0.15
(2)
=1.0512
方法二、 1.5768÷(0.18×1.25) ×0.15
=1.5768÷0.18÷1.25×0.15(提問:為什么可以變成這樣的列式呢?)
=1.0512
操作錯誤的同學重新操作一次。
B、 15.6×(2.618÷0.34) ×0.14
方法一、15.6×(2.618÷0.34) ×0.14
(1)
=15.6×7.7×0.14
(2)
=16.8168
方法二、15.6×(2.618÷0.34) ×0.14
=15.6×2.618÷0.34×0.14 (提問:為什么這道題括號中的符號不變呢?)
=16.8168
全班同學再操作一次,糾正錯誤操作。
C、 6.75÷[7.5×(1.92÷2.4)]
方法一、6.75÷[7.5×(1.92÷2.4)] (提問:為什么第一步先算小括號?)
(1)
=6.75÷[7.5×0.8] (第二步為什么先按中括號呢?)
(2)
=6.75÷6
(3)
=1.25
方法二、6.75÷[7.5×(1.92÷2.4)]
=6.75÷7.5÷(1.92÷2.4) (提問:為什么能得到這一步呢)
=6.75÷7.5÷1.92×2.4 (提問:這一步又是怎樣來的呢?)
=1.125
同桌小組互相展示自己的按鍵順序,改正錯誤之處。
六、總結
1、 師提問:同學們學習了這節課,你們覺得計算器有什么優點呢?
2、 學生反饋
3、 再提問:那是不是它就完美無缺呢?
課件再次重現(1)3+5 (2)、8+12 (3)、15+25
提問:你們覺得用口算快還是快呢?
學生反饋:口算快。
4、總結:所以我們在平時生活中要合理地使,而不能盲目依賴計算器,畢竟人的大腦是最聰明的,我們平時要學會多開動腦筋。
計算器 篇13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25也和第26頁例1,“以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四的1-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了解計算器的結構和基本功能,能正確地運用計算器進行較大數目的一、兩步式題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能用計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教學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應根據計算的需要靈活確定不同的計算方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體驗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優點,進一步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受用計算器計算在人類生活和工作中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計算。
難點:使學生通過計算探索發現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計算器
1.在過去,我們有許多計算工具,如算籌,算盤來計算數據,但隨著這計算越來越復雜,我們會用什么來計算呢?(計算器,電子計算機等等)。
(1)小組合作,認識計算器。
今天我們繼續探討計算器的有關知識。
小組交流:
(1)在哪見到過計算器?已經了解計算器的哪些知識?
(2)計算器的外部特征、構造及基本功能?
(3)計算器主要鍵的作用、功能及操作方法?
2、學生匯報、操作:
(1)對以上問題進行匯報。出示課件:認識計算器上重要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2)學生嘗試開機、關機。
(3)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已經了解的按鍵的作用,并可以動手試一試。
二、自主探索,會用計算器。
1.摸著石頭過河
(1)學生嘗試完成加法:例1.
386+179=。
指名學生匯報輸入過程,然后說出結果。電腦課件實際演示計算過程。
(2)嘗試計算加法:4468+1792=,指名學生匯報輸入過程,然后說出結果。電腦課件實際演示計算過程。
(3用計算器計算平均成績。學生探討求平均成績的方法,然后計算出結果。
2.龜兔賽跑。
現在我們已經了結了計算器主要按鍵的作用,接下來我們來見識一下計算器的能力怎么樣?男生用計算器計算,然后把算出的結果記在紙上,女生用筆算。
課件出示
男生請用計算器,女生請筆算:
38+27=30×18=
3028-2965=41600÷128=
816÷68×27=126×7÷18=
顯而易見,用計算器的男生組明顯快于女生組、結果也都正確。通過你們剛才的操作,你能說說使用計算器計算有哪些優點嗎?
指名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板書。
3.小試牛刀。
現在,男生已經初步了解了計算器的使用方法,下面就讓我們嘗試用它去計算吧。
課件出示:計算下面各題。
課件出示:
125×8×7=
669+75+125=
32÷4=36×99≈
學生談談比賽感想。
小結:一般在進行比較復雜的計算時使用計算器,像一些能口算、估算或簡便計算的題目,不需要使用計算器計算,要靈活選擇計算工具和方法。
三、聯系生活,樂用計算器。
有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
1.每天大約滴水16千克,照這樣計算,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千克水。
把這些水裝入飲水桶,若每桶裝25千克,需要只這樣的桶。
16×365=5840(千克)
5840÷20=292(只)
292÷6=48.66……≈48.7(月)
48.7÷12=4(年)
看到這些數據,同學們有沒有什么想說的?
2.僅僅一個水龍頭沒有關緊,一年就要浪費那么多水,所以,請大家一定要節約用水,并請大家說說節約用水的妙招,如:洗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沖馬桶,洗碗時要用盆接水等等。
四、探索規律,巧用計算器。
1、談話:數學中存在很多有趣的現象,現在我們就用手中的計算器來探索一下。課件出示:例2: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9999×5=
9999×6=
提問:先用計算器計算出上面各題的積,再找找有什么規律。
2、砸金蛋、繼續探索數學奇妙的運算規律。
今天,全國非常有名的主持人李詠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現在我們來看看他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有趣的題目,生動有趣的題目、充滿動感的畫面,使學生積極地參加進來。
142857×1= 142857×4=
142857×2= 142857×5=
142857×3= 142857×6=
五、綜合練習,熟用計算器
六、全課總結,體驗收獲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用計算器計算
on:開關
c:清除
+-×÷:運算符號
=:等號
0123456789:數字鍵
【板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
on:開關
c:清除
+-×÷:運算符號
=:等號
0123456789:數字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