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教學設計
教學反思
教學《烏塔》這篇課文其目的是培養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煉和考驗。
為了達到此目的,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獨立讀懂課文,給學生充分朗讀和思考的時間,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寫了一些什么事;然后讓學生思考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通過精讀批注的讀書方法,細細體會。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教學流程還算流暢,上完之后,經過同事們和領導的熱心指點和自己的反思,還是發現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如下:
1、教學思路陳舊。在學生一讀課文之后,出示本課生詞語,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設計的流程不夠新穎。反思后,我認為可以放入文中,邊學文邊學詞語,或者直接拿出放在學文開始之前。
2、導入部分是蜻蜓點水不夠深入,當學生說道自己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旅游的時候,應該抓住這一點和烏塔獨自旅游進行比較,這樣更能體現課文的重點。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兒童的成長經歷,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閱讀有自己的見解,并愿意與大家交流閱讀感受。我覺得第一點通過文本教學和最后的一段視頻觀看,能較好的做到,但第二點還很有欠缺。
3、略讀課文“放”的度的把握不夠到位。原本設計時就抓住讓學生說說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一個問題來重點進行,但最后又不放心,把這個問題拆成了兩部分:從為旅游做準備當中看出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從旅游當中看出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另外,在放開讓學生盡情討論發表意見時,我的課堂駕馭能力顯得很弱,沒能做到收放自如。
希望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多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