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儀休拒收禮物》教學實錄隨筆
生2: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解決。
生3:多讀書,有些問題可以自己想想解答。
師:瞧,無論怎樣的方法,都離不開一個字“讀”,是的,讀書使人明智,那就開始帶著第一個問題讀書吧。
學生自主讀書思考和同學交流討論后,我再指名學生在班上交流了“公儀休是怎樣拒絕別人送的魚的?”,“難道他不喜歡吃魚嗎?既然喜歡為什么又要拒絕,而且還不直接拒絕,還如些婉轉地謝絕呢?”其間,學生在探討為什么公儀休要拒絕別人送上門來的魚時,學生的看法讓我深為贊嘆:
(以下是探討“為什么公儀休要拒絕別人送上門來的魚”的教學實錄:
師:公儀休既然喜歡吃魚,為什么要拒絕別人送上門來的魚呢?
生1:俗話說:“無功不受祿”啊,這禮當然不能收。
生2:俗話還說:“無事不登三寶殿”,他給宰相送禮,一定會有事相求。要是有些事是犯國家法紀的,這樣宰相也去幫忙了,不是就犯罪了。
生3:老師,俗話還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所以宰相一旦收了人家的鯉魚,就有可能犯罪。
生4:那樣宰相就是成了“宰”老百姓的“相”,這“相”是大象的“象”。(竟成同學有時總會有獨特的的創造。)
師:那公儀休又怎么說呢?(出示公儀休的話,讓學生讀,引導學生說出公儀體話里所含的意思。并引導后面兩句反問語氣的朗讀,從而把先前學生的疑惑,如何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并體會兩句所表達的不同感情色彩。
學生分朗讀后,我又拋出了學生提的最后一個問題:從這你覺得公儀休是個怎樣的人?
生1:公儀休是個正真廉潔的人,雖然只是兩條大鯉魚他也不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