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
二、多角度對話。課文第二部分寫了“我”和小紅車主人在電話中相互表示歉意或感謝,情真意切,生動感人。我讓學生反復誦讀,給學生適度的時間與文本“對話”,誦讀、感受、理解、欣賞課文,從“我”與小紅車主人的“打電話”的這部分內容感悟出了誠實和信任的可貴;再進一步地展開師生、生生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平等地交流,真誠地溝通,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三、結合內容對課題進行研究。課文選取了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以樸實的手法加以描寫,但人物刻畫得十分細致,人物“誠實”的美好品質感人至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后,我用課后練習4“這篇課文為什么要用‘誠實與信任’作題目?想想看,還能換個題目嗎”作為思考題,讓學生再讀課文,尋找答案。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文中的‘我’用誠實贏得了小紅車主人的信任。”有的說:“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是無價之寶。”有的說:“題目可以換為‘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有的說:“可以用“‘誠實的心靈’作為題目。”……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誠實和信任的重要性。
四、積累故事和名人名言。課尾,我布置作業:收集有關“誠實的故事或名人名言,并適當地摘抄下來。一方面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另一方面強化學生對誠實和信任的認識,進而轉化為行動。
上完這一課,我感覺到,我和學生在心靈上都接受了一次洗禮,相信我的學生會受益終生的。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發言的學生雖較多,需多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和學生的評價語匯不太豐富,有些地方還放得不開,他們可以暢所欲言,談談各自的看法,孩子們的慧眼是我們任何聽課老師不具備的,孩子們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
《誠實與信任》一文敘述了“我”深夜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小紅車的反光鏡后,主動留下寫有自己姓名、電話的字條。后來,雙方通過電話使事情得到圓滿解決,說明了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描寫手法平實,沒有過多的氣氛渲染,也沒有細致的人物刻畫,但人物的所作所為卻感人至深,“誠信”的美好品質躍然紙上。
我讓學生在充分預習、初讀的基礎上,圍繞以下三個環節展開教學:①想一想:發生了一件什么事?②議一議:事故的原因是什么?③說一說:“我”是如何處理這件事的?
第一個問題學生在初讀后就可以回答:我在驅車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撞碎了小紅車的反光鏡。對于事故發生的原因,學生是在反復讀書之后逐步形成認識的。一個學生讀了第一自然段說:“是因為天氣不好,能見度差。”另一個學生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說:“是由于小紅車的主人停車不規范,超出了停車線二三十厘米。”對于這些客觀存在的事實,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依據,但是對于我應該承擔的責任卻還沒有充分地讀出來。他們大多數只認識到:因為小紅車是停著的,所以責任在我。于是我提醒同學們注意文中的數字,看看能不能讀出什么來。學生經過品讀“二三十厘米”和“五六十米”,終于悟出作者把兩個數字寫得這么具體的用意了。一個學生說:“小紅車只是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對于龐然大物的汽車來說,二三十厘米是一個很小的距離,這說明小紅車主人只是不注意細節,沒有大錯,所以主要責任不在他。”更重要的是另一個學生提出了:“‘我’開車開得很快。”的觀點,這是文中沒有寫到的。他是怎么知道的呢?原來他正是通過品讀“五六十米”得知的:“因為‘我’聽到‘咔嚓’一聲后就趕快停車,卻還要往回走了五六十米,才看到小紅車,可見他開車的速度很快。”再聯系前文“我剛從快車道進入慢車道”,很容易想到:作者剛轉進慢車道,速度卻沒有馬上減下來,這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對于“我”是如何處理這件事的,學生一讀完第三自然段馬上就知道了:寫字條。那么從“寫字條”這個表面行動中還可以讀出什么呢?我以“讀到這里,作者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啟發學生談感受。有的說:“我覺得作者是一個很誠實的人,因為當時沒有其他人看見,他卻主動留下姓名、電話,說明他勇于承擔責任,不逃避自己的責任。”有的說:“我覺得作者是一個做事細心的人,他寫完字條不是隨便亂放,而是放在雨刷下夾住,這樣字條就不容易被風吹走,而車主人一下子就可以看見它。”有的說:“我覺得作者很信任那位車主。”此言一出,全體嘩然。大概他們都沒有想到這個結論吧。于是我請那位同學詳細說明理由,他說:“因為‘我’相信小紅車的主人一定會跟我聯系,所以才留下字條給他。”“除了相信車主會跟‘我’聯系以外,‘我’還相信什么?”在我的啟發下,這位同學又想到了:“‘我’還相信車主不會乘機敲詐‘我’,‘我’還相信車主也是一個誠實的人,所以才敢把自己的姓名、電話留下。”“是呀,相互的信任總是建立在人人誠實的基礎上,因為誠實的人永遠值得我們信任。”就讓學生緊緊抓住了細節,感悟到了作者的誠實。如“天很黑,又有點霧,盡管有路燈,能見度仍很差。”這是一個漆黑的夜晚,惡劣的環境潛藏著出事的隱患,也不能完全怪作者開車不小心。“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可以看出責任不完全在作者,小紅車的主人也有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