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說勤奮》課堂實錄
師:你們的體會真好。讓我們再次記住這句話——
生:齊讀——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師:現在請你們思考一下,記敘文主要是寫一個人,一件事情,而這篇議論文主要是告訴我們一件事情或者兩件事情嗎?那它在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23:這篇文章說的是勤奮。告訴我們要勤奮。
師:勤奮很重要嗎?
生23:當然了,因為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師:這篇文章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讀!像這樣的文章就叫做議論文。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或者說一個觀點。(板書一個道理、一個觀點。)如果文章就提了這么一個道理,你相信嗎?
生24:不太相信。
師:那么怎么辦呢?
生25:我覺得要證據。
師:證據是什么呢?
生26:司馬光和童第周的勤奮。
師:你覺得就這兩個證據就能證明這個道理了嗎?
生27:還有華羅庚的名言。
師:好,全部算,這些證據夠了嗎?
生有的說夠,有的說不夠,更多的在沉默。
師:我們來看看到底證據充分嗎?司馬光的勤奮證明什么了?童第周的勤奮證明了什么?華羅庚的名言又證明什么?請同學們想想看。
生28:司馬光的勤奮讓他成了專家,編成了巨著。這說明只要不斷勤奮就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生29:童第周的勤奮讓他原來基礎差后來變得名列前茅,而且做了一個手術轟動了歐洲。
師:是的,那么華羅庚的名言能不能放在第二自然段后面呢?為什么?
學生思考片刻。
生30:不能,因為司馬光原來的基礎不差。用在這里不好。
生31:不能,因為只有童第周原來基礎很差,勤奮使得他名列前茅。
師:對,這才能叫做勤能——補拙。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人的勤奮,其實不只寫兩個人,而是寫兩類人,同學們想想是哪兩類人?
生32:一類人是原來基礎就不差的。
生33:還有一類是原來基礎差的,后來通過勤奮成才的。
師:現在你們覺得這樣的證據足夠證明勤奮的作用了嗎?
生:夠了!
師:像這樣,先提出一個道理或者說是觀點,然后想辦法證明,這樣的文章就叫做——議論文。
師: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