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認識8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等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導入,感知給予的快樂
(吃蛋糕比賽。)
(出示大屏幕),有三塊蛋糕,第一塊5寸大,第二塊7寸大,第三塊10寸大。
1、現在要和你的對手比賽誰吃的蛋糕多,我們假設你們吃的速度一樣快,你先吃哪一塊?
2、下面進行第二輪測試,還是這樣三塊蛋糕,你的對手也是一個孩子,已經幾天沒有吃飯了,很餓很餓。你和他比賽誰吃的蛋糕多,你先吃哪一塊?
3、總結:
你們讓我很感動,因為你們不僅聰明,還很善良很可愛,有一顆樂于付出,樂于給予的心。為此,我要送你們一句名言,是我從書中讀到的──“給于是快樂的!”(學生齊讀)希望我們永遠記住這句話。那么,假如需要你給予別人的不是蛋糕,而是你的鮮血,你的骨髓,你還能做到嗎?如果不僅僅是鮮血和骨髓,還有生命,你還能做到嗎?我們可以不立刻回答,但不能永遠回避,我們要在學習中思考。
今天這節課,張老師想和大家共同學習一篇以“給于是快樂的”為主體的文章。看老師寫課題,字要寫得橫平豎直,端端正正。
(板書課題。)
1、齊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2、導語過渡: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和中國臺灣花蓮之間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字或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讀音:
凋零 綻放 輾轉 步履匆匆 突如其來
空曠 暫停 身軀 白血病 同胞
3、學生自由讀課文:
⑴ 小組交流:
對學習小組內的學習伙伴讀幾遍你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
⑵ 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
三、深入閱讀文本,整合資源,深刻體會
1、導語:
故事發生在──1999年9月22日早晨
誰──小錢
什么事──患了白血病
2、重點句理解:
這個剛滿18周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 齊讀;
⑵ 你讀懂了什么?理解“白血病、凋零、綻放(反義詞)。”
白血病就是血癌,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治愈。
⑶ 18歲,如含苞欲放的花朵還沒來得及開放,如初升的太陽還沒來得及普照大地,小錢因為患了白血病而掙扎在死亡線上,年輕的生命危在旦夕,尋找適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緩啊。但是,不幸的小錢又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我們祖國的臺灣找到了適合移植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