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的故事》(第二課時)教學預設
四、默讀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天鵝的第一次叫聲
師:天鵝的第一次叫聲是在說什么?
生:天鵝們在說:冰封湖面,沒有吃的怎么辦?
師:它有什么樣的心情?
生:天鵝們很焦急,因為他們會沒有吃的。
天鵝們很失望,因為他們長途跋涉卻遇到了冰封湖面。
天鵝們很害怕,因為他們害怕被冷死,被餓死。
師: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出示課件)
生:(讀書)克嚕——克哩
師:(指名讀)他讀得怎么樣?
生:他的聲音應該更清脆一點,因為課文中說的是:一聲清脆的叫聲。
生:他讀得很好,皺起了眉頭,顯得很焦急。
師:是啊,這一聲叫聲里飽含著天鵝的焦急、不安、害怕、失望 … …
天鵝們正面臨寒冷和饑餓的威脅,面臨生與死的決策。就在這時,冰封的湖面上出現了一個讓人為之震撼的場面。快速讀第五自然段,看看發生什么事了?
五、品讀體驗,感悟老天鵝破冰的場面
師:發生什么事了?
生:一只老天鵝 ……
師:這是一個多么讓人震撼的場面啊。偉大詩人歌德說過:聰明的人會用兩只眼睛讀書,一只眼睛讀懂紙上的字,另一只眼睛讀懂字背后的表達的東西。默讀第五自然段,找出哪些詞語讓我們深深感動。
生:(默讀、勾畫、圈點、批注)
師:那些詞句讓你感動?(出示課件)
生:騰空而起。這說明老天鵝飛起來的時候,動作很快,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師:(用手指演示老天鵝起飛的動作,幫助理解“騰空而起”)
生:(感情朗讀)突然,一只老天鵝騰空而起 ……
生:像石頭似的讓自己的翅膀和胸脯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 …
“重重地”說明老天鵝撲打冰面很用力,他可能會被摔死,脖子折斷,終生癱瘓,下半生都動不了啦。
師: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生:他是為了一群天鵝,也是為了他自己的兒女。
師:他為了天鵝,也為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女,甚至愿意——
生:犧牲自己的生命。
師:“像石頭似的”是一個——
生:比喻句。
師:用什么來比喻什么?把什么比做什么?
生:用石頭來比喻老天鵝,把天鵝比做石頭。
師:這個比喻句成立嗎?兩者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
生:用的力比較猛。
師:(用一塊石頭做示范,把石塊掉到地上)為什么把老天鵝比作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老天鵝至少也有16斤,16斤的石頭砸向冰面,也會粉身碎骨,那血肉之軀的老天鵝會怎么樣?
生: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是:他們向下掉的速度非常快,砸向冰面的力量很大 ……
老天鵝很可能被摔死 ……
生:(感情朗讀)
師:還有什么地方讓你感動?
生:鏡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顫動起來 …這說明 …
老天鵝的撲打不止一次、兩次 …
師:為什么?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生:課文后邊有一個“…”,這說明還有很多次。
師:也許老天鵝撲打了五次,這時會出現什么?
生:老天鵝身上出血了。
師:老天鵝繼續撲打八次,十次,十六次,會出現什么?
生:老天鵝的皮和肉都露出來了 ……
師:這樣的老天鵝還不讓我們感動嗎?帶著你的感動,讀課文。(指名讀書)
生:(感情朗讀。得到了全體老師的熱烈掌聲)
[語言文字的表達“言有盡而意無窮”,在字里行間中蘊藏著深遠的意義。省略號的延伸,讓學生憑借想象進入了老天鵝破冰的悲壯場面。主題的揭示在此時已是水到渠成。
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去理解,去體會,去感悟,真正做到了“咬文嚼字”。在這種品讀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才會得到發展。這是本課教學要體現的發展性]
六、以讀代講,體會天鵝的第二次叫聲
師:這時,其他的天鵝怎么做?后來又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