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實錄
生:不對,作者見過了。不然為什么加“似乎”呢?
生:對!我也認為作者見過了,但是很少見,所以作者覺得好像見過,又好像沒見過。
師:你說得太棒了,老師獎勵你3分!
生:“粉紅色的山……眼前一片明艷。”
師:我聽出了許多內涵,你們對這句話有什么要問的嗎?
生:新綠怎么會“或濃或淡”?
師:請誰回答?
生:請老師回答。
師:你還真考我?那好……(師略作思考,走出教室,摘了幾片顏色深淺不同的樹葉進來)你們看──現在明白了嗎?
評:充分利用資源,點燃課堂亮點。
師:這句話與前面的內容是什么關系?
生:這句話是對前文的總結。
師:你能找出一個詞來給老師板書嗎?
生:一片明艷。
師:這么美的景色我很想再欣賞一遍,你們想嗎?
生:想!
師:我們就來再細細賞讀一遍。
(師生共同齊讀這一段)
師:剛才你們考我,現在我來考你們,怎么樣?
生:好!(積極性非常高)
師:請聽好──(讀)“一路迎著溪流。”
(重讀“一路”)
生:我所出路邊有條小溪。
(師重讀“迎著”)
生:我聽出溪流是由上而下,我們是由下而出.雙龍洞在山上。
師:還考不倒你們,再來!
生:誰怕誰!(生個個都摩拳擦掌)
師:“隨著山勢……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生:老師把“時而”讀得很突出,因此我聽出老師是想告訴我們溪流在不斷變化。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溪流為什么會這樣變化?
師: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同學們,誰能幫我解決問題?
生:我認為這個理由很簡單,書上已經告訴我們:溪流就是隨著山勢的變化而變化的。
生:老師。我還知道溪流和雙龍洞的關系。
師:你真聰明!告訴大家答案在哪兒。
生:“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師:你可以當我老師了!
(全班一陣歡笑)
師:我再考考大家的朗讀水平。
(生齊讀這一自然段)
師:再努力一把就趕上我了!你們認為這段中哪個詞用得最好?
生:“時而……時而……時而……時而……”用得最好。
師: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什么事或東西會這樣不斷變化?
生:我們唱歌時會時而快,時而慢時而高,時而低。
生:老師,您講課時會時而快,時而慢,時而高昂激動,時而低沉憂傷。所以我們都愛聽您的課。
師:謝謝你的夸獎,我不勝榮幸!
評:不失時機,創造條件,嘗試運用。
師:同學們,別說了,請看洞口。你有什么感覺?
生:大、高。
師:還沒把重點詞說出來。
生:很有氣勢。
師:哪個詞最能說明有氣勢?
生:突冗森郁。
師:你怎么理解?
生:形容樹木高高突起,枝葉茂盛。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突兀不是指樹木突起:而是指山峰高聳的樣子。
師:完全正確請你們把氣勢讀出來!
(指名讀)
師:的確很有氣勢!同學們進洞吧。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何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