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特殊的葬禮》
一、說教材(一)教材分析
《特殊的葬禮》是一篇關于環境保護的記敘文。作者通過描寫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及人們的表現,說明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告訴我們要珍惜、保護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課文先寫巴西總統菲格雷特為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主持葬禮,接著寫了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們為它舉行葬禮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課文開頭的場景,寫菲格雷特總統在葬禮中號召人們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相結合的教學目標體系,我確立了如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探究全文,通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以及人們的表現;了解環境保護與生態、自然景觀的關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情感目標:
通過大瀑布前后的對比,喚起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心,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愛護地球的情感。
3、能力目標:
①通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②抓住文章中的空白,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③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這篇文章的學習,有以下兩個方面的重點,同時又是教材中的難點:
1、了解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被葬送的原因。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保護生態平衡。
二.設計意圖
新一輪課程改革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
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師生在互動中生成,在生成中發展。基于這樣的理念,生成如下教學過程的設計意圖:
(一)質疑問難,引發互動
現代教育學家研究指出,產生學習的主要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學生就不會深入思考,也就失去了互動的前提。教學設計中,我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 進行學習,把問題看成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課始,學生就會提出“特殊的葬禮”是為誰舉行的?為什么要為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學習完瀑布的今昔對比,又會提出“為什么塞特凱達斯瀑布會逐漸枯竭?”通過學生自己提問,讓他們進入“問題情境”,使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得。這樣可以讓學生學會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創設情境,人境互動
李吉林老師曾經說過:“當我把兒童帶入有意創設或優選的富有美感的情境中時,我發現學生個個情緒熱烈,帶著情感色彩去觀察、體驗客觀情境,在情感的驅動下,想象、思維積極展開,進而激起表達動機。”人境互動,創設有情趣的教學情境,對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十分重要。
如:在教學第三至五自然段時,設計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聽瀑布咆哮的聲音和看如今無奈的嘆息的瀑布,同時配上合適的樂曲,讓學生在創設的視聽情境中,對比朗讀課文第三,五兩個自然段中的關鍵句,渲染讀書的氛圍,調動了學生閱讀的情緒,學生讀起來一定會非常投入、忘我,能讀出課文表達的內涵,也能讀出自己的真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