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1、繼續學習第22課,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說到“橋”讓我想起家鄉的小木橋,城市的天橋,跨越滾滾長江的南京長江大橋,“生命橋”這是怎樣的一座橋?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大陸青年小錢得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為他捐獻骨髓,挽救他的生命)
2、故事中講到哪些人?是什么事把他們連在一起?
這是大家知道的,對于課題,你們還想知道什么?
(生命橋是什么?生命橋為什么能跨越海峽,是怎么跨越的?是什么力量使它跨越的?)
其實同學們的核心問題就是:是什么讓這座生命橋跨越了海峽?
3、帶著問題,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真實的故事,打開書指讀。
4、此刻,美麗的杭州陽光燦爛,花香陣陣,就在這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中國臺灣又是怎樣的?
二、1、小聲讀第3自然段
指導學生理解“余震”的意思(大地震后緊跟著的小地震)大的余震同樣能造成破壞。
這場地震被稱為世紀之災,百年罕見。多媒體出示畫面
2、此時的余震怎樣?出示句子。讀讀這句話
(指導學生從“搖晃”中感到搖動、擺動,大地都在搖晃)
指導學生讀出可怕的感覺。
(理解“仍”持續不斷,頻頻發生,“仍”仍然、情況繼續不變,也有可能再次發生地震的危險。)
從凌晨1:47分到現在已發生了大小余震1000余起。
指導學生讀出此時余震的強烈,持續不斷。
3、引讀:就在這強烈的余震中,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
三、輕聲讀4、5自然段,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使你感動,劃一劃,想一想,也可以和同桌說一說。
a、在這場災難中哪兒最讓你感動?出示句子。
(不顧家人,一心為小錢著想)
“不清楚”不等于不牽掛,不擔心。
通常情況下,一場大地震,人們最想的是誰?
(父母 家人)
可這位青年想的是誰?(素不相識的大陸青年)
這是為什么?
1、小錢只有18歲,燦爛的人生剛開始。
2、尋找骨髓“難”
補充資料:
⊙ 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機率1/10萬,還是有可能,大海牢針,談何容易
⊙輾轉?(經過許多人的手或經過許多地方)字典中的解釋,想想醫生可能在哪兒為小錢尋找適合的骨髓?
(北京、杭州、上海、香港…)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多不容易。
3、白血病患者在骨髓移植前服用大量的藥物,殺死體內癌細胞,同時也會破壞身體的抵抗能力,生命處于生死邊緣,如果不在規定時間內移植骨髓,后果不堪設想,骨髓對小錢是多么重要。)
因此,在中國臺灣青年心中想的更多的是素不相識的小錢。
b、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凝望著窗外,他想到自己的骨髓會帶給小錢什么希望和期待?
(生命的希望、再次回到學校。走上運動場…)
讓我們帶著美好的希望和期待讀讀這句話。
c、你覺得中國臺灣青年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為他人著想 有愛心 不顧家人 守信用…)
d、同學們能聯系上下文,抓住重點語句想開去,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是啊!中國臺灣青年不顧家人,不顧個人安危,在余震中一心想著為大陸青年捐獻骨髓,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
e、文中還有那些使你感動?
出示:針頭……怎么使你感動。
(余震來的那么強烈,李博士、青年仍在努力地抽骨髓,想著救大陸青年)(不顧個人安危)
a、此刻的余震有多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