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數乘兩位數》教案(精選5篇)
《三位數乘兩位數》教案 篇1
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關于整數乘法運算的學習,本學期已進入了尾聲。即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是義務教育階段整數乘法的最后一個知識塊。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為學生自己進行多位數乘法計算創造了條件,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常見數量關系──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類推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使學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應用這種關系解決問題的過程。
4.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養成估算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教學重點: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四、教學難點:估算時,正確處理因數估大、估小的問題。
五、編排特點: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學計算的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類推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加強估算,重視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
六、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舊知,讓學生遷移類推,自主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
2,允許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不同的計算方式.
七,課時安排:9課時
口算……………………2課時
筆算…………………….7課時
第1課時 口算乘法
教學內容:P45-46頁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
4、培養學生養成勤于思考,認真計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課件題卡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出事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你們知道這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
2、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
3、根據條件補充問題(乘法計算):
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怎樣列式?為什么?如何計算?
揭示示課題: (板書: 一位數乘兩位數,乘幾百整十數)
二、遷移探究
1、16×3=?
同桌討論口算方法,匯報。
方法一:想10×3=60,3×6=18 ,30+18=48,所以:16×3=48
方法二:16
× 3
--------
48
2、自行車30小時行多少千米?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口算方法:16×30先用16×3=48,再在積的末尾填寫一個0得480
10×30+6×30=480 16
× 3
--------
48
獨立完成后匯報交流
3、口算一位數乘兩位數,乘幾百整十數的方法
1)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提問:怎么列式?為什么?
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同桌內討論。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160×3= 想100×3=300,60×3=180 ,300+180=408,所以160×3=480
因為16×3=48,所以160×3=480
2)比較兩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3)練習:130×5= 2×380= 150×6= 7×13= 460×2=
4,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師生歸納總結口算方法;一位數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乘積的后面添上一個0。
三、練習提升
1、練習六第1題:將得數寫在樹葉旁邊;2、練習六第1題和第2題,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3、練習六第4題和第5題。學生獨立口算,說一說計算的過程。獨立完成,反饋結果
四、課后小結及作業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有何收獲?
2,自編6道一位數乘兩位數,乘幾百整十數的口算題考考同桌
第2課時 口算乘法練習
教學內容:P47-48頁第2、5、6、7、8題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熟練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題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出示題卡)(略)
學生口答并說說口算過程
2、我國的白合花約有40個品種,杜鵑花大約是白合花品種的17倍,杜鵑花大約有多少個品種?(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想法。)
3、口算一位數乘兩位數,乘幾百整十當選時應注意什么?
二、提高練習
算一算,你發現了什么?(感知積的變化規律)
8×3 60×4 80×6 100 ×3 16×3
180×4 80×30 100×12 32×3 240×4
60×80 100×30
2,一個計算器24元,李老師要買4個帶100元,錢夠嗎?
學生先估算,后列式計算。
三、練習提升:
1, 每棵樹苗16元,買3棵送1棵,一次買3棵,每棵便宜多少錢?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討論匯報解題思路及結果:
2,先找規律再計算。
110+120+130+140+150=( )×( )
220+230+240+250=×( )
3、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應用拓展:
1、將10,15,20,30,40,60填入書48頁的圓圈內,使三角形每條邊上3個數的積都相等。
3、 用0,0,2,4,5,組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式,你能寫出幾個?你能寫出它們的積嗎?試試看。
第1課時 筆算乘法
教學內容:P第49頁例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教學目標:
1. 利用學生的遷移能力,歸納概括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抽象思維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 讓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興趣,進一步體驗學習帶來的快樂。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搶答題:出示口算卡片
12×3= 500×7= 15×4= 60×70= 350×2
2、估算:卡片出示197×5≈,那約等于多少呢?你是如何估算的。(明確方法)
3、筆算板演: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們的筆算掌握提如何,來,做一道吧,請拿出練習本進行筆算。(教師在黑板上出示豎式45×12的豎式)師:來,你做得最快,請你上黑板板演,請注意書寫工整。做完的同學請回憶一下,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是如何計算的?
【交流評價:(方案一)她計算錯了。哪里出錯了,他是如何錯的。你觀察真仔細,老師幫他改過來。師:要注意,計算要處處細心。(方案二)她做對了。誰來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你說得真清楚,我們把掌聲送給她。】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看來大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乘法(板書:乘法)請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課件出示)例1:將來李叔叔從蘭州乘火車去北京用12小時,火車1小時行145千米。明確題意
(2)你能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選擇問題:蘭州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你能列出算式嗎?列完式的同學想一想、比較,這個算式與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3)猜想結果、嘗試計算、板演,匯報交流,優化算法。
1)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教師質疑評價;
2)比較兩種豎式,有何發現?
3)引導學生小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與列豎式的方法;你覺得哪種豎式好好些,說明理由。
(4)用計算器計算檢驗。
用計算器計算的結果是多少?生:1740。師:看來,我們筆算的結果是正確的。(板書得數和單位名稱)同學們今后做完題檢查時,也可以用計算器來檢查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寫答。隨學生回答,板書答案。(李叔叔的某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5)教師小結并揭示課題: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2)今天我們研究的是——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三、比較探究、巧用遷移
(1)今天我們學習的三位數乘兩位數和以前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有什么相同與不同,小組討論,說一說你的發現?同桌交流……(異相同點)
(2)什么叫遷移?我們應用原來學的計算方法,就能解決今天的新問題,這種方法在數學上稱之為遷移。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乘得的數的末位和個位對齊,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乘得的數的末位和十位對齊,再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3)出示試一試:134×2l,學生獨立筆算……
匯報交流,展示筆算過程。生:他說得怎么樣?誰來評價一下。(:她說得很完整,清晰,方法正確。)
(4)練一練。請大家從做一做中任選1題。(獨立計算)師:要注意書寫格式和作業姿勢,動作快的可以多做題,比一比看誰書寫最工整,計算既準又快。
(教師在學生中挑選作業,輔導后進生。)
匯報檢查:挑選四份作業,現在每組派一個代表上去完成檢查評價。
這幾位位同學不但最快速,而且全對,書寫也工整,同學們可要向她學習了。
(5)引導學生熟悉計算方法,三位數乘兩位數積是( )位數或( )位數。
四、數學診所:師:小蘭、小紅、小青在做計算題時,各出現了一道錯題,現在請同學們幫她們找出病因,并且幫她們改正。
小青:134 小靜:152
× 16 × 23
804 156
134 104
938 ( ) 1196 ( )
小華:246
× 3 4
964
638
7344 ( )
師:同學們真能干,不僅幫這幾位同學找出了錯誤,而且改正了錯誤。通過剛才的改錯,請想一想,我們在筆算乘法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1)做題時一定要注意對準數位;2)不要忘記乘百位上的數;3)做題時要認真細心,不要忘記進位了。同學們考慮的很全面,老師相信你們在做題時一定能夠認真、細心地進行計算。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而且還能用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收獲真不少!
六、作業布置:1、練習七的第2題。
第2課時 筆算乘法練習
教學內容:P51頁第7-13題;
教學目標:
1、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形成計算的技能。
3、感受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意識。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具準備:題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口算
38×3= 26`×8= 46×2= 56×20= 4×160= 5×150=
150×6= 36×7= 20×19= 400×73= 900×24= 430×8=
15×6= 190×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筆算: 422×24= 245×27= 679×23= 586×35
指名板演,其他學生在本上完成。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板書課題:筆算乘法練習
二、練習提高
1、判斷并改錯。(說一說找到的錯處和糾正的結果、錯的原因如何避免。筆算時應注意什么?)
134 152 246
× 26 × 43 × 34
---—— ———— ————
804 156 964
268 608 638
———— ———— ————
1072 6136 7344
2、筆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筆算的方法是什么?板書課題:筆算乘法練習
3、解決問題
1)學校準備發練習本,發給15個班,每班144本,還需要留40本作為備用。學校應買多少本?
2)一場電影有觀眾906人,照這樣計算,放映32場共有觀眾多少人?
3)有10個班做體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4)學校要為圖書館增添兩種新書,每種4套,兒童百科每套125元,數學大全每套28元,一共要花多少錢?
5)書上練習七第8題
三、思維訓練
探究一下正確的積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題,他把乘數18看成了15,結果得到的積比正確的積少609,那么正確的積是多少?
2、練習七第12、13思考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第三課時: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學內容:P53頁例2及練習八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進一步認識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性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豎式的簡便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 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32= 40×82= 20×20= 30×90 502×8= 708×5= 908×4= 600×50=
2、筆算
908×6= 790×6= 64×278=
說一說筆算的方法是什么?
3、這節課繼續學習筆算乘法,板書課題:筆算乘法
二、比較探索.
例2、特快列車1小時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車1小時可行106千米。它們30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問:這題如何列式?算式有何特點?
板書課題補充:因數中間 或末尾有0的乘法
如何計算出結果?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獨立嘗試計算。匯報交流算法
1)160×30= 問:列豎式時,如何處理0和非0數字的對位問題?怎樣確定積的末尾0的個數?
2)106×30= 自己試一試
學生匯報時討論:
(1)豎式的簡便寫法,為什么不寫成106
(2)計算106×30時,既然中間的0與3相乘得0,那么這個過程可以不要嗎?如何寫這一位的積?
(3)比較哪個豎式更簡便?
師生歸納小結:,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三、鞏固練習:1、P53頁做一做2、練習八的1、2獨立完成
四、課堂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練習八第3、4、7題
第四課時: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P54頁例4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速度×時間=路程,應用它去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利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出示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介紹學生未知的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
2、你還知道哪些運行速度?展示學生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學理解速度的概念,學會速度的寫法,
1)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如何解釋?
我們把人騎自行車1小時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2)普通列車每小時行106千米。特快列車每小時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鐘走60米。還可以怎么描述?
這些用符號怎么寫呢?什么是單位時間?
每小時,每分鐘都表示單位時間。單位時間可以是每小時、每分鐘、每秒、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等
3)試著寫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探索規律:(理解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一輛汽車的速度是90千米/時,5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王明的電腦打字速度是250字/分,10分鐘可行多少千米?
獨立計算后,想想看,你能發現什么?
三、鞏固提升:
1、獵豹奔跑的速度可達每小時110千米,可寫作——
2、小強的電腦打字速度每分鐘200字,寫作——
3、聲音傳播的速度是每秒鐘340米,寫作——
4、小強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
他的速度大約是120米/分,小強每天大約跑步多少米?
5、練習八第8、9題
四、課堂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練習八第10題
第五課時: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內容:P58頁例4及練習九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理解并總結積的變化規律,
2、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3、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積極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獨立探究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獨立探究積的變化規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有一天,豬八戒在花果山的桃園去偷吃桃子,讓看守桃園小猴子抓住了,小猴子給豬八戒說:“朱爺爺,要吃桃子可以,你必須幫我解決一道算術題。”豬八戒一聽,可高興了,說:“只要能吃上好桃子,哪怕100道題也行。”于是看守桃園的小猴子就出了這樣一道題。說:一只猴子一天吃掉6個桃子,2只猴子一天吃掉多少個桃子?20只猴子一天吃掉多少個桃子?200只猴子一天吃掉多少個桃子?20xx只猴子一天吃掉多少個桃子?結果朱爺爺很快就算出了?小猴子不明白,想這是為啥呢?你能幫幫小猴子寫出算式嗎?
二、研究問題,探究新知
(一)研究“兩個因數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變化,它們的積如何變化餓規律。
1、研究問題,概括規律
(1)兩個因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怎么變化;兩個因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有怎么變化?學生完成下列幾組組計算,想一想有發現了什么?
學生完成下列幾組計算,想一想發現了什么?你能根據每組算式的特點接下去再寫兩道算式嗎?試試看
6×2= 8×125= 25×160=
6×20= 16×125= 25×40=
6×200= 24×125= 25×10=
6×20xx= 72×125
組織小組交流
歸納規律:兩個因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也要乘幾。:
兩個因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也要除以幾。
(2)概括規律
誰能用一句話將發現的兩條規律概括為一條?
引導學生總結規律。
2、驗證規律
1)先用積的變化規律填空,再用筆算或計算器驗算。
39×48= 17×12=
39×24= 17×24=
39×12= 17×36=
自己舉例說明積的變化規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練習9的1-——4題
(二)研究“兩個因數相乘,兩個因數都發生變化,積變化的規律。”
1、獨立嘗試,發現規律。
1)完成填空,想想看
18×72=( )×( )=( )×( )=( )×( )
2)完成下列計算,說規律。
18×36=
(18÷2)×(36×2)=
(18×2)×(36÷2)=
205×45=
(205÷5)×(45×5)=
(205×3)×(45÷3)=
2、全班交流,概括規律.
兩個因數相乘,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另一個因數除以(或乘)幾,它們的乘積不變。
三、練習提升
1、書上練習九的1、2、3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長縮小到原來的,寬擴大到原來的4倍,這個長方形就變成了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它的邊長是多少?
四、課后總結: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第59頁4、5
第六課時:乘法估算
教學內容:P60頁例5及練習十的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2、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教學難點:大估與小估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情境圖,(學校組織秋游活動,我們四年級同學去興隆山公園,去那里的費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園門票,四年級全年級共有104人,老師大約應該準備多少錢呢?)
二、嘗試探究新知
1、你們能幫老師估算一下大約應該準備多少錢嗎?
1)獨立估算,并寫出估算過程;
2)同桌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結果,并說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饋學生估算結果;
鼓勵學生說出多種想法。
4)對估算結果進行評價
師:你認為誰估計得更接近準確的錢數呢?說明理由
5000元更好些。
讓學生盡量說出自己的想法;在估算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結:接近準確值(符合實際);計算方便(將兩個因數看成整十、整百或幾百幾十的數)
2.龍巖山泉水站,為居*送純凈水,一月份運送720桶,照這樣計算的話,估算一下,全年可以運水多少桶?
三、鞏固提升
1.下列各數你是怎樣估算的?
1)《新編小學生字典》有592頁,大約是( )頁。
2)小明每分鐘打字108個,大約是( )個。
3)本校有學生688個人,大約是( )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約是( )千克。
2.劉寧同學走一步的平均長度是62cm,他從操場這頭走到那頭共走了252步。操場大約長多少米?(選擇序號)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學有學生612人,全鄉有這樣的小學19所,全鄉約有多少名小學生?
4、燕鷗從北極飛到南極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飛780千米,20天能飛 到嗎?
5、P第62頁的5、6、7(理解大估與小估的方法)
四、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作業:第63頁8、9、11
第七課時:乘法估算練習
教學內容:練習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2、進一步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歸納概括,遷移類推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題卡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你是怎樣估算的?
A)《新編小學生數學字典》有992頁,大約是( )頁?
B)小明每小時打字6480個大約是( )個?
C)本校有學生1688人,大約是( )人?
D)李平大叔今年收桃子2328千克,大約是( )千克?
2、小明同學走一步的平均長度是62厘米,他從操場這頭走到那頭共走了252步。操場大約長多少米?1)1800米 2)1200米 3)1500米
3、燕鷗從北極飛到南極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飛780千米,20天能飛到嗎?(寫出估算過程,匯報估算結果。)
二、提高練習:
1、水站為學校運送純凈水,一月份運送518桶,照這樣計算的話,估算一下,全年可以運水多少桶?
2、一本書有50頁,每頁23行,每行26個字,這本書大約有多少萬字?
3、小麗每分鐘步行52米,1小時大約走多少千米?
4、一個糧店平均每天大約賣切面790千克,一個月大約賣切面多少千克?
5,植物園有育苗地4塊,每塊地有191行,每行種79棵樹苗,植物園大約培育多少棵樹苗?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選擇合適的算法,并說明理由。
三、拓展練習
1、一塊長方形地,長98米,正好是寬的2倍,這塊地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2、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
47×52=3414 69×51=2992
3、兩個因數分別是63和4。積是多少?如果把因數4換成40,400,積分別是多少?
學生口答,再說說根據是什么?
4、說出下面哪些內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億。
2)這輛公共汽車上大約有50人。
3)我們班有65名同學。
4)在跳繩比賽中,東東跳了198下。
5)小軍3分鐘能寫85個字。
6)P63頁第10題
四、小結: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嗎?
五、作業|
1、一箱桃子42元,買162箱大約需要多少錢?(先估算,再算出精確值,把兩個結果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2、P63頁第12題(選作)
《三位數乘兩位數》教案 篇2
一、口算乘法
一位數乘三位數的口算乘法,可以把三位數看成幾百幾十的數分別于一位數相乘,再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或者是用一位數分別與三位數的個位、十位、百位上的數字相乘,在計算過程中,注意進位的數字不要漏掉了。
二、筆算乘法
筆算兩位數乘三位數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先用兩位數的個位上的數分別與三位數個位、十位、百位上的數相乘,乘得的積的末尾上的數字與兩位數的個位上的數字對齊,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字與三位數個位、十位、百位上的數相乘,乘得的積的末尾上的數字與兩位數的十位上的數字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三、積的變化規律
兩個因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以幾(或除以幾),它的的積也乘以幾(或除以幾)。
兩個因數相乘,一個因數乘以幾(或除以幾),另一個因數也乘以幾(或除以幾)時,它的積要乘以(或除以幾)兩個因數乘以幾的積。
四、乘法估算
乘法估算,可以把幾百幾十幾的數估成整百數或是幾百幾時的數。
五、行程問題的關系式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時間=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三位數乘兩位數》教案 篇3
在這兩周里把第三單元的教學任務給完成了,進行了第三單元的考試。并用了一節課的時間把前面兩個單元的知識復習了一下,然后進行了期中考試。第三單元和期中考試的成績都并不是十分理想,我想可能是計算的練習還不夠,但我總是以為一定是不小心才會算錯的,有的同學把上面一行的數字看下來就變成另一個數字了,有的同學把題目中的數字抄下來就變成另一個數字了,一個錯,全盤皆輸,心疼分數也沒有用。期中考有一個班的成績拖到很后面去了,另一個班還算勉強。前一個班的孩子,考完后很不安分,總是希望早點出去了。在考完試的第二天,我就開始批評哪些孩子:才四年級怎么就學著人家考完就出門了呢?況且這么多的計算題,能算全對的同學少之又少。
在教學過程中,因數中有零的計算方法似乎都聽得不是很明白,對于我那句“零前面的數對齊”也總是有學生一知半解的,更有甚者,沒有零的數的計算也亂對位了,不知道哪個數究竟對哪位。
積的變化規律這一課,僅僅是“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幾倍,積也跟著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我將之書寫在黑板上了,有的學生還是不會就這讀出來,請了好些位同學對著例子來講過了,就是不清楚他們究竟懂了沒有,而事實上,練習中有很多種涉及到規律的應用的題目,我想如果當初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就讓學生先思考,你遇到這類題目會用什么方法做,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我會列豎式計算,也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會用剛學過的積的變化規律來做,最后可以總結出來,用積的方法做更簡單一點,可以自由采用方法,也可以提醒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如果遇到這類題目,你做完試卷還有時間的,你可以再列豎式來驗算一次,以保證萬無一失。列豎式算出得數,這是最聰明的方法,也是最保險的方法。
學到驗算的時候,我曾經多次強調,可以用計算器驗算,可是真正聽的同學沒有幾個。總是很喜歡偷懶,如果每次你計算完畢都用計算器驗算了,就可以及時地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里了,不僅可以及時地發現錯誤,也能夠及時地將錯誤改正過來,減少老師作業再批改的量和時間,提高自己作業的質量。
最后說學到估算的時候,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我想一般估算一個數,看的是他的近似數,然而近似數很多,最早采用的一種方法是四舍五入。但是在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比如說帶錢出去旅游,或者出去買東西,應該把錢估得大一點,避免出現錢帶不夠的現象。本身的模棱兩可性導致老師難教,學生難學。有的同學,給你一道橫式以及一個括號請你填估算值的,都不明白題目什么意思。更有人先把答案算出來,再把算出來的得數進行四舍五入得到估算值,估算是為了在沒有計算器的幫忙下跟自己計算所得的數進行比較,如果相差太大就表示你計算錯了,還是總有一些學生估的數比較復雜,加大計算量的。。種種很多。。
我想只能在以后的日子中慢慢切磋,慢慢學習,和學生共成長。
《三位數乘兩位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47頁及相應練習
教材分析
該課內容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第一課時,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學過多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本節課是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樣的。該課也是小學階段整數乘法的最后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知識的遷移,自主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掌握三位數乘兩位的筆算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體驗知識遷移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并養成驗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能夠正確進行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原理。
教具準備
課件、學生用計算器
教學過程
課前2分鐘口算練習
一、情境導入
播放北京標志性景點的圖片。
教師:同學們,暑假你們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們乘車所用的時間都是12小時,想知道他們是怎么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時
李叔叔
火車
平均145千米/時
教師:他們是從同一個城市去的么?
教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學生列出算式:78×12
學生列豎式計算,交流、匯報。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離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計算呢?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45×12
1.運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離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呢?
說一說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準確結果,還得用筆算。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板書課題)
2.探究算理
學生嘗試筆算,教師巡視,挑選出幾種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們先請剛才板演的同學說一說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據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1 4 5
× 1 2
2 9 0 ——表示什么?(表示2小時行的路程,即290個1)
1 4 5 —表示什么?(表示10小時行的路程,即145個10)
1 7 4 0
我們想知道這個結果是否正確,有什么好辦法呢?(一是與估算結果比較,二是通過驗算。)
3.討論交流
大家四人一組討論一下,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樣的,互相說一說。
4.學生匯報。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7頁做一做橫著第一排。
學生獨立計算完成,教師巡視發現典型現象,請其板演。
集體訂正。
2.算理選擇題
(1)在計算234×35的時候,2×5表示( )
a. 2×5 b. 20×5 c. 200×5 d. 200×50
(2)下面( )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a. 209×15 b. 205×52 c.325×52 d. 152×5
3.不計算,選擇答案。
425×19=( )
a.3825 b. 8020 c. 8075 d.46325
425×219=( )
a.93075 b.68000 c.46325 d.80000
4.練習八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三位數乘兩位數》教案 篇5
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
先用一個因數的個位與另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這個因數的十位與另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積的個位就與哪一位對齊,哪一位滿十就向前一位進“ 1”,再把兩次相乘的積加起來。末尾有0時,把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對齊,并將它們相乘,再在積的后面添上沒有參加運算的幾個0。中間有0時,這個0要參加運算。
2、因數和積的變化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3、因數是兩、三位數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先把兩個因數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近似數,再把這兩個近似數相乘。
補充知識點: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進行估算。估算是往大估還是往小估?也就是估算的方法問題;
2·利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注意,第二步的乘積末尾寫在十位上。
3· 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
中間有0也要和因數分別相乘;末尾有0的,要將兩個因數0前面數的末位對齊,用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幾個0落幾個0。
實際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估算是往大估還是往小估?)
a、350名同學要外出參觀,有7輛車,每輛車有56個座位,估一估要幾輛車?
b、橋在重量3噸,貨物共6箱,每箱重285千克,車重986千克,這輛車能過去嗎?
知識點: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要將因數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數。估算時注意,要符合實際,接近精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