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課《母雞》教案
教學目標: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 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 比較本文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4、由母雞的行為體會母雞的無私無畏、日夜操勞,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明白母愛,尊重母親。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對母雞情感的變化,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
2、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文插圖或其他母雞帶小雞的圖片。學生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搜集有關母雞的奇聞軼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 描述母雞形象導入課文1、出示幻燈母雞圖片提問:在大家眼里,母雞是個怎樣的動物?2、導入:其實,動物的行為通常都是出于本能,并沒有什么思想在支配它,可同學們描繪的母雞卻各不相同,這是因為你們在介紹它時不知不覺中加入了自己了意識。那么,在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板書課題)交流關于母雞見聞二、 自讀自悟,理解內容 (點撥學生說出作者對母雞情感的變化)1、自讀課前“導讀”中的內容,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流利、讀正確。邊讀邊思考“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1)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2)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2、 檢查預習的基礎知識。3、 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4、 各小組交流讀文后的收獲并解決導讀中的第1個問題。5、 各小組匯報。板書:(討厭 敬重)1 自主閱讀,邊讀邊批注。 2 思考導讀中的問題。三 體會作者態度的轉變1、 組織討論:(1)本文圍繞母雞令人討厭和值得敬重的原因寫了哪些事例?(2)談談自己關于母愛的理解。(3)作者后來對于沒有帶小雞的母雞還會一如既往的討厭嗎(4)課文最后一句“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能否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為什么?2 指導朗讀1 先小組內討論再全班交流。感愛母愛的偉大。四 比較寫作特點1 組織討論:《母雞》和《貓》都是老舍先生描寫動物的文章,它們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好引導)2 引導學生從情感表達上體會兩篇文章的不同之處。1 根據教師的提示,深入體會兩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五 練習說話1 看文中插圖或幻燈片練習說話:描繪母雞帶小雞的情景。2 推薦學生閱讀《麻雀》 《柱子上的母雞》發揮想象感受母雞的可敬。板書設計: 偉大的母親——(16 母雞) ——英雄討厭 _________________敬重負責 慈愛 勇敢 辛苦