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說明
四年級下冊第六組是“田園生活篇”,司空見慣的生活小景、生活小情我們平日都熟視無睹,怎樣讓孩子們能從中體會到有情有趣呢?最關鍵的是怎樣讓田園綠野、小橋流水、炊煙裊裊、牧童短笛、蛙鳴陣陣、鳥啼聲聲,能從字面上升到畫面然后再到學生的言面呢?從下面的教學回想中,您應該能看到我的設計思路。沉睡了幾千年的詩歌,沉淀了幾千年的情感,要想一下子打開閘門,活生生地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唯有喚醒他、親吻他。
一、喚起生活的記憶。
(一)節氣歌中尋找生活的記憶。
師:還記得節氣歌嗎?我們一起來背背。
(節氣歌背完后,師生對說二十四節氣。邊說邊出示二十四節氣)
師:我們都知道,二十四節氣和農事有非常密切的聯系。板書:農事
師:知道什么叫農事嗎?
生1:就是農村里做的事。 生2:就是農活。
師:到了一定的節氣,農民都知道該做什么農活;卮鹚脑碌膬蓚節氣:“清明”“谷雨”,你知道關于這兩個節氣的諺語嗎?
生: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師:每到這個時候,在空曠的田野,我們總能聽到一種鳥的叫聲,知道是什么鳥嗎?
生:布谷鳥。
師:它是怎么叫的?
生模擬。
師也模擬:阿公阿婆,割麥插禾。原來是布谷鳥提醒大家要割麥子插秧了。
設計意圖:喚醒學生的知識積累,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把學生的思緒引向田園,奠定學習田園詩的知識與情感基礎。
(二)語言的描述實化生活記憶。
師:那這個時候,你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又在家做什么呢?
生1:給柑桔樹剪枝。
師:這個時候,走到桔園里,會有什么感覺?
生1:聞到香味。生2:看到大片大片綠油油的葉子。生3:站在柑桔園里,你會感覺好像漂浮在綠色的大海上,點點白帆似的小花不時散發出一陣陣淡淡的清香,你怎么也拒絕不了誘人的花仙子的邀請,不得不和她一起穿行其中。
師:原來在柑桔園勞動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生2:我爺爺在種玉米。 生3:我爸爸在施肥。 生4:我奶奶在種菜。
生5:我爺爺奶奶在采茶。我也幫他們采茶了,茶樹一行行整齊地排列在山坡上,隨著山勢的起伏,就像大海里的波浪,一片片茶葉得像抹了油似的,綠得發光,綠得鮮亮。那茶葉的清香啊,真可以讓人不喝就醉了。
(師邊聽學生說邊板書:剪枝、種玉米、施肥、栽菜、采茶)
設計意圖:這里算不上繁華的鬧市,也不能完全算是幽靜的鄉村,只有部分逐漸矗立的工廠取代了原來的稻田秧苗。但孩子們還是有機會到僅有的田地里去,所以我就是要通過引導讓孩子們知道在四月的部分農活,感受到四月的美,更重要地是感受到勞動中美的感受。這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同時更是一個練就語言的過程。
(三)語言演練富化情感的生成。
師:你能用“既……又……既……又……”把這些農事連起來說說嗎?
生:四月,農民伯伯可忙了,既要為柑桔樹剪枝,又要種玉米,真是忙得不可開交。
……
師:從這些句子中我聽出了一個字
生:忙
師板書:忙
師:你能用“不論……不論……都……”把做農事時的景色說說嗎?
生1:四月,不論是在柑桔花翩翩起舞、盡情散發無盡芬芳的桔園里剪枝,不論是在綠海似的茶園里邊欣賞誘人的綠色、品味醉人的芳香邊唱著采茶曲采茶,都是那么有滋有味。
……
師:我又從中聽到了一個字
生:美
師板書:美
師:是啊,一年之計在于春,他們為收獲而歌唱為希望而歌唱。
設計意圖:語文是用靈性的語言來傳遞的,用第六組第一篇課文中學過的關聯詞說話,把農事、農景說出來,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與新知識的學習聯結成了一個全新的通路,同時也創設出了古詩學習的情與景。古詩本來就是最有靈性的,給孩子們展示靈性的語言的平臺,給溢滿靈性的古詩開啟一道外溢的出口。讓靈性從詩中流向孩子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