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園說課
(2)、指導書寫“覆蓋”
(三)、品讀感悟
(1)尋找描寫花園的句子,進行花園變化前后內容的對比讀。
引出“圍墻”,是“圍墻”讓花園發生了變化。
(2)、點撥,梳理:誰砌起了這道墻,是怎樣砌成的?讓孩子尋找巨人斥責孩子的句子?感受“砌墻”。
在找、讀、品、悟中,感受巨人的自私、冷酷、狹隘。
(3)“砌墻”后巨人得到怎樣的結果?再次找、讀品悟,通過與巨人斥責孩子語句的對比朗讀中,讓學生明白自私、封閉、狹隘的人不僅不能長久地擁有美好的事物。
( 四)帶著疑問走出課堂。
這無情的墻拆了嗎?是什么讓巨人轉變了態度呢?我們下節課學習。
五、回眸課堂,說反思
1、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在想象中陶冶情操
本設計,我抓住花園情景的變化、感覺的變化和人物態度的對照,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草翠花開”是怎樣的美好景象?巨人訓斥孩子時態度、神情怎樣?巨人內心的想法是什么?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和自己反復的朗讀、品味,逐漸清晰、豐富,內心的體驗與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內心的感悟與文本的內涵更吻合。
2、努力抓住教學的生長點,在讀悟中領會寓意
在設計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讀”。這里的“讀”,我有意識地進行引領,寫了不少朗讀指導的過度語言。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自己的急功近利,沒有有效地和學生的讀相融合。學生能認真的地讀,但不能完全沉浸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另外,自己對于“讀”和“悟”的比重把握不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