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米修斯》教學案例
背景分析:
普羅米修斯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提坦神。本文便記敘了普羅米修斯為了解除人類沒有火種的困苦,不惜觸犯天規,勇敢地盜取天火,從而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智慧,并與宙斯進行不屈不撓斗爭的動人傳說,頌揚了普羅米修斯不畏強暴,為民造福不惜犧牲一切的偉大精神。
課文以“無火—盜火—受罰—獲救”為主要線索,重點寫了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后所受的殘酷懲罰。在具體敘述上,作者有意識地留下一些空白,給人以想象的空間,為我們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了資源,是一篇訓練語言、發展思維的好課例。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對外國神話故事有所了解,知道普羅米修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神,是英雄的化身,具有為人類謀利益不畏強權、勇于犧牲的精神;二是進一步學習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三是激發學生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案例片斷:
師在講完“無火”和“取火”兩部分內容后,引導學生講講這個小故事,在學生講故事后告訴學生,這就是在復述課文,并問:“你是怎么復述課文的啊?”總結方法。接著學習“受罰”部分,學習后仍讓學生講故事,這樣就不會使學生覺得是在復述課文,感到畏懼。在學完全篇課文后,再讓學生復述全篇課文。
課后反思:
鋪路搭橋,為學生創設成功的平臺。復述課文是中高年級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學生語文能力訓練的主要內容,更是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體現。但教師平常對復述課文的訓練,往往簡單化——直接提出要求。其實,簡明扼要地復述課文,對我們教師而言,也有一定難度,需要反復閱讀,推敲語言。雖然對學生的要求可以低一點,但對剛開始接受這種訓練的四年級學生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而我課上就正視了這種學情特點。既知學生復述有難度,就降低難度,為學生鋪路搭橋,讓學生先分部分復述,再進一步提出要求:復述全文,從而使學生把全文復述出來。這種鋪設臺階、層層提高的方法,新穎獨特,不僅讓聽課教師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這是真正的“以生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