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之思》教學設計(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
2、理解橋的功能。
a“橋是路的連接和延伸。橋也是路,是沒有路的地方的路”聯系生活實際,對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b小結:橋的基本功能就是溝通、交流,使沒有路的地方有了路。
3、指導朗讀
重點指導排比句式的朗讀和省略號的處理。
[對詩歌語言的賞析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語文學科特點的體現。從中感悟詩人對語言的錘煉,并通過仿寫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這次的仿寫側重于用詞的準確,難度不大。]
(三)欣賞橋的魅力
1、欣賞橋的魅力,感悟語言的魅力
a分別播放古老的石橋和現代立交橋的視頻畫面,指導賞析,并用自己語言表達發現的美(課件播放視頻畫面,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點擊欣賞)
b出示課文的語段,與學生語言進行比較,結合九曲橋和立交橋圖片,幫助理解“碧波粼粼、回旋別致、湖光山色、巍峨雄偉、浩然坦蕩”
2、展示其他橋的魅力,仿寫
在 ,一座 的橋,更顯出 的美。
至少選擇其中一幅圖,仿寫并交流、點評。(課件出示其他橋梁的圖片,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并打寫交流)
[這次仿寫加大了難度,從詞語的表達上升到句段的寫作,體現了教學的層次和梯度]
4根據男女音色差異,分別朗讀不同風格的語段,體驗橋不同的魅力。
[通過視頻的感官沖擊,將課堂置身于林林總總的橋梁世界,在發現美,表達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進行語言表達訓練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這正體現了新課標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四)理解無形的橋
過渡:“各種造型優美的橋,在給人方便的同時,裝點著鄉村和城市,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可是你認為人類更需要什么樣的橋?
1、組織學生分小組在電腦前瀏覽教師課前收集的有關心橋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心橋的概念。
2、學生根據生活體驗,講述所了解的關于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架設心靈橋梁的故事(課件提供教師收集的相關資料,解決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網絡信息的能力,通過協作學習,交流升華情感;網絡信息,將文字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正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
3、為什么說“這樣的橋越多、越普遍,我們這個世界就越和諧、越美好”?
[學生結合實際事例,可以從正反兩面來闡述心橋的意義,引導學生對心靈之橋的理解和共鳴,尤其注意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課文。]
4、“假如讓你建造一座心橋,你愿意為誰建造一座什么樣的橋?”
學生自由表達對世界的美好祝愿。
5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旋律中齊讀詩歌第三節。
[讓學生暢所欲言,暢談對世界的美好祝愿,以此反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便教師相機指導。這樣,情感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