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學會邊觀察邊思考的良好思維習慣和推理能力,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并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感受。
教學重點: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體會魏格納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
教學過程:
一、看圖談話,引發興趣
1、出示世界地圖,同學們,這是一張世界地圖。我們地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學生回答)【出示課件:七大洲是歐洲、亞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2、師:同學們,就是這樣一張普普通通的地圖,面對它,德國著名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卻有了重大的發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
3、出示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請同學們嘗試用五分鐘時間想辦法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難的或最喜歡的部分可以再反復地讀一讀,看誰最會利用時間。
2、時間到!認為自己已經把課文讀通順的同學請把小腰板挺挺直。真自信!請同學們翻到書第35頁,這里有個《詞語盤點》,它就是幫助我們進行自我檢查學習效果的。 看!讀讀記記中除了前兩個,后面的詞語全來自于我們這篇課文,請同桌馬上互相檢查一下。
3、同學們互幫互助學得可認真了!剛才老師發現有同學讀第二段課文有困難,確實這一段真的很難!現在你再去讀一讀一定會感覺順暢許多!快,開始吧!
4、看到同學們的認真勁兒,我想把課文讀通肯定沒問題了,接下來讓我們把課文讀懂。大家知道略讀課文前面都會有一段話提示我們怎么讀懂課文,這段話又給了我們哪些提示呢?趕快讀一讀,劃一劃。交流。
三、細讀課文,解決問題
1、好,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靜靜地默讀思考,并在書上做做相應的記號。
2、剛才大家根據學習提示再次默讀了課文,你一定有了不少收獲。誰來簡單地說一說?
3、剛才有同學講到魏格納在觀察(板書:觀察)地圖時產生了一個奇想,師邊講述邊演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l 這個奇想是憑空出現的嗎?那――是怎么產生的呢?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課文的第2―4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還可以圈一圈、劃一劃。(巡視了解學情,最好找到三次發現都劃出來的學生)
指名交流,并相機引導看圖。(相機板書:發現)
l我明白了,有了這三次不同的發現,所以魏格納的腦海里才形成這個嶄新的奇想,對嗎?
課件出示:
第一次發現: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來,停在地圖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塊突出的部分,眼睛卻盯住非洲西海岸成直角凹進的幾內亞灣。瞧!這兩個地方的形狀竟是這般不可思議的吻合。
第二次發現:果然,巴西東海岸的每一個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狀相似的海灣;同時,巴西的每個海灣,又能在非洲找到相應的突出部分。
第三次發現:魏格納興奮極了,將地圖上一塊塊陸地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從海岸線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陸塊都能夠較好地吻合在一起。
l 讓我們反復讀一讀這三次發現,讓我們也去發現一下,它們有什么不同?
預設發現一:魏格納的發現一次比一次深入、細致。(三次發現的內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