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創造奇跡——《天鵝的故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板塊五、面向主體,檢測反饋,課外閱讀延伸
練習作業:
1、完成《課堂作業本》第2課時作業:自主檢測;
2、課后完成《補充習題》三、四題。
課外閱讀推薦:
閱讀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說《麻雀》,體會文章中愛的力量。
板書設計:
16、天鵝的故事
(感動生命)
端 掛
破冰勇士
勇于獻身
團結拼搏
(注:板書中的端、掛之間有一箭頭,外圍是用紅筆畫的一個心形圖案)
生命創造奇跡
——《天鵝的故事》第二課時教學思考
《天鵝的故事》,本文主要講了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鵝的行動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的場面,在一旁狩獵的斯捷潘老人看到這一情景,心靈受到震撼,從此封槍。讓學生體會到天鵝不懼困難、團結拼搏的精神,領悟人與動物(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同時結合文本故事的講述,告訴我們世間萬物生存的真諦,生命可以創造出奇跡。這篇課文生動感人,特別適合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體驗,是學生開展探究性閱讀的好素材。
由于天鵝生活的環境離學生較遠,學生很難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故感受天鵝的那種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及斯捷潘老人的情感變化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學情及四年級教材的實際特點,我初步擬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文中寫天鵝破冰的幾個段落。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會描寫齊心協力做一件事情的場面。
3、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進行感受和體驗性閱讀,體會天鵝不懼困難、團結拼搏的精神。
4、讓學生受到心靈上的震撼領悟人與動物(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
其中目標3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目標4是教學難點。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讀通課文及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揭示課題后,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一過程中,著重對“窿、瞪、昂、騰”等后鼻音節進行正音。并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借助工具書,理解“塌陷、邊緣”的意思。并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體驗理解“激動人心、好奇”等詞語的意思。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基本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課文脈絡,初步感受天鵝不懼困難、團結拼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