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三首
二、自讀正音,初知大意,反復練讀,背誦古詞。
1.自讀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這里讀céng,是“曾經”的意思。諳,ān,熟悉。“能不憶江南”是反問句,要注意讀出反問語氣。
2.反復練讀,背誦古詞。
自主練讀,試背古詞,然后同桌互考。
3.說說詞的大意。
[設計意圖]白居易的詞《憶江南》通俗易懂,對詞句的理解并不難。這首詞中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歷來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廣泛傳誦,因此,背誦是很重要的任務。
三、借助前兩首詩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誦讀古詞,探究其義。
1.借助注釋,理解詞句。
2.互相提問,釋疑解困。
3.教師提問,討論解答。
(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讀相關詞句來回答。
(2)“風景舊曾諳”,既然作者對江南再熟悉不過了,為啥只說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來表現江南春色的寫法。)
(3)“紅勝火”,你想到了什么?
“綠如藍”又寫出了什么景致?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想象 “紅”“綠”色彩鮮明,對比強烈,體會詩人對江南風景由衷喜愛之情。)
(教師提疑要以學定教,如學生已經提出并解決了某些問題,這些問題就不必再提出)
[設計意圖]教師提問,主要是檢驗學生思考體會的程度,同時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四、以問引讀,深化情感。
師引問:你現在知道“能不憶江南”的原因嗎?
師引:能不憶江南?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用詞來回答)
師引(語氣變化,情感加深):能不憶江南?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仍用詞來回答,語氣要有變化。)
師再引(語氣變化,情感進一步加深):能不憶江南?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還用詞來回答,學生情感要有進一步的變化)
[設計意圖]教師引讀語氣的一次次加強,目的是要喚起學生對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情感體會。
五、綜合比較(異同),總結全課。
1.師:學完了這三首古詩詞,你能將三首詩詞連著背一遍嗎?
2.比較異同。(老師板書)
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詩人寫的)
景物地點同(都屬于江南)
詩詞內容同(都寫景,都是寫景抒情的)
異:體裁形式不同(前兩首是詩,后一首是詞)
詩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調寫景言意,后兩首熱情頌景抒情。)
表現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運用了擬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對比非常強烈。)
3.再讀古詩詞三首。師總結全課。
【板書設計】綜合比較異同,便于學生綜合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及表現手法,可以加深對詩詞的進一步理解。
板書設計。
1.古詩詞三首
同:作者朝代同
景物地點同
詩詞內容同
異:體裁形式不同
詩人情感不同
表現手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