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說課稿
二、初讀課文
1、在預習過程中,你覺得有哪些字音、字形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四人小組討論。
2、學生交流
3、出示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語,練習讀好
劉備 諸葛亮 關羽 張飛
恭恭敬敬 茅塞頓開 群雄紛爭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疏疏朗朗 秀麗宜人
4、指名分節讀課文。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 重點詞語 積累運用
1、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自主預習的能力了,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課文中的重點字音、字形,所以這個環節我采用了小組學習、交流匯報的方式。
2、這篇課文中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詞語,如故事涉及的人物,以及文中的一些成語,尤其是描寫景色的成語很有特點,誦讀這些詞語能夠幫助學生積累。
二、研讀感悟
(一)劉備 誠心誠意
1、默讀課文,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劉備的誠心誠意?在書中圈畫出來,簡單批注。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
第二自然段: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劉備的誠心誠意?
1、結拜兄弟為什么都不同意?
2、他們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嚷 捆 )總結無禮
3、劉備是何反應?
4、指導朗讀好有關的句子
設計意圖:對比 動作 語言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運用對比手法,來凸顯劉備的“誠心誠意”。關羽和張飛 “不同意”究其原因一是劉備為“中山靖王之后”,當今皇叔,帝室之胄,而諸葛亮僅一介村民;二是劉備年近半百,已是46歲,而諸葛亮年僅27歲,是后生晚輩;三是劉備已去兩次,均留下口信或書信,理應諸葛亮回訪。對此關張二人非常不滿,甚至“嚷”道,要把諸葛亮“捆”來,但劉備從不計較,對比的手法更能體現出他的誠心誠意。張飛更是性情耿直,于是“嚷道” 劉備“生氣地說”。由此看出發前的一段小插曲,兩句對話,一段對比,為劉備“誠心誠意”地拜訪諸葛亮做了鋪墊。
第三自然段: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劉備的誠心誠意?
1、學生很快就能抓住劉備的一系列動作(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進)
2、抓關鍵詞理解,如“恭恭敬敬地等候”,此時劉備可能會想些什么?“快步走進”說明劉備此時很著急,可是前面為什么還下馬步行,等了幾個時辰呢?
表現出對諸葛亮的尊重。
2、反復誦讀,進行背誦
設計意圖:動作 神態
這一段作者借助動作、神態描寫,寫出了一個詞——“誠心誠意”。 在整段文字中,作者沒有用一個類似于“誠心誠意”的詞來直說,用心閱讀,用心感悟,抓住細節描寫就能感受到劉備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表達出他對人才的尊重。凸現人物特點。
補充資料:
由此可見,是劉備的誠心打動了諸葛亮,諸葛亮在他的著名文章《出師表》中,曾經寫道這樣一事件:“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意思是先帝劉備不因為我地位低微,才識粗淺,不惜屈尊,親自前來拜訪,前后竟有三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