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天地四》教學建議
《一個老農,在田邊走著……》是一首詩,作者站在一位老農的角度,描寫他在收獲的季節,走在田邊,欣賞田野里豐收的景象,回憶自己一年來的辛苦播種、耕耘,品味自己半生的酸甜苦樂,心中充滿歡欣與安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品味其中的感情,體會老人的普通、平凡但又不凡的心境,不必深究其內容。讀后,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口語表達〗
生活在農村的學生,由于有親身體驗,這個話題說起來內容會比較豐富。老師要著重指導學生關注農民在耕作過程中是如何辛勤勞動的。
住在城市的學生可回憶本單元學的《拾穗》《一個老農,在田邊走著……》等;可通過“我是小記者”的活動去采訪身邊的人;觀察身邊的事物,會發現自己的生活與農民的辛勤勞動是分不開的。組織材料,再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準備自己的發言,并在班上展開交流。教師要適時評點,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為習作做好鋪墊。
〖習作〗
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靠自己的努力一定有許多收獲,曾經給自己帶來成功、喜悅、自信……以此為話題讓學生展開聯想。既可寫自己的收獲;也不妨把自己置身于圖畫之中,想像農民通過一年辛勤的勞作,終于盼來大豐收的喜悅。教學中要盡量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激活學生在生活中得到收獲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寫完后,先讓學生自己讀讀,再與同桌或好友交流。可以引導學生從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了,是否按一定順序寫,是否寫出了自己的感受等方面相互交換意見,然后再思考修改。回家后還可以把修改稿讀給家長聽,聽取家長的意見,再作修改。通過這些活動,也讓學生親歷一個辛勤耕耘、收獲碩果的過程。最后建議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記錄在日記本上。
建議開展“成果獎”交流會。可聘請幾位“裁判”。每組推薦一名代表或自由參與,在班上交流。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提高寫作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