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學雜談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第一小學 郭惠心】〖回歸本色語文,譜寫課堂高效的“三步曲”──談語文教學中開展習慣培養、評價與策略指導的實踐研究·加強閱讀策略指導是減少學生做無用功的橋梁〗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情況:不少六年級的學生把過去學過的字詞忘記了,寫作文時錯別字很多,言之無物;欣賞好句時找最簡單的一句,寫體會言辭貧乏,一句起兩句止,看法膚淺;寫作文抄襲的多,能表達真情實感的少,空洞乏味……因此,課堂上教師要起到導師的作用,對每一個學生的水平能力要了如指掌,堂上關注每一個學生,在練習中給予畫龍點睛的指導,學生就會少走些“歪”路。如學生錯別字多,我就教他們以象形法、會意法、編順口溜法、結構法等,最適合自己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記,如:生字“督”字“上‘叔’下‘目’”;“諾言”的“諾”可編順口溜“‘若’然‘說’了就要言出必行……”;如寫句子理解,用“關鍵句段+個人理解”公式法教學生。教無定法,最適合學生的、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能力的就是好方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學生設身體驗,在舉一反三的訓練中教學生找聯系,找分析,找對比,讓學生從中學會不同的閱讀方法策略,導練結合,學生的進步就更快更高。如我教第八冊《生命生命》時,為落實和提高學生賞析句段的能力,我在教“飛蛾撲火”、“種子抗爭”、“靜聽心跳”三節時,用“帶──扶──放”的教學方法一層一層由淺入深引導學生體會生命的價值不僅僅是珍惜生命,還體現在不怕困難,不屈不撓,更體現在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在一次一次的引導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越來越深,抒發的感想越來越豐富,能運用“百折不撓、越挫越勇、善代生命、迎難而上”等十多個不同的詞匯表達自己的情感,到課堂尾聲時,學生能說:“如果我看見到傷鳥,就會為它療傷,等它痊愈了,送它回家;如果我不幸受傷了,就會咬緊牙關,強忍痛楚;如果我成績落后了,就會打起精神,努力學習,多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如果看見地上有垃圾,我會立刻拾起來,放進垃圾箱里;如果父母下班回來,我給迅速遞上一杯熱茶,為父母捶背……”同學們對生命的價值的理解真是出人意表。所以老師要充分利用課堂的四十分鐘,在定準的訓練點上作恰如其分的指導,把學生帶進如詩如畫的語言訓練場,發揮學生的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向更高的層次邁進,如此詩所言:“我無法送你到對岸,只能送給你一葉小舟;我無法送你上山頂,只能指給你上山之路;我無法送給你智慧,只能教你獲取的方法。”。掌握方法,終身收益!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鳳凰山中學 諸宇菊】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模式探討·思考質疑〗
思考質疑是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自己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疑問。
宋代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學習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切學習必須從提出問題開始,在處理分析問題中發展,以解決問題而告終。這樣的學習,才能真正讓學生在矛盾中展開積極的思維,才能發展思維能力,培養解決問題能力,激發智慧的火花,引起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