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教學反思
下面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課前查了南朝一些相關歷史知識,這兩句講南朝歷代君主大興土木,建寺廟保佑其江山,以永享榮華富貴,還有杜牧在詩中的寄喻之意。
唉,這一課我一人講了大半,口干舌燥,從學生的眼里感覺他們仍多有不明就里之處,真累!可是,古詩教學是不是只要讓他們讀讀背背就行呢,那樣一來教師教與不教又有什么關系呢?這樣一首詩怎么講,講到什么程度為宜呢?
《江南春》教學反思
話題必須緊扣文本中心
話題與問題有所不同,話題是一個大的閱讀背景的構建,問題是促進學生思考的手段,從而推動話題的深入。所以,話題忌碎、小,話題要與文本主旨,文章中心直接關聯。構建的話題如果直奔文章中心,這樣的對話更有價值,也有時間和空間上的縱深度,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學江南春一課時,我原本設計的問題是逐步推進式,零碎而顯繁瑣。后來閱讀參考了一些網上教案后進行了修改,整堂課就構建了這樣兩個話題:
1、分別找出詩人描寫江南晴天和雨天的景色的詩句,讀一讀,想一想,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2、想一想,詩人抓住了江南哪些特有的景物來寫江南春色的?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然后在此基礎之上的閱讀對話就顯得有的放矢,課堂結構步驟干凈利落,簡明輕快。學生也能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