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智慧 ——《天鵝的故事》教學談
師:動物為了求生,在關鍵時刻會爆發出令我們人類驚嘆的壯舉。寫得多好!
生:老人知道了動物也有愛心的,也會團結互助的。我們應該不再傷害動物,不再亂砍樹木,不再破壞大自然,那該多么美好啊!所以,他把獵槍掛在墻上,每次看到時就給自己一個警告。
師:三個“不再”排列得多整齊!給人以警醒!
師:老師讀完課文,是怎么思考的呢?這里有四個答案,你們猜猜看,哪一個是薛老師寫的?(1)斯杰潘老人認為天鵝是一群可愛的鳥兒,不能打,人類應該自覺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2)老天鵝不惜用自己的身體為天鵝群打開生存之門的壯舉,深深地感動了斯杰潘老人,使他不忍心傷害他們。(3)斯杰潘老人看到了天鵝在生死關頭表現出的無比英勇和團結,具有人類一樣的精神和品格,內心受到很大的震撼。(4)斯杰潘老人從天鵝在危難時表現出來的壯舉中,感受到了天鵝那樣的鳥兒也閃現出生命的光輝、閃現出生命的美,為自己曾經傷害過它們而感到慚愧、自責,從此放棄了獵槍。
[教學心語]
“寫”是一種表達方式,需要學生專心閱讀、潛心思考、靜心書寫,因而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有足夠的閱讀、思考、書寫的時間。匆匆而就,所表達的就難免膚淺、草率,達不到教學的目標。因此,閱讀教學過程中“寫”的訓練活動,要做到三個“有”。
1、有的。每次安排“寫”的訓練,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本課中三次寫,第一次是為概括故事而寫,培養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第二次是為感悟課文而寫,寫自己的感受是為了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更加真切地進行感情朗讀;第三次是為理解表達而寫,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深入思考,寫出自己的見解來。這樣的寫,既有利于學生漸入學習佳境,又有利于學生的均衡發展,能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因為寫的機會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均等的,人人都能得到訓練、得到提高、得到發展。較之“說”,有三個優點:一是消除了部分優秀學生的話語霸權,避免了課堂上少數學生發言、多數學生聽講的弊端;二是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對問題思考得更加深入,表達得更加有序、嚴密;三是通過書面的展示,給學生和教師進行評點、修改留下了空間,而說話訓練,少不留神,學生的發言就從耳邊溜走了,想幫學生訂正都沒有了憑借。
2、有法。寫的訓練,不能是在學生原有基礎上的簡單重復,不能是學生已有表達水平的簡單再現,應該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真正的提高和發展。因此,寫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寫的方法的指導,一是有意識地讓學生積極運用課文中的詞匯、句式等,逐步掌握一般的表達方法和規律;二是有意識地讓學生發現別人思考角度、思想內容的獨到之處,開闊寫的思路、豐富寫的內容。在三次寫的訓練中,我有意識地通過評點,引領學生發覺別人表達中的好詞好句,并移植到自己的寫作中來,以不斷豐富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技巧;引領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同學獨到的見解,并引用到自己的文中來,加深自己的認識。這樣的寫,學生就能切實感受到自己的長進、提高,獲得學習的成功感。
3、有情。一是要激發學生寫的欲望,寫只是讓學生“如愿以償”的一個過程,寫得要適時。比如,第三次寫前,我讓學生對問題思考一分鐘,學生紛紛舉手,爭著發言。我偏偏不讓他們說,而讓他們寫下來,并比一比:看誰寫得深刻、獨到!這時的寫,就水到渠成,滿足了他們發表自己看法的愿望。二是要讓學生寫真情實感,不能寫空話、套話。因此,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寫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比如第二次寫,學生在閱讀“天鵝破冰”的動人情景后,的確有所感悟,此時讓學生寫,就不覺得為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