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三上Unit 6 Part A Let’s talk 教學案例
(對話內容略)
3. 創設zoom, zip吃蛋糕場景,操練how many candles?,增強對話趣味性。
(對話內容略)
4. 前面全部學生再將故事場景完整地表演一次,幫助其他學生理解。
5. 6人小組模擬故事場景進行操練,鼓勵學生改編,豐富故事內容。
學生小組操練后,對話展示內容。
(對話內容略)
設計思路: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步鋪墊,形成一個完成的故事表演場景,在情境中操練本課句型,同時鼓勵學生調用已學句型,豐富口語輸出。
教學分析、反思及理念說明:
這是一堂市教研室的調研課,提前一天通知。調研的目的是了解最平常的課堂教學情況,因此設計時的思路是力求簡潔、直觀、高效卻又不失創新。
一、追求教學的常態化
有學生說:老師在上公開課的時候對我們特別好,臉上掛著笑容,語言很溫柔,課件特別漂亮。這反映了目前的教研活動所存在的弊端:平時上課與教研活動是兩碼事,平時上課一套,教研活動另一套。為提高教研活動實效性,必須擺正心態,公開課不過是后面多坐了幾個學生罷了。
二、倡導自然流暢的課堂模式
教師備課時,通常會把一堂課分割成幾個步驟:復習、新授、鞏固等等。日常教學中,我開始逐漸模糊這些環節之間的區分,復習中有新授,新授中有復習,使之更接近于自然的語言獲得、交流過程。
三、注重課堂活動實效,深入情境教學的研究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小學英語課堂上活動的實效性問題,向課堂活動要效率是小學英語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課堂上,許多教師為了創設活動情境而創設,使活動變得生硬無趣,效率低下。因此,如何在英語課堂活動中創設接近真實交際卻又便于實施的情境是我思考與實踐的問題。
四、盡可能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
英語作為一門以語言學習為主要目的的課程,課堂上要保證給學生以大量的輸入,但這過程中我也開始注意到一個問題,有時候教師沒把握好度,講得太多,侵占了學生語言操練的時間。因此課堂上,在保證必要的教師輸入前提下,我開始把更多的時間擠給學生。
五、無教具教學的嘗試
英語教師進出教室時總是那么的狼狽不堪,一手捧著書,一手提著錄音機,后面跟著一個學生拿作業本,一個學生提教具,還有一個捧電腦。這堂課,我可以瀟灑地拿著書信步走進教室,在黑板上草草幾筆簡筆畫,便是整堂課了。
六、英文歌曲作用的思考和教學方法的探索
許多老師覺得英文歌很難教,特別是到了高段,學生越來越沒興趣。個人認為,并不應該過分地把英文歌視為一項必須完成的教學內容,教材中編排那么多的英文歌,其目的地是多維的:激發學習動機,輔助單元學習內容,活躍課堂氣氛等等。因此,英文歌的教學方法也可以更靈活:對原有歌曲內容進行改編;將學生不喜歡的曲調改成chant,增加課外英文歌曲等。
七、良好課堂紀律形成與維持的幾點思考
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都強調課堂紀律的重要性。確實,如果教室里亂糟糟的,那教學效率肯定大打折扣。良好的課堂紀律形成從第一堂課開始就應該特別留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教師都應該使學生得到明確,久而久之,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后,教學也要輕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