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理性 多些情趣——《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案例
全班齊讀(我們通過讀好這幾個關鍵詞來讀出小船的小)
繼續匯報:你還感受到了什么?
b“我懷著。。。。。。”。 讓學生模擬游客進行動作演示,并播放緊張的音樂渲染氣氛,讓學生邊演繹邊談感受
c、“我還感覺到。。。。。。”。伴隨著緊張的音樂,學生看著課件演示(過孔隙的錄像),如置身其中。
3、師小結:作者通過一連串細致地描寫自己真實的感受突出了孔隙的窄和小,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寫作方法。
4、分角色朗讀。
三、布置作業。
課件出示作業超市。
三星級: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在積累本上。
四星級:搜集介紹雙龍洞的資料。
五星級:向你的親戚朋友介紹孔隙,為孔隙寫廣告詞。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描寫“外洞、內洞”的特點
教學過程:略
教學反思:
閱讀是一種再創造,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對情景的創設,虛擬特定的生活情境,設法讓學生投身其中,通過現場“經歷”獲取語言運用的直接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代替枯燥乏味的分析,講解。
一、活化體驗,感染學生
1、課堂伊始,我播放抒情優美的音樂,配上連續不斷的雄偉的、秀麗的、優美的祖國山河圖片,力求從視覺,聽覺上給學生以震撼,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在學習,體會“孔隙”窄小特點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a、讓學生當游客,互相地背靠背,肩并肩,
模擬躺在船上,體會一下過孔隙的感受。此時,將教室內所有的燈關掉,視覺上的明顯變暗,使學生感受到了強烈的感官刺激,營造一種過孔隙時的氣氛,從而加深了對孔隙特點的理解和感悟。讓學生一下子就有了緊張和害怕的感覺,仿佛身臨其境了。
b、教師在學生漸漸進入情景時,范讀這兩句話,緊接著給學生看過孔隙的錄像,并配上緊張的音樂渲染氣氛。
c、然后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感受。
這樣一來引導學生進行具體的想象,學生的理解就更加形象深入具體了。教師層層深入的引導,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了過孔隙的感受,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感受到了孔隙低矮窄小的特點。從而文章的這個難點得以突破。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作為審美的主體,通過感官與心智去感受、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