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小精靈——《燕子》教學設想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75春天的小精靈——《燕子》教學設想
——《燕子》教學構想
教材分析
《燕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冊第一組課文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繪充滿生機如詩如畫的春天的美景,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課文以燕子為線索,按燕子外形特點、燕子在春天從南方趕來、燕子飛行和停歇的順序記敘的。全文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明快,是一篇供學生賞析的佳作,也是給學生美的感染和熏陶的好范本。
構想理念
以多種教學資源和多種方法創設課文情景,在體驗文本的情景意蘊中解讀課文并獲得情感的熏陶,提高對語言文字的鑒賞和運用的能力。
學習目標
1、會認9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燕子、趕集、聚攏、增添、掠過、稻田、尾尖、偶爾、一圈、蕩漾、音符、演奏、贊歌、生機勃勃”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 學習作者細致地觀察和一些表達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以及作者細致觀察和描寫生動的方法。
教學構想:
1、給孩子濃濃的“情”
李吉林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倘若語文教學舍棄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教學,必然走進繁瑣、機械、無效的死胡同。這句話給我的觸動極大,沒有靈魂、沒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雖有靈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靈魂和細膩情感相結合的生命才是豐富的。所以,作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一個豐富的生命。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地給孩子一片最濃的“情”。
這里的“情”,首先是我對孩子的關愛之情,我對課堂的投入之情。假如沒有我的拋磚引玉,又怎能激發孩子的情感呢?
這里的“情”還具體指為孩子創造一個濃郁的情景,讓孩子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課中我就設計了“角色扮演,描繪春天”的情景,通過表演,在情景中對話,以鞏固新課。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媽媽,一人扮小燕子。要求從春天來到說起,說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的美景。最后說到春天這么美,我們也趕著去參加這盛會。當孩子進入了這個情景,必然回激起對春的愛,激起對學習的興趣,從而有助于他們體會文本蘊涵的情感。
這里的“情”還具體指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對燕子的喜愛和春天之美的贊賞之情。要體會這種情,首先讓孩子感受到燕子的靈氣,感受到春天的美。于是,我放手讓孩子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覺得什么美?”是我的教育主線,只有讓孩子體會到美,那么這種“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2、引導孩子美美的“品”
課文描繪的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如詩如畫的美景和作者的贊美之情都融入于文本之中,隱藏于文字之下。為讓孩子欣賞到這里的生機勃勃的春景,感悟到作者的贊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讀”的方法,引導孩子在讀中品。如品讀第二小節的“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時,孩子們都說這句美,可美在哪兒卻說不上來。我讓他們多讀幾遍,結合課文插圖讀,慢慢地讀出點兒感覺。我又會問“你能用哪些優美的詞匯表達你所感悟到的美?”孩子們搜出積累的詞匯紛紛回答“柳綠花紅”“百花爭艷”“五彩繽紛”“花繁葉茂”,許多詞兒從孩子們的嘴里冒出來。然后,再讓孩子們想象或畫出春天特有的意境。最后,指導孩子們讀出情感來就水到渠成了,孩子、文本、教師三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在“品”中培養孩子的語感,熏陶孩子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