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的歌聲》教學設計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
1、抓住麻雀,烏鴉、貓頭鷹、野獸,表面上是說一些動物,實際上暗罵敵人;
2、東拉西扯,說東道西,為了什么?小男孩是在裝傻,東拉西扯的避開敵人的盤問。
★“人呢?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毙『⒉换挪幻Φ鼗卮穑皠倓傄婚_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師: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他是在婉轉地暗罵敵人是野獸,來表達自己對敵人的仇恨,所以我覺得他是很機智很勇敢。)
師:野獸指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他是罵德國兵的呢?(野獸指的是德國兵,因為侵略別人國家的就好像野獸那樣沒人性,德國兵就是入侵小男孩國家的)
1、小夜鶯那時心里想著些什么?
2、從你們的朗讀中我聽出了你們內心的憤恨,小夜鶯啊,你為什么不直接斥責德軍呢?(要這樣說呢?他目的是讓敵人覺得他是個不懂事的孩子,麻痹敵人,讓敵人消除戒心,相信小男孩的話。)
師:你們都理解的很好,這句話體現了小男孩的機智和勇敢,誰能把孩子的天真讀出來?(個別讀,齊讀)
這一段關于軍官與小夜鶯的對話非常精彩,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形象躍然紙上,讓我們分角色來讀讀。
同桌 不讀旁白(自由選擇人物)
過渡:從人物語言可以看出人物的品質,我們還可以通過神態、動作、甚至外貌的描寫去體會,來繼續匯報。
2、動作描寫
★ “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的……”
這段話寫的是小男孩的動作。動筆把動詞圈一圈。
從小男孩一路上的動作,你看出了什么?(小男孩的天真頑皮)
小夜鶯真的只是個貪玩的小男孩嗎? 他真的把身邊的軍官忘了嗎?
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很聰明,故意裝出天真的樣子讓敵人以前他是只是一個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就放松警惕。 他很勇敢,在敵人面前表現自如)
小男孩的鎮定從容又不失頑皮,你能用朗讀體現出來嗎?
歡快的鳥鳴,無所顧忌的游戲,多頑皮的小孩!其實,小夜鶯是在麻痹敵人,也在向游擊隊傳遞著敵情。
3、神態描寫
★ “孩子從嘴里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快活是什么含義?真的很快活嗎?)
小夜鶯在敵人面前一點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可見小孩的膽量非常大。
(德國軍難道一點兒也不可怕嗎?)從文中找出依據。
(四)、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我們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人物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感受到了機智勇敢的小夜鶯。文章從開頭到結尾都貫穿著“夜鶯的歌聲”,它是文章的線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關于夜鶯歌聲的句子,理解夜鶯歌聲的不同作用。
板書設計:
13
夜 引誘敵人
鶯 傳遞情報 機靈
的 消滅敵人 勇敢
歌 再次誘敵
聲
教學反思:
緊趕慢趕一節課終于完成了,雖然有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但是弊端顯而易見:上課就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設計,未能把學生放在首位。節奏偏快,各個環節未能落實到位。如認識隔行分段,當好的同學能回答時,還有不少學生還沒找到三個隔行,更不用說分清文章四個部分了。其實,對于這樣篇幅長的文章,可以先讓學生邊找空行邊做上明顯的記號,然后再數一數共有幾個空行,再讓學生說說這樣一來文章分成了幾部分,每個部分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根據這樣鮮明具體的要求,逐步實踐操作,能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隔行分段法。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把每個環節落實到位,使課堂教學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