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水》教案
【教材分析】北師大版語文教材第八冊《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陽春三月,春水滋潤大地、催生萬物的美麗景色,贊美了春天的美麗。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豎琴、明鏡,揭示了春水的可貴,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全文語言優美,很適合朗讀。
【設計理念】
本文用詩一般的語言贊美了三月桃花水的萬般柔情、清澈明凈。我遵循“初步感知——整體感知——精讀品味——整體回顧”的閱讀規律,采用以讀為主線,以讀代講,以讀促表達的方法。在朗讀中創設情境,理解課文的意境,把對春天、春水的喜愛、欣賞之情帶到朗讀中,并引導學生用心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再抓住段后的省略號,引導孩子展開想象,讓學生在層層推進的想象中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理解課文的意境,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
3、用心體會文中的排比句、擬人句、比喻句等句式,體會作者運用動詞的妙處。
4、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可貴的春水滋潤大地,催生萬物,春天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理解課文的意境,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
2、用心體會文中的排比句、擬人句、比喻句等句式,體會作者運用動詞的妙處。并引導孩子展開想象,讓學生在層層推進的想象中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比較閱讀,奠定基調,導入課文
1、播放兩段音樂,讓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不同。
(一段振奮激動,一段輕柔舒緩。)
2、出示兩段話,讓學生讀出不同感受。
(一段是慷慨激昂的文字,一段是輕柔舒緩的文字。)
3、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三月桃花水》。)
4、解釋課題。
課件出示畫面幫助學生理解。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解釋“桃花水”
教師小結:陽春三月,正是桃花盛開,鳥語花香的季節,這時的水,人們給它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桃花水”,指的就是“春天的水”。 (板書“春水”)
5、指導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受
1、出示自讀要求及生字詞,學生自由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要求:
(1) 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課文;
(2)填空:“三月的桃花水,是 。”
“三月的桃花水,是 。”
(3)這篇課文該用怎樣的語調讀?
生字:
絢(xuan)麗 流淌(tang) 應和(he) 纖(xian)細 開犁(li)播種(zhong)
裹(guo)著 琴弦(xian) 催(cui)促(cu) ]
2、讀后交流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再齊讀。
(2)完成填空,相機理解“豎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
(3)這篇課文該用輕柔舒緩的語調讀。
三、范讀課文,理清思路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思考: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它彈奏了哪些動聽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