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上《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下一個環節教師與學生一道“談天說地”,說說上網的“感受”“體會”,會打字的同學可以把感受做成電子簡報,在教室機上傳閱。
第三環節,布置作業。課文學習后,要求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要求圍繞“互聯網是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為中心問題做些調查研究資料收集,以小組為單位寫一寫,并在下節課交流。
教學反思:
該課設計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教學構建了一個“過濾”過了的整合了的“教學材料包”,這一“課程”形態新穎別致,又目標突出,它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二是自始至終強調“以學生學習為本”(包括構建教學內容),強調學生自主發現探究,“教學材料包”的使用還凸顯出個性化學習特征,無疑,這些都符合新課程倡導的教學理念;三是在網絡教室上傳統的語文課。由于設計時注意處理文本學習和上網學習的關系,所以電腦、網絡成為了學生可有效利用的語文學習工具,傳統語文教學樣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得到了很好地融合。
這次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比試驗表明,在網絡教室教學本課,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對“光纜”“互聯網”等詞語的理解,對文中寫作互聯網結構、工作原理、互聯網與人類生活關系的句子理解都明顯好于普通班,課文朗讀也不錯,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得到了普遍增強——很明顯,網絡技術在本課教學中的運用強化了語文教育目標的實現,對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都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此,試驗極大地堅定了筆者從事教改的信心。筆者以為今后我們的語文教學應大力倡導現代教育手段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特別是加大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力度。
除此之外,在教學設計實施的前前后后,筆者還對如何應用網絡、運用網絡資源開展網絡語文教學等問題從教學的層面進行了一番思考,有了一些體會和認識,盡管這樣的認識在方家看來可能還停留在真理認知的“初級階段”。
1£® 首先,網絡語文教學語文學科的教學特性不應被“埋沒”,教科書的地位必須突出。網絡的優勢是資源豐富,開發使用網絡資源能突破語文資源匱乏的“瓶頸”,補傳統教學資源之不足,但技術手段、網絡資源作為教學的手段,它們使用必須服務于語文教學。語文教學應考慮語文學科的學習特點和規律,遵循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語文教學無論其教學樣式怎樣都必須讓學生經歷一個披文入理、情動辭發、積累運用的語文學習過程。還有,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但課文這個例子是經過精選加工的,它具備最基本的語言文字學習目標和核心的價值觀念,因此其作用不可小覷,地位無可替代。扔掉教材,舍棄文本,單純追逐課外補充的網絡資源等必然會丟掉學生學習語言最為重要的教學資源,給語文教學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
2£® 必須加大對網上資源開發特別是整合的力度。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和學生可以憑借的學習資源越來越多,單就網上提供的資源就相當可觀。語文教學大力倡導開發網絡資源,但網上“原生態”資源進入課堂必須要經過嚴格的“過濾”:網上信息不同于教科書,良莠不齊,瑕瑜互見,因此必須對網絡資源進行篩選,以提高資源使用的科學性。必須對所搜集的資源按與課文內容聯系的遠近進行分類整理,找出可用于教學的有效資源。要加強與教科書等資源整合的力度,提高資源的整合效益。另外,網上資源除可用做成教學課件外,還可用以建設教學資料庫或做成教學網頁,這就必須對所搜集的材料進行資源再整合,同時進行必要的教學策劃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