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勤奮(蘇教版國標本)
[1] [2] [3] [4] 下一頁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板書“勤”字(書寫認真),我們從小就應當要認認真真寫好中國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國人。(及時而巧妙地將一些生活哲理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將育人與教書融為一體)請生讀(正音:qin)。
問:勤的右邊為什么是個“力”字?
板書“奮”字,學生齊讀“勤奮”一詞,并為它找近義詞。
師: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這“勤奮”二字。(板書“說”字,學生讀課題)(從“勤”字入手,讓學生初步感知勤奮的含義,為下面的學習作了必要的準備。)
2、解題:曾經有人對你說過有關“勤奮”的話嗎?誰?是怎么說的?(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區分“勤奮”與“勤勞”等近義詞,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勤奮”的含義。)
二、新授
1、整體感知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迅速把書翻開到《說勤奮》一課,用最快的速度讀課文,找一找作者對勤奮的觀點是什么?用橫線畫出來。(直奔課文中心,突出主題,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感悟課文,也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整體把握。)
指名說。
2、出示投影: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①、理解第一句:生讀,并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對這句話的理解很重要,只有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才能真正領悟作者的觀點。)
②、理解第二句。師讀第一遍(強調“只有”一詞):聽出什么來了?(引導學生體會:要想有所作為,只能*勤奮)生齊讀。
師讀第二遍(強調“一生”一詞):聽出什么了?(引導學生體會:要堅持不懈的勤奮,才能成功)
生齊讀以上兩句話。(教給學生讀悟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來理解課文。)
3、學習事例
①、師:作者就這兩句話對你說十遍,你相信嗎?說一百遍呢?說一千遍呢?這樣說有說服力嗎?那要怎么樣才有?(讓學生自己體會有事例才有說服力。)
師:作者舉了誰的例子?為什么舉他們的例子?(讓學生體會: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眾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會更具有說服力。)
②、師:課文中的兩個人成功了嗎?讀課文,從中找出有關他們成功的句子。
生自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師:他們成功*什么?(勤奮)劃出能體現出他們“勤奮”的句子。(打破了常規的“程序”,采用了“倒敘”,有三方面好處:先在學生心中樹起成功的典型,為下面的“說勤奮”蓄勢;接下來的教學不必在這上面糾纏,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簡潔,更加突出文章的中心和教學重點;承接上一個環節,使得整個教學環環相扣,一脈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