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精選22篇)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1-26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精選22篇)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1

  第一單元 圖形的變換

  一、 教學內容:軸對稱\旋轉\欣賞設計

  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 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 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3.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

  4. 讓學生在上述活動中,欣賞圖形變換所創造出的美,進一步感受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三、編排特點

  1.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探索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

  在二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日常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有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并能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和它的另一半,這里是進一步認識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并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本單元教材先設計了畫對稱軸,觀察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和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的活動,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探索新知識。

  2. 注重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圖形的旋轉。

  本單元聯系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鐘表的表針和風車旋轉的過程,分別認識這些實物怎樣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圖形的旋轉的特征和性質,再讓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3.通過大量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對稱和旋轉變換,增強空間觀念。

  本單元不僅設計了看一看、畫一畫、剪一剪等操作活動,而且注意設計需要學生進行想象、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例如,讓學生判斷幾個圖案分別是由哪種方法剪出來的。這就要求學生要根據圖案的特征,不斷在頭腦中對這個圖案進行“折疊”,并將最后的結果與下面的剪法對應起來。而且還讓學生思考“還有什么剪法”,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四、學情分析與教學建議

  1.注意讓學生真正地、充分地進行活動和探究。

  由于本單元知識是在學生已有的關于對稱和旋轉的知識基礎上,并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安排的,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獨立探究出來。因此,教師要切實組織好學生的課堂活動,為學生創造進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不要讓教師的演示或少數學生的活動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學生的親自動手、親自體驗和獨立思考。這樣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以鍛煉,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

  2.恰當把握教學目標。

  這一部分內容教學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不要求學生說出準確的數學語言,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他發現的特征和性質就可以了。

  3.注意知識的科學性。

  這部分知識雖然不要求用精確的語言描述變換的特征,但也要注意知識的科學性,避免學生在操作和畫圖時出現不規范的情況。

  第一課時:軸對稱  

  教學內容:教材第3~4頁例1和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畫、剪、觀察、想象、分類、找對稱軸等系列活動,使學生正確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意義及特征;

  2.掌握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情況,能正確地找出其對稱軸;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重點難點:會利用軸對稱的知識畫對稱圖形。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欣賞下面的圖形,并找出各個圖形的對稱軸。

 。2)學生相互交流

  你們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

 。3)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4)通過例題探究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例題1:

  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一數題中每個軸對稱圖形左右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交流

  教師:“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兩側的距離相等”我們可以用這個性質來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或者作對稱圖形。

  二、課內練習。

  1.判斷下面各圖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請指出它們的對稱軸。

  三、教學畫對稱圖形。

  例題2:

 。1)引導學生思考:

  a、怎樣畫?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b、每條線段都應該畫多長?

 。2) 在研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用鉛筆試畫。

 。3) 通過課件演示畫的全過程,幫助學生糾正不足。

  四、練習:

  1、課內練習一 -----第1、2題。

  2、課外作業:剪一剪,剪出p4做一做和練習一第2題中的圖案

  板書設計:        軸 對 稱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第二課時:旋  轉

  教學內容:教材第5~6頁例3和例題4。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

  3、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出現游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

  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

  在游樂園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車、小火車的直行、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

  而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板書:旋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旋轉”。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平移就是物體沿著直線移動。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先說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請學生回答。

  說得真棒,瞧,我們見過的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著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你們想親身體驗一下平移嗎?

  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平移運動嗎?

  2、生活中的旋轉:

  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不僅認識了平移的現象還學會了平移的方法。剛才我們還見到了另一種現象,是什么呀?(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先說給同桌聽聽,然后匯報。

  像鐘面的指針,指南針它們都繞著一個點移動,這些都是旋轉現象。

  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旋轉的現象吧!起立,一起來左轉2圈,右轉2圈。旋轉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圍的物體體驗一下旋轉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輕松輕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吧!

  3.學習例題3:

 。1)與學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題,余下的由學生獨立完成。

 。2)對于有錯誤的學生,在全班進行講評。

  4.學習例題4:

 。1) 引導學生數時要找準物體的一個點,再看這個點通過旋轉后到什么位置,再來數一數經過多少格。

  (2)先讓學生說一說畫圖的步驟,再來畫圖。

 。3)讓學生學會先選擇幾個點,把位置定下來,再來畫圖。

  (4)課件演示畫圖過程,并幫助學生訂正。

  5.課內練習:

  第6頁1、2題。

  第9頁4題。

  課后作業:第9頁第5題

  板書設計:        旋    轉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

  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第三課時: 欣 賞 設 計

  教學內容:教材第7~1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等現象。

  2.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并能自己設計圖案。

  3.學生感受圖形的美,進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意識。       

  重點難點:  

  1.能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利用課件顯示課本第2頁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學生欣賞。

  二、學習新課

  (一)圖案欣賞:

  1、伴著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讓學生盡情發表自己的感受。

  (二)說一說:

  1、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上面哪幅圖是對稱的?先讓學生邊觀察討論,再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完成第8頁3題。

  1、仔細觀察這幾個圖案是由哪個圖形經過什么變換得到的?       

 。ǘ┩卣咕毩暎

  完成第10頁“實踐活動”7題。

  提出三個步驟:

 。1)先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

 。2)再確定你選用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

  (3)動手繪制圖案。

  全班交流。

  四、全課總結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廣泛地應用于平面、立體的建筑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及到其它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成為杰出的設計師。

  五、布置作業:

  教材第9頁第5題。  

  板書設計:              欣賞設計

  張貼學生設計的圖案

  圖案1                    圖案2

  圖案3                    圖案4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有廣泛的應用。

  第四課時:欣賞設計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8~1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圖案,小組交流,感受圖案的美,并為自己以后創作圖案提供借鑒。

  2.通過欣賞圖案,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和空間觀念。

  3.自己經歷創作實踐的整個過程,感受創作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 

  1.進一步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加深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正方形白板紙、手工紙三張及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展覽導入

  課前讓學生收集圖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思考: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它有什么特點?

  指名介紹本組中最美的圖案,并結合思考說一說它的特點。

  二、數學游戲:設計鑲嵌圖案

  1、 你們還記得哪些圖形可以鑲嵌嗎?

  2、 模仿教材第11頁將正方形紙剪拼后形成可以鑲嵌的圖形。

  3、 利用圖形的變換進行設計

  4、 展示作品,介紹方法。     

  三、全課總結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選出好的作品互相評價,全班展覽。

  板書設計:

  設計鑲嵌圖案

  張貼學生作品     圖片1                 圖片2……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2

  單元教學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 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2. 通過在方格紙上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

  單元教學建議:

  1. 在操作的過程中,認識圖形變化的特點

  本單元的內容主要是以操作為主,通過學生的動手活動,逐步認識圖形的變化特點。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案經過旋轉而得到的。因此,讓學生能自己進行操作,這對他們認識圖形的變化是十分有利的。當然,在具體的處理上有兩種方式:一是,教師在計算機多媒體中設計一個圖形變化的過程,逐步展示每一步變化的過程。二是,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第二種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讓學生準備一些簡單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要提醒學生觀察,是沿著哪一點旋轉的(這一點稱為中心點),因為沿著不同的中心點旋轉所得到圖案是不同的。同樣,在三角形的旋轉中,也要讓學生明白是圍繞哪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每個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最好都是在學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 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同樣得到新的圖形,則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圖形的變換”活動中(教材p56),4個三角形經過平移與旋轉,得到了不同的圖形,但每個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這一活動可以先讓學生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再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要出現教師擺,學生看的現象,這樣不容易出現學生具有個性的操作方法。

  3. 在欣賞的過程中,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周長畫下來,那么就會出現一個美麗的圖案。這一內容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小朋友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第1課時: 圖形的旋轉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重難點: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活動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景,解決問題

 。1)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獲得。本活動所介紹的是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

 。2)活動的導入階段,可以出示一組圖案讓學生欣賞。然后將這些圖案按一定的形狀進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進行旋轉,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后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當然,每一次的旋轉,都要學生說說是什么圖形繞著哪一點旋轉的?旋轉的角度是多少?學生也可以用學具自己操作,以便學生體驗旋轉的過程。

  活動二:實踐練習

  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交流,老師進行指導。

  第1題

  本題的練習主要認識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旋轉的問題,所以,這個活動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嘗試,然后再討論旋轉的中心點的問題;顒訒r,每個學生都可以準備一些白紙和三角形。為讓學生體會到旋轉前后圖形的變化,先可以請學生沿著三角形的邊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繪下來,接著以這個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旋轉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說一說這個三角形是圍繞哪一點旋轉的。

  第2題

  同樣,本題也可以先請學生根據要求進行旋轉操作,并把每次旋轉過程中所得圖形描繪下來。接著討論從圖形1到圖形2,從圖形2到圖形4等旋轉的角度。

  在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學生比較熟練后,再請他們按要求畫出旋轉的圖形。

  第3題

  同樣,本題的練習也最好請學生自己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積累一些經驗,然后再涂顏色。

  二、小結

  三、作業

  教學反思

  1、 從生活導入

  我根據同學們喜歡的大風車來創設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圖形的旋轉,然后從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出發,找找生活中的旋轉現象。

  2、 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從鐘表出發,通過鐘表指針的演示讓學生明確旋轉三要素之中的旋轉方向和旋轉的中心點,使知識層層深入,突出了教學中重點解決的問題,把難點通過學生的實踐和觀察,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

  對于旋轉角度的認識,讓學生根據“把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把前后的圖形畫下來”,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與全班交流發現展示的圖形不一樣,制造了矛盾沖突,在這種矛盾沖突中認識了旋轉的角度

  第2課時:圖形的變換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活動,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

  2. 能在方格紙上,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難點:

  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景,解決問題

  (1)圖形的變換是對平移和旋轉知識的綜合運用練習,也是今后學生開展圖形設計的重要基礎,通過學生大量的操作活動,對提高學生空間的想象能力有較大的幫助。

 。2)本活動的開展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操作,通過他們的操作來體驗圖形變換的過程。在圖形的變化中,同樣得到圖形的變換,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會引出不同的操作過程。因此,無論是變換到(1)、(2),還是變換到(3)、(4),都有各種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試一試,然后再進行交流。

  活動二:實踐練習

  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交流,老師進行指導。

  練一練

 。1)七巧板的變換是多樣的,圖中所展示的僅是其中的一種。在開展這一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七巧板中的部分圖形進行變換。在學生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再操作一些比較復雜圖形的變換。

 。2)對于圖形每一步的變換,都應要求學生說一說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平移或旋轉的概念,也便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考方法。

  二、小結

  三、作業

  教學反思:

  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當學生學習到較疲倦之時,我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設計圖案”這一情境,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將教學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培養了應用數學的能力。同時通過欣賞不同的設計圖案,在數學課中讓學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第3課時:數學欣賞

  教學目標:

  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的方法在方格上設計圖案。

  教學重難點:能用語言描述自己設計圖案的過程。

  活動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景,解決問題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選擇一部分有意義的圖案供學生欣賞,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認識數學的美是很有幫助的。本活動的特點不僅要讓學生欣賞圖案,還要求學生能制作美麗的圖案,后者是重點。

 。1)欣賞美麗的圖案。教師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圖案(也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圖案),讓學生議一議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梢栽诤诎迳吓c學生共同畫一個圖案。

  (2)制作美麗的圖案。在制作時,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為了防止圖形的變形,也可以讓學生把旋轉的中心點用圖釘固定下來,然后邊旋轉邊描繪。如果學生有興趣,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任意剪一個簡單的圖形,隨后再進行描繪。

  活動二:實踐練習

  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交流,老師進行指導。

  第1、2、3題

  本練習的三道題目都是操作題,教材中的要求是畫一畫,但在實際教學中,盡可能先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擺一擺,只有學生十分熟悉了擺的過程,才有可能畫得好圖形的變換。

  教材中呈現的材料僅為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了一些素材,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一些類似的內容,以供學生開展活動。

  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提倡學生邊操作邊自語(說一說圖形變化后的情況),這樣,可以把每一個操作的動作都與規范的數學語言結合起來。

  第4題

  有了前面幾道題的操作經驗,學生頭腦中可以初步建立起圖形變換的表象圖案。因此,開展本題的活動可以采用先想象,后操作的程序,即先讓學生說一說某一圖形是如何變換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確。

  第5題

  在開展設計時,可以充分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能力進行設計,然后由每一個學生在小組(或全班)進行交流。交流的重點要說說圖形是如何進行平移或旋轉的。

  第6題

  對學有余力,又十分喜歡設計的學生安排的內容,不作全班學生的要求,也不作測試。

  在電腦中進行,開始時圖案可以簡單一些,然后逐步出示復雜的圖案。對于設計的內容可以根據學生喜愛的程度進行選擇,如有的學生喜歡選擇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學生喜歡一些特殊的圖形等,教師不要作過多的干涉。對學生設計后的作品,盡可能創造條件進行交流,并讓他們說說設計的思想與設計的過程。

  二、小結

  三、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圖形的旋轉》的教學難點到底在哪?根據課后老師的意見和結合名師的建議,有人認為難點是方向,特別對于逆時針的概念,學生很難把握;有人認為角度是難點,學生無法判斷;根據特級教師朱國榮的理解中心點才是難點。自己的教學設計雖然把這三個要素分散到各個階段中,降低了難度,但研究的都比較膚淺,平均用力,學生理解的也較為表面化。

  2、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該如何定義?很多人包括自己在開始的時候都把這節課的目標定義在兩個層面,包括描述旋轉現象和設計圖形。但在實際中該以哪個為重點,特別是對設計圖形的目標該定位到哪一步。對于四年級的學生畫標準的圖形應該還算是個難點,比如把一個三角形旋轉后,他(她)可能知道旋轉后的圖形,但如果把它畫下來卻并不一定規范,如果說把這個也作為這節課的目標的話,無疑提高了教學要求,學生不一定能達到。所以我覺得描述旋轉現象才是重中之重,設計后面還有兩個課時的要求,放到后面重點解決。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3

  (第五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手持風車,邊轉動邊哼唱《大風車》歌曲疾步走上講臺。

  師:(與學生共同唱完第一小節后)同學們,你玩過風車嗎?

  生:玩過。

  師:那么,誰來說說風車的風葉是怎樣運動的呢?

  生:旋轉。

  生:風車的風葉是旋轉的。

  (板書:旋轉)

  二、探究新知

 。ㄒ唬┏醪礁兄D的三要素

  1、認識“旋轉的中心點”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一下,風葉又是怎樣旋轉的呢?

  生:圍繞著一個中心點來旋轉的。

  生:圍繞著中心點來旋轉。

  師:對。生活中很多物體的旋轉,都要圍繞一個點來旋轉,這個點叫“中心點”。

 。▽W生齊說“中心點”,教師板書:中心點)

  2、認識“旋轉的兩種方向”

 。1)課件出示風車和摩天飛輪

  師:風車是要圍繞中心點旋轉,摩天飛輪也是要圍繞中心點旋轉;那請同學們再來觀察它們的旋轉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們的方向不一樣。

  生:它們轉的方向不同。

  師:風車往哪個方向旋轉呢?摩天飛輪又往哪個方向旋轉呢?

  生:風車的風葉往右邊旋轉,摩天飛輪向左邊旋轉。

  師:對,方向不同。風車朝右方旋轉,摩天飛輪朝左方旋轉。這兩種方向在數學上有它的專用名稱。

 。ò鍟悍较颍

 。2)課件出示鐘表,讓學生在鐘面上認識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和鐘表上指針旋轉方向相同的叫?

  生:順時針方向

  師:與鐘表上指針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叫?

  生:逆時針方向。

 。ń處煱鍟鴥煞N方向)

  師:大家跟老師一起邊說方向邊用手勢表示。

  3、結合鐘表指針的旋轉,認識“旋轉的角度”

 。1)請學生觀察指針由12旋轉到3

  師:大家觀察,鐘表上的指針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指針圍繞著中心點旋轉,轉成了一個90度的直角。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你怎么判斷它旋轉了90度。

  生:因為它中間的夾角是直角,是90度。

  師:請看大屏幕,指針剛開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剛好形成一個夾角,而這個夾角是直角,就是90度。我們應該看指針旋轉前后形成的夾角來判斷旋轉的角度。

 。ò鍟航嵌龋

 。2)請學生完整地敘述指針的旋轉過程

  師:誰能完整地說出指針的旋轉過程?

  生:繞著右邊旋轉了90度。

  生:繞著中心點,每過一個時辰是30度,轉了90度。

  師:誰再來說一說?

  生:指針繞著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度。

  師:說得很全面,誰還想說一說?

  生:指針圍繞著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度。

  生:指針圍繞著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度。

  師:其實,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并且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美麗的圖案也是通過一個簡單圖形旋轉得到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圖形的旋轉)

  (二)欣賞圖案,感悟旋轉的三要素

  1、欣賞圖案

  【課件出示美麗圖案,并動態演示數學萬花筒的美麗圖案】

  師:同學們,這些圖案漂亮嗎?

  生:漂亮。

  師:想不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生:想。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美麗的圖案。

  2、觀察主題圖

  師:觀察這個圖案后,你發現了哪些特別的地方?

  生:有四塊圖拼起來的。

  師:由四塊圖組成的,我們可以把這個圖案進行分解,分為四部分,觀察每一部分的小圖形,有什么特點?

  生:由四塊拼起來的。

  生:由四塊一樣的圖拼起來的。

  師: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這個圖案分解為幾部分呀?

  生:四部分。師:四部分圖形的形狀一樣嗎?

  生:一樣。

  師:大小呢?

  生:一樣。

  師:有什么不同?

  生:方向變了。

  生:圖案方向變了。

  師:從圖a到圖b,再到圖c,最后到圖d,它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師:同樣,這兩個圖案也可以分解為四部分,每一個小圖形的形狀、大小全都一樣,只是位置發生了改變。

  【課件出示美麗圖案分解過程】

  師:我們把整個圖案中的一小部分圖形就叫做基本圖形。

  (板書:基本圖形)

 。ㄈ┨骄繄D案的設計過程

  1、獨立嘗試旋轉圖形

  師:同學們,請你思考一下:怎樣才能使圖形a到圖形b的位置上,再到圖形c、d的位置上呢?

  生:通過旋轉。

  師:你能試一試嗎?請拿起你手中的基本圖形,先放到方格紙上,你試著旋轉,看能旋轉到圖形b的位置上嗎?

  【請學生拿出學具--桌上的基本圖形,確定好中心點,在方格紙上試著旋轉,看如何得到圖形b!

  (教師巡視,看學生如何操作。)

  師:在圖形a的旋轉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圍繞中心點旋轉。

  師:你來指一下中心點。

 。ㄕ垖W生指一指中心點。)

  師:我看見有些同學用鉛筆尖按住中心點,有的用手按住中心點,真是個細心的好孩子。

  師:還要注意什么?

  生:順時針方向旋轉。

  師:圖形a繞這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到圖形b的位置上。

  師:你再試著將圖形旋轉到圖形c的位置上,再旋轉到圖形d的位置上。

  2、觀察圖形旋轉過程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的旋轉過程。

  師:跟你的旋轉過程一樣嗎?

  生:一樣。

  師:我們再來細心地觀察每一次的旋轉過程。

  師:觀察圖形a怎樣旋轉到圖形b的位置上?

  生:圖形a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到圖形b。

  師:誰來試著填一填?

  【課件出示:圖形a繞 點 方向旋轉 得到圖形b!

  生:圖形a繞o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b。

  師:誰再來說一說?

  生:圖形a繞o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b。

  生:圖形a繞o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b。

  師:你怎樣判斷旋轉了90度?

  生:因為那兩條邊的夾角是90度。

  師:請看大屏幕,我們看里面這個小半圓的一條邊旋轉前在這里(鼠標點擊邊),旋轉后在這里,剛好形成直角,是90度。

  (教師手勢演示)

  師:把圖形a的旋轉過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再看圖形b怎樣旋轉到圖形c的位置上?

  生: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c。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誰再來說?

  生: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c。

  師:誰聽清楚了?誰再來說一說?

  生: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c。

  師:再看圖形c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d。

  師:誰聽懂了?誰再來說一說?

  生: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d。

  師:誰再來說一說?

  生: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d。

  師:這個基本圖形a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最后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圖案。

  3、拓展視野:讓學生觀察另一個圖案的旋轉過程,并請學生說一說旋轉的過程。

  師: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圖案都是用這樣的方法設計的,請看大屏幕,這個圖案中的基本圖形是什么圖形?

  生:菱形。

  師:注意觀察它的旋轉過程。

  師:誰來說說圖形a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b。

  師:誰聽懂了?你來說。

  生: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b。

  師:誰再來說一說?

  生: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b。

  師:誰來說說圖形b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圖形b繞o點旋轉90度得到圖形c。

  師:你們同意嗎?

  生:不同意。

  師:她剛才忘記說什么了?

  生:順時針方向。

  師:誰來完整的說一說?

  生:圖形b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度得到圖形c。

  師:再看圖形c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d。

  師: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吧。

  師:其實,在實際生活中,類似于這樣的一些簡單的圖形,經過不同角度的旋轉后,都可以得到各種美麗的圖案。

  師:通過剛才的探究,我們發現:一個基本圖形經過旋轉后得到了一個美麗的圖案。而且,在旋轉時,首先要確定好中心點,圍繞中心點旋轉,然后還要確定好旋轉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

  三、實踐體驗

  1、找一找

  師:通過上面老師和大家的學習,接下來老師想來“考考你”,看你會不會找中心點?

  師:請打開書55頁,讀一讀第1題。

  師:拿出小三角形,讓你的小三角形和圖1中的藍色三角形重合,你轉一轉,看看以誰為中心點旋轉就會旋轉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再轉一轉圖2、圖3,并且說一說每次旋轉都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并且填寫下面的三道小題。

 。▽W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指導。)

  師:做完的同學師跟你的同桌說一說,每個三角形在旋轉時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看看我們填得一樣嗎?

  師:誰來讀第一道題?

  生:以點a為中心點旋轉的圖形是(2)。

  師:你們跟他想得一樣嗎?

  生:一樣。

  師:誰來讀第二道題?

  生:以點b為中心點旋轉的圖形是(1)。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沒有。師:誰來讀第三道?

  生:以點c為中心點旋轉的圖形是(3)。

  師:全部填對的同學請舉手。

  師:好,繼續努力,想一想,為什么同一個三角形旋轉之后的圖形樣子不一樣呢?

  生:旋轉了。

  生:中心點變了。

  師:同一個基本圖形,選擇的中心點不同,旋轉后的圖形會發生變化,看來中心點的作用也很神奇呀!

  2、說一說

  師:請看大屏幕,先看一看旋轉過程,并思考“藍色三角形怎樣旋轉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師:誰來說一說藍色三角形的旋轉過程?

  生:藍色三角形圍繞中心點按著逆時針方向旋轉了180度。

  師:誰再來完整地說一說?

  生:藍色三角形圍繞b點逆時針方向旋轉180度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生:藍色三角形圍繞b點逆時針方向旋轉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師:什么沒有說?

  生:角度。

  師:我們要說清楚中心點、方向、角度。誰再來說一說?

  生:藍色三角形圍繞b點逆時針方向旋轉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師:我們一起來說。

  齊說:藍色三角形繞b點逆時針方向旋轉了180度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師:你怎么判斷旋轉了180度?

  生:因為平角是180度,它剛好形成了一個平角。

  師:三角形的這條長邊旋轉前后正好形成了平角,所以藍色三角形繞b點逆時針方向旋轉了180度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3、填一填

  師:請看書中的第2題,先讀一讀題,再按照題目要求去轉一轉,再填寫三道題,可以用小三角形轉一轉。

 。ń處熝惨曋笇。)

  師:填完的同桌互相交流,看看你們填得一樣嗎?

  師:誰來回答第1題?

  生:圖形1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到圖形(4)所在的位置。

  師:你們同意嗎?

  生:不同意。

  師:誰來說?

  生:圖形1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到圖形(2)所在的位置。

  師:題目要求順時針方向,到圖形4的位置上要逆時針旋轉才可以。

  師:你重新說一說吧。

  生:圖形1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到圖形(2)所在的位置。

  師:好,誰來回答第2道題?

  生:圖形2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到圖形(3)所在的位置。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誰來回答第3道題?生:圖形2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到圖形4所在的位置。

  生:不同意。

  師:這里應該填什么呢?

  生:填180度。

  師:對,這里應該填角度,是180度。從圖形2旋轉到圖形4的位置,形成什么角?

  生:平角。

  師:這里應該填180度。

  師:大家再看,同一個三角形,從圖形1旋轉到圖形2的位置上,旋轉了多少度?

  生:90度。

  師:從圖形2到圖形4,旋轉了多少度?

  生:180度。

  師:有什么不同?

  生:角度不同。

  生:位置變了。

  師:同一個三角形,旋轉的角度不同,旋轉后的位置就不同,看來“角度”對于旋轉也很重要。

  4、轉一轉

  師:請看下一道題,先讀一讀題。

  師:請你拿出第一個圖形,照著圖形a的樣子放在方格紙上,同桌合作,按住中心點,旋轉成圖形b的樣子,并且互相說說旋轉過程。

  (同桌合作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師:請看大屏幕,誰來說一說?

  生:圖形a繞中心點順時針旋轉形成圖形b。

  師:你們和他想的一樣嗎?

  生:一樣。

  師:我們來觀察它的旋轉過程。

  【課件播放旋轉過程】

  師:誰來指一下中心點?

 。ㄕ堃幻麑W生指一指。)

  師:誰找的跟他的不一樣?

  (請學生指一指。)

  師:這個圖形中的每一個點都可以當作中心點來旋轉。我們一起來看看旋轉過程。(課件播放旋轉過程。)

  齊說:圖形a繞中心點順時針旋轉形成圖形b。

  師:請拿出第二個圖形,同桌合作,看如何形成圖形b。

  師:同桌互相說說旋轉過程。

  師:誰來說一說?

  生:圖形a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形成圖形b。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誰再來說一說?

  生:圖形a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形成圖形b。

  生:圖形a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形成圖形b。

  師:我們來看看旋轉過程。

  【課件播放旋轉過程。】

  師:和你們的旋轉過程一樣嗎?

  生:一樣。

  師:請看第三道題,同桌合作,看如何形成圖形b?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師:誰來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

  生:圖形a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形成圖形b。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請看旋轉過程。

  【課件播放旋轉過程。】

  師:誰再來說一說?

  生:圖形a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形成圖形b。

  生:圖形a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形成圖形b。

  師:剛才這兩道題中,用到的是同一個圖形,可是旋轉過程中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個是順時針方向旋轉,另一個是逆時針方向旋轉。

  生:旋轉方向不同。

  師:同一個基本圖形,旋轉方向不同,旋轉后的圖形就不同,看來旋轉的方向也很重要。

  5、畫一畫

  師:下面,老師考考你,看你會不會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師:請看題目,讀一讀。

  【課件出示作業題: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b,將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b!

  師:拿出你的作業紙和三角尺,動手畫一畫,也可以用手中的三角形先轉一轉再畫。

 。▽W生獨立畫一畫,教師巡視指導。)

  師:畫完的同桌互相交流,看看你們畫得一樣嗎?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看看你們跟老師畫得一樣嗎?

  生:一樣。

  師:大家請看,在畫圖形a繞o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后的圖形b時,要從中心點出發開始畫,要按照順時針方向,還要看與中心點相連接的兩條線段的夾角是否是90度,兩條線段在原圖中占幾格,旋轉后的圖形也要占幾格。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生:我們學習了圖形的旋轉,一個基本圖形經過旋轉,旋轉時要注意中心點、方向和角度。

  生: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的旋轉,我知道了由一個基本圖形經過旋轉可以得到許多美麗的圖案,旋轉時要確定中心點、方向和角度,方向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

  生:我知道了一個基本圖形經過旋轉可以得到許多美麗的圖案。

  生:我知道了旋轉時要確定好中心點、方向和角度,旋轉的方向有逆時針方向和順時針方向。

  生:我知道了基本圖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好看的圖案。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并探究了“圖形的旋轉”,知道了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可以制作出美麗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一定要確定好中心點、旋轉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選一個基本圖形去旋轉制作美麗的圖案,送給你的爸爸、媽媽、老師和朋友們,好嗎?

  生:好。

  師:相信你會成為設計師的,加油!

  《圖形的變換》實錄后反思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第二小學 高艷玲

  “沒有問題的課堂,不是好的課堂!”每個教師的課堂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因為“教然后而知困”,不斷發現一個個陌生的自己,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再看五稿課堂實錄,將自己的思考總結如下:

  我在課堂中關注了四點:

  1、關注學習氛圍。課前,教師手持風車,邊轉動邊唱《大風車》歌曲走上講臺,學生在歡快、愉悅的節奏中開始學習,這為學生創設了寬松有趣、富有思考性、求知欲望強烈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探索、交流、創造的數學活動中。

  2、關注教學起點。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笨臻g與圖形的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是十分重要的。

  本課從生活中的旋轉現象開始,并對這些現象進行簡單的分析,從而引出課題——《圖形的旋轉》。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到旋轉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而且初步感知了旋轉的三要素,解決了旋轉中心點、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的問題,并讓學生試著敘述指針的旋轉過程,為后面的教學環節降低了難度。以學生喜歡的美麗圖案作為主題圖,使學生感到親切、有意思。在對美麗圖案分析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確圖形旋轉的本質特征。

  3、關注學習過程。數學教學應是活動教學,要盡可能地創設機會讓學生“做”數學。本節課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想一想、看一看、試一試等方法進行操作、探究,認識圖形的旋轉。又通過具體實踐練習,使學生經歷了轉一轉、說一說、畫一畫的過程,加深對圖形旋轉的認識。

  4、關注課件演示。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而且通過不斷的演示對學生的猜想、操作給予了回應,使學生能始終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成為學生探索與發現的動力源泉。

  縱觀全課,仍然存在問題:

  1、給予學生的探究空間小了。我總是有點著急,怕學生耽誤時間,總是把學生引到自己預設之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2、在練習題中,讓學生討論旋轉中心點的不同、旋轉角度的不同、旋轉方向的不同,這些活動進行得不夠充分,體驗旋轉三要素的重要性不夠深刻。

  3、主題圖的處理過程中,讓同桌說圖形的旋轉過程時,應讓學生邊轉邊說,這樣使學生對旋轉過程的認識就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最終成為科學的認識。

  4、課堂中忽視了細節。在與學生一起演示兩種方向時,應轉身背對學生一起做。在課件的演示過程中,應將教師的指揮棒隨著演示內容而動,更清晰、明確。

  通過本節課教學,使我意識到今后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教學觀念還要不斷更新,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充實自己頭腦,指導新課程教學實踐。

  3.注意評價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4.引導學生不斷發現、提出、探索、設計、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課后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但我想我們的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了提升。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4

  學習圖形變換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三年級時,學生已經結合實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四年級時,結合實例觀察,學生了解了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本單元學習的圖形變換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平移或軸對稱,能形成一個較復雜的圖形,并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上設計圖案。本單元主要通過兩個活動引導學生展開學習:圖形的變換、圖案設計。

  本單元教材編寫力圖體現以下特點。

  1.結合觀察、操作、想象,體會圖形變換的過程

  教材呈現了多個由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形成復雜圖形的情境,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分析圖形變換的過程,并運用語言進行表達。同時,每一個情境中,圖形變換的方式和步驟是多樣的,通過交流,學生將加深對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的理解,體驗變換過程的多樣性。在教材呈現上,鼓勵學生將觀察、操作與想象相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教材進一步鼓勵學生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已學過的相關內容三年級下冊

  ●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四年級上冊

  ●圖形的變換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圖形的變換

  ●圖案設計

  ●數學欣賞

  2.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體會圖形的美和圖形世界的神奇

  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選擇一部分有趣的圖案供學生欣賞,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認識數學的美是很有幫助的。教材中專門安排了圖案設計與數學欣賞的活動,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欣賞圖案,并引導學生嘗試繪制美麗的圖案。教材安排了“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的活動,引導學生繪制美麗的圖案,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

  課時安排建議:本單元建議教學課時數4課時。

  評價建議

  本單元知識技能的評價主要圍繞以下兩點:

  一是要能有條理地表達一個簡單圖形經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的過程;

  二是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評價時,應注意選擇的基本圖形不要太復雜,變換過程應在方格紙上進行。

  另外,變換的過程往往不唯一,學生的答案合理都應肯定。除了書面評價外,也應設計一些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如事先請學生準備一個簡單的圖形,然后用自己準備的圖形進行變換,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變換的過程。教學案例研討教學內容圖形的變換(教科書第34頁)

 。ㄒ唬┙虒W過程片段

  師: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平移和旋轉,下面請同學們用一個三角形在方格紙上邊擺邊說,說說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

  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紙上操作交流,然后請幾位學生展示。師:今天我們一起利用所學的內容進一步探索圖形的變換。(揭示課題:圖形的變換)教師呈現圖(見教材第34頁,圖略)。

  師:請觀察這兩幅圖,從第一幅圖到第二幅圖是如何變換的?請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擺一擺。

  學生獨立思考操作。師:現在請已經想好的同學,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可以邊擺邊說。學生同桌間交流,教師巡視參與交流,再組織全班反饋。

  生1:我可以通過平移得到第二幅圖。

  生2:我有補充,應該說是將第一幅圖中的a三角形向右平移2格,b三角形向下平移2格,c三角形向上平移2格,d三角形向左平移2格。

  師:這個同學說得真好,我們在分析圖形的變換時,不僅要說出它是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還要說清楚是怎樣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變換過程。請同學們也像他這樣說說圖形變換的過程。

  師:從第一幅圖到第二幅圖還有其他的變換方式嗎?生:可以先旋轉,再平移。師:你能上來邊操作邊說明怎樣變換嗎?

  生:(上臺演示)先把圖a繞點m順時針方向旋轉90°,再向右平移2格;把圖b繞點n逆時針方向旋轉90°,再向上平移2格;把圖c繞點m逆時針方向旋轉90°,再向下平移2格;把圖d繞點n順時針方向旋轉90°,再向左平移2格。

  師:聽明白他說的變換過程了嗎?請每位同學也用這樣旋轉與平移相結合的方法試一試,并與同桌說一說變換的過程。

 。ǘ┌咐c評

  本案例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

  1.在操作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圖形的變換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比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說一說”無疑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有效途徑。從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結合操作思考問題,并把操作、思考和語言表達結合起來。教師先是請學生觀察圖形變換的過程,再通過操作進一步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在集體交流后,再讓每一位學生邊操作,邊說明圖形變換的過程,通過操作幫助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關注學生用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

  數學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在本案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教學時,對于圖形的每一步變換,教師都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有條理地用語言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這樣有利于學生鞏固對平移或旋轉的認識,也有利于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理解。教師能通過各種方式,盡可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交流,用語言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教師也能作為參與者,主動地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中,促進學生對圖形變換的認識。

 。ㄈ┧伎寂c討論

  1.如何實現操作、思考和語言表達相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上面的活動對學生空間觀念的要求比較高,部分學生會有困難,你有什么辦法突破難點?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3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操作活動,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

  2、通過方格紙上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培養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教學準備:每人準備一張方格紙,4張大小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硬紙),一副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初步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

  師:在前面的幾節課中,我們進一步學習了圖形的變換,今天我們一起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探索。(師出示課題---圖形的變換。)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下圖(師出示圖略),從甲圖到乙圖是如何變換的?

  讓學生充分回答,師肯定將甲圖中的a號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可以得到乙圖的說法較完整。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在分析圖形的變換時,不僅要說出它的平移或旋轉情況,還要說清楚是怎樣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變換過程。下面請同學們繼續觀察(師出示圖略),然后拿出方格紙和三角形,自己在方格紙上操作,并與同桌同學交流操作的過程。(學生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好,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誰能說一說,從甲圖到丙圖你是如何變換得到的。

  讓學生說出自己不同的變換方法。

  師:同學們的交流很好,同樣從甲圖到丙圖,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下面請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合作,用兩個三角形自己設計一個圖形,然后進行變換,并說一說它的變換過程。

 。▽W生進行自己的設計與操作,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下面請幾個同學上來演示他們設計的圖形,并說一說它是怎樣變換圖形的。

 。ǚ謩e請幾個圖形設計較好的同學在實物投影機上演示。)

  二、嘗試練習---進一步體驗圖形變換的不同操作方法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繼續觀察下圖(師出示圖3略),邊觀察邊思考,并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方格紙和三角形,分別給四個三角形標上a、b、c、d,自己擺一擺,移一移,轉一轉,進行圖形的變換,然后按照下面老師提出的四個問題,與同桌同學進行交流。

 。1)四個三角形a、b、c、d如何變換得到“風車”圖形?

 。2)“風車”圖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長方形?

  (3)長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回到最初的圖形?

  學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圖形變換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同學們做得很認真,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誰來回答第(1)個問題。

  待學生回答后,師問:還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嗎?

  讓同學們說出各自不同的方法。

  接下來,讓同學們繼續回答后面的三個問題。只要方法正確,老師應給予肯定。

  三、拓展練習---體驗較復雜圖形的變換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圖形的變換)。剛才你們都用了哪些學具來擺圖形呢?(三角形)。剛才同學們只用了2個或4個三角形來擺圖形,變換出來的圖形不多而且較簡單。你們想不想變換出更多更美的圖形呢?(想)。下面,先請你們觀察老師變換的這個圖形。(師出示圖4略)

  師:請同學們動手擺一擺,再說一說左圖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轉 得到右圖的。

  學生操作并回答變換過程。

  師:下面請拿出你們喜歡的七巧板, 4人小組合作,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變換的圖形最多最美。記住,哪個同學變換好一個圖形,就與組里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變換圖形的。

  學生分4人小組合作,在方格紙上用七巧板變換圖形,教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下課的時間到了,有許多同學沒來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圖形變換出來,沒關系,回去后,我們還可以繼續擺,繼續變,繼續與同學們一起交流。

  課后反思:

  1、由于本節課教材呈現的圖形變換內容是一道綜合性的問題,每個圖形的變換都有多次的操作過程,而學生在學習本單元前,只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接觸了在方格紙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如果一開始就引入教材的內容,學生學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先進行有層次的鋪墊練習:先是請學生進行觀察,交流圖形變換的過程,接著,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操作,以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并讓學生交流自己操作過程的不同方法。最后,放手讓學生進行操作,并進一步體驗不同圖形的變換過程。這樣,就可以將一道綜合性的問題轉化為簡單圖形的變換,當學生熟悉了這些變換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在學習上的障礙就可以少一些。從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次教學設計是合理的。

  2、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操作,通過他們的操作來體驗圖形變換的過程。所以,在課堂上,我主要是讓學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自己進行操作,避免出現教師擺,學生看的現象。再者,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到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就會出現具有自己個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對于圖形每一步的變換,我都要求學生說一說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平移或旋轉的概念,也培養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

  3、就平移和旋轉兩個概念的表述來說,學生對平移變換的表述是比較準確而流利的,但對旋轉變換,尤其是旋轉角度的表述不夠準確。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有意地對這方面加強訓練。

  4、學生在分小組進行擺七巧板的操作活動時,有些學生感到有一定的難度,只看別的同學擺,聽同學說,我認為這樣也是可以的,不必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較復雜圖形的變換。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6

  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3.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已學過的相關內容

  1。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三年級下冊)

  2。圖形的變換(四年級上冊)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1。圖形的變換

  2。圖案設計

  3。數學欣賞

  課時安排:本單元建議教學課時數4課時。

  評價建議:

  本單元知識技能的評價主要圍繞以下兩點:

  一是要能有條理地表達一個簡單圖形經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的過程;

  二是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評價時,應注意選擇的基本圖形不要太復雜,變換過程應在方格紙上進行。

  課題 圖形的變換(一) 第 1 課時(總第24 課時)

  學材分析

  本內容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有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變換,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結合實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并經歷了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學習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正確判斷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建立圖形的位置關系及其變化的表象。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談話引入:

 。ǔ鍪尽皟和瘶穲@”的圖片)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樂項目,想看嗎?

  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觀察它們是怎樣運動變化的。

 。ǚ謩e出示兒童樂園中的一些動態畫面,如:旋轉木馬、觀纜車、豪華波浪、小火車、纜車、青蛙跳等等)

  (同時出示6個畫面)這幾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它們分別是怎么運動的,請大家用手勢比劃比劃。

  你能根據它們的運動方式把它們分分類嗎?先在小組里商量商量吧。

  你是怎么分的?(學生說分類方法)你為什么要這樣分?

  揭示課題:像上面這三種(即纜車、小火車、青蛙跳)都是沿著直線運動的,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平移(板書:平移);而像下面這三種(即旋轉木馬、觀纜車、豪華波浪)都是繞著一個固定的點轉動的,這樣的運動方式我們就稱為旋轉(板書:旋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圖形的變換:平移和旋轉”。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1.判斷下面哪些物體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課件演示)

  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或者旋轉?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認識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創設情境,感知平移的距離。

  情景:(邊敘述邊出示小兔搬家圖)下面就跟著楊老師一起去美麗的草地上看看吧?,來了三只——小兔子。原來它們正忙著搬家呢。(出示簡化的格子圖)瞧,小房子是在做什么運動?(平移)向哪邊平移的?(右邊)

  小兔子們覺得有些累,就停下來休息。(分別出示3段錄音)

  一只小兔子說:“你們看,我們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第二只小兔子說:“不對,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子說:“你們說的都不對,我們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同學們,你們同意哪種說法呢?在小組里相互說說。

  學生匯報各自的想法。(結合畫面指一指,動態演示平移的過程)

 。2)動手實踐,理解平移的距離。

  請同學們拿出練習紙,在左邊的小房子圖上找一個你最喜歡的點,再到右邊的小房子圖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說說它向右平移了幾格。

  你們找的點向右平移了幾格?都是7格嗎?

  我們再來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幾格呢?(動態演示)

  你們發現了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不管哪個點,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離是一樣的。我們以后數一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在這個圖形上找到一個點,看這個點平移了幾格,它所在的圖形就平移了幾格。

 。3)練一練: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幅圖分別向哪邊平移了幾格?你是怎樣想的?

  這幅金魚圖向哪邊平移了幾格呢?你是怎么看的?這幅蘑菇圖呢?〖同時出示金魚圖(向左平移6格)、松樹圖(向上平移5格)、蘑菇圖(向下平移6格)及相應的填空題,學生先匯報,教師在電腦上完成填空!

  2.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1)畫出線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圖形。

  你們能不能畫出平移后的圖形呢?(出示格子紙上的線段圖,要求是向右平移6格)。提問:這是一條……?(線段)

 。2)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圖形。

 。3)學生獨立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在實物展示臺上展示學生作業)

  3.游戲:走迷宮

  老師想跟大家一起來玩一個貓抓老鼠的游戲。有興趣嗎?(出示圖)我們來看,圖上有貓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設置了不少的障礙物,貓只能橫著走或豎著走。你能幫貓設計一條合理的路線嗎?先試著畫畫看。

  指名學生匯報是怎樣幫貓設計路線的。指出:介紹的時候,要說清楚貓先向哪個方向平移幾格,再向哪個方向平移幾格。(多請幾個學生匯報,也可讓學生同桌之間說說,關鍵是說的面要廣)

  你認為哪條路線能使貓最先抓到老鼠?為什么?先在小組內討論討論然后再匯報。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想研究什么?

  學生回答。

  學生觀察它們是怎樣運動變化的。

  用手勢比劃比劃

  小組合作,對游樂項目進行分類,并說說分類方法。

  學生進行判斷。

  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平移或者旋轉的運動。

  學生聽故事,并注意觀察。

  指名學生匯報:你選的是哪個點?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幾格?還有誰和他選的不一樣?(指名三到四名學生匯報,注意抓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

  學生回答

  先填好的同學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匯報交流

  學生嘗試先畫,然后匯報畫法和想法。(請一個畫得最快的學生把作業進行展示并說出畫法。)

  學生先畫后匯報是怎么畫的。

  學生獨立畫出,并進行展示。

  學生活動。交流、畫畫。

  學生匯報

  教學反思

  單方向平移學生掌握較好,但平移方向變換部分學生有困難。

  課題 圖形的變換(2) 第 2 課時(總第 25 課時)

  學材分析

  本內容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有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變換,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結合實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并經歷了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借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教學準備

  投影儀、實物展示臺、課件、練習紙等。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一:創設情景,解決問題

  出示一個美麗的大風車,問孩子們:“喜歡嗎?”其它它是由圖1變換而來的,你知道是怎么變換的嗎?(答案多樣,只要是對的,都應鼓勵)。可以是圖a向右平移兩格,圖b向下平移兩格,圖c向上平移兩格,圖d向左平移兩格,這樣就得到了風車圖形;還可以通過旋轉和平移得到風車圖形,即圖a逆時針方向旋轉 90°,再向右平移兩格,其他幾個三角形作類似的旋轉再平移即可得到風車圖形。

  出示(3)、(4)號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說一說這兩副圖是如何變換得到的。嘗試用語言描述每一次變化中每一個圖形的變換過程。 (3)號圖可以是左上角的三角形先向下平移兩格,再向右平移兩格,右上角的三角形先向下平移兩格,再向左平移兩格。(4)號圖可以是最左邊的三角形向右平移兩格,最右邊的三角形向左平移兩格,中間兩個三角形分別向上平移兩格。

  如果我想從(4)號圖變換回到最初的圖形,又該怎么辦?

  可以是左下角的三角形先向上平移兩格再向右平移兩格,其他三個三角形作類似的平移即可。

  活動二:實踐練習

  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交流,老師進行指導。

  試一試:“七巧板圖”,師介紹七巧板的變換是多樣的,圖中所展示的僅是其中的一種。

  觀察圖形,從左圖到右圖,變換了幾個圖形?是如何變換的?

  在學生交流、匯報的基礎,師小結:圖中三個圖形進行了變換,即3號圖形先向右平移兩格,再向上平移6格;5號圖形是先向上平移6格,再逆時針方向旋轉90°,再旋轉90°得到的;7號圖形是先向上平移8格,再順時針方向旋轉45°得到的。

  三、拓展練習

  (1)書p35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寫一寫、說一說。

  a、圖a向右平移8格得到圖形b;

  b、圖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得到圖形c;

  c、先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再向右平移8格。

 。2)圓形a如何如何變換得到圖形b。

  圖形a向右平移7格可以得到圖形b,圖形b沿直線mn作軸對稱圖形可以得到圖形c。

  第3題

  如可以是圖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圖b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圖c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圖d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

  讓學生自己先試一試,然后再進行交流。

  仔細觀察,并嘗試著用規范的語言來描述每一次變化中每一個圖形的變換過程。

  學生回答。

  “想一想、做一做、再想一想”

  讓學生嘗試用語言描述每一次變化中每一個圖形的變換過程

  學生回答

  注意傾聽

  看著圖形想一想,也可以擺一擺,再說一說圖中的幾個圖形的變換過程。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寫一寫、說一說。

  學生完成

  獨立觀察,說一說變換的過程。

  教學反思

  對于圖形每一步的變換,都應要求學生說一說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平移或旋轉的概念,也便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考方法。但學生對旋轉后方位確定不準確。

  課題 圖案設計 第 3 課時( 總第 26 課時)

  學材分析

  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會圖案設計的基本過程。

  學情分析

  上節課對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進行了復習,并初步學會了綜合運用,一些學生在理解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學習目標

  1、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2、結合圖案設計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3、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教學準備

  直尺、三角尺、圓規、彩筆、方格紙。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欣賞2008年奧運會會徽,提問與之相關的常識;上網瀏覽部分歷屆奧運會會徽,思考這些圖案的設計各有什么特點并交流感受。  

  二、合作探究、自主探索

  1、欣賞圖案:杜甫草堂的窗格子圖案,感受生活中的圖案美。引導學生分析花瓣圖案是如何由簡單圖形a經過圖形變換得到的,   

  2、操作演示   

  (1)媒體演示四花瓣的作圖過程,教師講授四花瓣圖案形成的基本知識;   

  (2)學生自主學習具體的操作步驟;要求學生思考:四花瓣相鄰兩個頂點與圓心所成的角是多少度?根據媒體演示的方法,你能將一個圓周四等分嗎?能將一個圓周三等分嗎?

  (3)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媒體動態演示探究上述問題的過程,驗證學生得出的結論。

  3、合作探究屏幕展示兩個圖案,要求說出這兩個圖案是如何畫出來的。在交流討論的基礎上,通過媒體演示讓學生搞清做圖的方法和關鍵。

  三、嘗試創作

  1、把學生分成7個小組完成下面一題:以給定的圖形“○○、△△、= ”(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線段)為構件,構思獨特且有意義的圖形。

  2、作品互評展示學生所畫的圖案,就創意和構圖進行自評和互評。

  3、完成課本第35頁,練一練。

  四、小結   

  1、.結合生活中許多美麗的圖案,讓學生談談感受和體會;   

  2、通過對一些簡單圖案的設計,學生有何收獲?   

  五、作業請學生們完成兩道習題:   

  1、在方格紙上利用圓規作出下圖所示的圖案。圖中有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線段嗎?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多少?   

  2、請用基本的幾何圖形(如直線、射線、線段、角、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圓、圓弧等),為班級“學習專欄”設計一幅題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報頭圖案。

  欣賞2008年奧運會會徽,回答相關知識,并說說圖案的設計有什么特點。

  欣賞圖案:杜甫草堂的窗格子圖案,感受生活中的圖案美;

  并能進行簡單的圖形變換。

  交流討論

  給定的圖形 (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線段)為構件,構思獨特且有意義的圖形。

  獨立完成。

  談談感受和體會;   

  教學反思

  學生很感興趣,整節課很投入。

  課題 復習與整理(一) 第 1 課時( 總第 27 課時)

  學材分析

  本階段整理與復習的內容主要有:圓、百分數的應用、圖形的變換。

  學情分析

  從平時檢測可以看出學生對圓的認識這一知識掌握得還不錯,百分數的應用和圖形的變換這兩塊知識課上得比較少,還需整理以系統化。教學時,教師既要關注學生整理的知識內容及其聯系,又要關注學生整理知識的方法。

  學習目標

  1、通過整理與復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這三個單元所學的知識,提高整理知識的能力;

  2、能根據這三個單元所學的內容,提出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一、回顧所學

  回顧這三個單元所學的知識,說說你學到了什么?

  你呢說說這些知識與前面幾冊學過的相關內容有什么聯系嗎?

  請你把所學的知識寫羅列出來。

  你能對這些知識進行歸類嗎?

  二、整理知識

  師幫助學生梳理出知識內容之間的前后聯系,并將整理的內容寫下來。對于學生呈現出來的好的作品,教師應讓學生介紹整理的方法,以培養他們反思和整理知識的能力。

  將整理的知識寫在書本上。

  三、解決問題

  根據學到的知識,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翻閱課本,回顧這三個單元所學的知識,回答老師的提問。

  說說與以前所學內容的聯系。并把這些知識羅列出來。

  學生對羅列的知識進行歸類,把同一類的知識放在一起,并用適當的語言進行概括;

  學生采用列舉的方式(如百分數的應用,可以列舉一些解決問題的實例)、表格或網絡圖等呈現形式。

  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著進行解決?梢杂眯〗M交流合作的形式。

  教學反思

  學生知識的系統整理的能力較薄弱。

  課題 復習與整理(一) 第 2 課時( 總第 28 課時)

  學材分析

  本階段整理與復習的內容主要有:圓、百分數的應用、圖形的變換。

  學情分析

  從平時檢測可以看出學生對圓的認識這一知識掌握得還不錯,百分數的應用和圖形的變換這兩塊知識課上得比較少,還需整理以系統化。教學時,教師既要關注學生整理的知識內容及其聯系,又要關注學生整理知識的方法。

  學習目標

  1、通過整理與復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這三個單元所學的知識,提高整理知識的能力;

  2、能根據這三個單元所學的內容,提出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一、基本練習

  第1題

  本題復習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之間的關系。

  第2題

  這是圓的周長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的問題,要先求出車輪一圈行駛多少米,也就是求出車輪的周長,這里涉及統一單位,練習時要注意?梢苑植搅惺较惹蟪鲆蝗π旭偭硕嗌倜祝偾竺糠洲D多少圈,也可以列綜合算式。

  第3題

  (1)本題為圓環面積的計算,不作為基本要求。這里大圓的半徑沒有直接給出,解答時要注意。(3)弄清楚要求的是大圓的周長。

  第4題

  (1)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在圖上找出幾個關鍵點或線段,再確定各關鍵點或線段變換以后的對應位置。圖形a先以“小樹”的底部的端點為旋轉中心,順時針旋轉90°,再向右平移4格。

 。2)圖形a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3格,再以這個圖形的中心為旋轉中心逆時54針旋轉90°。

  第5題

  根據題目中的信息分析,這道題實際上是已知圓的周長求半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側面滾動一圈的距離就是底面的周長。

  第6題

  這是對百分數內容的鞏固,學生需要先理解正點率的含義:正點率指的是正點到的火車占發車總數的百分率。

  第7題

  引導學生先看圖弄明白“湖面占25%”的意義,再讓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分步列式,先求出長方形的面積(32平方米)和湖面的面積(8平方米),再求出湖面周圍綠地的面積(24平方米;也可以列綜合算式。

  第8題

  復習利率的知識及利息的計算。

  第9題

  可以先求出獲獎文章的總數,再求出參加這次比賽的文章總數。

  第10題

  弄清楚單位“1”。

  第11題

  折扣是什么意思?

  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之間的關系。,然后再時行計算。

  解:28.5×2×3.14=178.98(厘米

  178.98厘米=1.7898米

  1200÷1.7898≈670(圈)

  解:(1)[(30+20)2-302]×3.14=5024(米2)

  (2)5024×80=401920(元)

  答案:(30+20×2×3.14=314(米)

  學生先觀察圖形,小組交流,分別提出各自的方法,全班匯報交流,對方法進行優化。

  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剪出圖形a,進行實際操作。圖形變換的方法不唯一,學生的想法只要合理都要肯定。

  學生實際操作體驗一下,再進行計算。

  答案:15.7÷3.14÷2=2.5(厘米)

  先讓學生說說什么是正點率,再進行計算。答案:28÷(28+4)=0.875=87.5%

  仔細看題,說說“湖面占25%”的意思,再列式計算。

  答案:8×4×(1-25%)=24(平方米)

  關于利率的知識你知道哪些,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答案:25000+25000×3.24%×3=27430(元)

  答案:(2+7+15)÷30%=80(篇)

  求單位1用除法計算,也可以用方程。

  生填表。

  教學反思

  這次練習學生掌握的較好,學生計算能力有所提高。

  課題 比賽場次 第 1 課時( 總第 29 課時)

  學材分析

  1.了解“從簡單的情形開始尋找規律”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會用列表、畫圖的方式尋找實際問題中蘊含的簡單的規律,體會圖、表的簡潔性和有效性。

  學情分析

  “比賽場次”的問題在三年級下學期時學生有過初步接觸,當時球隊數限制在4支以內,引導學生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本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主要借助解決“比賽場次”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列表、畫圖發現規律,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

  學習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育比賽中的淘汰賽制和單循環制的含義會用畫圖和制表的方法解決有關組合計數問題。

  2、通過比賽場次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境,引發探究

  你知道2002年第17屆世界杯足球賽在哪里舉行嗎?這屆比賽共有  支球隊參加?

  引入:比賽場次。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北荣悎龃斡嬎悖

  出示:共32支球隊參賽,平均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有  支球隊。

  師:在同一小組中,每2支球隊之間都要進行一場比賽就叫單循環賽。(資料介紹)

  c組:巴西、土耳其、哥斯達黎加、中國

  問題:

  ①中國隊在小組比賽中,比賽了幾場?

 、谛〗M賽中巴西隊比賽了幾場?

  ③小組賽中,土爾其、哥斯達黎加隊比賽了幾場?

 、苄〗M賽中,每支球隊比賽的場數都一樣嗎?

  ⑤c組一共進行了多少場比賽?

 、残〗Y

  中國

  哥斯達黎加 巴西  土耳其

  中國

  哥斯達黎加          土耳其

  巴西   

  c組共舉行了6場比賽。

  用字母表示:

  a b c d

  ·     ·      ·     ·

  三、練習應用,找出規律:

 、8人下棋每兩人下一局,共多少局?

  ⑵六⑴班60人相互握手,共握多少次?

 、且粭l線段上共有6個點,一共有多少條不同線段?

  總結規律:如果用點表示球隊,用兩點之間的連線表示兩支球隊之間的比賽,比賽場次分別是多少?

  填表:球隊

  支數 示意圖 各點之間連線條數  比賽場次

  2   —     1        1

  3        3=1+2      3

  4        6=1+2+3    6

  5        10=1+2+3+4 10

  n       1+2+3+……(n—1)1/2n(n—1)

  四、小結:

  掌握回顧小結補充。

 、儆心男┗顒,比賽是單循環?

  ②單循環計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業:p43練一練。

  學生回答。

  分步出示以上問題,學生逐一思考回答。

  師生共同用畫圖法,找出規律。

  完成后,嘗試著用表格法找找規律,并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生回答。

  學生獨立完成。

  板書:

  比賽場次

  支數 示意圖 各點之間連線條數  比賽場次

  2   —     1        1

  3        3=1+2      3

  4        6=1+2+3    6

  5        10=1+2+3+4 10

  n       1+2+3+……(n—1)1/2n(n—1)

  教學反思

  比賽場次是在體育賽中常見的問題,只是讓學生初步了解組合一項賽事,應怎樣計算單循環賽的場次,逐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方法推理歸納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教師在課堂實施中,聯系了生活實際,遵循了數學知識的生成規律,強調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歸納、探究,得出比賽場次的規律。學生們通過認真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學習實踐獲得知識,學生學習欲望很強烈,既關注學生的情感,又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學評價多元化,可師評、自評、師生共評,讓每個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課題 起跑線 第 2 課時( 總第 30 課時)

  學材分析

  教學重難點:會計算跑道的彎道(半圓)長,能解決有關起跑線的設置問題。

  學情分析

  學生在開運動會時,在上體育課時,經常會接觸到200米、400米賽跑的起跑問題,起跑時每條跑道上運動員的位置有前后之分,而不是在同一條水平線上。所以學生理解起來不是很難,具體的計算可能會比較難。

  學習目標

  1、會利用已有知識和技能解決圓弧長的相關計算問題。

  2、通過起跑線問題的解決,體會數學知識在體育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導學策略

  啟發、引導、討論、練習

  教學準備

  情景圖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一、情景引入

  出示教材第44頁起跑線圖。

  問一:為什么每條起跑線都不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呢?(因為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比內圈長一些)

  問二:半徑為10米的半圓有多長,你會計算嗎?

  11米呢?

  二、講解實例

  6名運動員進行200米賽跑,怎么設置每條跑道的起跑線?(每條跑道寬約1.2米,彎道部分為半圓)

 、抛顑热Φ膹澋腊霃綖31.7米,這個彎道的全長為 (米)。

  ⑵靠內第二圈的彎道半徑為 (米),這個彎道的全長為 (米)。

 、窍噜弮蓷l跑道的彎道部分相差 (米)。

  總結:相鄰兩條彎道部分的差等于每條跑道的寬與圓周率的積。

 。ㄏ敕ǎ捍藟K內容教材不作要求,但我想通過對相鄰彎道長的計算、比較,得出起跑線設置的規律,給學生一種收獲感。)

  三、練一練

  進行200米賽跑,如果最內圈跑道的起跑線已經畫好,那么以后每條跑道的起跑線應依次提前多少呢?

  四、實踐活動

  量一量,學校操場跑道最內圈的彎道半徑,計算出最內圈跑道的總長度約為多少米。

  五、思考題

  國際標準田徑運動場跑道全長400米,最內圈彎道半徑為36.5米,每條跑道寬為1.2米。

 、抛顑热澋篱L為多少米?

  ⑵若最內圈跑道的起跑線已畫好,那么400米賽跑的以后每條跑道的起跑線應依次提前多少米?

  學生解決書本“笑笑和陶氣所走過的路程”問題。

  解:⑴圓的周長c=2πγ

  半徑為31.7米的圓的周長為2×31.7π米

  半徑為31.7米的半圓的長為2×31.7π/2米,即31.7π米,所以這個彎道的全長為31.7π米。

  ⑵因為每條跑道寬約1.2米,所以靠內第二圈的彎道半徑為(31.7+1.2)米,這個彎道的全長為(31.7+1.2)π米。

  ⑶(31.7+1.2)π—31.7π

  =31.7π+1.2π—31.7π

  =1.2π

  ≈3.770米

  學生嘗試著進行計算。

  板書:

  起跑線

  教學反思

  學生在開運動會時,在上體育課時,經常會接觸到200米、400米賽跑的起跑問題,起跑時每條跑道上運動員的位置有前后之分,而不是在同一條水平線上。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每條跑道的起跑線的位置到底是怎樣設置出來的呢?課前先讓學生了解,學生通過學習解決了這個問題,并從中進一步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學以致用,學習起來更有興趣、更有動力,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的現實。

  課題 營養搭配 第 3 課時( 總第 31 課時)

  學材分析

  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健康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營養搭配,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但學生一般不會去關注。特別是一些專用名詞大多數學生可能是第一次聽到。

  學習目標

  1、使學生了解有關營養的知識,增強健康意識,均衡飲食。

  2、會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選擇營養配餐和評價配餐營養成分的均衡性。

  3、讓學生了解并解決一些與健康有關的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意識。

  導學策略

  啟發、引導、討論、練習

  教學準備

  情景圖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眲撛O情境,引入新課:

  ⑴提出問題:

  教師:你們知道2008年奧運會將在哪兒舉行?

 。ㄟ\動員在訓練中需要根據營養標準合理搭配食物。我們的身體正在生長發育,所以我們也需要了解一些營養配餐方面的知識。)

  教師:那你們知道這些飯菜中主要有哪些營養嗎?

  教師:你還真是博學多才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⑵點題:

  教師:飯菜中的營養非常豐富,主要營養素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我們今天著重研究一下前三種。

  像你們這個年齡的兒童,一頓午飯大約需要蛋白質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⒉探索新知:

  ⑴學生預習:(小資料和小明的午飯)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熟悉新知,教師則引導學生主動地閱讀情境中的圖、表、文字與數字,即讀圖、讀表、讀字。從圖、表、文字與數字的關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給出的數學信息。

  在學生預習中,教師應隨時了解學生預習、探究的情況,隨時建構調節教學環節。

 、浦笇W習

  教師:好了,你們表現的時候到了,誰能告訴大家小明這頓午飯的營養符合營養師的建議嗎?

  教師:完全正確,你是如何得到的?

 。▽W生計算)

  教師:好聰明,既然小明的午餐營養不均衡,那么營養師會給他什么建議呢?

  教師:很好,那么就請大家按照營養師的建議,給小明也給你們自己設計一份既好吃又營養的午餐,好嗎?

 、踌柟绦轮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設計一份營養均衡的午餐,可以小組為單位,評選最優午餐,也可以小組合作共同設計。

  學生回答:北京

  學生回答:主要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地閱讀情境中的圖、表、文字與數字,即讀圖、讀表、讀字。從圖、表、文字與數字的關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給出的數學信息。

  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蛋白質含量符合,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符合。

  根據100克食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表,青菜和宮保雞丁各成分含量已知,而米飯只有50克,是100克的1/2,所以米飯中各成分的含量是100克米飯中各成分含量的1/2,從而求得這頓午飯中蛋白質含量為27.45克, 脂肪含量為3.25克,碳水化合物含量為41.65克,其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與營養師的建議出入較大。

  營養師會建議他多吃點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一些的食物。

  小組合作,設計一份營養均衡的午餐。

  板書:

  營養配餐

 。ㄍ队俺鍪緯斜砀瘢

  教學反思

  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了主體性,在交流中發表他們各自的見解,展示他們的思維,最終使學生的學識與智慧為整個集體所共享,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建構過程。同時,學生在自由表達他們的思維和見解的寬松氛圍中,體驗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增加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為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圖形的變換”單元的一節練習課。是在學生已有的關于對稱和旋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過程,深化對軸對稱以及旋轉變換特征和性質的理解,并引出了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梢酝ㄟ^有意義的活動,為學生創造進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機會觀察和實踐,為學生的空間觀念的發展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認識了日常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學生能夠結合典型實例進行辨別,有一些對軸對稱圖形和旋轉變換的初步感知。但對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沒有細致而深刻的認識,對旋轉變換更是停留在感知的層面。學生在本單元前面的新課中已經對這兩種變換有了一定的認識,基本能夠正確進行對稱與旋轉變換。但在變換的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依賴直觀感受,憑感覺畫圖的現象還很普遍,缺少有效的畫圖方法,對“點可以確定線,線可以圍成圖”的關系及策略還不甚了解。

  此外,由于對稱、旋轉都是分別出現在學生面前的,還沒有機會將它們放在一起對比和運用,對平移的感受更是停留在二年級的教學內容上。學生對這些圖形變換方式的了解還僅限于變換本身,對圖形變換的價值則感受甚少。這些也都成為了本節課力圖實現的目標。

  二、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與圖形的旋轉,理解圖形成軸對稱及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從點、線和面的角度深入理解圖形的變換,積累進行圖形變換的方法,感受化繁為簡、化新為舊的解決問題策略,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

  3. 在活動中,欣賞圖形變換所創造出的美,進一步感受對稱、平移和旋轉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體會圖形變換的價值。

  三、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環節設計意圖

  及效果分析

 。ㄒ唬┮

  我們已經研究過哪些圖形的變換方式?

  二年級大家初步認識了圖形的平移和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最近我們進一步認識了圖形的軸對稱和圖形的旋轉。

  (二)練習——對稱

  1. 判斷

  借助下面的幾個圖形來檢驗大家學的新知識,請你依次判斷每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用手勢表示出對稱軸的位置,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

  小結:有沒有對稱軸是判斷軸對稱圖形的依據,看來對稱軸對于軸對稱圖形而言非常重要。

  2. 找一找

  (1)提供對稱軸:你能找到與它對稱的點嗎?你是怎樣確定的?

  小結:看來對稱現象的背后還藏著相等的關系。

 。2)現在對稱軸的一側是一條線段了,你還能找到與它對稱的線段嗎?

  小結:只要找到兩個端點的對稱點,把它們連接起來,得到的線段一定與原線段對稱。

  (3)變成平面圖形還行嗎?

  如果左邊是個四邊形、五邊形、八邊形呢?

  小結:只要找到每個頂點的對稱點,再把它們依次相連,所圍成的圖形就一定是原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 猜一猜:

  這里有一幅于老師用電腦繪制的圖畫,你能猜出我的繪制過程嗎?

  你知道我在繪制過程中運用了怎樣的圖形變換方式嗎?

  小結:看來選擇不同的基本圖形,經過一系列的變換還有可能得到相同的效果呢!

  (三)練習——旋轉

  1. 選一選

  旋轉也是我們學習的一種圖形變換方式。這里有一個圖案,如果將它繞o點順時針旋轉90°,應該是怎樣的效果呢?請你先想象一下,再選一選。

  你能說說其他的選項分別錯在哪里嗎?

  小結:要想準確地描述或進行一個旋轉變換,中心、方向和度數是缺一不可的三要素。

  2.畫一畫

  你能把這三要素正確地運用在一個平面圖形的旋轉變換中嗎?

  要求:將三角形繞o點逆時針旋轉90°。

 。1)你打算怎樣做?

  雖然這次是對一個平面圖形進行旋轉,但你還是借助了圖形的邊,也就是線段的變換來實現整個圖形的變換的。

 。2)三角形有三條邊,參考哪條或哪些邊更好?

  準確地對一個平面圖形進行旋轉,你可以怎樣做?

  演示:

 。3)請你試一試:將這個三角形在第一次變換的基礎上繼續繞o點逆時針旋轉

  90°,連續做兩次。

  小結:對一個平面圖形進行旋轉變換,大家的好經驗就是通過線段的變換來實現對平面圖形的變換。在圖形的世界中,點、線、面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

  3.說一說

  這里有一幅圖,是由一個簡單的三角形經過一系列變換形成的,在演示的過程中,請你說出變換方式。

  4.畫一畫

  聽要求畫一畫,看看最后這個長方形會變成什么?

  (1)將1號長方形以這條直線為對稱軸畫出與它有軸對稱關系的長方形,編為2號長方形。

  (2)繞a點順時針旋轉90°得到3號長方形。

 。3)將2號長方形向右平移4格。

  小結:借助圖形的變換可以設計出很多漂亮的圖案,圖形的變換不光可以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在學過的數學知識中也有重要作用。

 。ㄋ模﹫D形變換的應用

  1.面積推導

  你看到了怎樣的變化?

  小結:我們在研究圖形面積時曾經見過這些變換。圖形變換幫助我們用舊圖形的知識解決了新圖形的問題。

  2.解決問題——算一算

  圖形的變換在解決問題時也有用武之地。

  (1)求藍色部分的面積:沒學過圓的面積計算方法,你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2)求藍色部分的面積。

  小結:剛才遇的一些看似麻煩或沒有學過的問題,通過簡單的變換,就化新為舊,化繁為簡了。其實,巧妙地運用變換是解決圖形問題的一種重要的好方法。

 。ㄎ澹┛偨Y

  平移、對稱和旋轉在前面的學習中是一個一個地學的,今天我們把它們放在了一起,發現了圖形中的美,解決了新的問題,它還將在今后的學習中為我們帶來更新奇的發現、更豐富的收獲。

  平移、對稱、旋轉。

  看圖判斷,并用手勢表示出對稱軸的位置。

  借助方格找對稱點。

  借助方格找對稱線段。

  借助相等關系找軸對稱圖形。

  出示選項前:邊想象,邊用手勢描繪旋轉后的圖案。

  出示選項后生一齊選擇c。

  學生講解自己的想法或畫法。

  介紹自己進行旋轉變換的經驗和方法。

  動手操作,進行圖形變換。

  隨圖形的演示過程,說出不同的圖形變換方式。

  聽要求,動手畫圖(邊畫邊猜)。

  把左邊的半圓平移到右邊,就變成一個長方形了。

  45=20(cm2)

  通過平移或旋轉。轉化成長方形再計算。

  63=18(cm2)

  復習圖形變換的不同方式,明確本節課練習的主題。

  在判斷中明晰軸對稱圖形的特點以及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在網格中尋找有軸對稱關系的點、線段和平面圖形,引導學生挖掘軸對稱中的相等關系。

  學生在確定原圖形點的軸對稱圖形時,關注到了點到對稱軸的距離(2格),也就自然地挖掘出了軸對稱關系中隱藏的相等關系。

  由點變為線段,學生自然地想到了分別確定兩個端點的位置,那么原線段的軸對稱線段也就確定了,積累“線中找點”的意識。

  由線段圍成平面圖形,學生也順利地想到通過分別確定三個頂點,再依次相連得到三條邊,所圍成的圖形就是原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圖中找線、線中找點”的方法。

  承上啟下,利用剛剛找到的有軸對稱關系的圖形進行旋轉變換,引出有關旋轉的練習。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分析這幅圖案的繪制過程。

  線條圖案的旋轉相對比較簡單,更有助于學生準確地關注圖形旋轉變換的三個基本要素。

  學生通過對錯誤選項的逐一分析,進一步明確圖形旋轉變換的三要素,并鞏固對其的理解。

  從線條圖案的旋轉過渡到平面圖形的旋轉,豐富學生對旋轉變換的感知和理解。

  學生在進行圖形旋轉時,感受到:要想實現對一個平面圖形的旋轉變換,可以從它的邊(即線段)入手。與尋找軸對稱圖形的方法相呼應,形成統一的解決問題策略。

  通過對比,幫助學生積累正確進行圖形旋轉變換的經驗和策略。

  動手繪圖,鞏固平面圖形旋轉變換的方法與技巧。

  在總結中梳理點、線、面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提升對圖形變換的認識。

  將平移、對稱和旋轉綜合在一起進行辨析,使學生能夠準確地判斷圖形的不同變換方式。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享受圖形的美。

  對長方形進行對稱、旋轉和平移的不同變換,在鞏固不同的變換方式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和繪圖的能力。

  在觀察中將圖形的變換與曾經學過的圖形計算建立起聯系。

  運用圖形變換巧妙地解決問題,進一步感受圖形變換的價值。

  運用圖形變換就能夠將一些看似復雜、甚至是沒有學過的問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新為舊,從而快捷地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說明

  在新課標的引領下,現行教材中幾何課程的內容較過去來講有了較大的豐富。“空間與圖形”主要從“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這四個方面展開。其中,除了對圖形性質的認識以外,圖形的運動與位置關系等也成為學生學習幾何的內容,這從本質上就反映出了幾何課程的目標價值取向:發展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觀、發展推理能力等。圍繞“圖形的變換”這部分內容,要想更好地實現新課程的這一理念,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注以下幾方面。

  1. 找準學習目標——提升空間觀念

  一個圖形要運動,必然涉及方向、位置的變化,這需要觀察、想象、比較、推理等思維活動,所以這一部分也是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很好的載體?臻g觀念是幾何形體的大小、形狀及其相互位置關系在人腦中的表象,其主要內容包含:從較復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圖形,并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系;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語言描述畫出圖形等。由此可見,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目標絕不僅僅是認識圖形變換、會進行簡單的變換而已,更要通過圖形的變換,實現空間觀念的提升。這就需要在變換活動中追溯數學概念,為學生提供深入理解變換本質的機會。本課中“由點得線”“由線圍面”的剖析,也是力求幫助學生感受點、線、面之間的關系,同時認識圖形變換一一對應的本質。由此,豐富和深化學生頭腦中關于圖形位置變換的表象,實現提升空間觀念的目標。

  2. 提供必要保障——恰當直觀演示

  空間觀念是在空間知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形成這種空間知覺的過程中,直觀的素材是必不可少的。恰當的直觀演示也必然成為這類內容教學的必要手段。本課中關于軸對稱與旋轉的細致分析和訓練都沒有脫離網格,這是學生細致關注圖形變換的重要幫手,它可以帶領學生從粗略的感知走向細致的分析,從對現象的了解走向對本質的探尋。無論是對“相等關系”還是“一一對應的點”的深入理解,都離不開網格的功勞?梢哉f,教師對直觀素材的恰當設計,是學生空間觀念得以提升的必要手段和良好保障。

  3.體現學習價值——嘗試綜合運用

  在學生們常見的有關圖形變化的學習素材中,有很多都滲透了圖形變換帶來的美。而圖形變換的數學價值學生感受不多,似乎學習圖形的變換單單就是美的需要。其實不然,在學生們已有的學習經歷中,這些變換方式就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只是他們未曾留意而已。在將來的學習中,學生們還會更多地運用變換研究新問題。這時,教師為學生揭開面紗,讓其有機會感受它們的價值是很有必要的。

  本課中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面積推導過程的演示對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只是以前大家更關注的是“它變成什么了?變化前后有哪些聯系?”而今天學生們卻從“是什么讓曾經的新圖形變成了大家熟悉的舊圖形呢”這個角度思考,在恍然大悟的一剎那,圖形變換的價值不言自明。在解決幾個圖形中“帶顏色部分的面積是多少”的問題時,學生們更是主動地綜合運用多種圖形變換方式,使其由繁變簡、由難變易、由新變舊,在學生們洋溢的笑臉和驚喜的表情中,圖形變換的價值已不言而喻。

  目標準確一點兒,手段恰當一點兒,價值挖掘一點兒,都能夠讓我們的課堂實效許多。然而目標的確立、手段的選取和價值的滲透,離不開教師對教材的挖掘以及對學生的了解,這將是我們教學實踐不斷探尋的主題。

  作者簡介:于萍,北京市骨干教師,“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成員。先后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宣武區教育系統先進教師、青年科研骨干教師及北京市優秀團員。曾多次承擔市、區研究課。有多篇論文在市、區評選中獲獎。曾編著北京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經驗專集《用智慧開啟智慧》,并參與編寫了《數學教學創新說》、《數學精品課堂》等多本課改專著。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35——3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感受圖形之間通過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相互轉化的過程,體驗圖形變換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借助于對方格紙上圖形變換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描述圖形的變換過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2、理解并掌握圖形的平移和旋轉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請仔細觀察這兩幅圖,你能說出幾種圖形的變換的方式嗎?

  2、我們初步認識了圖形的平移和旋轉,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下面請同學們用一個三角形在方格紙上邊擺邊說。

  3、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紙上操作交流,然后請幾位學生展示,并說明平移和旋轉分別要注意什么。

  4、揭示課題:我們這節課還要繼續研究《圖形的變換》。(板書)

  二、探究新知

  (一) 活動一

  教師呈現圖(1)出示幻燈

  1、請仔細觀察這兩幅圖,四個三角形a、b、c、d如何變換得到“風車”圖形的?請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擺一擺,學生獨立思考操作。

  2、現在請已經想好的同學,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可以邊擺邊說。

  3、誰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全班同學分享?全班交流。

  正解:a號三角形向右平移2格得到新的圖形

  b號三角形向下平移2格

  c號三角形向上平移2格

  d號三角形向右平移2格

  教師小結評議:我們在分析圖形變換時,不僅要說出它是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還要說清楚是怎么樣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變換過程。

  平移:方向、數量

  旋轉:繞某一點、方向、度數

  4、請同學們也像他這樣說說圖形的變換過程。

  5、從第一幅圖到第二幅圖還有其他的變換方式嗎?

  6、你能上來邊操作邊說明怎么變換的嗎?

  7、學生上臺演示邊操作邊說。

  8、聽明白他說的變換過程了嗎?請每位同學也用這樣旋轉與平移相結合的方法試一試,并與同桌說一說變換的過程。

  (二)活動二

  教師呈現圖(2)

  1、“風車”圖形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長方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說一說。還不能直接看圖說出變換過程的同學,可以先擺一擺,邊擺邊說。

  2、小組同學商量一下,想想如何向全班匯報,說那幾句話,怎么說?

  3、小組代表發言

 。ㄈ┗顒尤

  教師呈現圖(3)(4)

  1、長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正方形?正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回

  2、最初的圖形的?先觀察圖,想一想,然后跟全班同學說一說。

  誰來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說一說。

  3、學生說方法,交流不同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

  1、解決教材第35頁“試一試”

  教師呈現教材第35頁“試一試”圖

 。1)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圖中的七巧板,哪幾塊變了,哪幾塊沒有變?

  (2)請同學們看著圖形想一想,也可以動手擺一擺,同桌互相說一說,圖中幾個圖形的變換過程,然后全班交流。

 。3)你還能用左圖的七巧板通過平移或旋轉,再擺出一個圖形嗎?

  (4)動手試一試

  (5)上臺展示,集體評價

  2、解決“練一練”

  師:對于圖形每一步的變換,同學們要知道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可以進一步理解平移或旋轉,也能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思考方法。來,我們試試。

 。1)第1題: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再說一說,方格中的圖形變換過程。

 。2)第2題:看圖想一想,先跟同桌互相說一所圖形的變換過程,再全班交流。

  (3)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觀察,說一說變換的過程,鼓勵學生說出多種不同的變換方式。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掌握了什么學習方法?

  板書設計:

  圖形a————————圖形b

 。ㄆ揭、旋轉、軸對稱)

  平移:方向,移動數量

  旋轉:繞某點向什么方向旋轉多少度

  軸對稱:圖形以什么為對稱軸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2-4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

  2.探索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力。

  4.欣賞對稱美,欣賞圖形對稱創造出的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深入了解對稱軸的性質。

  教學難點:會畫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準備:帶有方格紙的作業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激發學習興趣

 。ㄒ唬┏鍪局黝}圖,欣賞圖片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從中能感受到幾千年來的文明。

  下面看圖,在這當中有我國原始社會的彩陶,戰國時期的銅鏡,唐代的花鳥紋錦。體現了人類的智慧和文明。

  請大家認真觀察這些圖案,看看它們有什么特征?

  (二)激發學習興趣,引入新課

  導入:其實,這些美麗的藝術品也充分體現了數學美,充分體現了圖形變換的魅力,這節課我們先來感受對稱的美。(板書:軸對稱)

  二、認識軸對稱的特征

  (1)出示3頁的圖,這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么?

 。2)畫出各個圖形的對稱軸。

  (3)學生相互交流

  你們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

  (4)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生活中,還見過那些軸對稱圖形,畫出對稱軸。

  三、觀察探索,認識軸對稱的性質

  1。出示例1。

 。1)這幅圖是軸對稱圖形嗎?你是怎么判斷的?

 。2)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一數題中每個軸對稱圖形左右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3)學生交流

  教師:“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兩側的距離相等”我們可以用這個性質來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或者作對稱圖形。

  (4)師:如果沿著對稱軸對折,a點會和哪個點重合。(適時標出a'點)

  師:我們把像這樣對折后能重合的一組叫對應點。誰能找出b點的對應點呢?c點呢?

  四。實踐探究,深化認識(畫對稱圖形)

  1、出示例2

  師:圖中已經畫出了軸對稱圖形的一半,你能畫出另一半嗎嗎?

  (思考怎樣才能畫得又好又快)

  2、組織交流:先根據對稱軸明確一些關鍵點,再連線。

  3、在研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用鉛筆試畫。

  4、 通過課件演示畫的全過程,幫助學生糾正不足。

  五。鞏固拓展

  判斷下面圖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請畫出他的對稱軸。圖略。

  六、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繼續認識軸對稱圖形,感知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其實,大自然對于對稱的創造還遠不止這些。有生命的地方幾乎都留下了對稱的足跡,花叢中翩翩飛舞的蝴蝶,翱翔天際的雄鷹,以至于我們每個人,每一張笑臉,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對稱的力量,有人說:是因為美,大自然才選擇了對稱,同學們想想,僅僅是因為美嗎?

  七、作業:8頁1題

  八、板書設計:

  軸 對 稱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內容概述

  本課為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圖形的變換”單元的一節練習課。是在學生已有的關于對稱和旋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過程,深化對軸對稱以及旋轉變換特征和性質的理解,并引出了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梢酝ㄟ^有意義的活動,為學生創造進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機會觀察和實踐,為學生的空間觀念的發展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在豐富的現實情景中,經歷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探索軸對稱現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2。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認識軸對稱,能夠畫出較復雜的軸對稱圖形。

  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認真觀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征。2.鼓勵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舉出符合對稱特征的圖形。3.培養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體驗和理解。

  情感與態度目標:1.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體會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它的豐富的文化價值。2.欣賞生活中的對稱美,增強美感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認識了日常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學生能夠結合典型實例進行辨別,有一些對軸對稱圖形和旋轉變換的初步感知。但對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沒有細致而深刻的認識,對旋轉變換更是停留在感知的層面。學生在本單元前面的新課中已經對這兩種變換有了一定的認識,基本能夠正確進行對稱與旋轉變換。但在變換的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依賴直觀感受,憑感覺畫圖的現象還很普遍,缺少有效的畫圖方法,對“點可以確定線,線可以圍成圖”的關系及策略還不甚了解。此外,由于對稱、旋轉都是分別出現在學生面前的,還沒有機會將它們放在一起對比和運用,對平移的感受更是停留在二年級的教學內容上。學生對這些圖形變換方式的了解還僅限于變換本身,對圖形變換的價值則感受甚少。這些也都成為了本節課力圖實現的目標。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先讓學生觀察軸對稱圖形的特征,然后,讓學生動手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探索新的知識。使他們逐漸明確軸對稱的要素要有二個:1. 基本圖形——是以什么圖形為基本圖形進行變換?2.對稱軸——以哪條線為對稱軸作變換?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 百度圖片:

  百度文庫:

  六、教學過程

 。ㄒ唬⑿蕾p軸對稱。

  1、老師搜集了一些圖片,展示:

  2、仔細觀察,跟同桌說說這些圖形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3、學生說圖形特性。數學語言不必很規范,不必下定義

 。ǘ⒓ぐl探究欲望。

  1、出示殘缺的臉譜,問學生你能補上殘缺的部分嗎?學生討論,匯報?隙ㄓ腥苏f利用格子圖來畫另一部分,這時問:為什么可以用格子圖 ?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軸對稱的有關知識。

 。ㄈ、操作發現,軸對稱性質。

  1、畫一畫,探究特性。例一

  請小組長把①紙一人分一張。先討論怎么畫,再每人完成作品。說說你有什么發現?再把作品展示在小黑板上,你可以上來看看別人的作品,給予評價。

  2、學生活動時,進行分層教學,關注思維層次較低的學生,使他們提高認識,逐步感悟軸對稱現象的特征。

  3、匯報交流,你有什么發現?

  利用這個特性我們不但能畫出對稱軸,還能做出軸對稱現象。

 。ㄋ模、運用特性,實踐驗證:

  1、如下左圖中陰影圖形與_______圖形成軸對稱(填序號),整個圖形有_______條對稱軸。

  2、在上圖中標出點a、b和c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

  3、畫軸對稱圖形。

  聽說明年我們集團又要舉行廣播操比賽,陳老師將我班的隊型設計成軸對稱。你看,這個圖案只完成了一半,你能把另一半畫出來嗎?請畫在②紙上 。

  展示交流:你是怎么畫的?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同學們看這個圖案是什么?知道老師設計這個圖案的意圖嗎?學生交流。

  4、分層練習:

  選擇一種方案解決問題(三星級和五星級)后,找同伴交流,應用交互性強的教學課件。給予個別化指導。。

 。1)折一折,找規律

  (2)作出直線左邊的圖形關于直線ab的對稱圖形,并標出點m、n和點s關于直線ab的對稱點。

  (四)、與學生共同總結

  這節課,你有收獲嗎?能給大家說說嗎?(生交流)

  七、學生自我評價表 評價內容 評價等級 優 良 中 聽課熱情       與人合作       發表見解       八、總結和反思

  1、注重學生已有的知識,探索多個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征。2、注重學生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對稱,增強空間觀念。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師手拿風車走上講臺。)

  師:同學們,你玩過風車嗎?

  生:玩過。

  師:風車的風葉是怎樣運動的?

  生:旋轉。

  生:風車的風葉在旋轉。

  (板書:旋轉)

  二、探究新知

 。ㄒ唬┏醪礁兄D的三要素

  1、認識“旋轉的中心點”

  師:認真觀察,風葉又是怎樣旋轉的?

  生:繞著一個點來旋轉的。

  生:圍繞著一個點旋轉的。

  師:生活中很多物體的旋轉,都要圍繞一個點來旋轉,這個點叫“中心點”。

 。ò鍟褐行狞c)

  2、認識“旋轉的兩種方向”

  (1)課件出示風車和摩天飛輪

  師:大家請觀察它們的旋轉有什么不同?

  生:一個向左邊旋轉,一個向右邊旋轉。

  生:方向不同。

  師:方向不同。

  師:風車朝右方旋轉,摩天飛輪朝左方旋轉。這兩種方向在數學上有它的專用名稱。

 。ò鍟悍较颍

 。2)課件出示鐘表,讓學生在鐘面上認識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和鐘表上指針旋轉方向相同的叫?

  生:順時針方向

  師:與鐘表上指針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叫?

  生:逆時針方向。

 。ń處煱鍟鴥煞N方向,并與學生一起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兩種方向。)

  3、結合鐘表指針的旋轉,認識“旋轉的角度”

 。1)觀察指針由12旋轉到3

  師:指針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指針旋轉了由12轉到3。

  師:指針旋轉了多少度?

  生:90度

  師:你怎樣判斷指針旋轉了90度呢?

  生:因為12到1是30度,12到2是60度,12到3就是90度。

  生:因為12到1是30度,到了2是60度,到了3是90度。

  師:請看大屏幕,指針剛開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剛好形成直角,就是90度。我們應該看指針旋轉前后形成的夾角來判斷旋轉的角度。

 。ò鍟航嵌龋

 。2)讓學生完整地敘述指針的旋轉過程

  師:誰能完整地說出指針的旋轉過程?

  生:指針繞著中心點旋轉了90度。

  師:什么方向呢?

  生:順時針方向。

  師:誰再來完整地說一次?

  生:指針圍繞著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

  生:指針繞著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度。

  師: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美麗的圖案也是通過一個簡單圖形旋轉得到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圖形的旋轉)

  (二)欣賞圖案,感悟旋轉的三要素

  1、欣賞圖案

  【課件出示美麗圖案,并動態演示數學萬花筒的美麗圖案】

  師:這些圖案漂亮嗎?

  生:漂亮。

  師:想不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

  生:想。

  師:我們一起來研究美麗圖案的設計過程。

  2、觀察主題圖

  師:觀察這個圖案,有什么特點?

  生:有四塊半圓組成的。

  生:都有一個半圓形。

  生:都是有一個圖形旋轉而來的。

  師:圖案中有沒有相同的部分?

  生:有。

  師:有相同的幾部分?

  生:四部分。

  師:其實這個圖案可以進行分解,分為四部分,觀察每一部分的小圖形,形狀變了嗎?

  生:沒有變。

  師:大小變了嗎?

  生:沒有變。

  師:什么變了?

  生:方向變了。

  生:圖形的方向變了。

  生:圖形的角度變了。

  師:也就是位置變了。

  師:同樣,這兩個圖案也可以分解為四部分,每一個小圖形的形狀、大小一樣,只是位置變了!菊n件出示美麗圖案分解過程】

  師:我們把其中的一份圖形就叫做基本圖形。(板書:基本圖形)

 。ㄈ┨骄繄D案的設計過程

  1、觀察圖形旋轉過程

  師:怎樣才能使圖形a到圖形b的位置上,再到圖形c、d的位置上呢?

  生:旋轉。

  生:順時針方向旋轉。

  師:觀察每次的旋轉過程,還要注意什么?

  生:都要繞著中心點旋轉。

  師:誰來指一下中心點?

 。ㄕ堃幻麑W生上臺指一下中心點。)

  師:繞著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

  2、獨立嘗試旋轉圖形

  師:你能用手中的學具試著旋轉到圖形b、c、d的位置上嗎?

  【讓學生拿出學具--桌上的基本圖形,在方格紙上試著旋轉,看如何得到圖形b、c、d。】

 。ń處熝惨,看學生如何操作。)

  3、集體交流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每一次的旋轉過程,觀察圖形a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圖形a繞著中心點順時針旋轉。

  師:旋轉了多少度?

  生:旋轉了90度。

  師:你怎樣判斷旋轉了90度?

  生;看小半圓的一條直邊,旋轉了90度

  生:我也看里面的小半圓,剛好旋轉了90度。

  師:請看大屏幕,我們看里面這個小半圓的一條邊旋轉前在這里(鼠標點擊邊),旋轉后在這里,剛好形成直角,是90度。

  【課件出示:圖形a繞 點 方向旋轉 得到圖形b。】

  師:誰來試著填一下圖形a的旋轉過程呢?

  生:圖形a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b。

  生:中心點就是哪個點?

  生:點o。

  師:誰再來說一遍?

  生: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b。

  師:誰聽清楚了?誰再來說一次?

  生: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b。

  師: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再看圖形b怎樣旋轉得到圖形c?

  生: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c。

  師:聽懂了嗎?誰再來說?

  生: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c。

  生: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c。

  生: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c。

  師:再看圖形c發生了什么變化?

  師: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誰來說一說?

  生: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d。

  師:很好,誰再來說一說呢?

  生: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d。

  生: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d。

  師:真棒,說得很不錯嘛。

  師:由一個基本圖形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最后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圖案。

  4、拓展視野:讓學生觀察另一個圖案的旋轉過程,并請學生說一說旋轉的過程。

  師: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圖案都是用這樣的方法設計的,請看大屏幕,這個圖案中的基本圖形是什么圖形?

  生:菱形。

  師:注意觀察它的旋轉過程。

  師:誰來說說圖形a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b。

  師:誰聽明白了?誰再來說一說?

  生: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b。

  師:誰還想說?

  生: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b。

  師:誰來說說圖形b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圖形b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得到圖形c。

  生:圖形b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得到圖形c。

  生:圖形b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得到圖形c。

  師:再看圖形c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師: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生: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d。

  師:誰再來說一說?

  生: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d。

  生: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d。

  生: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圖形d。

  師:其實,在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圖形,經過不同角度的旋轉,可以得到各種美麗的圖案。

  師:大家請看(板書),一個基本圖形經過旋轉得到了美麗的圖案,在旋轉時,首先要確定好中心點,圍繞中心點旋轉,并且要確定好旋轉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

  三、實踐體驗

  1、找一找

  師:下面來考考你,看你會不會找中心點?

  師:請打開書55頁,讀一讀第1題。

  師:拿出小三角形,讓你的小三角形和圖1中的藍色三角形重合,你轉一轉,看看以誰為中心點旋轉就會旋轉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再轉一轉圖2、圖3,并且說一說每次旋轉都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并且填寫下面的三道小題。

 。▽W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指導。)

  師:做完的同學師跟你的同桌說一說,每個三角形在旋轉時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看看我們填得一樣嗎?

  師:誰來讀第一道題?

  生:以點a為中心點旋轉的圖形是

 。2)。師:你們跟他想得一樣嗎?

  生:一樣。

  師:誰來讀第二道題?

  生:以點b為中心點旋轉的圖形是(1)。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沒有。

  師:誰來讀第三道?

  生:以點c為中心點旋轉的圖形是(3)。

  師:全部填對的同學請舉手。

  師:好,繼續努力,想一想,為什么同一個三角形旋轉之后的圖形樣子不一樣呢?

  生:旋轉了。

  生:中心點變了。

  師:同一個基本圖形,選擇的中心點不同,旋轉后的圖形會發生變化。

  2、說一說

  師:請看大屏幕,先看一看旋轉過程,并思考“藍色三角形怎樣旋轉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師:誰來說一說藍色三角形的旋轉過程?

  生:逆時針。

  生:逆時針方向旋轉。

  師:誰能完整地敘述呢?要說清楚中心點、方向、角度。

  生:藍色三角形圍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180度到粉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師:誰聽清楚了?誰再來說一次?

  生:藍色三角形繞b點逆時針方向旋轉180度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師: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3、填一填

  師:請看書中的第2題,先讀一讀題,再按照題目要求去轉一轉,再填寫三道題,可以用小三角形轉一轉。

  師:填完的同桌互相交流,看看你們填得一樣嗎?

  師:誰來回答第1題?

  生:圖形1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到圖形(2)所在的位置。

  師:你們和他填得一樣嗎?

  師:好,誰來回答第2道題?

  生:圖形2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到圖形(3)所在的位置。

  師:和他想法一樣的請舉手。

  師:不錯,誰來回答第3道題?

  生:圖形2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度)到圖形4所在的位置。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這里應該填什么呢?

  生:角度,180度。

  師:對,這里應該填角度,是180度。從2到4的位置,形成什么角?

  生:平角。

  師:大家再看,同一個三角形,旋轉后什么發生了變化?

  生:位置變了。

  師:旋轉的角度相同嗎?

  生:角度不同。

  師:同一個三角形,旋轉的角度不同,旋轉后的位置就不同。

  4、轉一轉

  師:請看下一道題,先讀一讀題。

  師:請你拿出第一個圖形,照著圖形a的樣子放在方格紙上,同桌合作,按住中心點,旋轉成圖形b的樣子,并且互相說說旋轉過程。

 。ㄍ篮献骰顒,教師巡視指導。)

  師:請看大屏幕,誰來說一說?

  生:圖形a繞一點順時針旋轉形成圖形b。

  生:圖形a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形成圖形b。

  師:你們和他想的一樣嗎?

  生:一樣。

  師:誰來指一下中心點?

  (請一名學生指一指。)

  師:誰找的跟他的不一樣?

  (請學生指一指。)

  師:這個圖形中的每一個點都可以當作中心點來旋轉。我們一起來看看旋轉過程。(課件播放旋轉過程。)

  師:請拿出第二個圖形,同桌合作,看如何形成圖形b。

  師:同桌互相說說旋轉過程。

  師:誰來說一說?

  生:圖形a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形成圖形b。

  師:你們同意嗎?

  生:不同意,應該是順時針方向旋轉。

  師:誰來說?

  生:圖形a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形成圖形b。

  師:我們來看看對不對呢?(課件播放旋轉過程。)

  師:和你們的旋轉過程一樣嗎?

  生:一樣。

  師:拿出第三個圖形,同桌合作,看如何形成圖形b?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師:誰來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

  生:圖形a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形成圖形b。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請看旋轉過程。(課件播放旋轉過程。)

  師:好,下面看第四道題,看看如何形成圖形b。

 。ㄍ篮献骰顒,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說一說?

  生:圖形a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形成圖形b。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課件播放旋轉過程。)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生:我們學習了圖形的旋轉。

  生:我知道了旋轉的方向有逆時針方向和順時針方向。

  生:圖形的旋轉都圍繞一個中心點。

  生:我知道了一個基本圖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美麗的圖案。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圖形的旋轉,知道了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可以制作出美麗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一定要確定好中心點、旋轉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選一個基本圖形去旋轉制作美麗的圖案,相信你會成為設計師的,加油!

  四稿試講后反思

  今天,我進行了第四次試講,仍然是借班上課,可是效果與前一次相比,還是有著不同之處,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有以下亮點:

  1、設置問題,引導思維。

  一個好的數學問題,既能揭示課堂的教學內容,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節課設置了一個個的問題,把知識點串聯起來,以引導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圖形的旋轉的特征及其應用,從而完成了本節課的知識目標。

  2、自主探究,訓練思維。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不能把知識的結果強加給學生,不能單純地只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果,而應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本節課中,我著重突出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特點,尤其在難點的突破過程中,更是充分展示了學生個性化的思維過程,這種自主探究的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訓練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

  3、動態演示,激活思維。

  課件制作較好,形象、生動,能為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更大程度的拓展。

  反思這節課,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問題:

  1、試一試的二題,仍然沒有在課堂上畫一畫?磥,在時間的分配要做思考了。

  2、課堂中還是讓學生說得少了,應該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再說一說,訓練學生用數學語言敘述圖形旋轉過程的能力,從而達到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的目的。

  在第五稿設計中,我更要慎重,將存在的問題一一解決,我相信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聽過高老師的課,我覺得高老師還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

  1、教師在演示時,一定注意讓全部學生都看清楚老師的手勢。

  2、當學生敘述旋轉過程,教師手中的指揮棒應隨著學生的敘述在課件上活動。

  看完實錄我覺得老師在指導學生的說上還要下功夫,問學生的小問題有點多。如:讓學生完整地敘述指針的旋轉過程。 這一環節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是說出來,但是費時,第一個學生回答時老師就應該指導他說完整。為解決其它問題節約時間。

  四稿設計后的思考

  四稿設計上傳以后,老師們討論的焦點問題是“學生為什么會在敘述圖形旋轉過程時,出現敘述不完整的現象呢?”我也在深思,感覺老師們分析的原因正是課堂中存在問題的根源,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源,教師要注重讓學生明確旋轉三要素的重要性。在朋友們的指點后,我認為除了在主題圖的旋轉過程中去感受以外,還可以結合練習題,第一道題“找一找”討論中心點的問題,第三道題“填一填”討論旋轉角度的問題,第四道題“轉一轉”討論旋轉方向的問題,在練習之后的討論中,讓學生再次感受旋轉三要素缺一不可。我想,這樣就會讓學生的學習困難相對更少一些,讓學生更深刻、更徹底地理解圖形的旋轉。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借助mp_lab平臺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動手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體現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愛數學、學術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教學準備:課件、電腦、mp_lab平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復習舊知。

  1、出示情景圖片,讓學生說說窗戶、風扇、蝴蝶在生活中是怎樣運動的或發生什么現象?

 。ㄔO計意圖:通過創設有趣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并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2、讓學生打開mp_lab平臺動手操作復習,即平移二要素:方向、距離;旋轉三要素:繞哪個中心點,什么方向,旋轉多少角度;軸對稱一要素:對稱軸。

  師強調:在分析圖形的變換時,不僅要說出它的平移或旋轉情況,還要說清楚是怎樣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變換過程。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mp_lab平臺,既熟練了mp_lab操作,又很好地復習了以前所學過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等知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獲取新知。

  今天我們一起利用所學的內容進一步探索圖形的變換。 (揭示課題:圖形的變換)

  1、圖形變換(1),請同學們觀察下圖,邊觀察邊思考:四個三角形a、b、c、d如何變換得到“風車”圖形?

  2、讓學生進行利用mp_lab擺一擺,移一移,轉一轉自主探究圖形的變換方法,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3、再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組匯報展示。教師這時要抓。悍椒ú呗缘亩鄻踊捅磉_的條理性。

 。ㄔO計意圖:利用mp_lab平臺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圖形的變換過程,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體現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

  4、鞏固嘗試

  出示圖形(2)、(3)、(4),先觀察,再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風車”圖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長方形?

 。2)長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正方形?

 。3)正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回到最初的圖形?

  讓學生自己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再同桌交流圖形變換的方法,最后全班匯報。

 。ㄔO計意圖: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圖形變換的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完成以上三個變換過程,鞏固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拓展練習、應用提高、課外延伸。

  剛才同學們只用了4個三角形來擺圖形,變換出來的圖形不多而且較簡單。你們想不想變換出更多更美的圖形呢?(想),出示七巧板圖形。

  1、先觀察,再說一說右邊的圖形是怎么得到的?

  2、讓學生利用七巧板,擺一擺,變一變,看誰變出來的圖形最美,最有創意。最后進行展示與評比。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七巧板,發揮學生的想像,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創造個中豐富多彩的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能力。)

  4、欣賞生活中的個中美麗的圖案。開闊學生的視野。

 。ㄔO計意圖:讓學生感受數學生活中的美,數學中美,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情感。)

  四、質疑問難、自我評價、全課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

  2、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生活中有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經過變換所得到的,只要同學們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問題的大腦,會有更多美麗的圖案等著我們去發現去創造。

  五、板書設計:

  圖形的變換

  平移 旋轉 軸對稱

  方向 位置 中心點 方向 角度 對稱軸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充分發揮mp_lab教學平臺的輔助作用,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圖形的變換的操作方法,并有條理的敘述出整個變換過程。發展學生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能力。主要體現以下幾點:1、學生能在電腦上直觀操作平移、旋轉、軸對稱變換,改變傳統制作復雜的學具教具。2能把學生的整個操作過程錄制下來,幫助學生進行展示、交流與敘述。3、能有效發散學生思維,不受器材的限制,利用多種方法完成變換過程,并變換出多種美麗的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想像力。不足之處:1、由于在電腦上操作需要的時間比較多,時間的把握與分配還不夠合理科學。2、學生對變換的過程的敘述不夠完整。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13

  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在方格紙上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繞圖形上的某個頂點旋轉90°后的圖形。

  2.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并能設計簡單的圖案。

  單元編寫意圖

  在學習本單元內容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單元學習的圖形變換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在旋轉、平移的過程中,能形成一個較復雜的圖形。在教學本單元的內容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第53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以便操作用,練習中的一些問題最好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 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 在圖形的欣賞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任意一個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圖形的旋轉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得到的。本活動所展示的正是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

  活動的導入階段,可以出示一組圖案讓學生欣賞,并思考這些圖案的特點。然后將這些圖案進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紙上進行旋轉,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后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當然,每一次的旋轉,都要學生說說是什么圖形繞著哪一點旋轉的,旋轉的角度是多少。教學中,應盡可能鼓勵學生用學具自己操作,以便體驗旋轉的過程。

  有條件的班級在開展本活動時,旋轉的過程可以在多媒體上演示,這樣,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圖案形成的全過程。

  說一說

  第1題

  本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這個活動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嘗試,然后再討論旋轉中心的問題。為讓學生體會到旋轉前后圖形的變化,可以先請學生沿著三角形的邊把三角形描下來,接著以這個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旋轉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說一說這個三角形是圍繞哪一點旋轉的。

  答案:

 。1)以點a為中心旋轉的圖形是②;

 。2)以點b為中心旋轉的圖形是①;

  (3)以點c為中心旋轉的圖形是③。

  第2題

  同樣,本題也可以先請學生想一想,再根據要求進行旋轉操作,并把每次旋轉過程中所得到的圖形描下來。接著討論從圖形1到圖形2,從圖形2到圖形4等旋轉的角度。

  圖形1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到圖形2所在的位置;圖形2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到圖形3所在的位置;圖形2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到圖形4所在的位置。

  數學萬花筒

  有條件的學校,最好能把本題旋轉的過程用多媒體演示。如果學生有興趣,也可以讓他們自己剪一個任意的三角形,一邊旋轉,一邊把旋轉后所得的圖形描下來,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制作出一個美麗的圖案。

  試一試

  第1題

  答案:前三個都是順時針旋轉90°,第四個是逆時針旋轉90°

  第2題

  在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紙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學生比較熟練后,再請他們按要求畫出旋轉的圖形。

  答案:

  第3題

  同樣,本題的練習也最好請學生自己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學生會積累一些經驗,然后再涂顏色。

  本題的要求也可以分為兩步:第一步,擺一擺、涂一涂通過平移能達到的圖形;第二步,擺一擺、涂一涂通過旋轉能達到的圖形。

  答案:

  第4題

  有了前面幾道題的操作經驗,學生頭腦中已初步建立起了圖形變換的表象。因此,活動時,可以先想象、后操作,即先讓學生說一說某一圖形是如何變換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確。

  練習時,建議先讓學生想一想,再自己動手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積累活動經驗,提高空間想像力。

  旋轉和平移時,學生思考角度不同,常常會產生不同的操作過程。因此,操作時會產生不同的操作方法,操作后要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第5題

  在進行設計時,可以充分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然后由每一個學生在小組(或全班)進行交流。交流的重點是圖形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

  第6題

  本題是對學有余力且十分喜歡設計的學生安排的內容,不作為對全班學生的基本要求,也不作測試。

  本活動的設計前提是能在電腦中進行一些簡單的圖形變換。可以先出示最后一幅圖,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然后再給一組圖,讓學生觀察后說說某一圖形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變換的;再在電腦上模仿操作;最后再創作。開始時圖案可以簡單一些,然后逐步出示復雜的圖案。對于設計的內容可以根據學生喜愛的程度進行選擇,如有的學生喜歡選擇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學生喜歡一些特殊的圖形等。對學生設計后的作品,盡可能創造條件進行交流,并讓他們說說設計的思想與設計的過程。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14

  【教材分析】

  “圖形的旋轉”是繼對稱、平移之后的又一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新課程標準增加的內容,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對平移進行了系統地學習,并對旋轉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旋轉的概念讓學生用語言表達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讓學生構建準確的概念又是必要的。旋轉是學生在日

  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現象,從數學的意義上講,旋轉是一種基本的圖形變換!皥D形的旋轉”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得到的。本節課所展示的正是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教材從“欣賞圖案”入手,讓學生觀察這些圖案的特點,然后將圖案進行分解,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后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使學生運用變換的知識分析、欣賞和發現美,進一步體會數學中蘊含的文化價值,激發學生創造與創新的興趣與欲望,為接下來的“設計簡單圖案”做好鋪墊,也為后續學習“圖形的變換”奠定基礎。

  教材編排注重以下兩點:1、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3、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在教學時,我把旋轉的三要素“中心點、方向、角度”作為重點來一一突破,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旋轉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試圖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分析】

  學生年齡特點特征: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強,思維多依賴于具體直觀形象;雖然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學生對美麗圖案感興趣,對探究圖案的設計過程感興趣,對操作活動感興趣。。

  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在本冊教材第二單元第四課“旋轉與角”中已感知了圖形的旋轉,知道了旋轉要圍繞一個點旋轉,體會了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在生活中,通過“轉紙風車”、“看風扇轉動”、“螺旋槳轉動”等已初步感受到變換現象的特征。

  學習困難:學生在表述基本圖形的旋轉過程時,不會表述,容易出錯,且表述不完整或不到位。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的觀察,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會表述圖形旋轉的變化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

  3、運用觀察、操作、歸納等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通過欣賞與操作由旋轉得來的圖形,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理論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在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的具體目標中明確指出,“通過觀察實例,認識圖形的旋轉,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

  【教學重點】

  確定旋轉時的中心點、方向和角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

  依據:本節課的教學重在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麗的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并明確旋轉的特征及旋轉的三要素,這將為學生設計美麗圖案及后續學習“圖形的變換”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確定旋轉的角度,能在方格紙上準確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并能敘述旋轉過程。

  依據:在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時,必須進行動手操作的內容。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本節課內容的抽象性,學生在實際練習時,一定會出現學習困難,所以我將“確定旋轉的角度,能在方格紙上準確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并能敘述旋轉過程”作為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主題圖中的基本圖形,小三角形,“試一試”的三種圖形等。

  學生準備:方格紙,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

  教師手持風車,邊轉動邊哼唱《大風車》歌曲疾步走上講臺。

  師:(與學生共同唱完第一小節后)同學們,你玩過風車嗎?

  師:那么,誰來說說風車的風葉是怎樣運動的呢?

  (板書:旋轉)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開始,由學生熟悉的“風車”把他們帶到課堂學習中,使學生充滿好奇,帶著思考進入學習中。】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轉的三要素

  1、認識“旋轉的中心點”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一下,風葉又是怎樣旋轉的呢?

  預設:圍繞一個點來旋轉的。

  應對:對。生活中很多物體的旋轉,都要圍繞一個點來旋轉,這個點叫“中心點”。

 。ò鍟褐行狞c)

  2、認識“旋轉的兩種方向”

 。1)課件出示風車和摩天飛輪

  師:風車是要圍繞中心點旋轉,摩天飛輪也是要圍繞中心點旋轉;那請同學們再來觀察它們的旋轉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預設:方向不同。

  應對:風車朝右方旋轉,摩天飛輪朝左方旋轉。這兩種方向在數學上有它的專用名稱。

  (板書:方向)

 。2)課件出示鐘表,請學生在鐘面上認識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和鐘表上指針旋轉方向相同的叫“順時針方向”,與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時針方向”。

  (教師板書兩種方向,并與學生一起用手勢表示兩種方向。)

  3、結合鐘表指針的旋轉,認識“旋轉的角度”

  (1)請學生觀察指針由12旋轉到3

  師:指針旋轉了多少度?

  預設:90度

  應對:你怎樣判斷出指針旋轉了90度呢?

  預設:指針剛開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剛好形成直角。

  應對:看指針旋轉前后所形成的夾角來判斷旋轉的角度。

 。ò鍟航嵌龋

 。2)請學生完整地敘述指針的旋轉過程

  師:誰能完整地說出指針的旋轉過程?

  【要求學生重點突出中心點、方向、角度】

  師:其實,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并且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美麗的圖案也是通過一個簡單圖形旋轉得到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圖形的旋轉)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風車、摩天飛輪以及鐘表上指針的旋轉,使學生初步感知旋轉的三要素:中心點、方向和角度。

  (二)欣賞圖案,體悟旋轉的特征

  1、欣賞圖案

  【課件出示美麗圖案,并動態演示數學萬花筒的美麗圖案】

  師:同學們,這些圖案漂亮嗎?想不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美麗的圖案。

  2、觀察主題圖

  師:觀察這個圖案后,你發現了哪些特別的地方?

  師:比如圖案中有沒有相同的部分?

  師:那么相同的有幾部分?

  師:其實這個圖案可以進行分解,分為四部分。請你們觀察每一部分中的小圖形,它的形狀改變了嗎?

  師:大小變了嗎?

  師:那么究竟是什么變了呢?

  預設:位置變了。

  師:同樣,這兩個圖案也可以分解為四部分,每一個小圖形的形狀、大小全都一樣,只是位置發生了改變。(揭示圖形旋轉的本質和特征)

  【課件出示美麗圖案分解過程】

  師:我們把整個圖案中的一小部分圖形就叫做基本圖形。(板書:基本圖形)

  設計意圖:請學生欣賞圖案,并對圖案進行分解,使學生初步理解旋轉的特征“圖形的形狀、大小沒有變,只是位置發生變化”。

  (三)探究圖案的設計過程

  1、猜想圖案的制作過程

  師:你想一想,這個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呢?

  預設:是旋轉的。

  預設:是由一個基本圖形旋轉的。

  應對:是由哪個基本圖形旋轉的?

  2、獨立嘗試制作圖案

  師:你能試一試嗎?

  師:請拿起你手中的基本圖形,先放到方格紙上,看怎樣由圖形a到圖形b的位置上?

  【請學生拿出學具--桌上的基本圖形,確定好中心點,在方格紙上操作,看如何得到圖形b、c、d!

  (教師巡視,看學生如何操作。)

  師:你是怎樣操作的?誰來說一說?

  生:我讓圖形a旋轉形成圖形b,再旋轉形成圖形c,再旋轉形成圖形d。

  應對:在旋轉過程中,你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同學注意呢?

  預設:都要繞著中心點旋轉。

  應對:誰來指一下中心點?

  預設:都是順時針方向旋轉。

  3、驗證自己的猜想

  師:請看大屏幕,看看它的操作跟你的方法一樣嗎?

  師:好。我們再來細心觀察每一次的旋轉過程。

  設計意圖:“猜想——驗證”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知識探索的過程。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大膽提出猜測,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又使學生明確了探究的目標與方向,同時明白猜想是否正確還需用科學方法進行驗證。這樣不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讓學生真正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4、觀察圖形旋轉過程

 。1)課件演示圖形a的旋轉過程,讓學生看一看。

  (2)請學生思考:圖形 a 發生了什么變化?旋轉了多少度?你是怎樣判斷旋轉了90度呢?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判斷旋轉的角度:課件演示或手勢演示。)

 。3)請學生填寫圖形a的旋轉過程。

  【課件出示:圖形a繞 點 方向旋轉 得到圖形b。】

  (4)請與同桌互相說一說圖形a怎樣旋轉得到圖形b。

 。5)課件演示圖形b和圖形c的旋轉過程,鼓勵學生說一說:圖形b怎樣旋轉得到圖形c?圖形c又是怎樣旋轉得到圖形d呢?

 。ń處熤笇б幏秾W生的數學用語,要求敘述中關注旋轉的三要素。)

 。6)師小結:由一個基本圖形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最后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請學生用基本圖形試著旋轉,經過交流共享彼此的資源,理解圖形旋轉的過程,并學會用規范的語言敘述旋轉的過程,加深對旋轉三要素的認識。

  5、拓展視野:讓學生觀察另一個圖案的旋轉過程,并請學生說一說旋轉的過程。

  師: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圖案都是用這樣的方法設計出來的。請看大屏幕,這也是一個由基本圖形——菱形,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而得到的美麗圖案,注意觀察它的旋轉過程。

  【請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旋轉過程!

  師:其實,在實際生活中,類似于這樣的一些簡單的圖形,經過不同角度的旋轉后,都可以得到各種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通過另一個圖形旋轉過程展示,讓學生加深對旋轉在生活中應用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ㄋ模┙處熜〗Y:通過剛才的探究,我們發現:一個基本圖形經過旋轉后得到了一個美麗的圖案。而且,在旋轉時,首先要確定好中心點,圍繞中心點旋轉,然后還要確定好旋轉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悟一個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學生充分操作學具,發揮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體課件和學具有機結合,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讓學會感受圖形旋轉的三要素。】

  三、實踐體驗

  1、找一找

  師:通過上面老師和大家的學習,接下來老師想來“考考你”,看你會不會找中心點?

 。1)請學生打開書55頁,讀一讀題目,填寫下面的三道小題。

 。2)做完的同學,拿出學具--小三角形,轉一轉,并說一說每次旋轉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看看是否填正確。

 。3)同桌之間互相交流每次旋轉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

  (4)集體交流、訂正。

 。5)討論:旋轉中心的不同。

  (6)師小結:同一個基本圖,選擇的中心點不同,旋轉后得到的圖形就不同。

  設計意圖:本題著重考察學生能否找準中心點,并通過討論體會到“同一個基本圖,選擇的中心點不同,旋轉后得到的圖形就不同”。

  2、說一說

  (1)課件出示題目,先請讓學生看一看旋轉過程,并思考“藍色三角形怎樣旋轉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2)集體交流、訂正,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

  (要求敘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轉180度。)

  設計意圖:拓展思維,請學生觀察旋轉過程,并理解旋轉180度。

  3、填一填

 。1)請學生打開書,看一看第2題,獨立填寫3道小題。

  (2)做完之后,可以用小三角形去轉一轉,看看填得是否正確。

  (3) 集體交流、訂正。

 。4)討論:從圖形1到圖形2,從圖形2到圖形4等旋轉的角度。

 。5)師小結:同一個基本圖,旋轉的角度不同,旋轉后圖形的位置就不同。

  設計意圖:本題著重考察學生對旋轉角度的理解,能準確填空,并通過討論體會到“同一個基本圖,旋轉的角度不同,旋轉后圖形的位置就不同”。

  4、轉一轉

  (1)請學生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試一試第1題的第一幅圖,請學生先想一想: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

 。2)拿出學具,同桌兩人合作,轉一轉,并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

 。3)集體交流,課件演示旋轉過程(請學生上臺演示以不同中心點旋轉的過程)。

  (3)師小結:同一個基本圖中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當作中心點來旋轉。

 。4)請學生獨立完成后兩道題。

 。5)集體交流、訂正。(課件演示每一道題的旋轉過程)

 。6)討論:后兩道題的方向。

  (7)師小結:同一個基本圖,旋轉的中心點、角度相同,但旋轉的方向不同,旋轉后得到的圖形也不同。

  設計意圖:請學生轉一轉,再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考察學生對旋轉角度和方向的理解,同時請學生體會“同一個基本圖中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作為中心點來旋轉”,“ 同一個基本圖,旋轉的中心點、角度相同,但旋轉的方向不同,旋轉后得到的圖形也不同”。

  5、畫一畫

  (1)請學生在作業紙上,將圖形a繞o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后的圖形b畫出來。

 。2)同桌互相檢查。

  (3)集體訂正,交流。

  (4)師小結:在畫圖形a繞o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后的圖形b時,要從中心點出發開始畫,要按照順時針方向,還要看與中心點相連接的兩條線段的夾角是否是90度,兩條線段在原圖中占幾格,旋轉后的圖形也要占幾格。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感受圖形旋轉的一些方法與規律后,設計“找中心點、確定旋轉角度和方向”等類型題,讓學生大膽地實踐,想一想,轉一轉,說一說,應用圖形變換的知識解決問題,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你最感興趣的知識?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和感悟嗎?

 。ㄕ垖W生說一說本節課學習了什么,說說自己的收獲,說說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

  師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并探究了“圖形的旋轉”,知道了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可以制作出美麗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一定要確定好中心點、旋轉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選一個基本圖形去旋轉制作美麗的圖案,相信你會成為設計師的,加油!

  【設計意圖:通過對知識、操作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小結,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使知識脈絡更清晰、更有條理,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板書設計(同第五稿,大家可在第五稿中查看)

  再設計后的思考

  思考一:導課時,直接欣賞圖案是否可行?

  在網絡研討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建議我直接欣賞圖案,然后探究圖案的制作過程,但是,我當時考慮到學生的基本情況,考慮到不是自己的學生,于是我沒有采用那樣的方式,但通過多次的實踐之后,發現教學時間有些緊,如果這樣教學,或許可以擠出幾分鐘的時間,讓每一個活動進行得更充分一些。但現在沒有試講的機會了,我也沒有十分的把握。

  思考二:對學生的引導過細,導致學生的探究空間小了。

  有個別教師認為,我在實錄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過細,把好多問題嚼得太碎,這樣,就勢必造成給予學生的探究空間小了。我認為,對于學生的引導,也要根據學生的差異來定,不能只照顧優等生,也要考慮中下等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我認為適當的、細致的引導還是有必要的。

  思考三;旋轉的本質特征是否要重點探究。

  在課堂中,我著重突出旋轉的三要素,對于旋轉的本質特征只是點到而已,那么,是否應對旋轉的本質特征進行重點的探究呢?我認為在探究主題圖的制作過程之前,通過共同研究、討論、交流,讓學生初步感受了旋轉的本質特征,然后又在后面的探究、練習過程中,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了,這樣已足夠了。

  思考四:關于本節課的練習量。

  前四次的試講,都存在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很多教師也提出爭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過多,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經過自己的再三斟酌,決定不改初衷,因為,我認為教學時間緊,不是內容多少的問題,可能還在于教學設計的過程是否合理,教師的引導是否合理等問題。再看五稿之后的實錄,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反饋情況,也沒有出現掌握不好的現象。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15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第五稿

  【教材分析】

  “圖形的旋轉”是繼對稱、平移之后的又一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圖形的旋轉”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本課前,學生曾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過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節課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呈現出學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麗圖案,使學生運用變換的知識分析、欣賞和發現美,較清晰地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成復雜圖形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中蘊含的文化價值,激發學生創造與創新的興趣與欲望,為接下來的 “設計簡單圖案”做好鋪墊,也為后續學習“圖形的變換”奠定基礎。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得到的。本節課所展示的正是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教材從“欣賞圖案”入手,讓學生觀察這些圖案的特點,然后將圖案進行分解,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后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教材編排注重以下兩點:1、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3、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在教學時,我把旋轉的三要素“中心點、方向、角度”作為重點來一一突破,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旋轉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試圖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圖形的旋轉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學生分析】

  學生特點: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強,思維多依賴于具體直觀形象。

  知識基礎:1、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2、在本冊教材第二單元第四課“旋轉與角”中已感知了圖形的旋轉,知道了旋轉要圍繞一個點旋轉,體會了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

  生活經驗:通過“轉紙風車”、“看風扇轉動”、“螺旋槳轉動”等已初步感受到變換現象的特征。

  學習困難:學生在表述基本圖形的旋轉過程時,不會表述,容易出錯,且表述不完整或不到位。

  學習興趣:雖然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學生對美麗圖案感興趣,對探究圖案的設計過程感興趣,對操作活動感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的觀察,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會表述圖形旋轉的變化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

  3、運用觀察、操作、歸納等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通過欣賞與操作由旋轉得來的圖形,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理論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在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的具體目標中明確指出,“通過觀察實例,認識圖形的旋轉,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

  【教學重點】

  1、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會較完整地表述圖形旋轉的過程。

  2、確定旋轉時的中心點、方向和角度。

  3、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

  依據:本節課的教學重在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麗的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并明確旋轉的特征及旋轉的三要素,這將為學生設計美麗圖案及后續學習“圖形的變換”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

  依據:在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時,必須進行動手操作的內容。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本節課內容的抽象性,學生在實際練習時,一定會出現學習困難,所以我將“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作為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主題圖中的基本圖形,小三角形,“試一試”的三種圖形等。

  學生準備:方格紙,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手持風車,邊轉動邊哼唱《大風車》歌曲疾步走上講臺。

  師:(與學生共同唱完第一小節后)同學們,你玩過風車嗎?

  師:那么,誰來說說風車的風葉是怎樣運動的呢?

  (板書:旋轉)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開始,由學生熟悉的“風車”把他們帶到課堂學習中,使學生充滿好奇,帶著思考進入學習中!

  二、探究新知

 。ㄒ唬┏醪礁兄D的三要素

  1、認識“旋轉的中心點”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一下,風葉又是怎樣旋轉的呢?

  預設:圍繞一個點來旋轉的。

  應對:對。生活中很多物體的旋轉,都要圍繞一個點來旋轉,這個點叫“中心點”。

 。ò鍟褐行狞c)

  2、認識“旋轉的兩種方向”

  (1)課件出示風車和摩天飛輪

  師:風車是要圍繞中心點旋轉,摩天飛輪也是要圍繞中心點旋轉;那請同學們再來觀察它們的旋轉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預設:方向不同。

  應對:風車朝右方旋轉,摩天飛輪朝左方旋轉。這兩種方向在數學上有它的專用名稱。

 。ò鍟悍较颍

  (2)課件出示鐘表,請學生在鐘面上認識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和鐘表上指針旋轉方向相同的叫“順時針方向”,與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時針方向”。

 。ń處煱鍟鴥煞N方向,并與學生一起用手勢表示兩種方向。)

  3、結合鐘表指針的旋轉,認識“旋轉的角度”

  (1)請學生觀察指針由12旋轉到3

  師:指針旋轉了多少度?

  預設:90度

  應對:你怎樣判斷出指針旋轉了90度呢?

  預設:指針剛開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剛好形成直角。

  應對:看指針旋轉前后所形成的夾角來判斷旋轉的角度。

  (板書:角度)

  (2)請學生完整地敘述指針的旋轉過程

  師:誰能完整地說出指針的旋轉過程?

  【要求學生重點突出中心點、方向、角度】

  師:其實,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并且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美麗的圖案也是通過一個簡單圖形旋轉得到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圖形的旋轉)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風車、摩天飛輪以及鐘表上指針的旋轉,使學生初步感知旋轉的三要素:中心點、方向和角度。

 。ǘ┬蕾p圖案,體悟旋轉的特征

  1、欣賞圖案

  【課件出示美麗圖案,并動態演示數學萬花筒的美麗圖案】

  師:同學們,這些圖案漂亮嗎?想不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美麗的圖案。

  2、觀察主題圖

  師:觀察這個圖案后,你發現了哪些特別的地方?

  師:比如圖案中有沒有相同的部分?

  師:那么相同的有幾部分?

  師:其實這個圖案可以進行分解,分為四部分。請你們觀察每一部分中的小圖形,它的形狀改變了嗎?

  師:大小變了嗎?

  師:那么究竟是什么變了呢?

  預設:位置變了。

  師:同樣,這兩個圖案也可以分解為四部分,每一個小圖形的形狀、大小全都一樣,只是位置發生了改變。(揭示圖形旋轉的本質和特征)

  【課件出示美麗圖案分解過程】

  師:我們把整個圖案中的一小部分圖形就叫做基本圖形。(板書:基本圖形)

  設計意圖:請學生欣賞圖案,并對圖案進行分解,使學生初步理解旋轉的特征“圖形的形狀、大小沒有變,只是位置發生變化”。

 。ㄈ┨骄繄D案的設計過程

  1、獨立嘗試旋轉圖形

  師:同學們,請你思考一下:怎樣才能使圖形a到圖形b的位置上,再到圖形c、d的位置上呢?

  預設:旋轉。

  師:你能試一試嗎?請拿起你手中的基本圖形,先放到方格紙上,你試著旋轉,看能旋轉到圖形b的位置上嗎?

  【請學生拿出學具--桌上的基本圖形,確定好中心點,在方格紙上試著旋轉,看如何得到圖形b!

  (教師巡視,看學生如何操作。)

  師:在旋轉過程中,你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同學注意呢?

  預設:都要繞著中心點旋轉。

  應對:誰來指一下中心點?

  預設:都是順時針方向旋轉。

  師:你再試著將圖形旋轉到圖形c、d的位置上。

  師:請看大屏幕,看看它的操作跟你的旋轉過程、方法一樣嗎?

  師:好。我們再來細心觀察每一次的旋轉過程。

  2、觀察圖形旋轉過程

 。1)課件演示圖形a的旋轉過程,讓學生看一看。

 。2)請學生思考:圖形 a 發生了什么變化?旋轉了多少度?你是怎樣判斷旋轉了90度呢?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判斷旋轉的角度:課件演示或手勢演示。)

 。3)請學生填寫圖形a的旋轉過程。

  【課件出示:圖形a繞 點 方向旋轉 得到圖形b。】

 。4)請與同桌互相說一說圖形a怎樣旋轉得到圖形b。

  (5)課件演示圖形b和圖形c的旋轉過程,鼓勵學生說一說:圖形b怎樣旋轉得到圖形c?圖形c又是怎樣旋轉得到圖形d呢?

  (教師指導規范學生的數學用語,要求敘述中關注旋轉的三要素。)

 。6)師小結:由一個基本圖形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最后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請學生用基本圖形試著旋轉,經過交流共享彼此的資源,理解圖形旋轉的過程,并學會用規范的語言敘述旋轉的過程,加深對旋轉三要素的認識。

  3、拓展視野:讓學生觀察另一個圖案的旋轉過程,并請學生說一說旋轉的過程。

  師: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圖案都是用這樣的方法設計出來的。請看大屏幕,這也是一個由基本圖形——菱形,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而得到的美麗圖案,注意觀察它的旋轉過程。

  【請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旋轉過程!

  師:其實,在實際生活中,類似于這樣的一些簡單的圖形,經過不同角度的旋轉后,都可以得到各種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通過另一個圖形旋轉過程展示,讓學生加深對旋轉在生活中應用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ㄋ模┙處熜〗Y:通過剛才的探究,我們發現:一個基本圖形經過旋轉后得到了一個美麗的圖案。而且,在旋轉時,首先要確定好中心點,圍繞中心點旋轉,然后還要確定好旋轉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悟一個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學生充分操作學具,發揮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體課件和學具有機結合,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讓學會感受圖形旋轉的三要素!

  三、實踐體驗

  1、找一找

  師:通過上面老師和大家的學習,接下來老師想來“考考你”,看你會不會找中心點?

 。1)請學生打開書55頁,拿出學具--小三角形,按老師的要求來轉一轉,并說一說每次旋轉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

 。2)同桌之間互相交流每次旋轉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

 。3)集體交流、訂正。

 。4)討論:旋轉中心的不同。

  (5)師小結:同一個基本圖,選擇的中心點不同,旋轉后得到的圖形就不同。

  設計意圖:本題著重考察學生能否找準中心點,并通過討論體會到“同一個基本圖,選擇的中心點不同,旋轉后得到的圖形就不同”。

  2、說一說

  (1)課件出示題目,先請讓學生看一看旋轉過程,并思考“藍色三角形怎樣旋轉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2)集體交流、訂正,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

  (要求敘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轉180度。)

  設計意圖:拓展思維,請學生觀察旋轉過程,并理解旋轉180度。

  3、填一填

 。1)請學生打開書,看一看第2題,獨立填寫3道小題。

 。2) 集體交流、訂正。

 。3)討論:從圖形1到圖形2,從圖形2到圖形4等旋轉的角度。

  (4)師小結:同一個基本圖,旋轉的角度不同,旋轉后圖形的位置就不同。

  設計意圖:本題著重考察學生對旋轉角度的理解,能準確填空,并通過討論體會到“同一個基本圖,旋轉的角度不同,旋轉后圖形的位置就不同”。

  4、轉一轉

 。1)請學生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試一試第1題的第一幅圖,請學生拿出學具,同桌兩人合作,轉一轉,并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

 。2)集體交流,課件演示旋轉過程(請學生上臺演示以不同中心點旋轉的過程)。

 。3)師小結:同一個基本圖中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當作中心點來旋轉。

 。4)請學生獨立完成后兩道題。

 。5)集體交流、訂正。(課件演示每一道題的旋轉過程)

  (6)討論:后兩道題的方向。

 。7)師小結:同一個基本圖,旋轉的中心點、角度相同,但旋轉的方向不同,旋轉后得到的圖形也不同。

  設計意圖:請學生轉一轉,再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考察學生對旋轉角度和方向的理解,同時請學生體會“同一個基本圖中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作為中心點來旋轉”,“ 同一個基本圖,旋轉的中心點、角度相同,但旋轉的方向不同,旋轉后得到的圖形也不同”。

  5、畫一畫

 。1)請學生在作業紙上,將圖形a繞o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后的圖形b畫出來。

  (2)同桌互相檢查。

 。3)集體訂正,交流。

  (4)師小結:在畫圖形a繞o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后的圖形b時,要從中心點出發開始畫,要按照順時針方向,還要看與中心點相連接的兩條線段的夾角是否是90度,兩條線段在原圖中占幾格,旋轉后的圖形也要占幾格。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感受圖形旋轉的一些方法與規律后,設計“找中心點、確定旋轉角度和方向”等類型題,讓學生大膽地實踐,想一想,轉一轉,說一說,應用圖形變換的知識解決問題,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你最感興趣的知識?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和感悟嗎?

 。ㄕ垖W生說一說本節課學習了什么,說說自己的收獲,說說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

  師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并探究了“圖形的旋轉”,知道了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可以制作出美麗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一定要確定好中心點、旋轉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選一個基本圖形去旋轉制作美麗的圖案,相信你會成為設計師的,加油!

  【設計意圖:通過對知識、操作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小結,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使知識脈絡更清晰、更有條理,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高老師你好!用了兩個多小時看了你的教學設計的整個網絡研討過程(有的地方看的很粗略),很感動。你五易其稿,不斷接受意見,認真調整、大膽實踐,真正經歷了一次互動交流、實踐探索、反思提高的過程,也是我們舉辦這樣活動的目的所在。你用心,你投入,你的背后有一個鼎力支持你的好校長和優秀的教研團隊,你雖然辛苦,但也是最幸福的,祝你取得好成績!

  我來的比較晚,你已經到第五稿了,教學設計已經非常成熟了,但來了,好的方面比比皆是,我不再贅述,只把不同聲音留下,可能有些苛刻,請你諒解!

  1.關于重點和難點的問題。

  我還是同意小李老師的意見,這節課的學習重點仍然是“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边@是教學要使學生最后達成的數學技能,在三維目標里,應放在第一條中。相對于這個重點,學生學習中感到困難的應是對三要素的確定,三要素的分析想象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能突破這個困難,即知道了中心點、向那個方向旋轉、旋轉的度數,就基本保證學生能在方格本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了。所以我認為,重點和難點要調換一下。另外,難點都是相對于重點來說的,你確定的“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會較完整地表述圖形旋轉的過程!边@不是對于重點的難點,這只是作為一種了解的內容而已。

  2.關于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已經分析得很到位了,特別是學生的解讀。首先我認為行文風格要一致,學情分析不要分成5個方面,顯得瑣碎,要么一氣呵成,用標點來體現層次性;用么用兩個標題就可以了,如“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征”(思維特征,興趣特點等),二是“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知識儲備、生活經驗、學習困難等)就可以了。

  教材分析一般要闡述本節教材內容的地位、知識的本質,教材編寫的特點等。你的教材分析得比較全面了,但還是感覺有的地方闡述得不到位,不夠突出重點。如教材的地位中關于空間觀念的培養問題闡述得不夠,這是培養學生空間方位想象能力非常好的一個內容,傳統教材中沒有這個內容,現在編寫進來,主要意圖是什么,需要進一步結合課程標準進行闡述。

  3.關于引課和三要素的教學

  個人認為關于三要素的感受,要在學生觀察分析中、畫圖操作中逐步感受,最后漸漸清晰清晰三要素,是歸納的學習方法。我沒有教過這節課,但我覺得,中心點的確定是不成問題的;方向就是以時針和分針的為標準,一致就是順時針,忘了就想想鐘表的指針,規定的,記憶的,放前放后效果都一樣。其實,對于設計來說是不影響效果的;旋轉90°,需要多積累,不是告訴一次就解決了。你這樣教學是非常扎實,鮮明,但你也在前幾稿反思中提到,教學時間緊張,想把“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這個教學重點移到第二節課,后來又勉強拿了回來,但不是在最佳的教學時間學習的,當然,這與你前面教學目標與重難點的確定有關。

  所以我認為引課現欣賞幾組漂亮的圖案,生活中,純唯美的,讓學生驚訝,感到數學的美與神奇。素材到網上找,或到書中找,有一套美國教材《happy數學》里面有好多這樣的變換圖案,我曾經看完后被感染了,找了幾個典型的,放大后轉載相框里,放在我們學校的計算機房的墻上了,意思是這個圖案是數學與計算機的整合。我想你的學生看到后也會驚訝產生探索的欲望。

  然后選取三個典型的,制成卡片,讓學生在小組里或獨立分析觀察,提出問題:“你認為這些圖案可能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分析幾個,活動幾個,可能有幾種方法,可能有錯誤的想法,不要緊,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適時引導,是學生看到基本圖形,看到旋轉,知道繞著中心點就可以了。

  這樣10分鐘左右,就可以進入到重點內容的學習環節了。師:同學們想設計這么漂亮的圖案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基本的方法。讓學生在方格本上探索“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钡漠嫹

  4.關于教學方式

  看完你第五稿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有一點遺憾,很多問題都是都被嚼碎了,給學生探索的空間小了,學生的自主性就不強了,個性的體驗和方法就少了。你可以設計一個或兩個比較開放一點的問題,放手讓學生嘗試。

  5.關于觀察、操作、想象的教學順序問題

  有幾處的設計都是先操作,后說一說,再畫一畫。我認為,空間觀念的培養有很多時候(難度不是特別大),應該是先想象,后操作,再說一說。操作一是為了驗證剛才的想象,也是積累表象。如果操作后得到了答案,那么空間觀念的培養就要打折。交流要盡量往后放,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先獨立思考很重要。

  不對的地方,多多諒解!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借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多媒體演示,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教學難點:學生對于旋轉的度數的把握。

  教具、學具準備:每人準備兩張方格紙,四張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紙)、一副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2008年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為要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舉辦奧運會,老師做了一面五環旗(出示),現在教師要把制作它的過程演示給你們看,請同學們仔細看,教師在做這個圖案時運用了什么數學知識?(利用平移)我還有一幅圖(風車圖案)看老師是怎樣做它的呢?(旋轉的知識)。

  2、用數學書按老師的指令做平移或旋轉運動?磥韺W習數學知識對圖案的設計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今天我們就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圖形的變換。(出示課題:圖形的變換)

  二、探究學習

  1、教師呈現圖(教材35頁圖1,圖2)

  師:請觀察這兩幅圖,圖1怎樣才能轉換到圖2?先想一想,然后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要邊擺邊說說你是怎樣擺的,擺完之后告訴你周圍的人你是怎樣擺的。教師巡視參與交流。然后組織全班進行交流。

  (1)平移。讓學生在計算機上操作。

  師:我們在分析圖形的變換時,如果是平移的變化,要說清楚是向什么樣方向平移了幾個格。

 。2)旋轉和平移相結合。讓學生在實物展示臺上演示。

  師:在敘述旋轉時,要說明繞哪個點,順時針方向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了多少度。

  4、出示圖3,擺擺看,圖2是如何變換到圖3 的?不要忘記邊擺邊說。

  學生先動手操作,再匯報交流并上機演示。

  5、出示圖4,比比看,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將圖3是變換到圖4 。并組織交流

  6、再比一次,圖4是如何變回到圖1?交流時讓學生演示。

  7、小結

  三、拓展鞏固

  1、教材36頁第3題、1題、2題

  2、變換七巧板。

  四、課堂小結:

  一節課的時間馬上要結束了,真不愿意和你們說再見,和老師學習快樂嗎?告訴老師你快樂的原因。

  五、布置作業

  教師很想知道你們這節課的學習效果,所以請你結合今天的學習,在課后用筆或在計算機上設計一個圖案抒發一下你對2008的期待和向往。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17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學習的圖形變換內容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平移或軸對稱,能形成一個較復雜的圖形,并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上設計圖案。

  本節課的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結合觀察、操作、想象,體會圖形變換的過程。

  教材呈現了多個由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形成復雜圖形的情境,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分析圖形變換的過程,并運用語言進行表達。同時,每一個情境中,圖形變換的方式和步驟是多樣的,通過交流,學生將加深對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的理解,體驗變換過程的多樣性。在教材呈現上,鼓勵學生將觀察、操作與想象相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教材進一步鼓勵學生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已學過的相關內容三年級下冊

  ●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四年級上冊

  ●圖形的變換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圖形的變換

  ●圖案設計

  ●數學欣賞

  2.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體會圖形的美和圖形世界的神奇

  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選擇一部分有趣的圖案供學生欣賞,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認識數學的美是很有幫助的。教材中專門安排了圖案設計與數學欣賞的活動,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欣賞圖案,并引導學生嘗試繪制美麗的圖案。教材安排了“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的活動,引導學生繪制美麗的圖案,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

  二、學生分析

  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結合實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并經歷了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本內容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有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變換,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學習圖形變換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三年級時,學生已經結合實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四年級時,結合實例觀察,學生了解了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時,可以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再想一想”的過程,鼓勵學生先獨立想象,再擺一擺,并與同學進行交流,最后再回想圖形的變換過程。教學時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圖形的變換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比較高,可以讓學生剪幾個一樣的三角形,讓每個學生自己進行操作,通過操作來體驗圖形變換的過程,再嘗試用語言來表達變換的過程。這里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操作,它不僅僅能幫助困難學生解決問題,而且能驗證想象的過程,同時操作和想象的結合也有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正確的表象。二是在圖形的變換中,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會產生不同的變換方式。每一次變化可以有不同的變換方式,如第一次變化可以只通過平移,也可以旋轉與平移結合。再如第四次變化,除了上面提到的變換方式外,還可以這樣變換:左上角的三角形繞正方形最上面的頂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再旋轉90°,再旋轉90°就可以變換到最初的圖形中b的位置,其他幾個三角形也可以類似地旋轉。所以當學生出現不同的變換方式時,教師應給予鼓勵。三是要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交流,說一說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本單元的很多內容和習題都是可以通過操作來完成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結合操作思考問題,并把操作、思考和語言表達結合起來。

  三、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主語)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2.能借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等的變換過程。3.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培養。4.學生能體會到客觀世界的變化與統一

  四、教學活動

  一、設置情境 導入新課(2分)

  師:(出示兩幅圖:兩只不同動作的由幾何圖形組成的小狗)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好朋友,大家喜歡嗎?請大家仔細觀察,其實第二幅圖就是用第一幅圖經過變換而得到的。今天我們一起利用所學的知識進一步探索圖形的變換。(板書)

  二、實踐操作 構建新知(28分)

  1、拼

  師:你能用自己手中的幾何圖形,在方格紙上拼出第一幅圖中的小狗嗎?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幾何圖形,在小組內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拼出第一幅圖中的小狗。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小組拼好的小狗放到實物展臺上展示給大家看

  同學們互評,指出拼錯的地方及改正方法

 。墼O計意圖:讓學生在拼的過程中,體會圖形的變換規律]

  2、移

  師: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這只“小狗”變換成第二幅圖中的“小狗”,在變換的過程中,要說清楚變換的方法。注意語言的準確。(平移要說清楚方向和格數;旋轉要說清楚旋轉點、方向和角度;對稱要說清楚對稱軸等)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邊說邊做,培養學生的動手、口語表達、思維能力,加深對對圖形變換的理解,為說做鋪墊]

  3、說

  全班交流

  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己小組變換的方法,全班互評。(評價要求:語言準確;能有條理地表達一個圖形經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的過程;方法的簡單及多樣性)

  預設:

 、佟D形a向右平移六格,再繞o點逆時針旋轉90度,再向下平兩格,得到圖形a′

  ②、圖形b向右平移十格,再以直線mn為對稱軸做圖形b的軸對稱圖形,得到圖形b′

  ……

  三、鞏固應用(10分)

  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

  利用方格紙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并在小組內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在小組內交流。推薦幾名同學全班交流。

  五、教師反思

  這節課實現操作、思考和語言表達相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上面的活動對學生空間觀念的要求比較高,部分學生會有困難,所以我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突破難點。

  六、點評:

  1. 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利用學生最喜歡的小動物導入,學生帶著興趣先去觀察,再去想,再去拼,再去移,再去說,無疑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有效途徑。從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結合操作思考問題,并把操作、思考和語言表達結合起來。教師先是請學生觀察圖形變換的過程,再通過操作進一步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在集體交流后,再讓每一位學生邊操作,邊說明圖形變換的過程,通過操作幫助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 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教學時,對于圖形的每一步變換,教師都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有條理地用語言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這樣有利于學生鞏固對平移或旋轉、軸對稱的認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的能力。教師能通過各種方式,盡可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交流,用語言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教師也能作為參與者,主動地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中,促進學生對圖形變換的認識。

  七、教學效果評價

  能借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等的變換過程。并能設計出比較美觀的圖案。

  指導:孟范舉 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教師進修學校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18

  【知識點】:

  1、繞中心點旋轉的方向:順時針,即順著鐘表時針走的方向,從上往右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逆時針,和順時針的方向相反,從上往左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2、對照方格紙能準確的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

  3、體會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并能進行簡單的制作。如利用一個三角形,通過旋轉和平移制作出不同的復雜圖形。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圖形的旋轉”。

  【教材分析】

  “圖形的旋轉”是繼對稱、平移之后的又一種圖形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圖形的旋轉”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在生活情境中,通過“轉紙風車”、“看風扇轉動”、“螺旋槳轉動”等已讓學生整體感受到變換現象的特征,所以本節課呈現學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麗圖案,使學生運用變換的知識分析、欣賞、發現美,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成復雜圖形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激發學生創造欲望,為后面設計簡單圖案做好鋪墊。我把旋轉的三要素“中心點、方向、角度”作為重點來突破,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旋轉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強,思維多依賴于具體直觀形象。他們在第二單元第四課“旋轉與角”中已感知了圖形的旋轉,知道了旋轉要圍繞一個點旋轉,體會了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因此,本節課探究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很新奇、興趣濃厚的,他們會應用所學知識來自主探究新知,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具體實例的觀察,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能力目標:通過在方格紙上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旋轉的變化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與操作由旋轉得來的圖形,培養學生觀察審美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

  2、確定旋轉時的中心點、方向和角度。

  【教學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方格紙,小三角形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演示風車。

  師:同學們,你玩過風車嗎?風車的轉動屬于什么運動?(板書:旋轉)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許色后主動參與探索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開始,我用課件展示“風車”,由學生熟悉的“風車”把他們帶到課堂學習中,使學生充滿好奇,帶著思考進入學習中。】

  二、探究新知

 。ㄒ唬┱J識旋轉的要素:中心點、方向

  1、讓學生用手勢比劃風車的旋轉。(板書:中心點、方向)

  2、課件出示鐘表,讓學生在鐘面上認識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板書:順時針旋轉、逆時針旋轉。)

  3、拓展視野,課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轉現象,讓學生明白:生活中很多物體的旋轉,都要圍繞著中心點,按著一定的方向旋轉的。

  師: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美麗的圖案也是通過旋轉得到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圖形的旋轉)

  師: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美麗的圖案也是通過旋轉得到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圖形的旋轉)

 。ǘ┬蕾p圖案,認識“基本圖形”

  (1)課件出示美麗圖案,讓學生欣賞圖案,并認真觀察,想一想: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

  (2)出示主題圖,集體交流:觀察這個圖案,你從中發現了什么?每個圖案中都有相同的部分,每個小圖形的形狀一樣,大小一樣,只是什么變了?(揭示圖形旋轉的本質和特征)

  師:其實,可以把這個圖案進行分解,分為四部分,其中一份就叫做基本圖形(課件演示分解過程,板書:基本圖形)

 。ㄈ┨骄繄D案的設計過程

  1、獨立嘗試旋轉圖形

  讓學生拿出學具--桌上的基本圖形,在方格紙上定一個中心點,試著旋轉,看如何得到圖形b、c、d,并用筆描畫出旋轉后的圖形。(教師巡視,看學生如何操作。)

  2、同桌互相交流

  讓同桌之間互相說說是怎么旋轉的。

  3、集體交流,認識旋轉的第三個要素:角度

 。1)請學生來上臺演示自己的旋轉過程。(教師提供學具。)

  (2)課件演示圖形a的旋轉過程,讓學生看一看。

 。3)讓學生思考:圖形 a 發生了什么變化?旋轉了多少度?你是怎樣判斷旋轉了90度呢?(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判斷旋轉的角度:課件演示或手勢演示。)

 。4)讓學生完整地敘述圖形a的旋轉過程。

  (5)鼓勵學生說一說:圖形b怎樣旋轉得到圖形c?圖形c又是怎樣旋轉得到圖形d呢?(教師指導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要求敘述旋轉的三要素。)

  (6)師小結:由一個基本圖形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最后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圖案。

  4、拓展認識

  讓學生觀察另一個圖案的旋轉過程,并請學生說一說旋轉的過程。

  師: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圖案都是用這樣的方法設計的,請看大屏幕,這也是一個由基本圖形-菱形,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的美麗圖案,注意觀察它的旋轉過程。

  (四)教師小結“旋轉的特征”:在旋轉時,一定要確定好中心點,圍繞中心點旋轉,并且要確定好旋轉的方向和角度。(板書:角度90度)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悟一個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學生充分操作學具,發揮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體課件和學具有機結合,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讓學會感受圖形旋轉的三要素。】

  三、實踐體驗

  1、考考你

  師:下面來考考你,看你會不會找中心點?

  (1)讓學生打開書55頁,拿出學具--小三角形,按老師的要求來轉一轉,并說一說每次旋轉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

  (2)同桌之間互相交流每次旋轉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

 。3)集體交流、訂正。

  2、看一看,說一說

 。1)課件出示題目,先讓學生看一看旋轉過程,并思考“三角形1怎樣旋轉到三角形2的位置上?”

  (2)集體交流、訂正,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要求敘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轉180度。)

  3、填寫第2題

 。1)讓學生打開書,看一看第2題,獨立填寫3道小題。

 。2) 集體交流、訂正。

  4、試一試

  (1)讓學生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試一試第1題的第一幅圖,讓學生拿出學具,同桌兩人合作,轉一轉,并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

 。2)集體交流,課件演示旋轉過程。

 。3)讓學生獨立完成后三道題。

 。4)集體交流、訂正。(課件演示每一道題的旋轉過程)

  5、按要求畫一畫。(試一試第2題)

 。1)讓學生看題,獨立完成。(可以讓困難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紙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在畫一畫。)

 。2)集體交流,課件演示平移、旋轉過程。

  6、數學萬花筒

  課件出示數學萬花筒內容,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

  師:其實,在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圖形,經過不同角度的旋轉,可以得到各種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感受圖形旋轉的一些方法與規律后,讓學生大膽地實踐,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ㄗ寣W生說一說本節課學習了什么,說說自己的收獲,說說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

  師總結:今天,我們研究了圖形的旋轉過程,知道了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可以制作出美麗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一定要確定好中心點、旋轉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選一個基本圖形去旋轉制作美麗的圖案,相信你會成為設計師的,加油!

  【設計意圖:通過對知識、操作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小結,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使知識脈絡更清晰、更有條理,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1、教學設計中更多的是教師的提問,沒有對學生針對這些問題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合理的預設,教師對課堂有充分的預設會更有利于教師把握課堂。除此之外,學生活動是怎樣安排的?教學設計中也沒有明確的體現。

  2、從一個讀者的角度來說,更想了解教師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是出于什么樣的想法,要達到何種教學效果,因此我覺得還應適當寫出教學設計的意圖。

  3、最近幾年很少看到用復習做新課導入的教學設計了,我一直以為對此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棒子打死,看來我們的想法有相通之處,新課前是不是需要安排復習,怎樣復習很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我覺得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看安排復習能起到什么作用?而這個作用是不是如我們所期待的那樣必要。如果不復習可不可以?就這節課來說直接讓學生觀察欣賞圖案是否可行?等等。

  一稿試講后反思

  教學設計第一稿完成后,我自己也沒有準確的把握,經過思考,我認為還是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才能檢驗出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是否能達成教學目標等等。于是,我試講了本課,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過程和環節都比較流暢,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很高, 我想,這是我這堂課成功的地方。具體體現在:

  1、能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知識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給以恰到好處的點撥。

  2、在教學中,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感知出發,通過大量的情景設置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積極的探究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興趣。

  3、整個數學課堂留給學生較多的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機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然,反思這節課,也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

  1、在拓展練習中,設計了讓學生按要求畫出圖形旋轉后的位置和樣子這一活動,在這個操作活動時,由于時間關系,操作得不夠充分,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2、評價方式有些單一,評價語言單調,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也忽視了引導每個學生用數學語言準確表達。

  3、調控課堂的能力不強,后面操作環節時間顯得很緊張,設計的重點環節要是能落實得更充分些,學生掌握得會更好。

  一稿設計的問題總結:

  從開帖到現在,大家對我的關注和支持,令我感到很欣慰。各位專家、老師、朋友們針對我的教學設計提出了寶貴意見,同時,我也拜讀了其他參賽選手的教學設計,斟酌我的教學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對教材的理解不夠透徹;

  2、對學生的研究不夠充分;

  3、教學目標形式化,缺少非預定的目標;

  4、對師生的課堂行為缺少充分的預設;

  5、教學語言不夠準確。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會認真思考進行第二稿教學設計,希望各位朋友能繼續關注和支持我,多提寶貴的意見,謝謝!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20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第三稿

  【教材分析】

  “圖形的旋轉”是繼對稱、平移之后的又一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皥D形的旋轉”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節課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呈現學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麗圖案,使學生運用變換的知識分析、欣賞、發現美,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成復雜圖形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激發學生創造欲望,為后面設計簡單圖案做好鋪墊,也為后續學習“圖形的變換”奠定基礎。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得到的。本節課所展示的正是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教材從“欣賞圖案”入手,讓學生觀察這些圖案的特點,然后將圖案進行分解,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后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教材編排注重以下兩點:1、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3、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在教學時,我把旋轉的三要素“中心點、方向、角度”作為重點來突破,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旋轉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試圖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分析】

  學生特點: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強,思維多依賴于具體直觀形象。

  知識基礎:1、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2、在本冊教材第二單元第四課“旋轉與角”中已感知了圖形的旋轉,知道了旋轉要圍繞一個點旋轉,體會了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

  生活經驗:通過“轉紙風車”、“看風扇轉動”、“螺旋槳轉動”等已初步感受到變換現象的特征。

  學習困難:學生在表述基本圖形的旋轉過程時,不會表述,容易出錯,表述不完整。

  學習興趣: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學生對操作活動很感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的觀察,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會表述圖形旋轉的變化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

  3、運用觀察、操作、歸納等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通過欣賞與操作由旋轉得來的圖形,培養學生的觀察審美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理論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在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的具體目標中明確指出,“通過觀察實例,認識圖形的旋轉,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

  【教學重點】

  1、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會表述圖形旋轉的過程。

  2、確定旋轉時的中心點、方向和角度。

  依據:本節課的教學重在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麗的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并明確旋轉的特征及旋轉的三要素,這將為學生設計美麗圖案及后續學習圖形的變換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

  依據:在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時,必須進行動手操作的內容。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本節課內容的抽象性,學生在實際練習時,一定會出現學習困難,所以我將“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0”作為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風車,方格紙,小三角形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手拿風車走上講臺。

  師:同學們,你玩過風車嗎?風車的風葉是怎樣運動的?

  (板書:旋轉)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開始,由學生熟悉的“風車”把他們帶到課堂學習中,使學生充滿好奇,帶著思考進入學習中。】

  二、探究新知

 。ㄒ唬┱J識旋轉的三要素:中心點、方向、角度

  1、玩風車,認識“旋轉的中心點”

  師:誰能讓這個風車轉起來?

  師:其他同學認真觀察,風車是怎樣旋轉的?

  預設:圍繞一個點來旋轉的。

  應對:是的,這個點叫“中心點”。

 。ò鍟褐行狞c)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轉現象】

  師:生活中很多物體的旋轉,都要圍繞著中心點來旋轉。

  2、觀察兩個風車的旋轉,認識“旋轉的兩種方向”

 。1)讓另一個學生旋轉風車(朝相反方向)

  師:還可以怎樣旋轉風車?誰來試一試?

  師:觀察兩個人的風車,有什么不同?

  預設:方向不同。

  應對:你們都發現了,一個風車朝右方旋轉,另一個風車朝左方旋轉。這兩種方向在數學上有它的專用名稱。

 。ò鍟悍较颍

 。2)課件出示鐘表,讓學生在鐘面上認識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和鐘表上指針旋轉方向相同的叫“順時針方向”,與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時針方向”。

 。ń處煱鍟鴥煞N方向,并與學生一起用手勢表示兩種方向。)

  3、結合鐘表指針的旋轉,認識“旋轉的角度”

 。1)讓學生觀察指針由12旋轉到3

  師:指針旋轉了多少度?

  預設:90度

  應對:你怎樣判斷?

  預設:指針剛開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剛好形成直角。

  應對:對,看指針旋轉前后形成的夾角來判斷旋轉的角度。

 。ò鍟航嵌龋

 。2)讓學生觀察指針由12旋轉到6

  師:與上一次旋轉一樣嗎?

  預設:不一樣。

  應對:有什么不同?

  預設:旋轉的角度不同。

  應對:誰能完整地說出指針的旋轉過程?

  【要求學生說出中心點、方向、角度】

  師: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美麗的圖案也是通過一個簡單圖形旋轉得到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另一種變換形式—旋轉。(板書:圖形的變換)

  設計意圖:讓學生玩風車,再用鐘表幫助學生理解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進而由指針的旋轉揭示旋轉的角度,使學生對 “中心點、方向和角度”在旋轉中的作用有明確的認識。

 。ǘ┬蕾p圖案,認識“基本圖形”

  1、讓學生欣賞圖案,想一想: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

  【課件出示美麗圖案】

  2、出示主題圖,集體交流:觀察這個圖案,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師:圖案中有沒有相同的部分?

  師:其實這個圖案可以進行分解,分為四部分,觀察每一部分的小圖形的形狀一樣嗎?大小一樣嗎?只是什么變了?

  預設:位置、方向發生變化。(揭示圖形旋轉的本質和特征)

  師:同樣,這兩個圖案也可以分解為四部分,每一個小圖形的形狀、大小一樣,只是位置變了。

  【課件出示美麗圖案分解過程】

  師:把這個圖案進行分解,分為四部分,其中一份就叫做基本圖形。(板書:基本圖形)

  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圖案,并對圖案進行分解,使學生初步理解美麗圖案是由基本圖形旋轉得到。

 。ㄈ┨骄繄D案的設計過程

  1、獨立嘗試旋轉圖形

  師:那么基本圖形a,怎樣變化就得到了圖形b呢?又怎樣得到圖形c?怎樣得到圖形d呢?

  預設:旋轉。

  應對:你能用手中的學具來試著旋轉,看如何得到圖形b、c、d。

  【讓學生拿出學具--桌上的基本圖形,在方格紙上定一個中心點,試著旋轉,看如何得到圖形b、c、d!

 。ń處熝惨暎磳W生如何操作。)

  2、同桌互相交流

  讓同桌之間互相說說是怎么旋轉的。

  3、集體交流,認識旋轉的第三個要素:角度

  (1)請學生來上臺演示自己的旋轉過程。(教師提供學具。)

 。2)課件演示圖形a的旋轉過程,讓學生看一看。

  (3)讓學生思考:圖形 a 發生了什么變化?旋轉了多少度?你是怎樣判斷旋轉了90度呢?

 。ń處煄椭鷮W生理解如何判斷旋轉的角度:課件演示或手勢演示。)

 。4)讓學生完整地敘述圖形a的旋轉過程。

 。ò鍟鴪D形a的旋轉過程)

 。5)鼓勵學生說一說:圖形b怎樣旋轉得到圖形c?圖形c又是怎樣旋轉得到圖形d呢?

 。ń處熤笇б幏秾W生的數學語言,要求敘述旋轉的三要素。)

 。6)師小結:由一個基本圖形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最后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基本圖形試著旋轉,并經過交流共享彼此的資源,理解圖形旋轉的過程,并學會用規范的語言敘述旋轉的過程。

  4、拓展視野:讓學生觀察另一個圖案的旋轉過程,并請學生說一說旋轉的過程。

  師: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圖案都是用這樣的方法設計的,請看大屏幕,這也是一個由基本圖形-菱形,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的美麗圖案,注意觀察它的旋轉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另一個圖形旋轉過程的展示,讓學生加深對旋轉在生活中應用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四)教師小結:一個基本圖形經過旋轉得到了美麗的圖案,(板書:美麗圖案)在旋轉時,首先要確定好中心點,圍繞中心點旋轉,并且要確定好旋轉的方向和角度。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悟一個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學生充分操作學具,發揮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體課件和學具有機結合,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讓學會感受圖形旋轉的三要素!

  三、實踐體驗

  1、找一找

  師:下面來考考你,看你會不會找中心點?

 。1)讓學生打開書55頁,拿出學具--小三角形,按老師的要求來轉一轉,并說一說每次旋轉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

 。2)同桌之間互相交流每次旋轉是以誰為中心點旋轉的。

 。3)集體交流、訂正。

  設計意圖:本題著重考察學生能否找準中心點,并通過討論體會到“同一個基本圖,選擇的中心點不同,旋轉后得到的圖形就不同”。

  2、說一說

 。1)課件出示題目,先讓學生看一看旋轉過程,并思考“三角形1怎樣旋轉到三角形2的位置上?”

 。2)集體交流、訂正,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

 。ㄒ髷⑹鋈兀⒗斫庑D180度。)

  設計意圖:拓展思維,讓學生觀察旋轉過程,并理解旋轉180度。

  3、填一填

 。1)讓學生打開書,看一看第2題,獨立填寫3道小題。

 。2) 集體交流、訂正。

  設計意圖:本題著重考察學生對旋轉角度的理解,能準確填空,并通過討論體會到“同一個基本圖,旋轉的角度不同,旋轉后圖形的位置就不同”。

  4、轉一轉

  (1)讓學生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試一試第1題的第一幅圖,讓學生拿出學具,同桌兩人合作,轉一轉,并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

 。2)集體交流,課件演示旋轉過程(讓學生上臺演示以不同中心點旋轉的過程)。

 。3)讓學生獨立完成后三道題。

  (4)集體交流、訂正。(課件演示每一道題的旋轉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轉一轉,再說一說圖形a如何形成圖形b,考察學生對旋轉角度和方向的理解,同時讓學生體會“同一個基本圖中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作為中心點來旋轉”。

  5、數學萬花筒

  課件出示數學萬花筒內容,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

  師:其實,在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圖形,經過不同角度的旋轉,可以得到各種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感受圖形旋轉的一些方法與規律后,設計“找中心點、確定旋轉角度和方向”等類型題,讓學生大膽地實踐,想一想,轉一轉,說一說,應用圖形變換的知識解決問題,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ㄗ寣W生說一說本節課學習了什么,說說自己的收獲,說說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

  師總結:今天,我們研究了圖形的旋轉,知道了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可以制作出美麗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一定要確定好中心點、旋轉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選一個基本圖形去旋轉制作美麗的圖案,相信你會成為設計師的,加油!

  【設計意圖:通過對知識、操作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小結,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使知識脈絡更清晰、更有條理,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第三稿教學目標改變的原因

  三稿教學設計中,我將“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這一目標的完成安排在第二課時,改動目標的原因如下:

  在第一次試講時,“試一試”的第二題就沒有完成,“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這一目標就沒有達成;在第二次試講中,我沒有安排“試一試”第二題,而是在主題圖探究時,我讓學生獨立拿著學具在方格紙上進行旋轉,并描下每一次旋轉的痕跡,想突現這一目標,可當時學生出現了困難,時間也不允許,再說,我讓學生描出每一次旋轉后的圖形確實有點過早,也過難,所以,我決定將這一目標的達成安排在第二課時。

  學生用準確的語言(包含圖形旋轉的三要素)描述圖形變化的過程有很大的困難,所以開課時的鋪墊要做實。

  我個人認為:可在第一次觀察風車的轉動時,先說清風車的旋轉是圍繞一個中心點,再次觀察風車的轉動,要說清風車的轉動圍繞中心點、什么方向旋轉,再通過動手操作,完整的表述圖形的旋轉過程,這樣分層訓練,學生可能更容易接受。

  楊主任的建議很好,在我的教學設計第三稿中,也是這樣落實的,先觀察一個風車發現它們都是圍繞一個中心點旋轉,然后觀察兩個風車,認識旋轉方向不同,接著結合鐘面認識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再通過鐘面上指針的轉動認識旋轉的角度,進而讓學生完整地表述指針的旋轉過程,為探究圖形的旋轉過程做鋪墊。

  看了高艷玲老師的備課全過程,經歷著高老師不斷反思,不斷改進的過程,深知在這個過程中,你付出了很多辛苦,你是一位善于反思、善于研究的老師,很高興能與你交流!

  第一樓的引導帖很細心、周到,讓來訪者很容易就了解了備課過程。瀏覽著你的備課過程,看到你對教材的分析也是一次比一次深入、準確;對學生的分析更是簡潔明了(第三稿);教學難點把握比較準確;教學設計流程中,特別是對學生的預設部分堪稱一大亮點;通過你的實踐與反思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有幾個小問題與你商榷,不當之處再議:

  1.教學重點的把握略有偏頗。通讀教材、教參,與你的教材分析,很明確的重點是“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這應該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性目標地體現。從整個教學設計中可見,學生只完成了“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設計中,把重點放在了“1.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會表述圖形旋轉的過程。 2.確定旋轉時的中心點、方向和角度!彪y道教師是想把“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放在第二課時嗎?教材“試一試”中(第56頁)“第2題”在練習中也沒有出現。

  2.“順時針方向”有必要再這樣說明嗎?如果沒記錯的話,在一年級開始認識整時的時候,就曾經告訴過學生,鐘表指針的運動方向就是順時針方向。個人認為,“應對:你們都發現了,一個風車朝右方旋轉,另一個風車朝左方旋轉。這兩種方向在數學上有它的專用名稱!痹谶@里順勢自然說明即可。

  3.數學萬花筒。如果做成動態變化的課件,會更好。而且放在課前,創設情境,讓學生帶著一種“向往”—這么漂亮的圖案,我能不能做出來呢?——開始今天的學習,是不是會更好。個人認為放在目前的位置,效度不是很大,而且教學時間如此有限?梢钥紤]優化。

  以上是吹毛求疵,還請指正。

  看過高老師的第三易稿,比先前的設計在操作的過程中把難度稍微降低,就是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放在下一課時來完成。但我看過高老師的教學設計,在點明“中心點、方向、角度”等旋轉要素的過程中,可否搭建觀察、操作的平臺,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操作的情境中感悟這三要素,而絕非讓學生看一下風車的轉動就能明白風車是怎樣旋轉的,只有在學生通過大量的觀察、操作后,他們才有感而發。所以我建議高老師在學生認識旋轉三要素之前,多設計幾個旋轉的動畫圖片以及讓學生用學具操作感受旋轉,這樣學生學起來可能會輕松一些。

  三稿試講后反思

  今天,我又試講了一次,仍然是借班上課,但今天的教學效果挺好,學生跟我的配合很好,課堂上表現很積極,認真思考、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本堂課中,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1、整節課為學生提供了多種素材。引導學生經歷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等活動,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自己去體驗圖形的特點,形成圖形的表象,從而掌握圖形變換的特征,達到了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效果。

  2、對于旋轉三要素的理解,引導很到位。通過風車引出“中心點和方向”,又通過指針轉動認識角度,然后又通過旋轉基本圖形a形成美麗圖案,加深學生對旋轉三要素的認識。

  3、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對旋轉本質特征的理解更清晰。通過閃現主題圖的四部分,讓他們發現每一部分圖案的大小一樣、形狀一樣,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又出示了兩個美麗圖案的分解過程,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再次感受旋轉的特征。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還存在以下問題:

  1、板書設計復雜,有些凌亂。

  2、教師準備不充分。首先,在開課玩風車時,學生有些拘謹,風車轉不起來,因為風車制作得有問題,很難轉起來。其次,讓學生方格紙的方格紙太小,旋轉操作時位置不夠。

  3、學生在敘述圖形的旋轉過程時不是很完整,有的學生只說了旋轉,有的只說了度數,或只說了方向,為讓學生充分感受旋轉的三要素,點、方向和度數,占用了一些時間,這時,應讓同桌再多說一說。

  4、學生對于旋轉180度的判斷容易出錯,要加強訓練。

  5、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好好斟酌。

  在第四稿設計中,我會認真思考同伴們的建議,根據試講中出現的問題,認真分析問題,吸取經驗教訓,努力修改教學設計,爭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稿設計的問題總結

  細看我的教學設計第三稿,再結合朋友們的研討建議,我認為還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重點的把握有所偏頗。

  2、改動教學目標不合理。

  3、內容含量大,學生能否真正掌握。

  4、情感目標沒能充分體現。

  5、“數學萬花筒”這一環節的處理欠佳。

  教學就是在不斷的反思改進中進步的。達爾文說過一切改正都是進步。所以你每次的改動都是你每次的進步!

  說點我的思考:

  1、判定旋轉的角度是用什么方法?

  平移時,我們讓學生選擇一點,就能看出平移的距離。旋轉是不是選擇一條與中心點連接的線段,看旋轉前后這點線段之間的夾角呢?這樣是不是更好些。(因為一直沒有看到你讓學生判斷旋轉角的方法,所以這幾天想了想,不知可否)

  2、你說在第三稿,學生敘述時說不完整,是什么原因呢?

  可能是:

  1、沒有認真聽

  2、為什么三個要素缺一不可,學生真正理解了嗎?

  少說一個會有什么影響嗎?難道出現的結果就不同嗎?

  我覺得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來做練習,效果會更好。

  因為學生覺得少說一個要素,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只有深入理解了,融會貫通了,學生在學習才會從教師外在的影響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2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借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4、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體會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教學重、難點】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每桌一張硬紙板(正反面分別印有規格不同的大小方格紙)、4個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紙)、每桌一個七巧板實物玩具。磁性黑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了解學情

  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平移和旋轉等圖形的變換方法。誰能上臺來,邊擺邊說說什么是平移和旋轉呢?(借助實物)

  生上臺邊說邊演示,師指導并評價學生的表述情況。在描述平移的時候,要說明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個格;在描述旋轉的時候,要說明了繞什么點、是順時針方向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了多少度。

  師操作,生試說變換過程。

  下面我們就利用這些方法來進一步探索圖形的變換。

 。ǘ﹦邮植僮骱献魈岣

 。1)出示圖1

  認識圖1:圖中有四個三角形:為了便于大家說,我們將每個三角形取個名字,就叫做圖a、b、c、d。

  為了便于表述,引導學生認識圖中的幾個點:直角頂點、最下(上)方頂點、最左(右)邊頂點;或者分別取名為o、p、q……

 。2)出示圖2,

  思考: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1中的四個三角形是如何變換成這個“漂亮”的風車,也就是圖2的?

  如果讓你先變換圖a,你準備先變換成風車中的哪個圖形?(取名1、2、3、4)

  師生互動,總結方法:(重點突破)

  先通過平移,就可以得到位似圖形;

  也可以先通過旋轉,得到位似圖形,再通過平移就可以得到。

  (3)利用總結出來的方法,放手完成另幾個圖形的變換。

  怎樣將“風車”中的四個三角形變換成圖3中的長方形呢?

  長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正方形的呢?

  正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又回到最初的圖形?

  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平移和旋轉變換出各種不同的圖形,在平移和旋轉的時候,你覺得應該注意些什么?

 。ㄟ呎f邊板書)平移:方向、距離旋轉:中心、方向、角度

  軸對稱:軸

 。4)試一試(七巧板)

  師:這里有一個玩具,認識它嗎?七巧板是一種智力拼圖游戲,可以培養我們的智力。根據了解,它適合3—100歲的人群來玩,我們都適合吧?

  那我們也來玩一玩,好不好?請翻到學習板的另一面,將你手中七巧板按照圖中的序號擺放好。

  利用平移和旋轉,能將左圖的七巧板變換成右圖的圖案嗎?想一想該怎么擺?

  動手擺一擺。

  誰來說說看,你是怎么擺的?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師:七巧板的變換是多樣的,這只是其中的一種。下面,請同學們還原成左圖的樣子,我們可以發揮一下自己的創造力,利用平移或旋轉,你能將左圖再擺出一個圖形嗎?

  給大家一點時間,同桌合作推出一件作品,獲得“優秀作品獎”的,可有神秘禮物一份喲!動手吧!

  師下去挑選一兩位作品上臺展示,

  師:這位同學,請你說說你是怎么變換的吧。

  師:這位同學能按要求擺出了一個圖形,大家掌聲祝賀。

  師:謝謝你們!讓大家共同分享了你們的學習成果。請大家迅速將七巧板放入盒內。

  下面,請大家練習幾道題。

  (三)鞏固練習

  處理課本第48頁練一練1、2、3小題。(根據第2題板書:軸對稱)

  第1題,學生先寫出過程,再回答。第2題,學生先說再寫。

  第3題,學生口答,師操作。

 。ㄋ模┱n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學習了這么多的知識,那我們是怎么學習的呢?(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互相學習,互相合作)說的太好了!

  平移、旋轉還有軸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利用這些變換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將一個個簡單的圖形變換出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來!

  板書設計:

  圖形的變換

  平移:方向、距離

  旋轉:中心、方向、角度

  軸對稱:以哪條邊為軸

  課后反思:

  1,由于本節課教材呈現的圖形變換內容是一道綜合性的問題,每個圖形的變換都有多次的操作過程,而學生在學習本單元前,只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接觸了在方格紙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如果一開始就引入教材的內容,學生學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先進行有層次的鋪墊練習:先是請學生進行觀察,交流圖形變換的過程,接著,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操作,以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并讓學生交流自己操作過程的不同方法.最后,放手讓學生進行操作,并進一步體驗不同圖形的變換過程.這樣,就可以將一道綜合性的問題轉化為簡單圖形的變換,當學生熟悉了這些變換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在學習上的障礙就可以少一些.從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次教學設計是合理的.

  2,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操作,通過他們的操作來體驗圖形變換的過程.所以,在課堂上,我主要是讓學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自己進行操作,避免出現教師擺,學生看的現象.再者,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到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就會出現具有自己個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對于圖形每一步的變換,我都要求學生說一說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平移或旋轉的概念,也培養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

  3,就平移和旋轉兩個概念的表述來說,學生對平移變換的表述是比較準確而流利的,但對旋轉變換,尤其是旋轉角度的表述不夠準確.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有意地對這方面加強訓練.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 篇22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初稿)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56頁。

  〖教材分析〗

  在學習本單元內容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接觸了在方格紙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本單元學習的圖形變換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在旋轉、平移的過程中,能形成一個較復雜的圖形。在教學本單元的內容時,需把握以下幾點。

  1.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第54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最好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2. 通過在方格紙上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

  活動過程:

  一、活動一:創設情境 ,解決問題。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出示幻燈片):這些圖案漂亮嗎?你想知道它們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

  (2)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師(演示幻燈片):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的。請你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3) 小組交流、巡視反饋。

  師:現在請同桌同學就剛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交流。(教師走進孩子的中間,與他們進行初步的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來匯報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整理。)

 、賵D形b可以看著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趫D形c可以看著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蹐D形d可以看著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4) 觀察感悟,發現規律。

  師:從圖形a旋轉到圖形b,圖形b旋轉到圖形c,圖形c旋轉到圖形d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大小不變、點o是固定的,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

 。ㄔO計意圖: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悟一個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在旋轉的過程中,這個簡單的圖形總是圍繞一個點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轉的。)

  二、活動二:動手實踐,親身體驗。

  1、轉一轉、描一描。

  (1) (課件出示教材p55第一題)下面這些三角形是以哪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的。先獨立解決?梢约粢粋三角形標上各點轉一轉。(獨立嘗試,動手操作)

  (2) 學生操作后小組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3) 請三個學生上臺演示,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2、想一想、填一填。

  師:(課件出示教材p55 第2題) 仔細觀察4個圖形的位置,完成填空。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3、數學萬花筒。

  請同學們自己剪一個任意的三角形,接著一邊旋轉,一邊把旋轉后所得的圖形描繪下來,讓孩子們自己去創造,老師作適當的指導。

  4、歸納總結。

  (1) 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有哪些體驗,把你想法與同學說一說。

  (2) 班上交流,引發更多的同學進行反思。

 。ㄔO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感受圖形旋轉的一些方法與規律后,讓學生大膽地實踐,經歷動手設計的過程,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活動三:拓展練習,延伸應用。

  1、p56“試一試”的第2題

  練習時,讓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學生比較熟練后,再請他們按要求畫出旋轉或平移后的圖形。

  2、p56“試一試”的第3題

  練習時,請學生自己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積累一些經驗,然后再涂顏色。

  3、開放性練習。

  請你在課后自己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可以應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來進行設計,相信你能成功的!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精選22篇) 相關內容:
  • 《圖形的變換》教案(精選23篇)

    第四單元 圖形的變換單元要點分析:教學內容:本單元的內容是欣賞和設計圖案,這些圖形主要運用圖形的平移、旋轉和對稱制作而成。本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圖形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對平移、旋轉和對稱的應用。...

  • 《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精選5篇)

    教學目標:1、能結合具體的情境,估計三位數乘兩位數積的范圍。2、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3、能利用乘法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通用21篇)

    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上節課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大家收集有關北京的資料。誰愿意把你收集到的給大家介紹一下。生:北京是我們國家的首都,總面積生:北京有許多著名的建筑物,比如故宮、頤和園、萬里長城生:天安門廣場是北京最大...

  • 《認識毫升》教學設計(通用3篇)

    課型:新授課教學內容:教材第4-5頁的內容。例3、例4練一練和練習一第4—6題教學目標:1.學生正確認識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 《三位數乘兩位數》教案(精選5篇)

    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關于整數乘法運算的學習,本學期已進入了尾聲。即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是義務教育階段整數乘法的最后一個知識塊。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 《位置與方向》教案(通用18篇)

    一、教學內容本單元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并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展空間觀念。具體編排如下。例1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 《認識毫升》教案(通用5篇)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教科書第15-17頁教學目標:1、使學生正確認識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2、知道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教學重點:使學生正確認識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 《生活中的負數》教案(精選8篇)

    如:單元教學計劃單元主題生活中的負數單元目標(須體現“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知道負數和正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通用9篇)

    教學目的:(一)知識方面1.使學生了解小數的產生。2.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3.掌握小數的計算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二)能力方面1.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力。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福利在线 | 国产91我把她日出白浆 | 日本的黄色一级片 | 国产又粗又大又硬点视频 | 国产日产精品久久久久 | 么公的好大好硬好深好爽视频 | 欧美xxx在线 |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久动漫小说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成人av |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 欧美成人h版 |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无码不卡 | 冥王星之恋泰剧在线观看 | 爆乳熟女高潮大叫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综合免费视频 | 日韩av一级片 | 四虎av无码专区亚洲av |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 | 欧美激情国内自拍 | 久久中文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欧美乱性 | 91xxx在线?看| 日韩人妻OL丝袜AV一二区 | 色老板最新地址入口处 | 国产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 国产做受网站 | 国产免费一级特黄真人视频 |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 大青草久久久蜜臀av久久 | 精品国产乱 |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免费看 | 视屏一区 | 在线观看国产丝袜控网站 | 激情aa| 五月丁香好婷婷开心网 | 日韩在线网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 成人性生生活性生交免费 | 麻豆国产成人AV高清在线观看 |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