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江畔獨步尋花(杜甫)游園不值(葉紹翁)的講解
在句法上,盛唐詩句多天然渾成,杜甫則與之異趣。比如“對結”(后聯駢偶)乃初唐絕句格調,盛唐絕句已少見,因為這種結尾很難做到神完氣足。杜甫卻因難見巧,如此詩后聯既對仗工穩,又饒有余韻,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處:在賞心悅目之際,聽到鶯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這兩句按習慣文法應作: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韻上的需要,同時又在語意上強調了它們,使含義更易為人體味出來,句法也顯得新穎多變。
游園不值
年代:【宋】 作者:【葉紹翁】 體裁:【七絕】 類別:【】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注釋】
[注釋](1)不值:沒有碰見。(2)應:大概。屐[音“季”]齒:木頭鞋子的齒。
[譯文]趁春日天氣晴好,外出會友。也許是園主人愛惜蒼臺怕我們踏上鞋印吧,我輕輕地敲打柴門久久不開。但這也沒有關系,花園里的春色是關不住的。那露出墻外的一枝枝紅杏已經泄露了盎然的春色。
[簡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于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后兩句更新奇的想象: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后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墻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江畔獨步尋花
獨步:一個人散步或走路。
江畔獨步尋花之六 一組七首絕句(唐)杜甫
花數量多--------千朵萬朵 滿------從花開的密度
壓、低-------形象的寫出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的沉甸甸的質感,是對上句的“滿”字 具體化。
從側面寫出花的繁茂
蝶戀花
恰恰:1、黃鶯婉轉圓潤的啼叫 2、恰巧碰上
后雨行詩,詩人移情于物
抒發了詩人熱愛和平、歡欣、喜悅,寄情自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