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教學設計 4份
(跟第一次相比不同的情況有:①巴果茨基說不必走原路,而列寧堅持仍走原來的小路;②走的時候,不是巴果茨基先走,而是列寧先走;③列寧在最危險的地方沒有停下來,毅然決然走過去。)
2.列寧毅然決然地走過去,“毅然決然”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書。
(“毅然決然”是堅決地,毫不猶豫地。)
列寧為什么還要走那條危險的小路呢?當巴果茨基問起列寧時,列寧是怎樣“解釋”的?從課文第三段找出答案來。
(“就是因為我害怕它。”“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咱們得隨時隨地鍛煉自己的意志。”)
3.課堂討論列寧說的三句話。
提示:列寧說的三句話,用了三個句號。每一句話有一個獨立的完整的意思。三句話之間,又都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一句比一句意義深。
①列寧為什么還要走這條危險的小路呢?回答的第一句:“就是我害怕它。”列寧這樣回答表明什么?
(表明小路的確危險,列寧坦率地承認自己“害怕它”。)
②一般情況,對自己害怕的事情,總要躲避,不去做。為什么列寧對害怕的危險小路不遠離,還要走呢?列寧回答的第二句話,解答了這個問題:“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這句話有什么含義?面對危險的小路,列寧是怎樣沒讓害怕把自己壓倒的?
(列寧面對危險的小路,是“害怕它”了。但他沒有躲避這種害怕,而是迎著危險帶來的“害怕”而上,勇往直前地向“害怕”挑戰了。這是一個革命者對待“害怕”的正確態度。)
③列寧為什么要一次次面對危險和“害怕”,不讓它們壓倒,而是迎著它們而上呢?看看第三句話,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咱們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煉自己的意志。”
這句話的基本意思是什么?
(咱們得鍛煉自己的意志。)
“每時每刻”、“隨時隨地”怎樣理解?
(強調不放過每一個鍛煉自己意志的機會。)
(四)小結:
“登山”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也就是這篇文章的作者——俄國的霍德扎寫它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講述列寧登山的故事,贊揚他自覺地抓住每一個機會,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危險、害怕是怎樣做的?今后有什么打算?簡單地說一說,議一議。
(五)再讀列寧說的三句話,然后再讀一遍課文。布置課下用“閃爍”、“鍛煉”造句。
讀一讀課文原句,進一步理解兩個詞的意思和用法:
1.“閃爍”,是指光亮動搖不定,忽明忽暗。課文原句是描寫山頂上樹叢和草地上的露珠兒,在初升的陽光照映下,光芒一閃一閃,忽明忽暗。
例句:閃爍——入夜,商廈門前的霓虹燈廣告,不停地閃爍著五顏六色的光芒。
2.“鍛煉”是通過體育運動使身體強壯,如:上好體育課,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課文中列寧說的“鍛煉”,是指通過某種活動或斗爭,培養勇敢、堅強和維護集體利益等品格,強調不放過每一個“鍛煉自己的意志”的機會。
例句:鍛煉——學習上會不斷遇到困難,我們要迎著困難去克服它,戰勝它,天長日久,這對我們是個很好的鍛煉。
一、中心著手,導入教學
1,齊讀課題
2,(投影片出示最后一節)學生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