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親
愧疚
報答
教后修改:
對前兩次教學不滿意,于是三易教案,簡化問題,整個教學就扣住這以下問題討論交流:“我”是怎樣抱母親的?“我”為什么會這樣抱母親呢?這樣抱母親,結果怎樣?這樣,教路、學路一下子清晰起來了。
第三次教學過程回憶如下:
(一)讀懂“怎樣抱”,體會“抱”的變化。
教師:“我”是怎樣抱母親的?誰能找出課文中的相關句子。
學生:找出了兩處描寫“我”抱母親的句子。
1、出示第一處的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教師:誰愿意讀讀這一句話?
學生:朗讀。
教師:出示填空。
我 抱母親。
結果
學生:思考、交流。
2、出示第二處的句子:“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將她輕輕地搖動。”
教師:自己輕聲地讀讀這兩句話,想想怎樣才能讀好?
學生:邊輕聲讀邊琢磨。
教師:誰來讀這一句話?
學生:感情朗讀。
師生評議。
教師:出示填空。
我 抱母親。
學生:思考、交流。
(二)讀懂“為什么會這樣抱”,體會母親對子女的“疼”和“我”對母親的愛。
教師:先讀讀第一自然段,想想“我”為什么會這樣抱母親的?
學生:根據本段中的句子回答問題。
教師:能讀好這一段嗎?
學生:感情朗讀這一段。
教師:默讀第2、3、4自然段,想想“我”為什么又會這樣抱母親的呢?
學生:根據段落中的相關句子,回答問題。
教師:在學生說到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時,從“小時候”和“我們長大后”兩個方面,引導學生理解“那么重的擔子”,體會母親的辛勞和對子女的疼愛。
教師:能讀好這一段回憶嗎?
學生:感情朗讀。
學生繼續交流。
(三)讀寫結合,體會人物的內心。
教師:引導學生再讀第二處抱母親的句子。
教師:“我”這樣懷著感恩的心抱著母親輕輕地搖動,結果
學生:找出最后一段中的句子:“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準備把她放到床上去?墒牵液鋈豢匆娪袃尚袦I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
教師:這是怎樣的淚水呀?
出示: 兩行( )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