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shè)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zhì),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開小火車讀生字。
2、用簡潔的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22課,齊讀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杭州青年小錢(出示畫面),他是一位嚴重的白血病患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他的眼神中透露著對生的渴望。(出示句子: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生齊讀。
4、師:人說:“生命如花,歲月如花。”18歲,一個充滿夢想的年紀,一個如花的年紀。可是這樣的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卻即將凋零,于是我們不免萌生了這樣一種悲??(再讀句子)
二、研讀3-6自然段,感悟“生命不言棄”。
1.同樣是在醫(yī)院的病床上,同樣是一位青年,同樣有醫(yī)護人員的陪伴,在海峽彼岸的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yī)院也出現(xiàn)了相似的畫面,你覺得中國臺灣的花蓮慈濟醫(yī)院的這幅畫面與杭州的畫面有什么不同之處呢?自由朗讀課文3-6自然段。
(杭州是陽光燦爛的,中國臺灣剛剛經(jīng)歷了一場大地震,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杭州青年小錢生命垂危,中國臺灣青年擁有健康的體魄。)
2、師:孩子們,老師從你們的臉上發(fā)現(xiàn)大家都被感動了,因為文章的每字每句都牽動著我們的心,讓我們把那份感動表述出來吧!
出示句子:在這場災(zāi)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1)你因為什么而感動?
(2)他不知道什么?他只知道什么?
(3)孩子,假如你就是那個年輕人,一邊是自己至愛的親人生死不明,一邊是素不相識的小錢在等待著他的救命骨髓,你會怎樣抉擇?
出示句子: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1)從哪些字詞看出余震很強?能具體說說嗎?
(2)師:是啊,在強烈的余震中,他們本應(yīng)該怎樣啊?
(3)為什么李博士能沉著地站在病床旁、中國臺灣青年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呢?讓他們堅持的原因是什么?
3、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你能想象他們經(jīng)過了多少次的努力,經(jīng)過了怎樣的努力?)
a、小練筆(或口頭填空):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用“終于”寫(說)一句話。小錢幾經(jīng)輾轉(zhuǎn),終于。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
經(jīng)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李博士終于。經(jīng)過兩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錢終于。,終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