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拾穗》教學設計及評價
教學目標:
1、著重閱讀理解第2~5自然段,特別是描寫三婦女拾撿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結合課后的小資料,鼓勵學生談自己在欣賞畫作和課文后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課文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的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2、欣賞油畫,結合課后的小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聯想。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聲朗讀課文中的好詞(多媒體出示)
收獲 混合 塵霧 彌散 監工 套袖 攥 麥穗 遵循
荒年 禁止 置身 搜尋 浪費 傳統 切身 增添
2、復習課文的寫作順序,指名說各段大意。
3、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拾穗》這篇課文。
二、教學重點段
1、自由朗讀第2~5自然段,畫出三個農婦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并談談你的感受。
2、匯報交流,多媒體出示句子:
(1)中間的中年人,“她正深深地彎著腰,左手攥著一把麥穗,另一只手還在撿拾。”
對比:“攥”與“拿”有什么不同?———“攥”有“捏”的意思,比拿用力些,表現她對麥穗的愛惜,生怕撿拾到得麥穗又丟了)
(2)“右邊的婦女累了,欠起了身,顯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
表現右邊的婦女被生活的辛苦壓彎了腰。從“欠起了身”“直不起身”看出她的辛勞。
(3)“她身腳麻利,撿拾麥穗的動作像舞蹈……”
從“手腳麻利”“動作像舞蹈”表現出她勤勞能干。
3、 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哪些語句是課文作者的推想?指明答。
三、教學第1自然段
1、師:第1段環境描寫除了表現這幅畫的時間和地點,你還從中體會到什么?生思考。
2、 匯報:表現在收獲季節,農民還要為自己溫飽而忙碌,反襯出農民生活的艱辛。
3、 自由讀這一部分,讀出豐收的景象。
四、教學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師:自由讀第三部分,結合上下文,談談你對這幅畫的評價。
2、 學生匯報:(分別從色調上、手法上、構思上學生闡述)
3、 展開想象,想象三位婦女的生活處境是怎樣的,她們撿拾麥穗回到家,會是怎樣的一幅情景,她們一定能享受到收獲的幸福嗎?
4、 小組寫作練習,匯報交流。
五、 課堂小結:
師:我們欣賞了油畫,聯想三位婦女的生活處境,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和生活的困苦。所以,結合畫面能容及當時的情景展開合理的聯想也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手法,它會使你的文章真實感人。
六、 布置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向爸爸、媽媽推薦油畫《拾穗》。
板書設計: 拾 穗
秋天, 田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