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母雞種稻子》教學實錄(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使學生讀熟課文,隨文認讀生字。2.使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培養勞動習慣。3.培養學生看圖說話、表演的能力。教具準備:頭飾、實物投影、掛圖。
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吃大米嗎?(板書:大米) (生:喜歡。)
師:誰知道大米是怎么來的?。ㄉ捍竺资寝r民伯伯種出來的。生:我給某某補充,《鋤禾》告訴我們大米是農民伯伯用辛苦的汗水換來的。)
師:你真會學習,能深入理解學過的知識。。ㄉ何抑来竺拙褪堑咀,它是在水田里長的。)
師:你知道的真多,能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嗎?。ㄉ菏俏易x故事知道的。)
師:書是知識的寶庫,能讓我們了解許許多多知識,同學們要多讀書。
師:同學們對大米的來歷已經有了許多了解,下面我們學習《小母雞種稻子》,它會告訴我們更多有關大米的知識。(板書:小母雞種稻子)
[通過談話,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從而有針對的進行教學,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習課文:1.學生自學課文。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自學課文。(學生在小組內自讀課文,圈出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或組員的幫助讀課文,認生字,然后小組內或兩兩合作互助讀課文,或一人一段檢查讀課文,還有的小組讓學得慢的組員讀課文。)
[學生的這些活動取決于老師平時的評價、指導,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要以小組為單位評價學生,而不要輕易地單獨表揚某個同學,以使學生形成團隊意識,增強凝聚力,這樣有利于他們的整體提高。]
(漸漸地,有的小組拿出自己的小旗擺在桌子中間。老師在黑板上記錄他們的先后順序后指導其再鞏固認讀生字,以待其他未完成的小組。)
師:每個小組都讀會了,哪個小組想向大家匯報?(指一組學生匯報讀課文的情況,小組可以派代表讀,也可以分段讀,分角色讀,還可以齊讀。)
師:大家有什么意見?。ㄉ海鎸Ρ辉u小組)我們認為你們小組都讀得很熟練,可是聲音不夠響亮!∩何以賮硌a充補充,某某,應該是zhǐ好,你讀成了zhí好。)
師:(對著讀書的同學,他提得對嗎?(生點頭)好,再讀一讀。)
[設計小組學習,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互助意識的提高。同時小組學習、匯報,也增加了學生的讀書機會,保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小組間的評價使學生學會客觀地評價他人,看待自己。]
2.指導朗讀。
師:你們學得真快,獎勵你們聽故事。(播放課文錄音)
師:阿姨講的好聽嗎,那你們能像阿姨一樣講故事嗎?下面我當聽眾,聽你們講故事。(學生讀故事,老師到每一位同學面前聽一聽,不時點點頭,豎大拇指,學生立刻讀得更起勁了。)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與體會之后,再利用錄音指導學生讀課文,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又使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入地體會課文,滲透性地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老師作耐心的聽眾,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帶著興趣去讀課文,有利于每個學生的發展提高。]
3.想象說話。(投影、掛圖出示前三幅插圖及下列練習。)
有一天,小母雞找到一些稻谷,她問小鴨:“ !毙▲喺f:“ 。”小母雞只好自己種稻子。
禾苗長高了,小母雞問小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