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抓住兩句重點句直接引出下文,一下子給學生指明了學習的方向。】二. 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品讀詞句,抓住特征,感受其美) (學習方法:讀—找—想—讀—講) 1.自由練讀,整體感悟師:請大家輕聲朗讀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向我們介紹了九寨溝的哪些美景,并用筆把它們劃出來。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匯報結果(師隨機板書:雪峰、湖泊、森林、瀑布)2.選擇你最喜歡的自然風光,把相關的句子朗讀給大家聽。師:(課件出示文中好詞)請大家邊讀課文邊想一想這些好詞分別是什么的?插入云霄 清澈見底 銀光閃閃 雪峰插云 白練騰空 色彩斑斕 森林遍布
蔚為壯觀 銀花四濺 五彩繽紛 大大小小 高低錯落 平湖飛瀑 古木參天 3.展開評讀討論,抓住文中具體詞句,啟發自悟,發揮想象,指導朗讀重點理解下列句子:(1) 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 師點撥:它有什么特點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①這里的雪峰只有一座嗎?(“一座座”——雪峰多)這么多的雪峰你該怎么讀出來呢?②“插入云霄”(雪峰高)你能用你的聲音來表示嗎?③峰頂為什么會“銀光閃閃”呢?(因為雪峰很高,積雪終年不化,很亮,所以銀光閃閃。)(2) 湖泊a.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彩帶般的溝谷中。”師點撥:湖泊多嗎?(“大大小小”“顆顆”——湖泊多) 這么多的湖泊像什么呢?(寶石)想象一下,還像什么呢?(師出示句式:大大小小的湖泊,有的好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 還有的恰似 。)學生討論,進行想象說話練習。【設計意圖:旨在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其發散思維,加深情感體驗,同時又 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活學活用比喻句,從而起到了“一舉多得”的教學目的。】師過渡:同學們說得真不錯!聽你們說著說著,我也仿佛來到了這彩帶般的河谷中,你瞧,我的腳邊就是那……(師故意省略:湖水)b. “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石塊色彩斑斕。”師點撥:①這里的湖水清嗎?清到什么程度?可以看見水底嗎?你能讀好這個詞語嗎?(“清澈見底”——湖水清)生齊讀,個別讀。 ②既然湖水清澈見底,那么我們能在湖底看見什么呢?(石塊)這些石塊是什么顏色的呢?(生想象討論并發言) 文中用了哪個詞來描寫這么多顏色的石塊呢?(“色彩斑斕”——湖石色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