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學實錄片段
《幸福是什么》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該童話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幸福的真正含義。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 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如何讓學生從他們的話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就成了本課的難點。基于以上的情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策略。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搜集處理信息,豐富學習資源,豐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學習策略:
通過講故事讓學生自己感悟幸福的含義
教學步驟:
1、自學課文,理清脈絡。
2、緊扣主題,自讀自悟。
3、聯系現實,深化理解。
4、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課題入手讀懂故事,
在熱烈的氣氛里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感到幸福時可以有很多表達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學生頓時愕然)“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同學們想聽故事嗎?我們今天的這堂課老師不講課本的內容,我給大家先講義個故事,同學們從故事中找到幸福的答案。”(讓學生認真聽聽完分別發言)
近來看電視,各大媒體報道青年歌手叢飛,他把所有的積蓄三百多萬元捐給了貧苦上不起學的孩子,可如今自己身陷絕癥卻無錢治療,最后還是在社會的幫助下住進了醫院。當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欄目組采訪他時,他們問叢飛你現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時,他說了這樣三條;第一是希望還能有機會登上舞臺,繼續自己的藝術追求;第二是愿他的妻子能夠重新找到幸福;第三是希望他去逝后借助媒體呼吁更多的人去幫助那些失學的孩子。當主持人還問到:“你覺得做這一切值么,他笑著拍著胸膛大聲說道,值,因為我很幸福,在我給予別人關愛的同時,社會也在他最痛苦的時間幫助了他。聽到這里我為這個英雄般的男兒鼓掌,也為他的這些話而深深感動,在他燦爛如陽光般的臉龐,我突然讀懂,原來給予別人無私的愛,把一切的痛苦都留給自己也是人生一種莫大的幸福。(故事一)
還記的上小學的時間,我生病了。那次病的物別重,整日躺在陰森森的病房,那時我即將升入初中非常惦念學習,加之病痛的折磨內心極度空虛,整個人憔悴不堪,而我常將內心升騰的無名之火發向日夜陪伴在病床的媽媽,后來我的病情漸漸好轉,一次在我睡醒后突然發現病房亮了許多,一絲陽光斜照在我的身上坐起來看見窗簾拉開著,媽媽一個人伏在窗邊默默的低泣。那一刻我的淚也隨之涌出。一股莫名的愧疚和幸福襲上我的心頭,至今還難以忘懷。從那以后一直到多年后在外求學的生涯中,我一路順利而來。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原來那年的陽光已融入我的生命,它一直伴隨著我走過了人生每一段坎坷與艱辛的道路;從那時起我對大自然多了一份崇敬之情,對每一株草,每一朵花,甚至流云、風、雪都心存無盡的感激。“幸福”也是我的姥姥,還記的小時候我特淘氣,七十歲高齡的姥姥總是打游擊似的追趕著喂我飯吃。夜晚哼著“外婆橋”伴我入夢,如今姥姥雖然已逝,但是那首熟悉的歌謠每夜還會守時的爬上我的耳簾,那一刻我的淚總會打濕一地的月光……至今我還戴著姥姥拐著小腳去寺廟為我求的“平安符”她曾說“好人一生幸福平安”。(故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