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六單元觀察物體教案
第 六 單元分析
一
單元教材分析
在三年級上、下兩冊教材里,先后教學了由2個、3個或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成的物體的正視圖、側視圖和上視圖,學生初步學會了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并用圖形表示看到的形狀。本單元繼續教學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相互轉換,教材分兩段編寫。第一段在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成的物體上再擺一個同樣的正方體,要求新擺成的物體的某個視圖與原來保持不變;第二段是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一組正方體,這組正方體擺成并列的、不相連的兩部分。安排這些教學內容,都是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擺一擺、看一看是本單元最主要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幫助學生準備必要的學具,切不能以觀察教科書中的圖畫來代替觀察實物。
二
單元目標要求
⒈ 通過認真組織拼擺,觀察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體會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視圖的不同擺法,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看到的視圖,以提升學生對實物及視圖進行轉化的能力。
2. 通過學習,使學生發展空間觀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單元設計意圖
1 在擺正方體的活動中培養空間想像能力。
第52頁例題里已經用4個同樣的正方體拼成了一個物體,學生已經掌握了這個物體的三視圖,教材提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在這個已拼成的物體上再添1個同樣的正方體,要求添了正方體后的物體與原來的物體有相同的正視圖。這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新問題,也是他們樂意接受的問題,還是一個開放的問題。教材為學生設計的學習活動線索是:接受并理解問題——猜一猜、估一估可以在哪里添——擺一擺、看一看正視圖有沒有變化——在交流中體會擺法是多樣的——把各種擺法分類整理,找到規律。
在接受問題時要理解“從正面看形狀不變”的意思,通過觀察并記住原來物體的正視圖是橫著排成一排的3個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圖形。在猜一猜、估一估時要考慮添上的一個正方體可以放在哪里,如果放在原來物體的上邊,正視圖會不會變化?如果放在原來物體的前邊或后邊呢?放在左邊或右邊呢?在經過比較周密、充分思考之后,確定添的一個正方體應擺的位置。要擺一擺、看一看,證實雖然添了一個正方體,正視圖沒有發生變化,從而確認自己的答案。在交流中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擺法,還要關心別人的擺法,體會擺法是多樣的。最后通過對全班同學的各種擺法進行分類整理,明白添上的一個正方體可以擺在原來物體的前邊或后邊,都可讓正視圖保持不變。如果擺在前邊,從正面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必須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如果擺在后邊,從正面不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既可以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也可以不對齊著擺。
2 觀察并列的一組正方體,用視圖表示這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學生已經能夠用視圖表示物體的形狀,用視圖表示位置關系是第一次學習。分別說出例題里男孩擺法的正視圖和上視圖并不困難,在學生說出這兩個視圖后,要引導他們注意每個視圖里都有兩點內容:一是物體的形狀,二是相互的位置關系。兩排長方形表示了形狀,之間空開的距離表示了位置。側視圖是教學難點。要讓學生在觀察中體會,從側面看,左邊的兩個正方體被遮住了,只能看到右邊的三個正方體,所以畫出三個正方形上下排成一排的圖形。類似地在說出例題里女孩擺法的側視圖時,也要在觀察中體會兩部分間有被遮住的關系,弄清楚視圖中最上面的一個正方形和下面兩個正方形分別根據什么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