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8
請同學們猜猜,這個夜晚,他們三個人是怎樣度過的?同桌先說一說,全班再交流。
② 那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一些給予是快樂的確事情呢?
三、總結全文
是啊,這個夜晚,保羅從內心里感受到,給予是令人快樂的。我想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時能體會到給予的快樂,也許是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只攙扶的手臂,一句關切的話語,一顆慷慨的愛心。只要能做到奉獻與付出,這個世界就會更加美好。也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給別人一份關愛,一份幫助,同時,你也會收獲一份真正的快樂。付出往往比獲得更愉快。我們課后就有一篇這樣的文章《給,永遠比拿愉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今天上午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4課《給予是快樂的》,整堂課基本能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能把時間和空間都還給學生,思路也很清晰。在開課時能抓住閱讀提示,讓學生自己尋找學習目標并針對兩個目標進行教學。講解課文時,我首先從整體感知課文入手,先對整篇課文有個大致了解,然后圍繞“這個故事中有哪些是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展開的。并進行了引讀,在想象“這個夜晚,他們三個人在一起做了什么”這里,讓學生先同桌說說再全班交流,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性,最后是一個拓展延伸,在學生充分閱讀后,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愛心,并產生關愛他人的愿望,從而體會給予是令人快樂的。
同時,這節課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首先,在導入時沒有抓準切入點,過多的強調快樂,而忽略了“給予”的含義,以至于學生在后面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經歷時都只說到自己快樂的事情而沒有說到給予的快樂。有些偏離文本主題。
其次,課堂上的交流很多,沒有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來體現其情感的變化,而在課文的內容方面花的時間太多,本課的語言訓練重點沒有體現到位。
第三、對保羅的內心感受抓得不實,學生雖然有讀,但讀的時間還是太少了。而且,學生讀的情感不是很到位,沒有很好的體會人物的情感,比如說,小男孩的那種羨慕與驚嘆沒有體現出來。老師也沒有進行進一步的的知道。
最后,我思索,一節課是否稱得上好或者差,不在于用了哪些先進的教學手段,也不在于搞了多少新穎的形式,而在于看它能否抓住文章的主線,抓住文章的重點來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實實在在的課才是最好的課。
【課后評議】
辜淑華:曹老師作為新老師體現了教學創新的精神,教授本課時好的方面貫穿了以學生為主的精神,堅持把課堂交給學生,文中的幾個部分設計讓學生自瀆自悟,也是比較好的,同時,曹老師教學態度自然,教學層次也比較清晰,但是在最后把握閱讀鏈接的部分,卻因為時間過短,沒有進行深入,只是帶過,可能比較倉促。
王莉華:課文中心是“給予是快樂的”,但是在聽完課后連部分老師都沒有感受到這樣的情感,我想學生更難以把握,這也說明教學中情感沒有到位。對于內容淺顯的文章,應在讀中感悟,而不應該過多涉及內容。應從課題入手,“誰”給予“誰”?“給予什么?”在前面的內容中就應該說清晰,給予的含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