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教案
4.聯系上下文體會貓“古怪”的背后是令人喜愛的。(板書:喜愛)
(二)師生互動,賞析第二、三自然段
1.請學生自由讀第二、三自然段,把認為寫得好的地方畫下來,多讀幾遍,想想這些地方為什么寫得好。
2.師生互動,交流感受。
(1)通過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與同桌協作做動作,深化對“蹭”的感受,體悟“人愛貓,貓愛人”的和諧情趣。
(2)通過對“踩印”的理解,體會老舍先生“我家小貓腳爪印,各個梅開淡墨痕”的愛貓情結。
(3)通過想象“豐富多腔”所包含的多個生活細節,感受老舍先生對貓的關愛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中。
生:老師,那貓的叫聲不就是那么“喵喵”幾聲嗎,哪會豐富多腔啊?
師:是啊,大概很多同學都會這樣以為。那,先想想看,是不是老舍先生搬把椅子往那兒一坐,一次就能觀察到這么“豐富多腔”的叫聲?
生:不是,一定是多次觀察的。
師:對呀,那這里面的內容可就豐富啦。跟著老師一起想。
(師生共同思考)
師:也許我們的貓,剛剛吃飽喝足會心滿意足地長叫一聲──
生:喵──
師:也許我們的貓剛聽到主人的召喚,會干脆利落地短應一聲──
生:喵──
師:也許我們的貓,在外面瘋跑了一天一夜,碰到了一只勢均力敵的貓,啊,要打架啦,它會粗吼一聲──
生:喵──
師:也許我們的貓,正伸出脖子來讓主人幫它抓癢,它會非常受用地細叫一聲──
生:喵──
師:這“豐富多腔”的聲音是不是特別美妙?
(“豐富多腔”的背后是豐富的生活內容,接近生活就會使眼前的情境畫面般地豐富起來,這個情境不僅使學生們理解“豐富多腔”,還使他們知道了老舍先生多么熱愛生活,從而把“熱愛生活”的觀念潛移默化地傳給學生們)
3.交流關于其他句子的感受。
(三)突出自主,用多種形式感悟第四自然段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體悟第四自然段的內容。
(應使學生有盡可能多的自主時間去直接與文本對話,可坐可站,可聚可散,可讀可畫……)
2.體會這么可愛的一只貓的背后站著怎樣一位人。
(四)總結
三、布置作業
(一)讀熟“閱讀鏈接”中的兩段文字,體會其他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二)觀察身邊的貓或感興趣的其他小動物,記錄感受
第二課時
第一,根據所描述的內容聽寫字詞,做鞏固練習。
第二,再讀課文,積累語言;明確寫法,自身內化。
第三,交流觀察感受,討論如何寫好有關小動物的文章。
第四,進行片段練筆,互評改進。
第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教學應成為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大膽想象的自主天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更為強烈。這種需要就是一種“我要學”“我能行”的內驅力。我在課堂教學設計時,力求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需要,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課堂教學應在活潑有趣的氛圍中巧妙地利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品析名家名篇中的詞句,感悟其豐富的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