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 《折線統計圖》教案(精選16篇)

《折線統計圖》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08

《折線統計圖》教案(精選16篇)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折線統計圖(教科書第68頁的例2,練習十一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角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據統計圖正確描述有關數據的變化情況,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2.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數量變化趨勢。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出示統計圖。

  20xx年北京地區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圖(4月26日~5月31日)

 。▓D略)

  2.回答問題。

  (1)這是什么統計圖?

 。2)這種統計圖有什么特征?

 。3)說一說這里病人數量的變化情況。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2。

  1.出示課文例題。

  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圖中的數量變化情況。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較大。

  (4)、兩幅統計圖反映的員工月薪增長情況是一樣的。

  3、初看這兩幅統計圖,你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初看時感覺左圖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較大。

  原因:左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小,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

  右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大,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

  4、你認為哪一幅統計圖更能準確反映員工月薪變化情況?為什么?

 。1)、學生匯報自己的看法。

  (2)、說明理由。(左圖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標準不統一)

  5、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師生共同交流、討論,使全體學生明白:在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注意統一標準。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練習十一第2題。

  (1)、初看統計圖,你感覺氣溫的變化劇烈嗎?為什么?

 。2)、月平均氣溫的實際差距有多大?

  (3)、你會制作折線統計圖嗎?根據圖中數據再繪制一個你認為較為合理反映氣溫變化的折線統計圖。

  四、布置作業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62頁、63頁例3做一做,練習十三的1—4題。

  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知道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了解制作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ǘ┠芰τ柧汓c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ㄈ┑掠凉B透點

  通過練習十三第2題,使學生知道我國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滲透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制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具學具準備

  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的投影片各一張、圖線一張(長8厘米,寬6厘米)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教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通過復習,不僅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回憶,而且還為學習新知識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紹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介紹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ǔ鍪菊劬統計圖的投影片)

  教師:折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ㄔ俅虺鰲l形統計圖的投影片)認真觀察,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通過出示投影片,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進而通過比較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的異同,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折線統計圖的認識,為學習制作折線統計圖打下了基礎。]

  2、教學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讀出例3中統計表中各數據,師邊引導邊教學制作步驟。

  教師述:制折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說后,師出示畫好的圖紙(水平射線長6厘米,垂直射線長4厘米。)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師:指名說制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生:適當分配各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師:折線統計圖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說?

  生: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師:原來統計表中有幾個月份?(十二個月份)在水平射線上應如何劃分?

  師:請一名學生到前面量一量圖紙中水平射線的長度。(水平射線長6厘米。)

  師:水平射線長6厘米,根據統計表中有12個月份,把水平射線平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這里用1厘米寬的距離表示一個年份,教師完成下圖: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指名說第三步干什么?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

  教師:垂直射線長4厘米,應如何劃分?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線的箭頭上方注明單位,教師完成下圖: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教師: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試著畫一畫,師加以幫助,畫成如教科書69頁的折線統計圖。

 。5)在圖紙上方寫上統計圖的標題,注明制圖日期及制圖人姓名。

  [有了制條形統計圖的基礎,加上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容易把學過的知識遷移新知識當中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制圖的4個步驟真正體現了學生參與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

  3、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氣溫最高,二月份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三、四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折線統計圖)

  三、鞏固發展

  1、65頁的做一做,讓學生自己畫在書上,然后讓學生互相交換檢查,并說明這個服裝店襯衫銷售量變化的情況。(總趨勢是上升的)

  2、練習十三的第1題(通過這道練習,使學生學會看折線統計圖)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的區別,誰能說說制作折線統計圖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是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五、布置作業練習十三的2、3題。

  課后小記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基本得以實現,方法有待于進一步探究。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在讀統計圖,分析、比較統計圖特征的過程中,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

  了解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征,能讀懂單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回答有關問題。

  體會折線統計圖在描述和交流數據中的作用,激發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說出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通過舊知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氣溫,并制作成了直線統計圖,請同學們展示自己制作的條形統計圖。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條形統計圖,互相欣賞。

  2、請同學們說一說條形統計圖是怎樣制作的,教師隨著學生的敘述用多媒體制作出條形統計圖。

  生回答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條來表示(隱去紙條剩下點)把各個點用線順次連接起來(多媒體連點)就成了另一種統計圖。

  4、揭題這幅統計圖就叫單式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

  二、合作交流,探究體會它的作用。

  1、讓生討論兩種統計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師指出: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折線統計圖中的點表示什么?橫格、豎格各起什么作用?

  3、這個地區20xx的月平均氣溫是怎樣變化的?哪兩個月間平均氣溫升得最快?哪兩個月間平均氣溫降得最快?

  三、讀折線統計圖

  1、讓學生讀課本99頁某市20xx年水位變化的內容和折線統計圖。

  2、交流讀圖得到的信息,給學生充分的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

  3、回答書中的4個問題。

  4、提出兔博士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想到的問題。

  四、練一練

  1、先讓學生讀統計圖,然后,交流(1)(2)兩個問題。

  2、(3)(4)問題讓學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做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舊知

 。1)我們學過哪些統計圖

 。2)出示折線統計圖。這是什么類型的統計圖?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你能猜一猜我們會學什么樣的折線統計圖嗎?

  二、例題講解

  1、出示青島市降水量圖

  觀察:

  ①你能說出青島市這一年那個月降水量最多?那個月降水量最少嗎?

  ②從圖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還知道了什么?

 。隳苷f一說青島市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減變化嗎?)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圖

 、購膱D中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谡勗挘簣D中各有幾條折線,像這樣的叫單式折線統計圖。

  誰能說說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多少,增減變化)

  2、下面把兩幅圖放在一起比。

  ①繼續觀察,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島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們為什么不能很快的`回答?(發表意見)

  指出:每幅圖只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情況。

 、勰阌惺裁春棉k法嗎?那合成的統計圖叫什么統計圖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樣子嗎?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這兩幅統計圖確實可以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在板書的“折線統計圖”前添上“復式”,完成課題書)

  3、出示:逐步呈現

 。ㄌ砑訄D例——添加折線及數據——修改名稱)

  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復式折線統計圖提問:

  ①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

 、诒硎厩鄭u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

 、勰闶窃趺纯闯鰜淼模棵鞔_圖例表示的意思。

 、軓倪@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追問:你是怎么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小,說明了什么?

 、薇硎舅脑路萁邓康膬蓚點距離最大,又說明了什么?指出: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于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引導學生分別從每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兩個城市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三、鞏固練習

 。ㄒ唬┩瓿伞熬氁痪殹

  1、學生自主閱讀統計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組里交流。

  2、組織全班交流。

 。1)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統計圖的圖例告訴我們什么?男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趨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是指某一個男生或某一個女生嗎?(這幅統計圖統計的的是什么內容?你對“我國6—12歲小學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樣理解的?)

 。3)從圖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你認為我國6—12歲的小學生,是男生身高增長的快,還是女生身高增長得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大約幾歲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與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樣?當出現學生身高明顯低于平均身高時,教師問其他同學:你們想對他提什么建議嗎?(注意營養均衡,加強體育鍛煉)

 。5)從圖中你還獲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仔細觀察這幅統計圖縱軸上的標尺一格表示多少厘米?而110厘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樣表示的?這幅圖為什么不從0厘米開始向上5厘米5厘米地一直畫到155厘米,或者每格表示20厘米從1厘米畫到160厘米?)

  談話:為了是繪制的統計圖更加美觀,更能突出地顯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有時就像這幅圖一樣,把標尺省略一部分。

 。ǘ、課件出示某家電商場a、b兩種品牌彩電銷售量統計圖。

  1、情景介紹:假設你是位蘇寧電器家電柜的部門經理,“五一”期間電器比較好買,現在倉庫里電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廠家進一批電器來銷售。

  2、問:你會選擇哪一家呢?(口說無憑,要拿出數據來說話。)

  3、小結:看來學習統計圖還真有用。

  (三)、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1、學生自主審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討論:你打算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表示“最高氣溫”的這條折線應畫成實線,還是虛線?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學生各自在教材上畫出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

  (提醒學生,先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再認真細致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后,不要忘記填寫制圖日期。)

  (多媒體出現繪圖過程,問:你認為要準確無誤的繪制這幅折線統計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來給同學們提個醒。

  4、展示學生的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再讓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進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畫的統計圖。

  5、引導學生看圖回答教材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回答這兩個問題時,你是看統計表還是看統計圖回答的?為什么?這說明統計圖與統計表相比有什么優點?

 。ńy計圖能更加直觀地表示數量的多少及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更有利于對數據的分析和比較)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和本領?有哪些收獲?

  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

  五、自選作業

  1、請把你和同桌家里近六個月來的電費統計出來,作成折線統計圖,并作出分析。

  2、結合今天的課程,寫一篇數學日記《生活中的好朋友——復式折線統計圖》。

  這篇教案是取自趙老師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后,有幾點感想:

  一是統計表的內容不能太單一。

  二是統計表的內涵需要和生活密切聯系才有意義和現實價值。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5

  目的要求

  1、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簡單的折線統計圖。

  2、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及作用,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把與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樂于參與統計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重點難點

  掌握用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方法。

  能根據簡單的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問:你知道這兩個同學在干什么嗎?

  師:氣象小組的同學將他們一天內的觀測到的氣溫情況記錄成表,你能從這張統計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嗎?

  師:為了更便于分析,后來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還將這些數據繪制成了一張統計圖。(出示例題折線統計圖)

  師:你知道這是一張什么統計圖嗎?(預測學生能說到是折線統計圖,如果學生不知道,可由教師揭示,并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認識折線統計圖特征:

  1、你能從這張圖上了解到什么呢?

 。ㄏ茸约合胍幌耄偻澜涣鳎该涣鳎

 。▽W生可能答:

  從7時到19時,每隔2小時記錄一次氣溫;

  在13時氣溫最高是24℃,在19時的.氣溫最低是10℃。

  從7時到13時這一段時間內氣溫在上升,在13時到19時這段時間內氣溫在下降。)

  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補充。

  2、師:我們以前學過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為什么這些數據不用條形統計圖二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出示用條形統計圖)

  (學生可能說到:容易分析氣溫的變化請況。學生點不到位時,教師加以引導:你覺得這張圖更能反映什么情況?)

  3、教師小結:看來剛才統計表中告訴我們的一些信息在統計圖中都能反映出來,并且我們還可以從圖上很明顯的了解到一天中的氣溫變化情況。

  4、你有沒有在其它地方見過類似這樣的圖?

  學生回憶生活經驗,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一些相關圖片,加深印象。(學生應該在生活中見到折線統計圖,如病人的心電圖、體溫情況圖、股票分析圖等。)

  教師小結折線統計圖優勢。

  三、制作折線統計圖。

  完成“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中的統計表。請學生簡單介紹從表中知道的情況。

  2、制作統計圖。

  你認為在制圖時應做哪些工作?有什么注意點?

 。▽W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在交流中,教師順應學生回答,并相應介紹折線統計圖各部分名稱:

 。1)橫軸:一般用于標明日期的前后;

 。2)縱軸:標明數據,反映單位長度表示的數據大小,一般最高數據比統計到的最高數據稍高一些;

  (3)制表日期和單位。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師指名演示,同學互相評價并改正。

  3、統計分析:從這張統計圖上你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相互交流,也可以提問請同學回答。)

  師:你能預測今后幾年中我們班同學家庭擁有計算機的情況呢?(可能逐漸穩定、也可能還有上升空間,但上升的空間不是非常大。)

  師:比較統計圖、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線統計圖不但和統計表一樣可以反映數據的多少,并且比較易于反映幾年中本班同學家庭計算機擁有量的一種變化請況。)

  四、綜合運用。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同學們都喜歡運動吧,你有沒有注意過運動前后咱們的心跳情況?誰能說說?這里也有一個小朋友在跳繩前后得心跳統計情況,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情況,出示圖。

  從這張圖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問題想考考大家嗎?

  你能預測之后幾分鐘小紅的心跳情況嗎?(趨于穩定,不會一直下降,因為小朋友的心跳穩定在80—90左右。)

  2、想想做做第1題。

  師:除了剛才我們討論的這些情況外,還有很多數據比較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統計分析,比如?(讓學生嘗試說說。)

  出示小明的身高情況,及空白統計圖。

  請學生觀察統計圖說說橫軸與縱軸的情況,并說說這份統計圖與前幾幅有什么不同點(縱軸的數據0—110間有一段折線,并且格子圖上用虛線表示)你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嗎?(同桌間討論后再交流,這些數據中的最低數據高于110厘米,如果將單位長度定于5厘米并且將0—110厘米全部畫出的話講比較浪費紙張,而且也不美觀。

  學生獨立制作并且展示交流,師生共同評價后更正。

  同桌間統計分析,交流自己從圖上了解到的信息,或者互相提問回答,教師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分析情況。

  3、出示兩張某商場襯衫、毛衣銷售情況統計圖,讓學生說說那張是表示襯衫的銷售情況,哪張表示毛衣的銷售情況,并說說如果你是商場經理,準備怎樣組織進貨。

  五、課堂總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知道了什么?用折線統計圖分析數據有什么特點或優勢?

  2、布置作業:

 。1)補充習題

  (2)將自己6歲至今的體重情況制成折線統計圖,并預測自己今后幾年的體重情況。

  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

  算完后,說說你想說什么?(節約糧食方面的話題)

  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數一數,排一排,稱一稱等方法認識了1億有多大,現在你能談談你對一億的認識嗎?

  你還很想了解哪些有關一億的知識呢?

  六、補充:

  1、一個人的壽命以80年來算,可以算得一生大約有25億秒

  2、一分鐘如果是90次心跳,一億次心跳大約要有2年多。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折線統計圖(教科書第68頁的例2,練習十一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角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據統計圖正確描述有關數據的變化情況,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2、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數量變化趨勢。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出示統計圖。

  20xx年北京地區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圖(4月26日~5月31日)

 。▓D略)

  2、回答問題。

 。1)這是什么統計圖?

 。2)這種統計圖有什么特征?

 。3)說一說這里病人數量的變化情況。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2。

  1、出示課文例題。

  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圖中的數量變化情況。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較大。

 。4)、兩幅統計圖反映的員工月薪增長情況是一樣的。

  3、初看這兩幅統計圖,你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初看時感覺左圖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較大。

  原因:左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小,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

  右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大,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

  4、你認為哪一幅統計圖更能準確反映員工月薪變化情況?為什么?

  (1)、學生匯報自己的看法。

  (2)、說明理由。(左圖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標準不統一)

  5、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師生共同交流、討論,使全體學生明白:在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注意統一標準。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練習十一第2題。

  (1)、初看統計圖,你感覺氣溫的變化劇烈嗎?為什么?

 。2)、月平均氣溫的實際差距有多大?

 。3)、你會制作折線統計圖嗎?根據圖中數據再繪制一個你認為較為合理反映氣溫變化的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7

  預設目標:

  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難點,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今天我們要它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梢郧宄苯拥乇硎境鰯盗吭鰷p變化的情況。例如,某玩具廠XX年上半年產量情況如下表。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

 。1)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哪個月的產量最低?哪個月的產量最高?

  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

  1、討論統計圖的制作步驟。

 。1)學生回憶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步驟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產量(萬只)

  2、5

  2、8

  3、8

  4、5

  3、5

  3

  。

  (2)找出制作折線統計圖與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不同之處。

  2、制作條形統計圖。

  引導學生歸納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步驟,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1)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2)在橫向射線上確定表示月份的豎線之間的間隔,畫出與之垂直的豎線;在縱向射線上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3)根據數據的大小,在圖上描出各點。

 。4)用線段把這些點連起來,就成了折線統計圖。

  三、小結

  1、看書回憶,學生小結 。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

  五、布置作業

  1、練習二十六的第2、3題。在方格紙上制作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8

  教學內容:教材第64~65頁,簡單的統計(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運用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

  2、能深切體會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及作用 ,能根據簡單的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3、使學生樂于參與統計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運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

  教學難點: 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投影出示例題的統計表。

  2、分析統計表:

  師:你能從這張統計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嗎?

  3、揭示課題:

  教師邊指統計圖邊說:為了更便于分析,我們還可以將這些數據繪制成了一張統計圖:

  師:你知道這是一張什么統計圖嗎?(預測學生能說到是折線統計圖,如果學生不知道,可由教師揭示,并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優勢:

  師:剛才我們在統計表中了解的信息在這張折線統計圖上都能找到嗎?(能)

  那為什么還要將數據制成這樣的折線統計圖呢?(學生可能說到:容易分析降水量的變化請況。)

  原來如此,你還能從這張統計圖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追問:你能從圖上看出哪兩個月間的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快、哪兩個月間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慢嗎?

  師:你認為折線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呢?(不但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聯系生活舉例:

  你有沒有在其它地方見過類似這樣的圖?(學生應該在生活中見到折線統計圖,如病人的心電圖、股票分析圖等,根據學生介紹可出示相關圖片加深印象。)

  3、了解結構:

  師:既然折線統計圖這樣容易反映一些數據的變化情況,那我們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結構呢?

  看了圖,你知道一張完整的折線統計圖應該由哪些部分組成呢,在制作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再全班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并相應介紹折線統計圖各部分名稱,在介紹名稱時明確其作用、畫圖時注意點。

  三、制作統計圖:

  1、 完成p65“練一練”

  2、同桌互相檢查并糾錯。

  3、實物投影展示好的作品。

  四、鞏固練習

  1、回答書上66頁的第1題。

  2、完成書上66頁第2題。

  1) 視頻展示臺上展示

  2)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平均每個季度的產值是多少萬元?

  平均每個月的產值是多少萬元?

  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產多少萬元?增產幾分之幾?

  ……

  3、完成書上67頁的第3題

  4、完成新《補充讀本》p65頁第4題。

  五、課后完成

  1、完成書上67頁第4題

  2、把你本周的數學作業分數制成折線統計圖,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9

  預設目標:

  1、使學生認識復式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初步學會制作復式筆線統計圖。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復式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難點,學會制作復式筆線統計圖。

  教學過程:

  教師出示復習題:下面某市XX年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的統計表。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并集體指導一遍。先讓學生觀察統計表和自己制成的統計圖,相互提問和回答問題。

  二、新課

  1、教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請大家閱讀教科書第63頁上統計表中數據。

  (1)統計表中年份的表示方式跟前面有什么不同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降水量(毫米)

  55

  48

  35

  85

  110

  135

 。

 。2)畫統計圖時,在水平射線上表示年份應注意什么?

  2、做教科書上第106頁上“做一做”的題目。

  做完后,教師出示圖示,讓同學集體訂正。

  三、小結

  教師:單式和復式兩種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和步驟是一樣的,只是復式統計圖要用兩條或者兩條以上和折線表示。

  四、練習二十六頁和第4、5題。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10

  今天,我說課的課型是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課題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認識折線統計圖》。

  本課教材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新課標中對統計提出的要求,我制定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是:

  認知目標: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進行合理推測的能力。

  情感目標:

 、偻ㄟ^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對東營市各項資料的分析與認識,加強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學情分析: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分析,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教學難點: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這是我將采用的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我將其分為以下4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復習舊知: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的引入素材單一,以書本引例為主,缺乏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本節課前我利用網絡資源搜集到了有關東營市小型汽車擁有量的數據,將它作為導入素材,不僅能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來源于我們身邊,還能增加學生對東營市發展變化的了解,調動學生的興趣。接下來,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統計圖表,并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是學生的完成的情況,這又是在傳統教學中不可能實現的,而在多媒體環境下,教師、學生可以通過多種先進的現代化設備將自己的。智慧、成果展示給大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激勵他下面的學習。

  二、通過對舊知的的復習,我們進入了下一環節:新知的學習。

  有數據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而傳統教學中,知識的呈現“死板”,以教師的講授、學生的傾聽為主,使學生喪失了83%的知識來源,因此,在這里我將“不動”的折線統計圖,借助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功能,將它的繪制過程演示出來,利用視覺的直觀性、形象性,突出折線統計圖的構成、點線及連線的起伏,為難點的突破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對比教學,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是小組討論的結果,由組長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現給大家,并給予解說,利用實物投影儀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供學生展現自我和小組智慧的機會;從學生的討論總結內容看,基本上找到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可見,課件演示的作用明顯。

  三、接下來進入第3環節:尋找新知,運用新知。

  在這里更加突出了多媒體的強大作用,我利用強大的網絡資源,搜集相關的知識信息,制成課件,當學生舉例時,一一呈現出來,更加形象具體,讓學生看到實實在在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學科,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在運用新知部分,我利用網絡搜集到了5項關于東營市的環境及基礎建設方面的數據,制成了折線統計圖,融入到課件中,利用貼近自己生活的、豐富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利用各種不同的統計圖資料,有針對性的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通過多方面、不同角度的訓練突破第二難點。發揮多媒體環境下內容豐富、容量大的特點。

  如第一題主要練習折線的起伏可以反映數量增減的變化

  第二題通過氣溫的整體變化趨勢的分析預計將來氣溫的變化趨勢,培養學生的合理推測能力,并結合下面三道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四、總結,布置作業。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

  總之,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功能,將知識的呈現更加直觀化和形象化、具體化,更加易于接受、理解;豐富的內容、高容量的練習更能讓學生迅速的將所學知識消化吸收;實物投影儀的應用,更為師生、生生的交流提供了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在交流和展示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最后,通過多媒體的“動”、板書的“靜”,兩者的完美結合將數學知識的內容體現在學生面前。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11

  “復式折線統計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可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教學第74-75頁的例題,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的第1題。第二課時完成練習十三的第2-6題。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用單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會根據單式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判斷;也曾學習過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描述數據的一些方法,增強數據處理的能力,進一步了解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統計觀念。在以信息和技術為基礎的社會里,數據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信息。復式統計圖里一般同時表達兩組數據,它們有共同的主題,各反映一個內容,分別畫成兩條折線,便于人們根據折線的形態以及兩條折線的位置關系,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獲得需要的信息。例題和習題選擇寬廣的題材,讓學生充分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體會它的應用價值。

  1、巧妙地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凸現特點。

  例題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青島、昆明兩個城市x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對折線統計圖的回憶。提出的問題是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這些問題僅在一幅統計圖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數據進行比較,逐月計算兩個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數,才能找到答案。在學生感覺這種方法非常麻煩的時候,教材把兩幅折線統計圖合在一起,巧妙地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初步感受復式統計圖與單式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通過三個問題,逐步教學復式統計圖的知識。

  2、重視發展統計觀念。

  練習十三配合例題,看重進行三個方面的練習。

  (1)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第1題和第6題都是畫圖練習,要根據統計表里的數據,在圖上描點、連線。在教學單式折線統計圖時,已經進行過這樣的練習。

 。2)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進行比較和判斷。統計活動不能停留在數據的獲得和呈現上,其價值更體現在對數據的利用上。第2、3題為此而設計。

  (3)聯系課外活動應用統計知識,培養統計觀念。小學生的統計觀念是初步的,表現為對統計活動有興趣,能應用習得的統計知識開展統計活動,能通過收集、分析數據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簡單現象。第4、5題為此而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回憶鋪墊

  1.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這兩張統計圖合并成一張,那是怎樣的呢?

  2、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年各月降水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說說從圖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點引導學生對兩個城市的降水量進行比較。說說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3、我們還學過什么統計圖呢?

  揭題:我們已經學習過折線統計圖。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板書:折線統計圖)

  二、教學例題

  1、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根據第一幅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據圖中折線的整體形態,說說青島市x年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嗎?根據第二幅統計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如果要比較這兩個城市x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辦?

  引導:以前我們曾經學習過復式條形統計圖,那么這兩幅統計圖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呢?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這兩幅統計圖確實可以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在板書的“折線統計圖”前添上“復式”,完成課題板書)

  3.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年各月降水量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明確圖例表示的意思

  啟發: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小,說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大,又說明了什么?

  指出: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于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分別從每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兩個城市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完成“練一練”

  1.學生分別看圖,并根據圖下的問題在小組里交流。

  2.組織全班交流。

 。1)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

  (2)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是指某一個男生或某一個女生嗎?

  (3)從圖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

  (4)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與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樣?

  (5)從圖中你還獲得哪些信息?

  (二)、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1、學生自主審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討論:你打算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表示“最高氣溫”的這條折線應畫成實線,還是虛線?

  3.學生各自在教材上畫出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提醒學生,先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再認真細致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后,不要忘記填寫制圖日期。

  4、展示學生的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再讓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進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畫的統計圖。

  5、引導學生看圖回答教材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12

  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了解繪制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說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钡脑O計理念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溫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說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特別是采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說學法

  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征——運用知識五塊內容,

  在激趣導入部分:通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復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了解統計圖的制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溫統計表:讓學生制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

  先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不同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最后,在運用環節,設計了三個練習內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并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內容,從而來選擇哪一個內容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為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了,又一目了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為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13

  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資料,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能夠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景。本課資料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經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了解繪制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說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钡脑O計理念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溫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本事。

  說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此刻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齊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簡便,高效的學習氛圍。異常是采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說學法

  教學時,我經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進取性。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征、運用知識五塊資料,

  在激趣導入部分:經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復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了解統計圖的制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溫統計表:讓學生制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

  先經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比較,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不一樣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最終,在運用環節,設計了三個練習資料: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并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資料,從而來選擇哪一個資料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為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了,又一目了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為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1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型是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課題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認識折線統計圖》。

  本課教材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新課標中對統計提出的要求,我制定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是:認知目標: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進行合理推測的能力。

  情感目標:

 、偻ㄟ^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對東營市各項資料的分析與認識,加強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學情分析: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分析,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教學難點: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這是我將采用的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我將其分為以下4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復習舊知: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的引入素材單一,以書本引例為主,缺乏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本節課前我利用網絡資源搜集到了有關東營市小型汽車擁有量的數據,將它作為導入素材,不僅能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來源于我們身邊,還能增加學生對東營市發展變化的了解,調動學生的興趣。接下來,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統計圖表,并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是學生的完成的情況,這又是在傳統教學中不可能實現的,而在多媒體環境下,教師、學生可以通過多種先進的現代化設備將自己的智慧、成果展示給大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激勵他下面的學習。

  二、通過對舊知的的復習,我們進入了下一環節:新知的學習。

  有數據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而傳統教學中,知識的呈現“死板”,以教師的講授、學生的傾聽為主,使學生喪失了83%的知識來源,因此,在這里我將“不動”的折線統計圖,借助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功能,將它的繪制過程演示出來,利用視覺的直觀性、形象性,突出折線統計圖的構成——點線及連線的起伏,為難點的突破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對比教學,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是小組討論的結果,由組長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現給大家,并給予解說,利用實物投影儀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供學生展現自我和小組智慧的機會;從學生的討論總結內容看,基本上找到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可見,課件演示的作用明顯。

  三、接下來進入第3環節:尋找新知,運用新知。

  在這里更加突出了多媒體的強大作用,我利用強大的網絡資源,搜集相關的知識信息,制成課件,當學生舉例時,一一呈現出來,更加形象具體,讓學生看到實實在在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學科,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在運用新知部分,我利用網絡搜集到了5項關于東營市的環境及基礎建設方面的數據,制成了折線統計圖,融入到課件中,利用貼近自己生活的、豐富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利用各種不同的統計圖資料,有針對性的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通過多方面、不同角度的訓練突破第二難點。發揮多媒體環境下內容豐富、容量大的特點。

  如第一題主要練習折線的起伏可以反映數量增減的變化

  第二題通過氣溫的整體變化趨勢的分析預計將來氣溫的變化趨勢,培養學生的合理推測能力,并結合下面三道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四、總結,布置作業。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

  總之,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功能,將知識的呈現更加直觀化和形象化、具體化,更加易于接受、理解;豐富的內容、高容量的練習更能讓學生迅速的將所學知識消化吸收;實物投影儀的應用,更為師生、生生的交流提供了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在交流和展示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最后,通過多媒體的“動”、板書的“靜”,兩者的完美結合將數學知識的內容體現在學生面前。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15

  今天,我與學生共同學習了折線統計圖。這是在學生已掌握了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學生已掌握了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步驟,而折線統計圖的制作過程與其大同小異。所以我在教學中主要采取小組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通過學生的預測、觀察,發現了解折線統計圖的制作過程以及與條形統計圖的異同。本節課體現了以下幾方面:

  一、精選素材,認識統計的現實意義

  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加工,恰當選擇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問題,把鮮活的題材引入教學中,賦予教材以新的內涵。因此,我在設計的時候特別注重統計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選取學生身邊的、熟知的生活材料,讓學生感受統計就在自己的身邊。備課中我發現教材中的例1是某市中小學生參觀科技展人數統計圖,考慮到與我們學生的實際不相符,于是我嘗試進行了改變,用中國代表團歷屆奧運會獲得的金牌數來代替例1,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民族自豪感。所以我在創設情景這一環節中,利用奧運會的相關知識作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情感。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加強聯系,了解不同統計圖特點

  統計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我在教學中加強統計知識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統計圖的特點。一是在有效遷移中引入。我首先出示了中國代表團歷屆奧運會獲得的金牌數統計表,讓學生自己繪制條形統計圖。并從中獲取一定的信息,復習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接著直接出示一幅完整的折線統計圖,(明確課題)以條形統計圖為基礎引出折線統計圖,加強了兩種統計圖之間的聯系;二是在充分比較中發現。引導學生對兩種不同的統計圖進行充分的比較,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比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三、關注思維能力的發展

  “數學是思維的藝術和體操!币惶萌鄙偎季S的數學課,即使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配合得再默契,也算不上一堂好課。因此,我重新選擇了學習材料,力求讓折線統計圖的教學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都有不同的收獲,能積極主動獲取知識能力和情感體驗。首先,老師出示一幅完整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小組交流作圖方法,而不是由教師直接教給學生作圖方法,這樣的設計目的就是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動手實踐、闡述理由的過程中充分展示他們活躍的思維,凸顯了個性。其次,在給出兩個身高統計表后讓學生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時,學生聯系實際,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出判斷,并在這樣的對比中,更深地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最后,在想象某位學生的身高統計圖的折線發展趨勢時,學生想到了成年后身高折線的變化趨勢,培養了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數學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大課堂的數學教學觀。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我能從學生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舊代新,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但在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足,如:時間安排上不合理,學生在制圖的過程中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后面的概括也變得較為倉促。個別學生出現了制圖不完整、忘記標明數據等情況,這都是被忽略的。課中我還安排了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的欣賞,由于時間不足,也沒有展示出來。同時,教師語言啟發性不強,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16

  一、聯系課標說教材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字母和圖表描述并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就是要求引導學生學會用“圖表”描述并解決現實生活的簡單問題!皬褪秸劬統計圖”是第六單元第二項內容。本單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眾數,理解眾數統計的意義。二是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并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和推測。本單元教材體現了兩方面的'特點:一是注意所學知識的聯系;二是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凸現統計知識的價值。復式統計圖是在復式條形統計圖及單式折線統計圖基礎上的拓展延伸。教材以體育方面的素材為例,通過讓學生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情況,感受到折線統計圖的局現性,進而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二、結合教材說目標

  通過本單元內容的學習需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會在縱軸的方格圖上用折線表示出相應數量的多少和變化情況。

  2、使學生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將把第2個學習目標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與學法預設:情境導入——觀察感知——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四、以生為本說流程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边@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也將是我本節課的基本指導思想。其教學過程預設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激情談話:同學們,在亞運會、奧運會等國際性大型體育競賽中,當鮮艷的五星紅旗隨著嘹亮的國歌冉冉升起時,你們的心情怎樣?你曾為中國運動員助過威嗎?(學生自由交流:高興、興奮、激動……)

  2、深情引導:同學的表現真不錯,都有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下面老師想考考大家,在上屆韓國釜山亞運會,中國代表團共獲得幾枚金牌?

  生:自由交流。此時學生結合教材一定能迅速回答出150枚金牌。

  師:那么,你還想自1982年第9屆亞運會以來,我國運動員在歷次亞運會共獲得多少枚金牌?(生自由交流)如果你不太清楚也沒有關系,下面老師就要向大家介紹中國代表團和咱們的勁敵韓國代表團近幾屆亞運會上獲得金牌的數量。

  教師在此環節教學中一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興趣,更重要的是還要注重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農村的孩子看電視的興趣有些單一,他們對體育節目也許興趣并不濃厚,于是對有關亞運知識及中國在歷次亞運的金牌數不一定清楚。當學生出現無法回答的窘態時,教師切忌焦燥!

 。ǘ┯^察圖表,繪制研究

  1、出示數據。

  2、繪制圖表

  教師引導談話:同學們,我從你們剛才的表情再一次感受到了你們的愛國之情。因為你們看到歷屆亞運會中國獲得的金牌總數都韓國的多。那么你們想用統計圖把它們分別表示出來嗎?

 。▽W生自由交流)請大家再想一想,用什么統計圖表最能表現數量的增減變化呢?

  生:用折線統計圖。師:下面就請大家分學習小組,用折線統計圖紙,完成兩個國家金牌數量的折線統計圖。

  3、交流圖表。對圖表繪制準確規范的學習小組要予以表揚。

  課件展示兩幅折線統計圖。

 。ㄈ┘氂^圖表,交流感受

  1、教師提問:在你剛才繪制圖表的過程中,從你觀察這兩幅圖表中,你們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學生交流學習收獲。

  3、教師小結談話,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

 。ㄋ模┮l思考,揭示課題

  1、激勵談話:如果我們想方便地了解兩國獲得的金牌數量的變化,我們應該怎樣做?

  2、自由交流:生:設法把兩幅圖“重疊”在一起;既然兩

  幅條形統計圖能畫在一起,那么兩幅折線統計圖應該也能畫在一起。

  3、揭示課題:折線統計圖

  (五)合作探究,動手作圖

  1、出示圖表。

  2、觀察圖表,交流所得。

  從圖表中學生不難看出:橫軸表示第幾屆亞運會,縱軸表示的是獲得金牌的總數。中國的隊的金牌是用實線表示的。

  3、相機引導:如果把韓國隊的金牌數也畫在這張表,你們打算怎樣表示?

 。ㄉ嚎梢杂锰摼或者是不同顏色的線)

  4、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5、展示圖表。提問:復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6、歸納小結: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步驟相同,但復式折線統計圖要用折線分別表示兩個或兩個了上不同的數據,為了區別,要用不同的折線來表示,并標明圖例。

  ㈤指導練習,鞏固新知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8面的“做一做”,請學生根據統計圖表,回答問題。

  著重說明:李欣和劉云跳繩的成績都呈逐步上升趨勢,但上升的情況不同。

 、曷撓瞪,拓展知識

  1、出示數據,制作圖表

  2、展示統計圖表,交流制作收獲。

 、胝n堂總結,暢談收獲

  教師可這樣設問: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何異同點?繪制兩個或兩個以上項目的數據復式折線統計圖應注意什么?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ò耍┎贾米鳂I,感受統計

  學生可根據練習二十五中第4題、第5題提供的數據,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五、運用所學,課外延伸

  上網查問資料,了解西藏自和平解放以來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收集重要數據,制作折單式折線統計圖。

  六、聯系流程,說反思

  教學反思,可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后反思。在此,我想結合流程設計,做如下反思:

  1、正確把握“動態生成”與“靜態預設”的關系。教學流程,只是教師課前的預設,課堂的“生成”能否達到“預設”的目標?這就要靠教師具有駕馭課堂的能力。當課堂中動態“生成”出現教師“預設”意想不到的情況時,教師一定要冷靜處理。切忌浮燥。

  2、正確把握“主體”與“主導”的關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流程的設計盡力突出了以生為本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全班交流、設疑解疑等教學方法以達到這一目標。

  3、正確處理好知識間的相互銜接。教學中通過表格統計法、單式折線統計法自然過程到復式折線統計法,使知識間相互銜接、環環相扣。

  4、正確突出數學生活化的教學特點。通過制作亞運會中、韓兩金牌總數復式折線統計圖、男女學生身高復式折線統計圖等方式,讓學生把所學新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5、正確把握教學的重點?炊畣问秸劬統計圖中的信息,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制作且也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是教學的難點。為突出這一難點,教師主要是采取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先制作單式線統計圖,再用不同的線條在同一張表上畫出第二個或兩上以上折線統計圖,以此達到突破難點之目的。

《折線統計圖》教案(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珍珠泉》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了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感情.3.體會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4.積累課文優美語言.教學準備閱讀課后的資料袋,搜集關于泉水的其他資料朗讀課文,思考;為什么叫"珍珠泉"教學過程...

  • 《線的認識》教案(精選17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四上教材第16、17頁教學目標: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2、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3、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 《珍珠泉》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 訓練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在讀中感悟,讀中欣賞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感情。3. 體會抓特點描述景物的方法,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教學重難點1. 了解課文寫了珍珠泉的那些特點。...

  •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了解相遇問題的特點,并學會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問題。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提高學生靈活解答的能力。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及趣創新意識。教學重點:掌握求路程的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 《小獅子愛爾莎》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一、教材解讀《小獅子愛爾莎》是冀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主要講了作者精心馴養失去母親的小獅子愛爾莎,最終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

  • 《相遇問題》教案(精選13篇)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第58頁例5。設計思想:本課教學設計依據"利用音像教材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的課題研究目標,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為指導,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培養智能型、創造型人才為目的,試圖通過對教學的...

  • 《對稱平移和旋轉》教案(精選2篇)

    二 對稱、平移和旋轉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結合實例,感知身邊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2、會舉例說明生活中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技能目標1、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通用9篇)

    教學目的:(一)知識方面1.使學生了解小數的產生。2.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3.掌握小數的計算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二)能力方面1.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力。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 《除法的簡便運算》教學設計(通用2篇)

    教學目標:1、通過解答實際的問題理解除法簡便運算的算理。2、通過觀察、猜測、舉例驗證得出除法簡便運算的方法。3、能用得出來的方法進行正確地計算。4、通過自己觀察、猜測、驗證得出簡便運算的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天天夜夜爽爽 |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 97在线播放 | 亚洲在线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的注意事项 | 欧美肥熟妇xxxxx | 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 亚洲av毛片 | 国产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草草影院在线 | tube国产| 大陆毛片 | 香蕉视频色版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 2021年最新最全婷婷丁香 | 99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 啊轻点内射在线视频 |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在线视频 | 干片网在线观看 | 欧美丰满熟妇xxxxx | 91免费观看网站 | 亚洲综合站|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入口 | 国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午夜在线免费视频 | 永久免费看A片无码网站宅男 | 51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免费三级在线观看 | 黑人巨大两根一起挤进 | 极品少妇被猛的白浆直喷白浆 | 黄色影院免费 | 97精品久久 | 欧美nikkibenz办公室hd | 亚洲xxxx视频| 国产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偷伦视频 | 欧美亚洲福利 | 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 259luxu在线观看 |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